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厚普股份(300471.SZ)是典型靠著非經常性損益續金身的例子。
該公司日前釋出的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能盈利1000萬元~1400萬元,實現扭虧,但扣非淨利潤卻為虧損,虧損額400萬元~800萬元。公司表示,預計2021年度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1500萬元~2100萬元,主要系公司收到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和轉回部分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的應收款項。
厚普股份近些年的財務資料都不見起色,2018年淨利潤-4.793億元,扣非淨利潤-4.84億元;2019年淨利潤2083萬元,扣非淨利潤-1727萬元;2020年淨利潤-1.68億元,扣非淨利潤-1.74億元,若再加上2021年,那厚普股份就已經連續4年錄得扣非淨利潤為負值了。
從營業收入資料看,厚普股份的業務呈現萎縮態勢,2016年營業收入為13.01億元,2017年7.39億元,2018年3.7億元,2019年回到5.43億元,但2020年再度下滑至4.78億元,2021前三季度為5.74億元。
厚普股份的經營表現,早就引起了監管層的留意。比如2021年4月份,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就下發年報問詢函,要求公司結合所處行業週期及產業鏈特徵、產品和業務模式、同行業可比公司等情況,詳細分析公司連續多年盈利狀況不佳的具體原因,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厚普股份當時描述,2018年度,一方面受天然氣行業調整因素影響,市場競爭加劇,產品銷量下滑明顯,相關產品的成交價格也難以維持原有高水平;另一方面公司2017年4月搬入新廠區後,折舊攤銷等固定成本上升,導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加之宏達公司計提了大額資產減值準備,導致2018年度虧損金額較大。
2019年度,公司雖然營業收入和毛利額較上年有所增加,成本費用控制效果顯著,但由於整體業務規模不足,公司固定成本支出較大,扣非後淨利潤仍為負值。
2020年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導致主營業務收入較上期減少,加之經濟下行 、市場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疊加,公司毛利率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公司透過加大客戶開發力度、 調整營銷政策等措施,在新取得訂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新增訂單7.75億元,較上年增加2.76億元,但也導致了當期公司銷售、管理費用較上期有所增長;再一方面,公司部分資產因技術迭代、產品升級及市場環境變化等原因,預計未來實現經濟利益低於預期,故計提了相應資產減值準備,也對當期業績造成了不利影響。
在當時厚普股份還對自己的持續經營能力進行過分析,認為所屬行業政策、市場需求趨勢向好,自己也擁有技術優勢和營運資金的支撐,也有一整套改善盈利能力的措施。然而從最新的2021年業績預告來看,起色不大,具體分析還得看厚普股份的後續披露。
除此外,厚普股份的股價一段時日裡還承受著賣壓。2021年8月27日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唐新潮,計劃在公告日起15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5%,即不超過911.8萬股。2021年12月17日進展公告顯示,該股東已減持了1.255%。
另一位股東江濤,實則原實控人,在2021年11月30日公告中顯示,其當時也減持超過了1%,權益變動時間為2021年10月30日至2021年11月29日。原來在2021年7月21日的披露中顯示,江濤計劃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即不超過729.44萬股。唐新潮和江濤手頭的持股還有不少。
再看董監高,2021年8月20日公告,同樣是計劃6個月內,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鍾驍、公司副總經理郭志成、公司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胡莞苓、公司監事吳軍、公司監事於鑫,分別計劃減持不超過16406股、32812股、22968股、7875股、8181股,2021年11月23日公告顯示數人的減持也過半。
說起來市場對厚普股份最為熟悉的是其氫能概念,但是關於這塊在2021年8月17日公司也領到過關注函,因為當時公司股價漲得較好,2021年7月5日至8月16日,股價漲幅達195.51%。實際上從監管層發函中可以看到,2021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收入佔比較高的仍為天然氣加氣裝置及零部件業務,氫能業務確認的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3%左右。
據厚普股份當時的回應,公司氫能業務屬於起步初期,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簽訂單僅1300萬元,不足以影響公司的收益 ,暫時不會成為公司主營業務,上半年公司氫能業務收入僅佔當期營業總收入的2.74%,未來氫能業務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尚不明確。
1月17日,厚普股份披露了定增預案,該上市公司擬向特定物件發行股票的發行價格為7.29元/股,發行股份數量為不超過2333.67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7億元。
此次,厚普股份定增股份將全部由上市公司實控人王季文以現金方式認購,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