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許多人永遠離開了我們
在一年將盡之時
我們悼念、緬懷他們
然後收起悲傷,繼續前行
每個人終有離開時
但他們的故事,我們將永遠記得
吳孟超:從醫70年,救治1.6萬餘人
2021年5月22日,“中國肝膽外科之父”、馬來西亞歸僑吳孟超去世,享年99歲。
吳孟超1922年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96歲時,他依然堅守在門診、手術室。
5歲時,吳孟超和弟弟跟隨母親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18歲,他心懷抗日救國之志,從馬來西亞回國參加抗日活動,因戰亂無法赴延安,遂進入同濟大學附中,決心“讀書救國”,畢業後他在華東人民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
隨後,吳孟超參軍入伍投身到軍醫大學的創業實踐,翻譯出版中國第一本肝臟外科專著,組成“三人小組”主攻肝臟外科。
他帶領小組完成世界上第一臺人體中肝葉切除術,僅用7年時間,他將中國的肝臟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
他不僅醫術過人,對待患者更是關懷備至。每次手術縫合,他都用手縫線,他說:“我們要多用腦和手為患者服務,器械用一次,‘咔嚓’一聲1000多塊,我吳孟超用手縫線,分文不要。”
據統計,吳孟超從醫70餘年,主刀完成了1.6萬多臺肝膽手術,救治了1.6萬餘名患者……
2011年,感動中國頒獎詞這樣形容吳孟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陳錦棠:在美洲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5月23日,美國“飛虎隊”老戰士、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元老陳錦棠在紐約逝世,享年98歲。
1923年,陳錦棠出生於廣東臺山。十幾歲時,他輾轉赴美。
當時,抗日戰爭已爆發,陳錦棠放棄工作報名入伍,加入“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赴華參加對日抗戰。
1943年年末,陳錦棠以飛虎隊通訊兵的身份回到雲南昆明,後隨部隊調派至恩施、重慶等地,其間因工作出色而立功獲獎。
1946年1月,部隊返美,陳錦棠退役。
回到紐約後,陳錦棠參加衣聯會,為華僑華人爭取權益。
1949年10月1日,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陳錦棠所在的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也升起五星紅旗,這是五星紅旗第一次在美洲大地上飄揚。
現在,這面五星紅旗被珍藏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陳錦棠一生服務僑社,作育英才,為中美兩國人民友誼築橋搭路,深受各界人士敬重和推崇。他經常說,中美兩國應該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為世界和平作出努力和貢獻,這才是人類之福。
馬大任:把40多萬冊圖書運回中國
4月10日,著名旅美華人學者、抗戰老兵馬大任先生在美國舊金山辭世,享年101歲。
馬大任1920年出生於浙江溫州一個書香門第,家中有5人列入《中國美術家人名詞典》,他的父親馬公愚,是當時聞名的書法家。
“小時候常見父親寫字、畫畫,非常想學,但是父親認為書畫救不了國,要我學習理科,以投身救國運動。”馬大任2003年在父親誕辰110年紀念會上說。
1939年,馬大任考取國立中央大學。1941年,飛虎隊援華抗日,中國空軍翻譯人手緊缺,號召中國五所最好大學的外文系學生志願服務飛虎隊。馬大任投筆從戎,被分配到飛虎隊總部,擔任陳納德將軍的翻譯、譯電員。
服務期滿,馬大任回到中央大學繼續就讀。
1947年,馬大任公費赴美留學,先後獲威斯康辛大學新聞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碩士。
早年回中國探親時,馬大任感受到國內缺書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他發起“贈書中國計劃”,希望將美國學者不需要的藏書和一些美國圖書館的舊書運回中國,為了推行計劃,他多方奔走,努力爭取到美國學者、教授以及多個圖書館的支援。
1991年11月,馬大任在紐約公共圖書館東方部。(溫州日報)
至今,馬大任的“贈書中國計劃”發起16年,已向國內數十所高校贈送圖書40多萬冊。
他說,“我們之所以幫助祖(籍)國發展文教事業,興學樹人,也是幫助自己和子孫後代。”
資料圖:2012年3月11日,93歲的美國華人學者馬大任和義工們,將2012年收集到的第一批約730箱的圖書裝箱送往中國。中新社發 陳鋼 攝
施金城:為家鄉教育傾盡所有
5月24日,僑胞施金城在印度尼西亞泗水逝世,享年96歲 。
施金城1925出生於福建安溪龍門鎮,4歲時由於戰亂隨父兄旅居東南亞,11歲時回福建讀書。1947年再赴異國謀生。
1982年,他回家鄉探親,看到村裡的孩子們求學條件簡陋不堪,便萌生了捐資為家鄉小學興建新校舍的念頭。
彼時,施金城在海外的事業剛剛走出經濟旋渦,他的鋼鐵廠曾經一度滑向資不抵債的破產邊緣,但這並未妨礙他資助家鄉的決心。
他不但創辦小學、幼兒園、還創辦師範學校,累計捐資上億元人民幣。
施金城一生生活儉樸,但對於家鄉教育他卻能傾盡所有,捐資億元在家鄉助學興教,被譽為“安溪陳嘉庚”。
福建安溪當地媒體報道稱,施金城在家鄉共興辦6所學校,幾乎成就了僑鄉的一整個教育體系,培養3000多名小學教師,惠及2萬多名學子。
2021年,離開我們的僑界人士還有很多:著名旅日僑領和社會活動家陳焜旺、孫中山孫女孫穗華、巴西僑領張偉……
有人說,真正的死亡是遺忘
今天,我們緬懷、紀念他們
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
參考資料:美國僑報網、美國世界日報、溫州日報、中國青年網、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等
作者/編輯:徐文欣
責編:李明陽
【2021年終策劃】多方架起“暖心橋”,海外同胞,不慌!
【2021年終策劃】面對歧視勇發聲,華僑華人,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