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前蘇聯執政時間最長的最高領導人,斯大林是在20世紀的歷史中不可能迴避的人物。
在1924年列寧去世後,斯大林逐步成為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對蘇聯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一些人十分功利的認為,最高領導人也好、總統也好,在其位時一定為自己或者為家族謀取了不少利益,他們也是這樣看待斯大林的。
因此,在斯大林去世後,前蘇聯當局專門成立了一個清算小組來對斯大林的遺產進行清算,可清算的結果卻讓前蘇聯陷入了沉默和愧疚,這是為什麼呢?
帶領前蘇聯走向強大的領導人
不管是對於前蘇聯還是對於全世界而言,似乎斯大林都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領導人,前蘇聯幾代人至今都對他愛恨交加,而全球各國更是對他褒貶不一。
斯大林的支持者們認為他將蘇聯從一個農業國發展成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這成就足以讓他名載史冊。
1924年,斯大林從列寧手中接過了蘇聯的領導大權,此時他面對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個堪稱貧窮的蘇聯,但他用自己鐵腕的領導手段強制推行了自己的政策。
1925年底,聯共(布)“十四大”通過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總方針,重點發展重工業,並設立了將蘇聯建設為工業國的目標。
按照兩個“五年計劃”的相關規劃,蘇聯用將小農經濟聯合改造為大規模的集體經濟的方式,為國家的工業化提供了現實條件。
同時,在斯大林執政期間,蘇聯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透過蘇聯當局集中的資源調配和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最終讓蘇聯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並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
在斯大林執政時期,蘇聯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佔絕對支配地位的目標,讓蘇聯真正成為了一個工農社會主義國家。
而在1938年開始的第三個“五年計劃”中,斯大林帶領著蘇聯集中發展軍事工業,到了1940年,蘇聯的武器生產額已經達到了僅次於德國的50億美元之多,相當於英國和美國兩國的總和。
總的來說,斯大林執政早期的一系列政策,為蘇聯日後成為一個超級大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強硬的二戰領袖
斯大林執政手腕強硬,讓蘇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運轉”效率極高,更重要的是,斯大林並不是那種只會對內強硬的領導人,在對外捍衛國家利益時,斯大林的態度始終極為堅決,其中不得不提及的就是蘇聯的“衛國戰爭”。
1941年冬季,德國法西斯大舉進攻蘇聯,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在此國家存亡的危急關頭,斯大林始終留在莫斯科帶領蘇聯全體軍民奮勇抵抗,還透過紅場閱兵鼓舞全體軍民計程車氣,在紅場閱兵後,蘇軍直接從紅場開赴前線,開始對德軍發起反攻。
1942年下旬,蘇軍擊潰了德軍50多個師、奪回了蘇聯60多座城市,粉碎了希特勒的“閃電戰”計劃,讓蘇德之間的形勢逆轉。
資料顯示,1942年夏天起,蘇軍在斯大林格勒與德軍激戰,總計殲敵150萬,在歷史上,這一場戰役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4年斯大林終於將德軍徹底趕出了蘇聯,這次偉大的勝利讓斯大林在國內的威望達到頂峰。當然,不僅在國內,對於深受戰爭所害的東歐諸國等許多國家人民而言,斯大林以及蘇聯無疑是使得二戰在1945年結束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方面,斯大林在擊退德國法西斯之後,指揮蘇軍繼續西進,與東歐各國反法西斯武裝一道解放了東歐;另外一方面,斯大林參加了同盟國的多次首腦會議——包括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等多項重要會議,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等人會談,共同決定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等。
不可否認的是,斯大林對於自己的承諾並未食言,例如在1945年我國抗日戰爭進入全面反攻階段後,蘇聯紅軍如約出兵中國東北、與中國軍民一同圍殲了日本關東軍。
除了在二戰中的傑出表現之外,斯大林的堅決態度還表現在與羅斯福、丘吉爾等西方國家領導人的交往上,只是作為可以說是相互“對抗”的雙方,西方領導人對斯大林的不滿,正好體現了斯大林捍衛國家利益的堅定決心。
丘吉爾在回憶錄中曾提及,兩人雖然經常發生衝突,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斯大林的“鐵血真情”,而且,丘吉爾還曾表示,斯大林是一位“天才而堅韌不拔的統帥”,在俄羅斯經受艱難考驗的年代裡,擁有斯大林這樣一位傑出領導人,是俄羅斯的“萬幸”。
許多人認為,如果二戰時沒有蘇聯讓德國在莫斯科吃了大虧、沒有蘇聯對中國的援助,那二戰也不會這麼快就結束。在二戰後蘇聯的國際威望進一步提升,全世界僅有蘇聯可以與美國比肩,形成了戰後的美蘇爭霸格局,這一切都離不開斯大林的鐵血手腕。
雖然從許多方面來說,蘇聯人民都不應當忘記斯大林的功績,當局清算斯大林的財產時,才發現斯大林的偉大。
令蘇聯清算小組沉默的遺產數量
為了清算斯大林的財產,蘇聯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工作小組——莫斯科特別清算小組,組長是涅佐夫。
在全國人民的關注下,對斯大林財產的清算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但這場聲勢浩大的行動,似乎被沒有帶來“配得上”這一切的結果。
根據清算小組的清算和登記結果,斯大林的遺產總共分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斯大林個人的筆記本、便條本和一些手札,大多是斯大林工作和生活的筆記;
第二部分是斯大林個人的衣物,包括十多件衣服和5頂帽子;
第三部分是斯大林個人抽菸的用品,包括菸斗5個、煙盒4個和一些菸草等等;最後一部分則是民眾最為關心的——斯大林的存摺。
根據清算小組所公佈的資料,斯大林的存摺上並沒有千萬資產,實際的存款數字只有900多盧布,約合人民幣大概不到80元。即使放在當時那個年代,也只相當於蘇聯一個熟練工人半個月的工資。
這一清算結果讓清算小組陷入沉默和羞愧之中,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斯大林可能是當時最為清廉的人之一——儘管他一生手段強硬,但並沒有以此為自己謀私利,也沒有貪汙公款的行為。
有些“恢復理智”的蘇聯人似乎才想起來,斯大林是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人,他從小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即使在掌握了蘇聯最高權力後,也一直過著極為節儉的生活。
從革命時期開始,斯大林就沒有為自己多拿一分錢,有資料顯示,斯大林在革命時期得到的錢都會如數上交,就算是自己的妻子臥床不起,他也沒有想過偷偷留下一些錢給妻子治病,可見他對於清廉的信仰。
蘇聯國家檔案館解密的資料顯示,斯大林有一件大衣整整穿了15年,而且在他人生的最後25年中,斯大林沒有進過商店,也沒有花過1個盧布。
因此,這場轟轟烈烈的清算活動最終在清算小組的羞愧之中草草收場了,這也令群情激奮的蘇聯人感到“手足無措”和羞愧,似乎他們才認識到,斯大林從來都不是一個貪圖錢財的領導人,他的生活不僅與驕奢淫逸沾不上邊,甚至比大多數蘇聯人都清貧。
無法忘卻的前蘇聯
也許斯大林早已知道,在自己死後將會受到一些人的批判,因為他在生前曾說:“或許會有一大堆人將垃圾扔到我的墳上,但歷史的風會毫不留情地將垃圾颳走。”
現在距離斯大林去世已經快要70年,人民對於斯大林的評價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在前蘇聯解體前,人們對於斯大林有所誤解,但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民眾對於斯大林的正面評價就在不斷升級。
2008年,在俄羅斯國家電視臺“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中,斯大林的名詞僅次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彼得·斯托雷平高居第三位,甚至排在普希金、彼得大帝和列寧之前。
2016年時,俄羅斯還對百年以來歷任領導人的功過進行了評價,評價標準包括執政前後的國家總體情況、全球影響力、在民眾中的印象等,結果顯示,列寧、斯大林、普京在上述標準中均獲得了正面評價,位居並列第一。
而到了2017年,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評選中,斯大林以38%的支援率位居第一,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和普希金並列排在第二位。
可見,蘇聯解體對於俄羅斯帶來的巨大沖擊,已經讓俄羅斯人開始客觀評價斯大林一生的功過是非,而非如赫魯曉夫一般,將斯大林的一切進行全盤否定。
2017年,普京在回答關於評價斯大林的問題時曾說,在斯大林執政時期,國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儘管工業化已經實現了,但也要看到後期國家的農業問題、物資短缺問題。
另外,普京還曾在提及“北方四島”問題時,表示“(斯大林)全部拿下”,為這個問題畫上了句號,甚至普京還表示斯大林是“國家之父”,這無疑代表著對斯大林的充分肯定。
有人說,俄羅斯人現在懷念斯大林,其實是因為他們實在無法忘卻斯大林時代那個強大的蘇聯,這是俄羅斯的“最強時代”,是他們一直想要恢復的“往日榮光”。
此話不無道理,但實際上就如同毛主席所言,斯大林對蘇聯做出的貢獻不是輕易可以抹殺的,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因為從客觀上來說,斯大林是一個對於蘇聯、對於俄羅斯乃至對於世界歷史影響深遠的人物。
只是在我們對於斯大林一生功過進行評斷的同時,似乎也不能忘記,他擁有著廉潔的個人品質,他這一生對待金錢和財富都有著極為理智的態度,從未想過以權謀私,為自己謀取更多利益,在他死後也只是穿著一件縫補痕跡極為明顯的舊元帥服。
無可否認,這種廉潔的品質、理智對待金錢的態度,正是我們許多人需要學習的。
來源:歷史傳奇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