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真正實行市場經濟,是最近40年左右的事情,因為歷史較短,所以我們很多人腦海中的許多觀念,其實還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所以我們說,要鼓勵大家學習經濟學,或者至少也要學點經濟常識。
在這篇小文裡,老馮我舉例說幾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或者說是最容易誤解的七個經濟常識。
經濟誤解之一:企業家賺走了社會的錢
這是一種很流行的說法,例如說李嘉誠賺走了香港人的錢,這種說法的邏輯是:社會上原本有很多錢→李嘉誠賺走了大部分→只給勞動者留下一點點。
事實上這個邏輯的第一環就錯了,因為財富並不是原本就存在的,財富是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企業家組織香港人共同創造出來的。
所以“企業家賺走了社會的錢”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科學的說法應該是:企業家整合資本和科技,並以資本和科技為工具,帶領勞動者一起為社會創造財富,作為企業家才能和承擔風險的回報,企業家獲取其中豐厚的份額。
說的更清楚些,企業家的錢不是從社會賺走的,而是他自己帶領勞動者一起創造的,而企業家之所以拿走一半以上,只是“風險溢價”的結果。
經濟誤解之二:欠銀行的錢很吃虧
這是許多中國人普遍抱有的一個特大誤解,事實上,銀行的錢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便宜的錢,銀行的錢只要你能借到,基本上都是可以低風險生利的。
最典型的就是房貸,許多人用4%的利率從銀行借了300萬房貸,坐臥不寧,許多人省吃儉用,急著提前還貸,其實大可不必提前還貸,因為你完全可以將手上的錢拿去做低風險理財,這樣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從中賺走二者的利息差。
經濟誤解之三:社保、醫保、公積金都是公司替我交的
許多都誤以為社保、醫保、公積金都是公司替他交的,其實不然,作為用工成本,僱主已經把社保、醫保、公積金等一切開支,全部算進了你的工資成本里面,僱主“替你交”了社保、醫保、公積金,自然就會壓低你的工資,或者在給你加工資的時候,不會再給你加太多。
總而言之,社保、醫保、公積金其實都是你自己交的,在僱主眼中,他的總支出是你的工資+社保+醫保+公積金。
經濟誤解之四: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奪走人的工作,以後會有許多人失業
理論上而言,世上沒有失業這回事,所有的失業,都是人為造成的,例如鐵路的出現,導致馬車伕失業,然而馬上出現了新的行業:按摩。馬車伕搖身一變,成了拔火罐師傅,這背後的道理是什麼?人慾無窮大。
人的享受需求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的社會不施加不必要的管制,理論上,失業現象是不會存在的。
經濟誤解之五:作家、工程師是國家的棟樑,商人不是
恰恰相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作家和工程師給國家作出的貢獻比商人更大,商人是經濟的發動機,是財富的主要締造者。
因此正確的說法是:商人、作家、工程師,各行各業的精英,都是國家的棟樑,其中商人屬於貢獻較大的一群。
經濟誤解之六:任何事業,公辦的都比民辦的更可靠
事實上也是恰恰相反,多數的事業,都是民辦比公辦效率更高。
例如,飯店,製衣廠,牛奶公司……多數行業,都是民辦的效率更高。
為什麼?因為民辦營利事業,它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不進則退,如果不好好伺候它的顧客,它就要倒閉,所以,壓力逼迫它必須辦好。
不過也有一些事業,可能公辦會更好,例如警察,供水供電,等等。
經濟誤解之七:專心掙錢的是俗人,有志青年應該關心國家大事
其實,掙錢本身就是國家大事,無論國防、外交、教育、基建、社會保險,一切國家大事的基礎是要有錢,沒有錢什麼都免談。
錢從哪來?從繁榮的市場上來,每個人都合法掙錢致富,國家就富,國家富了,其他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所以說賺錢是“俗人”,只有關心時事政治才是“高尚的人”,這個說法是不對的。賺錢本身,就是國家大事,人人都賺錢了,國家就有錢了,國家有錢了,很多國家大事,才有基礎。窮嗖嗖的,啥都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