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這個邏輯大體是對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很多淘氣孩子的背後,其實也有一個努力學習教育的父母,只是最終教育無果或者失敗罷了。
很多父母也由此發出感慨,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育兒書,聽了那麼多育兒專家的講座,卻依然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其實我們的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高大上的科學實驗,我們的教育體現在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常地方,體現在生活的細枝末節處。
對於教育的細節,在《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巴學園的校長做到了極致。這已經不僅僅是教育理念問題了,而是一種教育智慧了。
小豆豆第一天去巴學園,和校長說了四個小時的話,已經是午飯時間了。校長帶著小豆豆來到了學校的餐廳,日本的孩子在學校吃午飯,都是自己帶便當。
如果說,學校要求孩子都穿校服,是為了防止孩子攀比,保持一致性。那麼孩子中午帶便當,就沒辦法管控了,每個家庭的收入不一樣,飲食習慣也不一樣,媽媽為孩子做的便當就會有千差萬別。當孩子坐在一起開啟便當的那一刻,其中的分別一眼就能看出來。
在《平凡的世界》裡,上高中的孫少平,會等同學們都打完飯散去的時候,才去拿自己的飯,只因那是兩個黑饅頭。
還有印度電影《便當盒裡的小秘密》裡的小男孩史丹利,會在大家吃飯的時候消失,因為其他孩子都有家長準備的各種便當互相分享,而他沒有。
他還會找各種藉口掩飾,說媽媽忘了,或者告訴同學,他媽媽讓他回家吃。那一刻即使隔著螢幕,我也能感受到孩子內心的卑微。
那在巴學園裡,午餐是什麼樣的呢?在巴學園裡,校長把孩子們的便當稱為“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所有海里出產的食物都稱之為“海的味道”;所有陸地上生長的食物都稱之為“山的味道”。
每天在午飯的時候,校長都會親自看每個孩子的便當,是不是都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如果誰的便當裡缺了一樣味道,校長就會讓校長夫人給孩子便當裡,補充這個味道的食物。
小豆豆第一次帶便當去學校,在開啟便當的那一刻,既期待媽媽做了什麼,又擔心便當不符合校長說的兩種味道。不過,小豆豆在開啟便當的那一刻,她好開心,媽媽做的便當真漂亮啊。
媽媽準備的便當裡,有黃色的煎雞蛋、綠色的豌豆,這是“山的味道”;還有茶色的魚鬆和粉紅色的鱈魚子,這是“海的味道”,五顏六色的搭配,讓校長也讚不絕口。
校長指著魚鬆,問小豆豆這是什麼味道,小豆豆一時有點懵,因為看顏色是茶色的,像土一樣的顏色,應該是“山的味道吧”,小豆豆拿不定主意。於是,校長大聲問孩子們,魚鬆是海里的,還是山上的?
“海里的”“山上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答校長,餐廳裡響成一片。校長告訴孩子們,魚鬆是海里的,因為它是用魚做出來的喲。
校長每一次帶著孩子們分辨是什麼味道,都會引發孩子對這個食物的關注和興趣。而且在巴學園裡,從來都不會有孩子說討厭吃什麼,或者說誰的便當更高階,誰的太寒酸。
因為大家都一樣嘛,只要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就是好便當,孩子們的注意力,不再放在食物的貴賤上,而是在哪一種味道上。
不得不說,校長不僅有教育理念,更有教育智慧,他會注意到吃飯這個細節上,孩子們的感受和反應。
同樣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每天早晚跟這群活蹦亂跳的孩子打招呼,即使脾氣再好,再有耐心,也有心煩意燥的時候。
有一天,上課有一個小男孩上課調皮不注意聽講,還把墨水弄得到處都是,狠狠批評了他一頓。
下課鈴聲響後,我心煩意燥的走出教室,只聽後面有聲音:“老師、老師。”
我扭頭一看,還是剛批評過的那個小男孩,我正要發火,只見他指著手裡的本子說:“老師,這道題我還有一種方法......”
我不由得笑了,他歪著頭看著我說:“老師,你笑起來真好看。”
孩子就是這樣,無論你上一秒如何生他氣,他都不會跟你記仇。
前年教一年級,班上一個小男孩遇事不會處理,喜歡動手,班上好多學生報告他打架。
找他談過幾次心,也拿警察嚇唬過他,稍微好點,但有時還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就讓他坐在第一排門口處,讓他拿家裡一盆花過來,放在他前面桌子上。
我交代他,每天照顧好自己的花。每天一下課,他不是給花澆水,就是帶花去教室外曬太陽。
有時上課不注意聽講時,我就提醒他花在看著他呢。
哈哈,雖然我不擅長養花,但聽說過,人養花,花養人。
一段時間後,這個小男孩變得安靜多了,上課專心聽講了,下課也再沒有出現動手打人的現象。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很認真在教育孩子,卻沒有任何效果。這是因為他們忽略了教育的細節,在細節上用心教育,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師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