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文化中最為重要傳統節日,承載著人們內心深處溫暖至臻的情感記憶。在萬眾期待中,“虎虎生風中國潮”2022河南春節晚會即將於臘月二十八(1月30日) 18:30優酷全網獨家首播,19:30河南衛視、大象新聞客戶端播出。那麼,在2021年成功打造了突出文化傳統的“中國節日”系列之後,河南衛視還有什麼驚喜大招?一起來看!
有家更有“潮”
據主創介紹,2022河南春晚以“家”為核心主題,將“家”特殊的情感、情愫呈現在整臺晚會中。晚會所有節目均為原創,凝聚春節人們身心、情感、精神“回家”的主題。比如,在音樂劇《家的方向》,“河南娃”王一博為家鄉送上祝福,歌手鄭雲龍以動人歌聲詮釋對於家的深情嚮往。
不僅如此,在延續“國潮”風格的同時,今年河南春晚繼續厚植傳統文化,並在立意上選擇了迴歸當下。“晚會中,既能看到數千年來中國人傳承的過年的傳統,也能看到新時代不斷湧現和興起的新民俗。”晚會總導演陳雷表示。
例如歌舞《神州門神》,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典舞以及武術的動作元素,與當下年輕人所喜愛的流行街舞的相結合,以新潮的國風舞蹈為載體,體現出節目的傳統美、力量感與潮流性。少兒舞蹈《黃河泥娃》以國家級非遺泥塑技藝為原型,講述黃河文化根脈傳承。憨態可掬的孩童們,模仿泥塑娃娃,讓每個人回想起那些天真爛漫的童年“舊時光”。而舞蹈《巾幗令》集合峨眉派傳承人凌雲及多為業內知名流行舞舞者的精彩表演,剛柔並濟,透過舞蹈、影視融合敘事線,致敬不同時代中女性的獨立自強與家國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歌舞《天下安康》特別邀請詞作人方文山與歌手張藝興共同創作,以時尚歌舞詮釋中醫藥文化,並透過AI科技賦能,為觀眾打造出一場熱烈、夢幻的視覺奇觀。
多維空間開啟“年宇宙”
去年河南衛視打造“中國節日”系列,突破傳統舞臺表演形式,開創了“網劇+網綜”全新呈現。而今年的河南春晚,卻迴歸舞臺,在舞臺的形式基礎上進行創意開拓,採用舞臺表演+實景演繹的形式,搭建了一個5000平方米的多場景、多維度演出空間,以實景互動形式,以講故事為主要手法,再次呈現給觀眾一場極具創新突破的視覺奇觀盛宴。
令人驚喜的是,去年“中國節日”中孵化出的唐小妹、洛神等諸多爆款文化IP形象將全部重聚,替代晚會主持人,成為重要的串聯角色:開場節目《春節來了》中,唐小妹、金剛、洛神、天貓人偶五個主角齊聚,走在充滿了節日氛圍的老字號街上,突然一道時空之門開啟,五位主角帶領大家穿越時空,進入到一個奇妙無窮的“年宇宙”之中。
在這個“年宇宙”中,晚會緊扣年文化,打造一臺綜合性的表演:舞蹈《燈籠紅》以舞蹈形式結構燈籠的這一春節符號;器樂《虎年狂響曲》呈現了一場幽默的、充滿年味的、笑中帶淚的非正式演出;創意太極《下一秒》用太極拳的哲學思維作為思想引導,以現代舞的影像,將呈現“不打太極拳的太極拳節目”。
最令人期待的是,舞蹈《國色天香》雲集了十一位中國頂尖舞蹈家,演繹了唐朝白居易、狄仁傑、上官婉兒等傳奇人物,共赴一場盛大的“牡丹之約”,“不論節目表現形式如何,有一個共同的標準,就是所表現的主題能夠喚起大家的情感共鳴。”
傳遞溫情與信心
在2021年的“中國節日”系列中,河南的文化遺產、知名景點成為了主角。今年的河南春晚同樣充分挖掘這片土地上的諸多寶貴的文化遺產。
河南安陽殷墟所發現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舞蹈節目《迎豐年》拆解了甲骨文中的“年”字,透過舞蹈演員的演繹,用祈福的願望來一一展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當小麥逐漸形成金色的麥浪麥麩盪漾,人們迎接豐收,也預示著頑強生命力的茁壯成長。
小品《他象遇故知》,糅合河南方言、河南美食,用青春潮流、充滿創意地方式演繹了一出奇妙故事。相聲《節節高》邀請“豫語”青年相聲演員,化身“節日”策劃大師,探討起“中國節日”、比賽找“高”,一個“高”字貫穿全場,精彩連連,在歡樂熱鬧的氛圍為大家送去歡笑與祝福。
暴雨災難、新冠疫情,2021年的許多危急時刻,平凡人的挺身而出,守望相助。舞臺劇《為你點贊》,從在報社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出發,透過兩個普通的實習記者的表述,回溯這不平凡的一年,再現那些平凡而感動的瞬間,每一個努力都值得被尊重。小品《別談錢》,則以詼諧幽默的故事,表達過去一年,經歷種種危難,河南人的滿懷感恩。還有歌曲《人民江山》《心向遠方》《領航》等,恢宏激昂的旋律、振奮人心的歌詞、波瀾壯闊的畫面,凝聚昂首闊步新徵程的磅礴偉力。
來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