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近日,29歲的王力(化名),因為心臟二尖瓣膜重度感染,“牙痛後”被病菌侵蝕,從而引發嚴重心衰、二尖瓣脫垂命懸一線,來到青大附院就診之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外二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常青“臨危受命”,克服重重難關,用精湛的醫術為病人成功完成ECMO輔助下二尖瓣置換手術,也是王力轉危為安的重要一關。
危急!29歲退役軍人心臟受“侵蝕”
上ECMO輔助維持生命
王力是一名退役軍人,身體一直很強壯。幾天前,他突然感到眼前一片黑暗,隨後頭暈、噁心、嘔吐不止,胸背部疼痛難忍,家人將其迅速送到當地醫院。醫院檢查後,發現王力血壓68/45mmHg,心率180次/分,並出現嚴重心衰的跡象。當地醫院醫生對症處理後,當即建議患者立刻轉診至青大附院。
來到青大附院後,王力就已經意識模糊,處於休克狀態,並且憋喘特別嚴重,咳的痰都成為了粉紅色泡沫痰,當即就被送到ICU行生命維持。此時的病情,常規的呼吸機通氣根本沒有效果,ICU緊急快速反應,給病人置入了ECMO輔助,但是即使在ECMO輔助下,同時給予極量的升壓藥物,病人的血壓仍然難以維持。經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外二科副主任常青以及其他專家診斷及心臟超聲檢查後,王力心衰明顯,並且二尖瓣完全脫垂,重度關閉不全,心臟收縮差,隨時面臨心臟停跳,可以說是命懸一線。如果想解決問題根源,僅在ICU進行生命維持是維持不住的,必須要進行手術才能根本解決。
但是此時的病情,任誰來進行手術,都會是極大的挑戰。
王力體質十分虛弱,處於嚴重的心源性休克狀態,急性肺水腫,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的瓣膜變成了直的通道,迴圈難以維持,並且術前瓣膜脫垂的原因不清楚。手術的風險和難度可想而知。
“臨危受命”進行二尖瓣置換術
成救命的關鍵一步
作為心外科一名極富有經驗的專家,常青成功拯救無數心臟疾病患者,且在行業內受到廣泛認可,並且早在2009年就開展青島市首例ECMO加冠狀動脈搭橋術治療缺血性心肌病 。他認為,如果不挑戰此次困難,29歲的小夥因此喪失生命,是非常可惜的。可是做手術的話,將面臨無法預知的困難。“畢竟他手術前還是帶著ECMO,本身就是在搶救過程中,我再此基礎上手術,切除組織都要精確到毫米,且要在他體力支撐的時間內完成手術。”常青告訴記者。
迎難而上,只為拯救王力年輕的生命。常青帶領團隊和麻醉科以及ICU進行了精細的術前規劃,當天下午2點開始手術,從切皮到細緻縫合,術中精確平穩的完成了ECMO和體外迴圈機的過渡和橋接。最終歷時5小時完成挑戰,術中發現,病人的二尖瓣已經被感染的細菌毀損,前葉三個區和兩個交界全部脫垂,後葉兩個區脫垂,瓣周形成膿腫,左室後壁多處膿腫。切除組織和縫合瓣膜都要精確到毫米,病變組織特別脆弱,稍有不慎就會心室破裂和瓣周漏。從切皮到細緻縫合,最終歷時5小時完成挑戰,王力換上了嶄新的心臟二尖瓣,問題的源頭被解決,這也是王力從生死線被拉回的關鍵。
術後心外科常青主任醫師團隊與ICU密切協助,病人闖過了低心排、多臟器衰竭和感染等關口,術後10多天後順利撤離了ECMO。目前,王力已經康復出院,術後多次複查心超,置換的人工瓣膜工作正常。
常青介紹,二尖瓣脫垂嚴重的患者,手術過程中稍微不慎,心室就會破裂,醫生需要清理病變的組織,還不能傷及健康的部分,如果清除不徹底,病變的組織就會釋放毒素,再次出現問題。
人工膜瓣分兩種
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
常青介紹,像瓣膜置換術,目前臨床上使用的人工瓣膜主要有生物瓣和機械瓣兩大類。生物瓣是用牛心包或者豬主動脈瓣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生物瓣是最大的優點就是術後不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可以避免抗凝相關併發症,對日常生活影響也小,病人的生活質量好;但缺點就是沒有那麼耐用,時間久了會出現瓣膜衰敗,平均而言,壽命大概能用15~20年左右。因此,有二次手術的可能。
常青介紹,機械瓣是裂解碳等材料加工而成的。最大優點是耐用,可以終生使用,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需要終生抗凝,需要定期到醫院抽血,檢測凝血酶原時間,病人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此外,抗凝過量會造成出血傾向,抗凝不足會導致栓塞,這些抗凝相關併發症嚴重時可致死致殘。
在臨床上,常青深耕多年,長期致力於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研究,臨床經驗豐富,專業理論紮實,手術技巧精湛。擅長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和先心病的外科治療和圍術期處理,對各種疑難疾患具有較高診治水平,並有自己獨到見解。擅長胸腔鏡和各種小切口微創心臟手術。擅長微創瓣膜成形手術。開展山東省首例loop技術腱索重建二尖瓣成形,開展山東省首例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成形術,山東省內較早開展感染性心內膜炎瓣膜修復手術,均獲得良好效果。在青島地區開展胸腔鏡和小切口心臟手術例數和難度位於前列。擅長非體外迴圈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2009年開展青島市首例ECMO加冠狀動脈搭橋術治療缺血性心肌病 ,獲得醫院重大搶救獎 。開展的工作和事蹟被國家級、省級等多家媒體報道,瓣膜病相關臨床工作兩次受邀在亞洲胸心外科年會大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