1975年的時候,錫金王國的國王提出要加入新中國,在錫金還升起了五星紅旗。但是後來的事情,不少人都知道,印度率領軍隊佔領了錫金,從此錫金消失了。
錫金被印度佔領後,印度還採取移民等措施,把本國人帶進了錫金。移民後,印度讓錫金進行公投,在印度的主導之下的全民投票(投票的印度移民數量超過錫金本國人數,結果自然是印度獲勝),錫金被迫加入印度。
在上個世紀,錫金被印度佔領,用的方法與克什米爾局勢的動作一樣,印度先和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並派官員駐紮錫金,讓錫金去掉戒心,從而進一步吞併。
再後來《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簽訂,錫金進一步失去了作為獨立國家的相關權益,印度莫名地成為了錫金的,保護國,有事情印度照顧錫金。外交和軍事對錫金來說,已經沒有了。被印度控制卻擁有特殊權力的“查謨和克什米爾邦”。
錫金肯定是不願意做印度的附屬國,口號喊出了,錫金要錫金化,不要被外國左右。這個操作惹到了印度,印度直接把軍隊拉到了甘托克,讓錫金簽訂了城下之盟——《錫金協定》。
這個協議一簽,錫金的內政等都被印度控制了。錫金已經完全沒有辦法了。
1975年2月3日,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國王的衛隊,控制了錫金國王,並控制議會將國王廢黜,印度透過迫脅行為,將錫金徹底變成一個邦。
琉球永遠不可能復國了
蔣介石為何拒絕接收琉球群島主權?
開羅會議於1943年11月22日到26日召開,其間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了4次。
談到了琉球歸屬問題,會談中,建議中美共管,但是蔣介石拒絕管理琉球。
11月23日晚,蔣介石帶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會談期間談到了琉球群島。
羅斯福對蔣介石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
蔣介石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
蔣介石的意思是讓大家一起來管理,蔣介石這樣做,這讓會談中的羅斯福感到了意外,原來蔣介石對琉球並不感興趣。
蔣介石怕中國得到琉球后,日本日後找中國扯皮,中日兩國再結新怨。
既然蔣介石不願意管理琉球,那麼琉球的王室為什麼不爭取獨立,而復國?
在被日本吞併的歷史歲月中,琉球的王室還是一直想謀求復國,與日本在國際上平等。但實際情況是,琉球獨立一直沒有恰當的時機,沒有獨立的機會。
大家都知道,想要爭取國家獨立和在國際舞臺上有地位,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打仗謀求獨立是常有的事情,但是琉球本來國土面積不大,也沒有先進強大的武器作為打仗的手段。而日本典型的軍國主義,軍事實力也是比較強的,二戰的時候,可以在亞洲侵犯多國,強制殖民其他國家。
在晚清的時候,日本和晚晴打了一戰,慘敗。即使當時琉球派人到清朝求救,讓清朝出面與日本交涉,清朝還是派人與日本交涉了,結果可想而知,日本肯定是強烈拒絕了。
那個時候,琉球王室也不知道清朝已經衰落了,而且清朝已經存在顛覆的威脅。
所以琉球的復國願望也隨著清朝傾覆徹底變得沒有希望了
要想復國,首先是需要帶頭人的,比如韓國在中華時期組建了流亡政府,越南的胡志明等。
這是基礎,二戰後還有猶太人能夠復國的主要原因。
但是琉球這個就比較顯得特殊了,在被日本佔領後,琉球王室成員都被送到日本本土嚴格管控起來了。
日本採取文化殖民,讓琉球人不斷認同日本文化,導致了不少琉球人被日本同化了。現在琉球王室幾乎沒有了,有王室成員都認為自己是日本人了。
所以復國這個事情,簡單來講,就是沒有那個想法了。
說到一些小國復國成果的,東帝汶等之所以能夠復國,是有超級大國的支援,大國支援復國,那麼復國是很有希望的,既然不想復國,只要在大國的強烈支援下,還是能夠復國。
琉球要是沒有大國支援復國,那麼找不到強大的盟友,就更加絕望了。
錫金被印度吞併後,國王外逃,呼籲百姓復國
錫金被印度吞併後。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被迫帶著老婆孩子,流亡海外,
在國外生活,由於失去了自己國家,1982年錫金國王去世,並傳位自己的兒子,希望他能夠復國。
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老國王的兒子,秉承父親的遺志,在國外為復國繼續奮鬥,號召有志之士為復國效力,廢除印度的統治,實現國家獨立。
但是,新國王的召喚,錫金的百姓很少人去響應這個國王的呼喚。這些老百姓不想獨立。
印度在錫金收買了人心,每年給錫金投入鉅額資金,錫金的老百姓有錢,因為可以獲得補貼,使得錫金人的生活比以前好很多。
而且印度讓本國居民移民,這樣錫金原來的老百姓比例就稀釋了,總人口占原來比重下降了。
現在的錫金,無論是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都被了印度控制,完全是印度的一個邦,就是原來的老金錫金人都願意融入印度的這樣的生活,這樣被印度同化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錫金只會越來越傾向了印度,再也不會鬧什麼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