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房地產行業便迎來收併購大潮,包括藍光發展、雅居樂在內的等多家房企宣佈出售旗下資產,華潤永珍生活宣佈將禹洲物業、中南服務收入囊中。
1月25日訊息,媒體報道稱,世茂集團擬出售36個合計報價超771億元的專案,剔除透過抵押等已用掉的融資額度,最多或可回款236億元。
上述擬出售專案中不乏上海核心位置的商辦、深圳地標專案世茂龍崗國際中心等核心資源。
一位業內人士向藍鯨房產表示,2022年房地產行業收併購市場熱度相較2021年有過之無不及,“去年一些捨不得賣的優質資產,今年不賣不行了。”
2021年,出於自身流動性偏緊等因素,多家房企將旗下資產“擺上貨架”以回籠資金緩解現金流壓力,收併購市場重返活躍。
2021成交7宗百億大單
交易總額重返疫前水平
據中指院釋出的資料,2021年,境內房地產公司作為買方涉及的交易金額同比增長21.3%約2836.4億元,完成收併購宗數則同比下降14.0%至約221宗。
上述交易金額與完成宗數“不對稱”變化意味著交易標的平均成交額的增加。資料顯示,2021年行業收併購平均單筆交易金額12.8億元,較2020年增長41.1%。
此外,2021全年有7宗單筆交易金額超過100億的大宗交易,較2020年增加4宗,如佳兆業集團130億元收購泓達投資100%股權,融創中國125.53億元收購武漢中央商務區100%股權。
分季度來看,去年四季度行業收併購交易金額達到全年峰值,為936.0億元,季度內總交易宗數為66宗,且有3筆百億以上交易,收併購市場較為活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從近十年的資料來看,房企收併購金額和土地成交樓面均價呈現出同趨勢波動現象,當土地市場價格升高時,房企選擇收併購方式拿地的力度就有增大趨勢,如2021年二季度全國300城成交樓面均價超7000元/平方米,房企收併購金額也達到當年較高位。
標的仍以地產為主
物業交易佔比超兩成
從併購標的型別來看,2021年房企收併購標的仍然聚焦地產主業,透過收併購補充優質房地產開發資產、快速佈局新城市和新區域,行業整合力度進一步加大。
據中指院的資料,2021年份房企收併購中,房地產開發交易宗數佔比達56.6%。
同時,物業收併購力度持續加大,佔比較去年提升1.4個百分點至22.7%。其中,碧桂園斥資超150億收購富力物業、花樣年物業及藍光嘉寶股權。
商業收併購方面,2021年房企在該領域的收併購宗數22宗,佔比8%,與去年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從併購標的型別來看,除房地產開發、商業有所下降外,其他收併購標的都有所增長。
土地資源拓展方面,在金融嚴監管的背景下,百強房企的投資策略趨向謹慎,主要圍繞一二線城市、長三角進行佈局。
據中指院資料,2021年房企收併購拿地金額前十城市中除鹽城和湖州外其餘均為一二線城市;拿地面積前十城市中有蘭州和南寧等5個二線城市。
年內,長三角城市土地熱度持續升溫,併購前十城市中,蘇州、湖州分別位列拿地金額與拿地面積前十城市首位;南京、寧波上榜拿地面積前十城市。
國央企成接盤物件
部分企業核心資產或擺上貨架
2021年,部分房企出現債務違約,加之融資監管趨嚴,房企收併購數量有所增加,全年共有126家房企參與。財務較為穩健的頭部優質房企和國企、央企優勢開始顯現,收併購力度強勢。
據中指院資料,2021年百強TOP30房企收併購金額和宗數佔比均為12.7%。融創、碧桂園、金茂等頭部房企熱衷收併購,其中碧桂園、金茂連續兩年位列收併購金額前15;遠洋、建發等國企、央企受益於融資成本低等優勢,積極補充優質資產,收併購金額較高。
不少頭部房企繼續透過收併購鞏固多元化成果。
碧桂園2021年近10宗收併購標的物涉及領域較為多元,包括地產開發、物業、商業等,在拓寬利潤來源的同時增強業務的協同性。
遠洋、金茂等企業則透過收併購優質公司和專案,擴充土地儲備。如遠洋集團40億收購紅星地產70%股權;金茂擬10.8億收購綠城北京朝陽豆各莊地塊30%權益。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負責人劉水認為,在金融嚴監管和支援收併購相關政策背景下,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2022年房地產收併購將主要呈現三大特徵:收併購將更加謹慎;優質專案成重要方向,國央企收併購增加;物業收併購繼續提升,商業併購將以提質為主。
一方面,隨著隨著“三道紅線”等政策的實施,短期內觸線房企存在一定的資金壓力,在優選專案及資產包的前提下,收併購或將更加謹慎。另一方面,政策上趨向支援優質房企兼併收購出險和困難的大型房企優質專案。2021年12月底,相關部門釋出《關於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專案併購金融服務的通知》。
此外,從2021年收併購行情來看,物業企業擴規模仍是重點未來行業收併購將進一步加速;隨著商業地產逐步進入存量市場,以及線上商業模式的衝擊,商業併購將更加重質不重量,優質商業資產的爭奪仍將持續。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