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都得到了,反而沒有得到天?看這句話最少要看到以下四個層面:
一是說這話的人想幹什麼?
二是這話說的啥意思?
三是這話說的對不對?
四是這話說的效果如何?
說話的背景
首先我們知道這話是司馬徽說的。司馬徽是誰?水鏡先生。水鏡先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東漢末年最大民調公司的二號人物,民調公司的一號人物就是許邵許子將。
兩漢實行的主流的官員選拔制度是徵辟制,徵辟的前提是薦舉,薦舉的依據就是風評,而風評只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每一個郡,每一個縣,都有一定的薦舉任務,當地官員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就要去查最權威的道瓊斯指數或者福布斯排行榜,而在東漢末年最權威的排行榜就叫月旦評,而主持人就叫許邵司馬徽,這些人在當時雖是布衣,但名動天下,真的是一言可以左右一個人或者一個時代的命運。曹操想當年為了得到這樣的評價,掏錢送禮不行,甚至持刀相威脅,最終得到了“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樣的評價,曹操不但當時欣喜若狂,就是在橋玄死後多年,曹操還專門為他祭奠,足以見能上這個榜就是官運已經開啟。
天下大亂,這些座談清客也不得不四處逃命,許邵先是逃到徐州投奔陶謙,最後逃到會稽投奔王朗,由於名氣大,到處有人養。後來許邵的哥哥許靖,從交趾到了益州,劉備很看不上,法正告訴他如果不用這個人,會失天下人望,於是許靖居然獲得了三公的位置,順便說一句,比諸葛亮的職位更高。而司馬徽,則是逃到了荊州,投奔了荊州大地主龐德公。
龐德公是誰呢?是龐統的大伯,是諸葛亮的姻翁,也就是他二姐的公公,關鍵是這個龐德公還非常的喜歡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每見龐德公都是長跪於地。所以,別人是千金難得的社會地位,也就是評價,諸葛亮與龐統兩個人就可以輕鬆的得到,一舉獲得荊州士人之冠冕的稱號。知道了這個背景,就可以知道說這句話的背景。這句話不說,司馬徽的碗端不穩。
有了這樣的評價之後,龐統很快的就跑到江東去發展了。為什麼不是在當地,而是在江東?因為當地被大地主蔡家和蒯家所把持,龐家黃家馬家是被邊緣化的;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的豪強世家,他不會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比如諸葛三兄弟就分屬魏蜀吳三家,曹操沒有打敗袁紹,司馬懿就死活不出山,就是這個原因。而當時最有可能吞併荊州的只有東吳,如果曹操從北邊來攻打荊州,能夠引為外援的也只有東吳。所以龐統去東吳發展,是具有戰略眼光的,是代表家族利益的。而劉備之所以會三顧茅廬,也正是看到了諸葛亮身上的這種政治屬性。
二人的政治能量
司馬徽說這兩人是荊州士人的冠冕,到底對不對呢?毫無疑問是沒問題的。
東漢的建立,就是劉秀整合了大地主,形成一個大地主聯盟。而西漢之所以滅亡,就是歷史週期率中土地兼併嚴重,流民流離失所,王莽下了一劑猛藥,所謂“天下田,皆為王田”的公有制法案,觸及了大地主的利益。劉秀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只不過是重新調整了一下。都說劉秀是一代明君,沒有誅殺功臣,都沒看看他能殺得動誰?這也是東漢一朝,宦官外戚清流交替執政,皇帝不是昏君就是幼主,為啥呢?他本身就是傀儡。他不光自己幹不了啥,就是幹了,他的形象也是被別人任意來塗抹的。所以東漢的政治又被稱為豪強塢堡地主政治,這種政治最大的特點就是地主擁有土地,人民和武裝,這也是為什麼東漢末年會出現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的原因,因為天下處處有武裝。每一地的政權都是以幾個大地主為主。不管誰到了這個地方,得不到這些人的支援,一切都是0。
劉表匹馬入荊州,之所以能夠坐穩荊州牧,就是因為他娶了蔡瑁的姐姐,並且得到了龐家、蒯家的支援。蔡瑁的老爸是當朝太尉蔡諷,蔡諷的姐姐是太尉張溫的老婆,當年曹操跑官要官的時候,就是與自己的同學蔡瑁兩個人去找的蔡瑁的姑父張溫。張溫的直接部下有兩個,一個叫孫堅,一個叫董卓。劉表到荊州之後,長沙不服,區星帶領10萬人叛亂,就是諸葛亮的姐夫,龐季匹馬入長沙,南方叛亂遂定。這到底是民變還是龐家的示威,都已經不可考了。但很明顯沒有龐家的支援,劉表這個荊州牧是想都不要想。而曹操得到荊州之後長嘆一聲:吾不喜得荊州,而喜得蒯異度,這個蒯異度是誰?荊州的頂級智囊,文官首領蒯越,他的哥哥叫蒯良,整死孫堅的那個。
所以說龐統到底在荊州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治人物,或者是說政治符號,實在是不用說。而且劉備也高攀不起,因為一旦劉備與這樣的人結交,很明顯是在挖劉表的牆角,這擺明了就是政治禁忌。由此來看得到龐統便能得到荊州,實在不是一句虛話。
龐統是一步明棋,諸葛亮就是一個暗子。
我們前面已經說了,他的二姐就是龐家的主母,這就擺明了他已經掛靠了荊州1/5的實力。
他在龐家唸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叫馬良,就是這個人與諸葛亮一起輔佐的關羽。諸葛亮入川之後,由他一人來輔佐關羽。而此時的荊州已經透過與孫權的談判,兩家以湘水為界,也就是說西蜀的主要事例就在南郡、公安、武陵和零陵一帶。他主要攻略的是武陵,零陵一帶,也就是說馬家的勢力主要在武陵一帶,可惜這個人後來隨著關羽的敗亡也死在了荊州,他的弟弟就是馬謖。這又是荊州勢力的1/5。
龐德公給諸葛亮說了一個媒,就是自己的好哥們黃承彥的女兒。黃家又是荊州1/5的勢力,尤其在那個年代,整天跟柳傳志一個桌子喝酒的,最起碼得是數得上的民營企業家吧?如果老黃真是個996,估計連龐家的門都進不了。
果然,老黃的老婆就是蔡瑁的大姐。這關係一傢伙就理順了,劉表與老黃是連襟,老黃是前朝太尉的乘龍快婿,這身份恐怕不是一般人吧?如此一來,諸葛亮的姨丈就是荊州牧劉表,這個是華中局書記,他的妻舅是蔡瑁,南方戰區總司令。這又是妥妥的,甚至於多於1/5的實力。
所以劉琦找諸葛亮問計,不是說諸葛亮真的神機秒算,在劉表接班人的問題上,他能不能生存下來?乃至於最後得到劉表的遺產,那得看有多少當地豪族的支援。而諸葛亮恰恰就是這個可以與各方都能說上話的關鍵人物。
最後歷史發展的事實告訴我們,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他得到了龐家,黃家,馬家三家的支援;而蔡家,蒯家選擇了曹操。蔡瑁不光跟曹操是發小,他根本也就不看好劉備。而龐黃馬三家,本來選誰都是選,問題在於本身就受到了蔡家的壓制,找保鏢嘛,還不如找一個沒背景的,於是果斷的選擇了劉備。這與當年陳宮、張邈選呂布而背曹操,陳登、糜竺選擇劉備做徐州牧是一個道理。這也是為什麼孫權千辛萬苦得到了荊州,卻要借給劉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吃到嘴裡要吐出來,不是當事人,是領會不到那種不得已的痛苦的。
所以說,司馬徽作為一個做排行榜的老專家,他說的是沒錯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廣告做得好,劉備抓住了時機,最後終於在荊州坐大,從此擁有了一塊根據地,成就一番帝業。
最後的結局
既然歷史背景如此,司馬徽說的也沒錯,那麼最終為什麼劉備得到了龐統又得到了諸葛亮,卻還沒有得到天下呢?
首先是得到諸葛亮之後,諸葛亮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劉備上了一個《論遊民自實策》。當時天下大亂,尤其是北方,老百姓流離失所,要逃避戰亂,跨過長江往南蜂擁而來。所以徵兵根本就不是問題,問題是徵了兵以後吃啥。
明白這一點非常重要。當年劉備收留呂布之後,最讓呂布感動的是,呂布的軍需全部由劉備提供;後來呂布佔了徐州,又在小沛收留了劉備,還是那一句話,劉備的軍需全部由呂布來提供。大家都是千年狐狸成精的,不是什麼大善人,透過軍需就可以控制規模,否則你猥瑣發育,最後是不是就失控了呢?果然呂布失控了,就搶了劉備的江山,當劉備開始招兵買馬後,呂布在第一時間就出兵小沛把劉備給廢了。想想國民政府當年只給八路軍三個師的編制,偉人熟讀經史,這樣的套路他有豈能沒有破解之法?果然抗戰結束,還是三個師的編制,但卻有百萬之眾!
諸葛亮給劉備出的主意是讓這些難民自己種地,收了糧食與政府平分。劉備有糧了就可以養兵了。這一點劉備知道不知道呢?劉備心裡比誰都明白。中國古人自古以來就把當兵叫吃糧,哪一個軍閥不知道這個道理?問題在於,種地你先得有地吧?這地都是那五大家的,天底下各地都這樣,否則也不會有黃巾起義了。這個時候諸葛亮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他能弄來地,有地就有人,有人就有糧,有糧就有兵,有兵就可以縱橫天下。所以劉備才會說,吾得諸葛亮猶如魚得水也。水對魚的意義是什麼?不是智慧和謀略,是生存的環境。也正是因為這一通操作,一向對劉備很忌諱的曹操,在北方還沒有搞定的情況下,出兵荊州,他知道劉備必須被扼殺在搖籃裡,讓他成了氣候,那就尾大不掉了。事實也證明,讓劉備站穩腳跟後,在漢中就把老曹搞得非常的狼狽。
人算不如天算,司馬徽也不知道會招來曹操的致命一擊。按照司馬徽的盤算,東吳得到這倆人,就得到了荊州,可以西進滅掉劉璋,與曹操形成南北對峙,天下兩分,這也正是魯肅給孫權制定的塌上對;如果曹操得到這兩個人,就可以得到荊州,順江而下,滅掉孫權,一統天下;如果劉璋得到了這兩個人,就可以佔據長江上游順江而下。可惜偏偏得到這兩個人的是劉備,而且一得到就遭到了曹操的暴擊,荊州三分,襄陽江夏屬於曹操,湘水以西屬劉備,湘水以東屬東吳。這安天下的難度就大了無數倍。
即使如此,劉備讓諸葛亮鎮守根據地,帶著龐統入蜀,統戰東州派,爭取益州派,巧取豪奪,得到了益州,並且最終北上取得了漢中和上庸。以當時的形勢,劉備帶兵出漢中直接進攻長安,張飛出閬中經上庸進攻宛城,關羽出襄陽經許昌進攻洛陽,孫權出合肥進取徐州,誰說我這不是天下有變?可惜孫權鼠目寸光,並沒有配合西蜀兩線作戰,反倒背刺關羽。他走的是堅定的魯肅劃定的榻上對的南北分治的路線,最終關羽的北伐事業功虧一簣,劉備一統天下的事業由此灰飛煙滅,失去這個強援,東吳也只有苟延殘喘。
只能說,世事變化太快,人心更不可捉磨,歷史也就是那麼精彩。創造歷史的只能是人民,至於個人,都是塵埃,區別就是,沙塵暴還是霧霾,甚至於就是個透明的空氣。
為什麼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