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仁媽這次推薦一個非常適合帶娃玩的宅家主題遊戲,超適合這個假期!
這種分主題的遊戲方式,不僅知識體系統一,可以幫娃串聯知識框架,而且收納方便,一旦入門之後,很省事省力。
乾貨滿滿,千萬別錯過!
有次找陪玩資源時,我看到一位國外的媽媽用主題櫃的形式玩遊戲,頓時覺得這樣太棒了。因為大家手裡都有很多資源,但看著五花八門的陪玩遊戲,有時卻找不到從哪兒開始,或者每天需要翻看各種陪玩照片,來思考第二天玩什麼,時間總是不夠用。
所以做一個系統性的陪玩框架很重要,不僅知識體系統一,還省時省力。這種一個主題櫃子+一系列書+各種陳列遊戲的方法能讓娃玩一個星期都不無聊,收納方便,顏值還高。
於是,我們開啟了帶娃的主題櫃遊戲,目前已經玩了十幾個主題了,每週一換,內容涉及了很多方面。
先來看看那些年,我們玩過的主題遊戲櫃:
有身體主題的
有工程車主題的
每個主題櫃裡都包含數學、英語、漢字、藝術、科學實驗、手工各種遊戲,配合相應的資源,一週每天玩2-3項,妥妥地形成了STEAM教育。
再配合相關的書,一週都沉浸在相關的知識元素裡。
首先 ,你得有個櫃子,或桌子,或檯面,總之是一個能佈置主題的小角落。
其次,你需要準備和主題相關的書籍,列印資源,遊戲道具,和5-6個小遊戲,可以分別用托盤裝好放著。
小朋友在一週的時間裡,每天可以自選遊戲,喜歡的還可以重複玩,玩完自己歸位,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再次 ,你需要開啟一點點藝術細胞,來佈置這個主題櫃,用大卡片,大標誌,大畫像都行,目的是為了吸引小朋友們來探索這個主題櫃。當然,顏值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好看的東西總歸是賞心悅目的。
最後的最後 ,和娃一起玩起來吧。
要幫孩子佈置遊戲主題櫃?
首先,先來說下我家的陪玩情況。我目前是全職,我的孩子湯小圓(簡稱圓哥)剛滿4歲。
我是從圓哥快2歲的時候開始的家庭親子陪玩,一開始也是跟著網上很多大神們學習製作各種小遊戲。每天變著花樣的準備2、3個遊戲玩。
慢慢的,圓哥就習慣並且喜歡上了“每日遊戲”這個環節。
除了假期或出去玩會有間斷外,我們基本上每天堅持做遊戲,所以到圓哥3歲多的時候,我們已經玩過上千個小遊戲了。
這些遊戲涉及精細動作,大運動,數學,英文,藝術,感官,科學實驗各個方面。現在想來,這一年多的積累對後來的主題櫃遊戲設計是有很大幫助的。
結合到時下正流行的STEM,我就想“與其雜亂無章的玩遊戲,不如開展主題模式”:
- 一來,可以全方位地在玩各種遊戲的過程中,學習某一種事物的相關知識;
- 二來,一次準備好一週的遊戲,也給平時節省出了很多時間。
於是,作為一個說幹就幹的行動派,我家的主題櫃遊戲就誕生了。
那為什麼是主題櫃呢?當然也可以是主題角,主題桌,我自己喜歡整齊收納的感覺。
我覺得把一個櫃子作為主題遊戲的專用櫃,便於整理擺放。就跟一個百寶箱一樣,想要玩什麼裡面應有盡有。
同時,小孩子玩遊戲時,還可以自己選擇遊戲用具的拿取和收放,這樣也起到了家庭蒙氏教育的作用。
遊戲資源從哪裡獲取?
遊戲主題設定靈感從何而來?
主題怎麼確定?其實喜歡存資源的朋友們一定會發現,國外資源裡種類不外乎就是那些板塊。所以一開始我們是按這些大主題來玩的。
之後呢,由於小孩總是會異想天開,時不時要提一些奇怪的要求,所以逼得我不得不開始研究各種小主題,來迎合娃的興趣。比如故宮主題、足球主題、螢火蟲主題、冰淇淋主題等等。
所以主題的確定一定要按照小孩興趣點來選擇,這樣他們才會樂於探索。如果沒有確切要求,就從大主題入手吧,會有很豐富的資源和知識點,並且可以由淺入深多玩幾次。
獲取與製作
現在,我來仔細深入地和大家介紹,有關主題櫃的具體操作和玩法。
需要的硬體設施
做為專業陪玩,必須要有的裝備肯定是:印表機和裁紙刀。
接下來,一些幼兒園手工材料少不了,DIY各種遊戲的時候會用到,當然廢物利用也不錯。
再者,好看的托盤也很重要,每個遊戲準備好以後,分門別類的放進托盤,讓小朋友自取和歸位會很方便,也好看。
最後,如果空間允許,放一個小櫃子專門來玩遊戲吧。(我用的是宜家書櫃)
資源怎麼來
網路、圖書、玩具等,都是資源來源。
正式操作
一般看到主題櫃遊戲,第一反應都是整這麼多東西得多麻煩,這得花多少時間啊。事實上,你確實需要專門空出一個時段來準備,但這也不代表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
按我現在的經驗,基本上是2個小時的樣子可以完成準備工作,乍看有點長,但這是準備一週的遊戲,之後每天都解放了,
想要玩好,總是要花點心思的,而且準備的時候伴隨一段音訊或是兩集綜藝也就搞定了。
具體操作如下(分為兩大部分):
- 最重要的一步:確定好玩的主題
難度 :
用時 :10分鐘或各種碎片時間(上個廁所吃個飯上下班路上時不時蹦出個想法)
一定要先確定好要玩的主題,然後必須必須提前想好具體玩哪些遊戲。每個遊戲需要哪些材料(重中之重),全部記錄下來,這能為你之後的操作省去很多時間。
當然確定事項的速度,跟平常陪玩遊戲的多少相關聯。如果玩得多,各種 idea刷刷刷就出來了。
但如果只是剛開始陪玩,也不要慌張。小本本、手機拿出來,各種平臺搜尋起來。現在資源這麼豐富,肯定能有你想要試試的遊戲。
然後看到喜歡的,就一一記錄寫下來,換換其中的元素變為適合自己的主題遊戲即可。
- 挑選方便的時間動手佈置遊戲櫃
有了第一步的計劃,也可以說是思維導圖之後,你就可以挑一個舒適的時間,比如娃上學去了,或是週末有隊友幫忙陪玩,或是週末帶娃一起動手的時候,開始佈置櫃子了。
據我的經驗,主題櫃佈置需要分為四大塊:
- 列印資源準備;
- 所有遊戲準備;
- 主題櫃藝術美觀性準備;
- 相關主題書籍準備。
1、列印資源
難度 :
用時 :30分鐘(因為一般資源多的時候裁紙時間比較長 可以順便看個電視聽個音訊)
第1步,設計出的遊戲裡需要搭配的列印材料(字呀卡片呀),還有藝術美觀涉及到的標題裝飾等,這些都要一次性用電腦做好打出來。這樣後面就不會想到什麼再來打而浪費時間了。
接著,把要裁的紙也都裁好,便於跟其他遊戲材料整理歸類。
2、遊戲準備
難度 :(對於手工活好的媽媽1星)
用時 :
10-20分鐘(簡單的道具搭配資源);
30-40分鐘(有時拍腦袋整個複雜到不行的設計,需要手工活什麼的就耗時要長一些)
因為有了第一步的框架,現在只需要按計劃找出各種材料,做點手工活,把搭配的資源分類放好在各個小托盤裡就行了。
基本我是5個遊戲打底 ,涉及數學、英文、手工、藝術、搭建/實驗/感官各個方面(一週時間,各種都得來一遍不是)。
然後搭配一些列印資源玩,每天可以玩2-3個小遊戲。整齊的材料收納能幫你快速找到你需要的東西,所以家裡的材料,時不時整理一下很重要哦!
3、藝術美觀準備
難度 :
用時 :短則10分鐘 長則30分鐘(我自己儘量保證在20分鐘左右完成,基本也就是畫個小物件,有時會弄個大裝飾,看心情而定)
這個步驟其實因人而異,就是看你想怎麼折騰。這一步總的來說,對於主題櫃遊戲起到的就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佈置得美美的,不僅吸引小孩的注意,自己也賞心悅目。
4、全部上櫃+相關書籍準備
難度 :
用時 :5-10min
現在一盤盤“菜”都準備好了,全部放上櫃就行了。再把列印或者畫好的標題,裝飾都貼上去就算基本搞定了。
最後把家裡所有跟這次主題相關的書籍找出來擺好就大功告成。
到此為止,所有的準備工作就都完成了,等著小朋友來參觀探索一起遊戲吧。
當然以上都是個人經驗,怎麼準備都行,基本弄一次就有譜了。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和想法,也歡迎大家來探討,希望玩主題櫃的親們都能玩出自己的風格來。
關於在職媽媽的時間問題,我的建議是可以把大量的裝飾佈置時間簡化一下,專注在遊戲本身,除非你本身就完全不涉及陪玩或是下班之後的親子時光,這樣就另當別論(可能要先從陪伴開始)。對於每天能做一些陪伴的人來說,你可以一週抽個二十分鐘,選一個主題,把所有遊戲計劃好,配合列印的資源,每天玩一個就好。
孩子幾歲能開始玩主題櫃遊戲?主題櫃遊戲其實完全不分年齡。小寶寶可以玩簡單的大小形狀顏色認知遊戲。大寶寶,甚至上了學的孩子,可以研究人體基因量子科技之類更深入的主題。
玩,本來就沒限制,只要跟隨孩子的興趣點就能激發他對主題櫃的熱愛。
舉例:一週遊戲詳情
我們每週一換的主題櫃,目前已經玩了二十多個主題了。最後,用我們正在玩的PIizza主題,給大家介紹一波一週遊戲詳情。
我們在櫃子中放了主要的6個小遊戲和單詞卡以及一些食物有關的書,其他有一部分的列印資源,每天看情況增加上去。
DAY 1
圓哥上來就看中了披薩桌遊(這是我用以前存的資源自制的),主要是分數的知識。玩遊戲時還涉及一些謀略。(謀略是怎麼玩,放這裡有點突兀)
接著我們玩了披薩相關的單詞卡,由於大部分都認識,我們是用蒼蠅拍比賽的,輪流報單詞,看誰先找到。
做披薩。先抽數字,然後用從1-10各種不同數量的食材來組成對應的數字,做出好吃的披薩。(就是數字拆分,其中也涉及到數量對應、瞬間識數、加法運算等等,就看怎麼發揮怎麼玩了)
為了增加趣味,我們假裝開了披薩店,讓家裡的各種顧客們來吃披薩,廚師給它們搭配食材。
每做出一份披薩,我們都要一起給披薩起名字,比如圓圓圓圈披薩,乳酪蔬菜披薩,青椒肉絲披薩。
由於上個遊戲玩的太high了,耗時太長,之後就玩了一個列印的首字母配對。
形狀披薩。扔骰子(一個點數一個數字,可以增加難度)算出總數,按照紙上數字對應的形狀找出形狀板,每人5次,最終用5個形狀板拼湊出一副圖案,並給圖案取名字。
這是老母親設計的一個環節很多的遊戲,一步步要隨時轉換思維。(也是因為圓哥不好對付了,要整複雜點)
這個遊戲也玩了很久,拼了各種圖案,由於5個圖形是隨機的,還是有點考驗的。圓哥最喜歡的是他拼出了一個熊貓。
自己把16拆分成了3個數字,特開心。
點餐遊戲。認識相關漢字,透過英文匹配對應的漢字。
顧客們來到披薩店,要先點餐,我們一起來給顧客搭配食材。
也是玩了好幾輪,搭配了各種披薩配料,基本上這些字也就認識了。
接著又玩了一個數字類的遊戲,也是透過披薩湊數,披薩被剪成了不規則的形狀,避免一眼就看出數量。圓哥繼續湊湊湊。
這裡說明一下,由於圓哥最近有了一個新的數學敏感期,他本身非常喜歡研究,所以我準備的遊戲裡跟數學相關的多了一些,其他型別只准備了少部分達到各方面有所涉及,這也是根據娃的發展,有所側重。如果玩自然科學類,當然小實驗手工會多一些。
DAY 5
玩披薩主題自然要真的做披薩,粘土手工終於上線,自己還把主題櫃帽子撕下來說可以戴著。
然後又玩了一個圓貼紙數字拆分。為了滿足他有時會三個數字拆,專門給他了三個顏色。
最後我想再分享一下我的陪玩理念:我覺得陪玩最重要的還是陪伴,方法模式都是其次。只要有一顆願意陪伴孩子成長和探索的心,怎麼玩遊戲都是可以的。
不需要去特別仿照他人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習慣,堅持用心陪玩,肯定都是有收穫的。
短短人生,我們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怎樣提供適合他們的遊戲方法,怎樣在有限時間裡玩中學,享受一起玩遊戲帶來的樂趣,絕對是值得我們花一點時間來思考和行動的。
作者丨初媽,家有一隻湯小圓,簡稱圓哥,熱衷家庭陪玩,研究各種遊戲,從圓哥我2歲起我們已經玩了1000多個小遊戲了,之後又開始了主題遊戲玩法。
文章來源丨本文轉自ATAN Happy Tree,ID:gh_227cbd833845,已獲授權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臺回覆“投稿”,檢視詳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