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國11家冰球館老闆不希望自家球館在休賽期閒置,在波士頓花園球館老闆布朗帶頭下,成立了全美籃球協會(BAA)。聯賽建立初期共11支球隊,首次提出了高薪制和合同制,構建出了聯賽基本框架。
1949年,在多個球隊老闆共同努力下,美國兩大籃球組織BAA和NBL成功合併,組建了NBA聯盟。雖然1949-50賽季是NBA改名成立的首個賽季,但官方依然承認前身BAA的三個賽季,並把BAA的1946-47賽季定義為NBA歷史上首個賽季,1947年的總冠軍費城勇士(金州勇士前身)也成為了NBA歷史上第一支奪冠的球隊。
NBA各個十年得分王一覽:
1950年代:多爾夫-謝伊斯(13915分)
1928年,謝伊斯出生於美國紐約,在1948年舉辦的籃球選秀中,他同時被BAA的紐約尼克斯隊和NBL的三城黑鷹隊選中,由於NBL的黑鷹隊出價比紐約尼克斯隊高出50%,所以謝伊斯選擇了黑鷹隊。
但在黑鷹隊選中謝伊斯不久後,就因球隊經營不善宣佈破產,於是新秀簽約權權被NBL的錫拉丘茲民族隊獲得。一年之後,NBL中包括民族隊在內的4支球隊與BAA合併,謝伊斯正式開啟了NBA生涯。
身高2.03米,體重88公斤的謝伊斯,在當時場上司職大前鋒或中鋒位置,在NBA聯賽創辦初期,球員習慣用單手投籃,而謝伊斯堅持採用雙手投籃,憑藉這一絕技也聞名於全聯盟。
1951年,NBA首次創辦全明星賽,謝伊斯憑藉場均17分16.4籃板3.8助攻的資料毫無懸念入選,在這屆全明星賽中他共得到15分14籃板,成為了賽場上的焦點人物。
1955年,謝伊斯帶領國民隊以3比1的總比分擊敗韋恩堡活塞隊奪得NBA總冠軍,這也是錫拉丘茲民族隊史奪得的唯一一個NBA總冠軍,在奪冠的季後賽中,謝伊斯場均可以得到19分12.8籃板3.6助攻。
回顧謝伊斯整個職業生涯,全部效力於錫拉丘茲民族隊,直到1964年退役。他曾12次入選NBA全明星賽,6次入選NBA最佳陣容,他擅長的雙手投籃對於NBA聯賽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1960年代:張伯倫(24719分)
提起“張大帥”,相信很多球迷對於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兩萬神話”,與他場下的風流倜儻相比,張伯倫在整個1960年代創造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NBA記錄。
1936年,張伯倫出生在費城賓夕法尼亞,他是家中的第九個孩子,父母身上的運動基因全都匯聚在了他的身上,以至於在十歲時他的身高就突破1.82米。童年時的張伯倫酷愛田徑運動,跳高成績很快突破1.95米,400米的成績也跑入50秒,若不登上NBA賽場,他很大機率將為國征戰奧運會。
高中時期,張伯倫的身高暴增至2.10米,相比同齡人誇張的身高讓他只得選擇籃球這項長人運動,高中三年僅輸掉三場比賽,三個賽季共得到2206分,創造了歐服布魯克高中無法超越的記錄。
到了大學時期,張伯倫的最終身高定格在了2.16米,在NCAA處子秀就拿下52分,創造了堪薩斯大學新紀錄。大一結束後,原本想衝擊NBA的張伯倫,卻因聯盟相關規定被迫滯留一年,他隨即選擇加盟表演為主的哈林籃球,進行了全國巡演,並在業餘時間創造了跳高2.20米的出色成績。
“千呼萬喚始出來”,在得到NBA聯盟准許加入後,張伯倫在1959年選秀大會上被勇士選中,新秀首個賽季場均砍下37.6分27籃板,毫無懸念當選常規賽MVP,併入選了當賽季最佳陣容。
常規賽順風順水的張伯倫,在季後賽遇見綠軍名宿比爾-拉塞爾,在6場系列賽中,張伯倫比拉塞爾多得了81分,但最終還是以4比2的大比分被淘汰出局,自尊心受挫的張伯倫一度萌生了退役的想法。
1960-61賽季開始,張伯倫開啟了屬於他的得分時代,連續五個賽季貢獻35+20以上的資料,其中在61-62賽季中,張伯倫場均砍下50.4分25.7籃板,其中包括單場100分神蹟,將NBA舉辦的籃球比賽完全變為了他的個人得分表演。
1966年往後,張伯倫場上得分狀態有所下滑,但依然可以貢獻20+20的資料,這讓他整個1960年代共得到24719分,留下了一堆後人無法超越的得分記錄。
縱觀張伯倫的職業生涯,共獲得四次常規賽MVP、一屆總冠軍、十次最佳陣容,若單論個人獎項不及喬丹、拉塞爾等人,但僅看得分能力,張伯倫在1960年代稱得上NBA歷史第一人。
1970年代:賈巴爾(21814分)
1947年,賈巴爾出生於美國紐約,與張伯倫一樣從小身高就異於常人,高中時期身高的持續暴增讓他不得不放棄冰球、橄欖球等運動,選擇了當時在美國並不流行的籃球。
接觸籃球初期,賈巴爾就開始有意發掘自身優勢,遠超同齡人的身高和誇張的臂展讓他練就了一項勾手技能,為了熟練掌握這項技術他經常在沒有燈光的體育館裡摸黑苦練。
大一時期,賈巴爾因NCAA聯賽相關規定無法代表校隊出戰,在隨後的1967-69三個賽季中,賈巴爾帶領球隊取得了88勝2負的傲人成績(當時沒有進攻時間限制),連續三年捧起NCAA冠軍獎盃,將MOP獎和NCAA最佳中鋒等榮譽蟬聯了三年。
1969年夏天,上完大學課程的賈巴爾參加了NBA選秀,被剛剛建隊第二年擁有狀元籤的密爾沃基雄鹿隊簽下。新秀賽季,賈巴爾憑藉場均28.8分14.5籃板的優異發揮,幫助雄鹿打出了56勝26負,東部第二的戰績,毫無懸念地當選最佳新秀。
從1970-71賽季開始,賈巴爾步入了自己的統治時期,在“大O”羅伯特森的配合下,新秀第二年就率隊打出了66勝16負的戰績,其中包括一波20連勝,個人憑藉場均31.7分16籃板的資料榮膺常規賽MVP。季後賽更是打出了12勝2負的戰績,以碾壓姿態強勢拿下總冠軍,賈巴爾場均貢獻35.2分16.8籃板,榮膺FMVP獎項。
在這10年中,賈巴爾一共獲得了六次常規賽MVP,兩次總冠軍,雖然在1975年轉會湖人後犧牲了部分球權導致資料有所下滑,但總體資料一直穩定在28+15+5水平。一手招牌的“天勾”成為了眾多內線球員的噩夢,在賈巴爾19年的職業生涯中,一共才遭遇3次封蓋,足以說明這項技能的實力。
1980年代:英格利什(21133分)
提到80年代,球迷對於NBA的印象大部分是邁克爾-喬丹(1984年進入聯盟)、拉里-伯德、魔術師約翰遜等耳熟能詳的球星。至於英格利什這個名字,估計只有老輩的球迷印象最深,畢竟他個人生涯並未獲得一次總冠軍,拿的出手的榮譽僅僅只有一次得分王和8屆全明星。
1954年,英格利什出生在美國南卡羅納州,身高2.01米,體重89公斤,臂展2.10米,場上司職小前鋒。在1976年選秀大會上,他於次輪第23順位被雄鹿隊選中,新秀前兩個賽季一直穩坐板凳席,直到1978年被交易至步行者後才得到了一個首發位置。
作為一名身體素質出色的三號位,英格利什擅長衝擊籃筐取分,柔和的手感讓他在中距離的投籃也很有威脅。在1979-80賽季被交易至掘金隊後,英格利什被球隊管理層認定為球隊領袖,在有充裕出手權保證下,他連續8個賽季總得分超2000分,創造了NBA歷史記錄,即便是同時期有“最強小前鋒”之稱的拉里-伯德也並未做到。
雖然英格利什在個人榮譽和帶隊成績上並未有亮眼發揮,但作為防守丹佛掘金隊的王牌選手,他有7個賽季得分冠絕全隊,成為這支高原球隊的隊史得分王。在1991年,英格利什選擇退役,一年後他的球衣也被掘金隊高高懸掛在球館上方,並在1997年成功入選籃球名人堂。
1990年代:卡爾-馬龍(20925分)
作為聯盟“鐵血硬漢”的代表球員,擁有一身腱子肉的卡爾-馬龍,也曾是眾多內線球員的噩夢,招牌的揮舞鐵肘讓不少“英雄好漢”倒在了他的面前。這正是憑藉這副好身板,也讓他在得分端稱霸了整個90年代。
1963年,馬龍出生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身高2.06米,體重115公斤,臂展2.13米,場上司職大前鋒。在1985年NBA選秀上,他在首輪第13順位被爵士隊選中,新秀第二年場均資料就達到了21.7分10.4籃板,隨後幾個賽季資料持續走高,出色的發揮也被爵士隊視為重建核心。
整個90年代是屬於“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的時期,1990-93賽季,喬丹完成了生涯首個三連冠,打造了芝加哥公牛王朝。但場下父親的意外離世讓喬丹心灰意冷,最終宣佈退役轉戰棒球領域(不太成功)。
1994-95賽季,邁克爾-喬丹選擇迴歸,並在95-98賽季中再次實現三連冠,個人職業生涯收穫10次得分王,在籃球領域沒有任何挑戰的喬丹在1991年處再次宣佈退役。正是因為喬丹的這兩次退役,才讓卡爾-馬龍能夠在這十年累積得分躍居聯盟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96-97賽季中,馬龍場均得到27.4分9.9籃板,在最終的MVP評選中戰勝了喬丹,生涯首次獲得此獎項。馬龍能夠在場上輕鬆得分,他的好搭檔斯托克頓的功勞不可忽視,作為聯盟助攻、搶斷歷史第一人,一招擋拆下順讓馬龍的得分效率至少提升了10個點。
斯托克頓和卡爾-馬龍組建的“猶他雙雄”,成為了爵士隊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但兩人合作時期多次踏入總決賽卻都鎩羽而歸,也成為個自職業生涯的遺憾。
2000年代:科比(21550分)
作為中國球迷最熟知的NBA球星,17歲的科比成為第一位跳過大學直接參加選秀的後場球員,在1996年選秀大會首輪第13順位被黃蜂隊選中,眼光犀利的湖人總經理韋斯特將迪瓦茨作為籌碼換到了科比的選秀權。
生涯前兩個賽季一直穩坐替補席,場上發揮並未有太多亮點,隨著1999年菲爾-傑克遜來到湖人擔任主教練,科比的職業生涯迎來改變。在菲爾-傑克遜擅長的三角進攻戰術中,奧尼爾雖是球隊核心,但科比在外線擁有了更多的出手權,在1999-2002三連冠賽季中,科比場均資料穩定在25+6+4.5,成為湖人王朝的絕對核心。
隨後的兩個賽季,湖人始終未能捧起奧布萊恩杯,球隊管理層在2004年夏天展開球員大換血,其中奧尼爾被交易至邁阿密熱火隊,換來了奧多姆、卡隆-巴特勒、布萊恩-格蘭特。科比也與湖人隊續簽了一份7年價值1.36億美元的合同。
至此,湖人正式進入了科比時代,沒有了頂級中鋒奧尼爾在身邊分擔壓力,科比只得將球隊的進攻全部扛在了自己肩上,場均得分極速攀升,在05-06賽季場均可以得到35.4分5.3籃板4.5助攻1.8搶斷,期間還貢獻了單場81分的神蹟。
經過幾年“單幹期”,湖人為科比找來了一生摯友保羅-加索爾,在兩人默契的配合下,湖人08-10兩個賽季取得兩連冠,兩屆FMVP得主科比也達到了職業生涯最巔峰時期。在這10年中,科比的出勤率在95%以上,湖人所處的低潮期讓他的生涯得分迅速累積,成為了這個時期的得分霸主。
2010年代:哈登(20209分)
哈登上榜可能會讓球迷有點意外,作為2009年的探花秀,大鬍子前三個賽季在雷霆擔任的是第六人的角色,場均得分僅13.5分。而這十年,正是現役得分王詹姆斯統治時期,場均可以貢獻26分左右,哈登之所以能夠上榜,全靠他在火箭時期的無解發揮。
2012年夏天,雷霆管理層不願多花費500萬美元續約哈登,此時休斯頓火箭瞅準時機搶先下手,送出凱文-馬丁、蘭姆和首輪簽得到了這位善於利用規則的球星。同年11月,火箭用五年7850萬美元正式續約哈登,火箭球迷也迎來了後姚麥時代最強的超級球星。
來到火箭隊後,詹姆斯-哈登擁有了無限開火權,此時愛琢磨比賽規則的大鬍子開始將“歐洲步”上籃列為常規武器,頻繁站上罰球線,讓他的場均得分飛速上升。
在2017-20三個賽季中,哈登場均得分為30.4/36.1/34.3,連續三年斬獲得分王。現象級別的得分表演,幫他抹平了他與詹姆斯之間的得分差距。
除了得分能力與日上漲,哈登登上這個榜單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超高的出勤率!
2010-20賽季,哈登總共缺席34場比賽,平均每個賽季僅缺席3.4場比賽,超高的出勤率和穩定的場均得分讓他坐穩了這十年聯盟得分王的寶座。但自從離開休斯頓火箭加盟籃網隊後,哈登在進攻端逐漸迷失,本賽季至今場均僅能貢獻22.7分,創造了近十個賽季得分新低。
2020年至今:庫裡(3096分)
2020-21賽季至今,庫裡是聯盟得分最多的球員,上賽季他場均得到32分,在賽季最後時刻戰勝布拉德利-比爾榮獲得分王。本賽季至今,庫裡共缺席四場比賽,場均可以貢獻26分5.3籃板6.2助攻1.4搶斷,場均得分位列聯盟第八位。
像杜蘭特、字母哥、詹姆斯等得分高手,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傷病困擾,導致出場次數不及庫裡,總得分也逐漸拉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