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我黨地下工作者無處不在
(連載十四)
金建軍
我黨在山西的六個系統中,屬薄一波領導下的犧盟會,為我黨在山西的發展壯大所做的貢獻最大。閻錫山於1936年10月指定梁化之和薄一波為犧盟會負責人,梁化之是閻的親戚、親信,被閻作為接班人培養,他在犧盟會是代閻領導和監督薄一波。薄則利用同梁化之是同鄉、同學和表親的關係,大打感情牌,使梁在閻處常為薄進言,併到處為薄做宣傳,[71]最終使梁對犧盟會的具體事務不常過問,以至於薄在犧盟會可以放開手腳做事,並在各部門安插了大量中共黨員和左派人士,清除了只聽閻錫山話的右派分子。薄是怎樣清除犧盟會領導班子中不跟共產黨走的人物呢?薄一波為此採取了兩個辦法:“一、儘可能多地引進共產黨員和傾向共產黨的左派人士;二、團結左派,中立中間派,打擊右派,將右派排斥出去”。 [72]
在犧盟會總部下面,設有組織訓練委員會,負責犧盟會的組織工作、幹部訓練和幹部分配,負責人是李力果,主要幹部:呂調元、樓化蓬。這三人皆是中共地下黨員;宣傳訓練委員會,負責犧盟會的宣傳工作。負責人是裴麗生,主要幹部:張稼夫、侯振亞。這三人也是中共地下黨員;直屬太原市委員會,負責人牛蔭冠(中共黨員);抗敵救亡先鋒隊(簡稱“抗先”),隊長董天知(中共黨員)。至此,以薄一波為首的公開工作委員會完全掌控了犧盟會。[73]
閻錫山為了加強自己在山西民眾中的影響力、並比較容易地欺騙民眾積極主動地參加到自己的隊伍中,閻錫山提出了:“組織民眾武裝民眾,拿民眾作為抗戰的中堅力量,是弱國戰勝強國的康莊大道” [74] 的民族革命口號。薄一波為了完成黨組織交給他的發動群眾,建立基層組織,壯大抗日武裝的任務,薄一波巧妙地利用閻錫山提出的口號,在犧盟會的框架內成立各種組織及訓練團、訓練班,訓練山西急需的軍、政、民運等各種人員。
1936年10月,犧盟會成立村政協助員訓練班。用招考的辦法,招收了1000多名山西各中學以上的進步青年和鄉村中一部分小學教員,也有少部分來自外省的中學學生。集中訓練10天到半月,就很快派分到各縣(一縣3至4人),以協助村長辦理村政的名義下到基層,實際是發展犧盟會的基層組織和發動群眾抗日。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向農村各階層進行宣傳鼓動工作,把日軍侵略中國的慘痛事實告訴群眾,喚起群眾的愛國熱情;發展犧盟組織,用十人團的方式發展100萬會員;挑選會員中抗日意識強、努力工作者,介紹其投考設在山西太原的國民兵軍官教導團。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又利用閻錫山為標榜自己開明、清廉公正所提出的“消除社會不平”、“制裁壞官、壞紳、壞人”等口號,進行宣傳發動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工作之後,村政協助員下到農村僅3個月的時間,犧盟會會員就發展到了60萬,使全省各縣、鄉都有了犧盟會的基層組織,兩萬名國民兵軍官教導團學員的動員任務也完成了。
因為閻錫山提出了要武裝30萬國民兵的計劃,而要武裝30萬國民兵就必須要有2萬名連排級幹部,[75] 要培養2萬名連排級幹部就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於是,在1936年10月,以給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為培養2萬名連排級幹部而設)培訓工作人員,給新軍培訓軍政幹部的軍政訓練班開辦了。同時還開辦了為民運工作培養民運幹部的機構——民訓幹部團。
這兩個訓練機構招生的訊息一傳出,全國各地關心社會現實的、對社會現狀不滿的大批青年湧向山西。包括22個省的學生,尤以平、津、上海、武漢、河南、四川等地最多,其中有不少是各地中共地下黨組織介紹到山西的中共黨員和進步青年。[76]很快,兩個訓練機構就招收到了4500名學員。
軍政訓練班,最初有5個連隊,後來擴充為12個連隊,每個連隊有約200人。每個連隊負責人叫指導員。曾在各連隊擔任過指導員的人有:一連楊貞吉,二連童克明,三連崔道修,四連周新民,五連牛佩琮(中共北京特科成員),六連楊獻珍(中共黨員),七連周仲英(中共黨員),八連張韶芳(中共黨員),九連谷景生(中共黨員),十連王鶴峰(中共黨員),十一連劉亞雄(中共黨員),十二連韓鈞(中共黨員)。其中,十一連是女生連,學員畢業後專做婦女工作,十一連指導員劉亞雄即為女性;七連後來擴大成了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後文詳述)。[77]
在軍政訓練班中發展黨組織是山西地方黨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共山西省工委的領導直接參加了這項工作。其中,山西省工委副書記李寶森以八連政治工作員的合法身份,負責軍政訓練班中地下黨組織的領導工作,五連、七連、八連、十一連、十二連都成立了秘密的中共黨支部,剩餘連隊也都成立了秘密的黨小組。[78]中共在軍政訓練班中的發展和工作,為以後掌控國民兵軍官教導團,進而掌控閻錫山新組建的軍隊(新軍),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民訓幹部團是專門訓練民運幹部的機構,總負責人是牛佩琮(北京特科成員)和張雋軒(北京特科成員),牛佩琮兼政訓主任。民訓團共有7個隊:一隊指導員張雋軒,二隊指導員牛佩琮,三隊指導員李一清,四隊指導員王鶴峰,五隊指導員王耿仁,六隊指導員楊獻珍,七隊指導員雷任民。七個隊指導員,有六個是中共地下黨員,只有七隊指導員雷任民當時還是進步青年,後在1937年4月被髮展為中共地下黨員。
當軍政訓練班培訓了大量畢業生後,1937年4月,犧盟會又成立了8個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為完成閻錫山武裝30萬國民兵計劃,而培訓2萬名連排級幹部。各團軍事工作人員均由閻錫山的晉綏軍官教導團和軍士訓練團中調來。其中團、營級軍官由閻錫山警衛旅旅長杜春沂提名,經楊愛源(閻錫山的親信,山西的第三號人物)同意後由閻錫山委派。各級政訓幹部由軍政訓練班的政訓人員或在畢業學員中選拔。
為了最大限度掌控國民兵軍官教導團,薄一波和她的戰友們一開始就從考生的源頭處著手。考生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1、如前文所述,全國各地中共地下黨組織介紹到山西的黨員和進步青年;2、村政協助員下鄉發展犧盟會基層組織時,動員的有抗日意識、關心時事、關心社會的山西當地知識青年;3、中共在平津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有隊員5000多人,中共北方局動員了3000名民先隊員,透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到達了太原。[79]
出考題和閱考卷的工作人員,都是薄一波事先安排好的中共秘密黨員。出考題時,他們將閻錫山“按勞分配。物產證券”的理論出一部分考題,將共產黨的理論也出一部分考題,兩類考題混雜在一起;閱卷時,內部規定凡是答對共產黨理論題目的就錄取,凡是答對閻錫山理論題目的不錄取。[80] 透過這種方法有效地保障了錄取的學員絕大部分是中共地下黨員和傾向共產黨的進步青年。
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的軍事幹部由閻錫山調配職業軍人,負責軍事訓練;政訓幹部由犧盟會從軍政訓練班的政訓人員或在畢業學員中調配,絕大部分是中共秘密黨員或傾向共產黨的進步人士。[81]
為了把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共產黨手中,以薄一波為首的中共地下黨採取了以下幾個步驟:1、提出訓練必須政治化、主義化的要求,以加重政訓的重要性;2、建立系統的政治制度。團設政治部,營連均設政治指導員,排設政治工作員;3、課程設定時包括軍事和政治兩個方面,兩方面的課時相同。[82]透過這三個步驟,使政訓幹部在教導團中的位置超越了軍事幹部。緊接著,教導團中的共產黨努力爭取可以爭取的軍事幹部,對那些無法爭取的軍事幹部,則利用他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錯誤,發動學員利用閻錫山提出的“反對打罵士兵,反對散佈失敗主義”的口號,對他們進行堅決地打擊,把他們在教導團中限制、孤立起來,從而使他們完全喪失了對抗政訓幹部的能力。[83]
犧盟會在開辦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的同時,經閻錫山同意犧盟會又開辦了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特派員訓練班是從村政協助員、軍政訓練班和民訓幹部團學員中,抽調的中共秘密黨員或進步青年約180多名組成。特派員訓練班的政治指導工作名義上由犧盟會負責,實際上完全由以張友清為書記的山西省工委來指導。山西省工委秘密委派地下黨員參加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工作,其主要目的是發展共產黨。在日常工作中,中共黨員儘量多接觸訓練班中的非黨學員,發現誰夠格就立即發展,經過這些地下黨員的努力工作,到特派員訓練班結束時,訓練班中學員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者都成了中共地下黨員。[84]
特派員訓練班學員結業後,被分配到各縣進行基層工作。表面上犧盟會交給這些特派員的任務是發展犧盟會組織、監督縣政府的日常工作、組建各縣民眾自衛隊;實際上這些特派員要完成共產黨交給他們的任務,即發展黨員,建立基層黨組織,掌握各縣民眾武裝。[85]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各縣特派員合併了閻錫山早期重要的群眾團體公道團,參加了縣政府工作,使特派員與縣長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並最終將各縣犧盟會建成了名義上屬於閻錫山,實際是由共產黨領導的有政權、有武裝、有民眾的組織。[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