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師生》公眾號得天下中師生的關注和支援,致力建立一代中師生的精神家園。今天,我們分享金醹老師的文章《百年中師漫談二:鄉村進軍城鎮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中師生》公眾號正在籌備《中師生》公眾號紙質版的編輯,並進行《中師千校文集:我和中師學校》系列圖書徵稿工作,歡迎中師生提供有關中師學校生活、學習文章。並誠邀加入編委會。】
原題:懷念中師
作者:範友軍
暑假,很少寫散文之類的文字,大都寫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勇士們”感人的文字,他們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他們是最可愛而可敬的,他們那種大無畏的奉獻精神感動著我們,世間祥和,生在中國我們很幸,長在中國我們真的很自豪。
師範畢業30餘年,紮根鄉村清淨的校園,奮進在教學一線,如今,讓自己深感欣慰的是,桃李芬芳滿天下!
教師的日子很清貧,但在清貧的歲月裡尋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奉獻是世上最幸福和最快樂的事,哪怕到最後一無所有。
疫情得到了控制,城市解封了,門店開始營業了,街道上開始恢復原的模樣,人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光芒。
離秋季開學還有一段時間,應同學相邀,我走進了第二故鄉——— 周口淮陽。
車還沒駛入淮陽,我彷彿聞到黃花菜散發的芳香,浸人的心脾。
沒出發前,我已決定不先去同學那,一個人必須先到母校——淮陽師範裡看看,儘管許多前她已改為其它學校,可一直以來在夢中常常夢見她,夢見她的質樸、夢見她的恬靜、夢見她的心胸寬闊、夢見她的無私和善良……情深深,意切切,夢醒時分,我又常常想,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一直在她的心懷裡,放飛燦爛的夢想,那該多好!
這個暑假雖多災多難,憑著堅硬的脊樑和不屈奮進的精神,我們依然在陽光下,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理想和信念永不變,追求著更大的目標。擁有著世間的平安和祥和,直感,生在中國我們很幸運,長在中國我們真的很富有。
驅車一個小時零10分鐘,母校——淮陽師範呈現在眼前。
30年了,這是第二次來看她。 第一次已是20年前的事了。當時淮陽師範依舊是淮陽師範,我的許多恩師仍奮戰在教學第一線,見到他們的那一刻,如見到了自己的爹孃,拉著手,一下子撲進懷裡,摟得好緊好緊……
30年後的今天再次站到她的跟前,放眼望處,沒有了夕日的模樣,與20前的那一次相見而此次多的不是興奮和喜悅,眼前似乎模糊,雙眸噙著淚,心不停地在尋找,使勁在喚回過去的心景,無論自己如何地努力,一尊尊熟悉,可敬,偉岸,高大的身影無處可尋。校園內很靜,沒有一個人,法桐在秋風的拂吹下,不時飄落著幾片淡黃的葉片,如像似歡迎著我這個出走多年的故客。心得到了許多暖意。
還好,那幢教學樓依稀還在,看見它,我彷彿一下子看到30年前在這幢教學樓上,青春煥發,激情滿懷,追夢不休的少年郎。
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分在了一樓,也就是挨著教學樓過道東邊的三間教室,據後來聽說,大都新生入校安排的教室都在三樓,二年級二樓,快要畢業的師哥姐們安排到一樓,因為面臨畢業,各種事務比較繁瑣,安排一樓方便的多。至於我們班安排一樓誰也沒去探個究竟到底為啥,只覺得下課或放學方便我們的是到樓後及時地搶到乒乓臺,現在我的乒乓技術高可能跟那時的“近水樓臺先得月”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好景不會太長,在一樓教室裡只呆了一年,第二年我們便搬到了二樓,學校領導說,二樓比一樓強,二樓有陽光,特別是冬天,可以在涼臺上曬曬暖。搬到二樓大半個學期心裡還沒過來,每次放學路過一樓的教室時,總在想在這間教室裡有著我們的歡聲笑語,有著我們奮筆疾書,積極奮發的身影,有著恩師們淳淳教誨的言語,有著和藹可親的面容……學校是我的大家庭,而它是我最摯愛的家。
還好,隨著時光的流淌,二樓教室逐漸對它產生了與一樓教室不一樣的情感,站在二樓的走廊裡太陽早早地灑滿全身,可以近距離接觸枝頭上的鳥雀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天空中的每一朵白雲,在黎明的清晨聞到城湖裡的蓮散發的股股的清香,直浸人的心脾。
師範學習任務雖沒有初中時緊張,可從農村走出的孩子,牢記著爹孃的話,師範裡一定把知識學到手,回村好好教鄉下的娃。十五歲的我對知識的貪婪如在飢餓中尋到了一塊麵包,在黑暗中尋到了一盞明燈,在恩師們的教誨和自己的勤奮下,成績一直保持著優異,難怪大家封給我個大號“學神”,特別是寢室的寢友們風趣地對我說“哥們,招呼著,別用勁用的過了,就不怕得腦神經衰弱啊。”
其實,我知道,他們嘴上雖這樣說,可在學習上都很自覺,很下勁的。因為,凡是考上師範的大都初中成績在校內都是佼佼者,也更是因為家境的拮据,直接上師範超個“近路”,放棄了上高中考大學的機遇,三年畢業,吃上了商品糧,也好減輕家裡的負擔。再說,當時上師範也正趕潮流,好多人比較羨慕和嚮往的。因為師範在人們心目中是大學。
後來,一年級的下半學期,我進了團委,學生會,不過,進校團委首先得具備一個條件,必須是班內的班長,包括加入中國共產黨。淮師入校的第一個周,我便被選為班內班長,當時我還真有些膽怯,因為自己畢竟是從農村來的孩子。在團委主要負責宣傳工作,因在初中階段受好友張有偉的影響,對寫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偉同學在當時寫作功底很深,在全國中學生徵文大賽中多次獲獎,那時在農村上學能獲大獎,讓人羨慕不已。以至於後來,我便稱有偉先生是我寫作的啟蒙老師,記得有偉先生曾說過,鄉下的孩子渾身上下散發點土味,是最純樸,最真摯的。
想要提升自已的寫作水平,閱覽室,圖書室是最好的提升場所。文選課張華中老師說。
果真如此。
大量的圖書閱籍,自己寫東西的水平得到了許多提升,在淮師其間,報刊雜誌上發表過許多篇文章,雖嫩芽,可都來自於內心的那份情感,以至於後來畢了業在工作閒餘時拿出來翻閱時,好美的一段時光,無限眷戀,多少次沉浸在那段記憶不能自拔。
中午時分已到,太陽直射頭頂,不過,秋的太陽不是那麼剛強。我很不情願地收回自己的思緒,因為,這些只是我中師生涯中的一點略影,更是因為她是我生命中的第二個家,我的恩師們就是我的爹孃,永遠永遠!
作者簡介:範友軍,1991年畢業於淮陽師範,中共黨員,中小學高階教師,鄉土詩人。一直紮根農村教育一線,把愛傾注在鄉村校園的每個角落。多次榮獲省市縣優秀中共黨員,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工作之餘,喜歡碼些文字,充實生活。多年來,其詩歌散文在國家,省,市報刊雜誌網路發表近200篇(首),代表作《今夜想娘》、《村西頭的那片麥場》、《夜歡的村莊》、《懷念母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