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患者問我“醫生,吃什麼才能治不自立啊”?
我的回答是“首先要根據你的個人情況才能具體分析啊”
患者孫某,今年32歲。宗筋不振有3年,前後服用過腎寶和溫腎壯陽的藥物,毫無效果。
現症見:
1.頭暈心悸,胸悶氣短
2.身熱汗出,煩躁易怒,睡眠差,做夢多
3.口苦咽乾,胸悶不適,身體睏倦
4.易疲勞,小便短少,大便幹秘
5.一動就出汗,胃口好
刻診見舌苔薄白,脈象沉弦而緩。現在壓力非常大,馬上就快要離婚了。
其實,人有需求,首先心裡是要有想法的,宗筋才能振作起來,如果心中有想法宗筋不能隨便起來,大多數是心腎之間的關係。心指揮腎,他們之間的關係說白了就是供給關係,上下級關係。腎要供給心物質,也就是水和火,因為腎是水火相信而行,也就是腎陰腎陽,如果腎陰不足,腎水不能上升於心,心火就會上炎,就會心煩失眠,口腔潰瘍,口燥咽乾,腎陽不足,寒氣上行,心陽不足,心倦怠不行,就會神疲無力,胸悶氣短,不想動。從中醫理論來講,心下降腎,腎上升於心,這樣心腎相交,相安無事。如果心火上炎,心不能下達指令於腎,腎無所主,就會出現宗筋不振,通利,心氣不足,心也不能下達指令於腎,腎無所主。
從中醫理論來講,心肺膽胃是降的,腎肝脾是升的,一升一降人即無病。那麼我們現在從這個理論來分析,此人為什麼會陽痿,你聽了就明白了,就知道中醫原來是這麼治病的。
患者頭暈心悸,胸悶氣短,一動就出汗,說明心氣不足,第一心氣不下行;煩躁易怒,睡眠不好,喜作夢。口苦咽乾少陽膽熱,膽火上行;身熱汗出,胃口好,大便幹秘,陽明胃熱,胃不下行;身倦,易疲勞,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脾氣不升,脾主四肢。那麼病因就出來了,心下行要經過膽,胃,才能到腎,現在膽也不下行,胃也不下行,心到腎就困難重重,心要下行必須要讓膽胃下行,心才能順利到達腎,現在膽胃不下行,心不可能下行到腎的。上面說到心和腎是上下級關係,又是供給關係。現在脾不升,腎想提供物質給腎,因為脾不升,腎提供的物質到達不了心,心得不到腎的供養,就象人餓了沒有吃飯,就會心慌意亂,心主神明,心神不清,管理不當,下屬任意妄行,腎主生殖,所以宗筋不振。
那麼開方:柴胡,半夏,甘草,川軍,黃芩,黨參,茯苓,桂枝,生薑,大棗,生龍骨,牡蠣。
方解:柴胡,黃芩清肝膽之火,治心煩,口苦咽乾,桂枝,茯苓溫陽利水,治小便不利,大黃攻下熱結,治便秘,半夏治胃氣下降,治胸悶,龍骨,牡蠣,養心安神,治自汗,黨參,大棗,生薑,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服藥2劑即有感覺,繼進15劑諸症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