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起一臺遊戲主機時,話題似乎總離它的效能,就像以前的CPU有多少bit、到現在的浮點運算能力、是否支援4K高幀率等等,但其實除了這些直接影響主機算力效能的因素外,也有一些屬於橫向擴張性、讓主機功能更為豐富的元素,比如“播放CD音樂”正是一個經典到不行的橫向性功能。除此之外,也有主機廠商因為希望能夠豐富遊戲玩法,所以嘗試引入如觸屏等功能。
然而有時候主機廠商會過於一廂情願,塞入奇特的功能為主機增加賣點,怎料卻被遊戲廠商及玩家無視,導致最終被遺忘。這些功能中有的十分好用,而有些卻十分雞肋,這次我就來盤點一下各遊戲主機中這些被遺忘的附屬功能。
專用功能篇
不論是哪家主機廠商的產品,新主機在初登場時總希望能吸引大眾的目光,自身機能當然是一大亮點,但如果縱向硬體效能不及同期對手的話,橫向性的額外功能說不定能成為殺出重圍的關鍵。回想起當年縱向效能較弱的DS能力壓PSP,最主要就是靠橫向性的觸屏操作。但不是每個主機上的特殊功能都有著良好的發揮,其中紅白機的麥克風絕對是個典型的例子。
紅白機手柄是本體的一部分而非可分拆周邊,而且還設有兩個,玩家無需另行購入手柄也能享受二人同遊的樂趣。但兩個手柄本身還是有區別的,2P手柄不設Select及Start鍵,相對地則入加麥克風功能,麥克風的聲音會透過電視揚聲器發出,也能在手柄上控制聲音大小。
雖然有少部分作品會嘗試加入麥克風操作,比方說元祖《塞爾達傳說》有一密技就是對著麥克風大喊,就能瞬殺指定的長耳型敵人;又或者《北野武的挑戰狀》裡有一個需要玩家用麥克風唱歌才能透過的解謎。其實紅白機根本不能分辨麥克風感應到的聲音大小及音階,只能確定“有聲”或“無聲”,所以以上情況即使用手指拍打麥克風也會有反應。
比起麥克風自身效能,“為什麼要加入麥克風”才是更大的問題。有一種說法是指當年的橫井軍平與團隊設計紅白機時,為了避免功能重疊於是決定把2P手柄的Select及Start鍵除去,但只有十字鍵及兩個按鈕又似乎太過簡單,於是加入成本非常低的麥克風,並希望它在將來有大作為。不過也有一說是指團隊覺得如果能透過電視重現玩家的聲音,他們應該會覺得很有趣,於是決定在手柄上新增麥克風,並非單純的湊數。
然而會使用到麥克風的紅白機遊戲寥寥無幾,而且全都是些可有可無的元素。奇怪的是,任天堂在2000年代中期又再次著迷於麥克風,旗下的DS及Wii均設有麥克風,其效能當然遠勝紅白機。不過也只適用於《逆轉裁判》對應玩家的“有異議!”或者《L+》的“我愛你”諸如此類的無謂元素,泛用性不見得比紅白機的強多少。
常見功能篇
沒有用的功能被淘汰是理所當然的事,就好像PSP的紅外線功能只是曇花一現,但仔細想想,其實有許多不怎麼實用的主機功能成為固有元素,並在主機上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而攝像頭就是其中之一。攝像頭這玩意兒從GB年代開始就已經開始出現在主機上,除了拍照以外,少部分作品也能適配攝像頭為遊戲擴展出更多玩法。不過由於效能及成本所限,大多都是以周邊配件的形式推出非固有功能,而且適配的遊戲極少,即使適配也都是一些雞肋玩法,因此一般玩家都不願掏錢購買攝像頭。
到了2008年,DS改良版DSi發售,雖然主機主要新增功能為下載遊戲,但實裝固有攝像頭也是一大亮點。在DSi主機摺疊位置中央有一個微小的攝像頭,能夠拍攝30萬畫素的照片儲存在主機中。另外,玩家也可以將照片放入主機的圖片編輯器中加以修改,並能直接傳到臉書上。當然,DSi的遊戲中也有部分能適配攝像頭,比方說《顏面滑翔機》是款利用攝像頭讀取玩家頭部位置,從而計算玩家傾斜角度來操控滑翔機的特殊體感作品。
在此之後,3DS及PSV等後續掌機均設有攝像頭,而且各有各的花樣——前者可以拍攝3D照片,而後者則附有前後兩組攝像頭。可是單純用於拍照的話,所有掌機的攝像頭解析度都不太夠,完全不能跟當時的智慧機相提並論。至於在擴充套件遊戲玩法方面,攝像頭也沒有什麼作為,最起碼實際適配攝像頭的遊戲比例仍然非常低。儘管有《顏面滑翔機》等活用了攝像頭的作品,可始終是小品遊戲難有大作為。
軟體篇
除了硬體之外,主機中的軟體也有許多被遺忘的功能,而音樂CD播放可以說是最好的例子。自PC-E CD-Rom年代起,許多主機都有搭載音樂CD播放功能。事實上,在音樂CD播放機不算很普及的PCE年代,CD-Rom的音樂播放功能其實獲得了不少玩家的正面評價。另外,如果CD-Rom是單獨購入的話,玩家更可以將CD-Rom部分直接插入耳機聽音樂,無需經過電視發聲。不過到了PS時代之後,播放音樂CD的手段就多了很多,而且用主機聽CD必須要連線電視才行,不管是方便程度還是耗電量都不如其他CD播放器,這些原因也讓主機的音樂播放軟體越來越不被重視。
對許多人來說,沒有CD播放功能並不會減少主機本身的魅力,但其實說不定是玩家們的一大損失,因為早從PS初期開始,PS家族的CD音樂播放能力往往在音樂愛好者之間有著很高的評價。特別是PS3,從索尼的角度來看主機同時具有藍光格式的普及使命,因此他們在遊戲以外的音畫播放方面也花了不少工夫,所以只要所連線的揚聲器效能夠好的話,PS3的音樂播放力也能被充分發揮出來。
另外一個常被玩家忽視的主機軟體,還有網路瀏覽器。其實不止主機,像電視之類現今能夠連線網路的裝置,同時內建瀏覽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但也只是附屬性質,因此這些瀏覽器在操作方面並不算方便,再加上現在手機平板等裝置已經普及,要上網的話用這些行動裝置更為方便。也因如此,即使從DC開始大大小小的遊戲主機均設有瀏覽器,會長期使用的玩家也沒多少。
但其實大家都小看了主機內建瀏覽器的效能,其中個人覺得WiiU的瀏覽器最香。此瀏覽器以Mozilla/5.0為基礎,換言之是穩定性高的Firefox之WiiU版本,可對應HTML5及CSS3,因此新舊網站都可完美對應。然而WiiU瀏覽器最優秀的地方在於,因為Game Pad本身已有觸屏畫面,瀏覽器可同時在電視及Game Pad的畫面上顯示。玩家既可直接在Game Pad上點選想看的連結,也可用模擬鍵盤快速輸入文字,用起上和手機平板相差無幾。相對於不另行購入滑鼠鍵盤就無法自如使用的其他主機瀏覽器,WiiU的內建瀏覽器絕對是遊戲史上最方便的。
雖然大部分人會認為,遊戲主機除了玩遊戲之外沒必要存在其他花裡胡哨的功能,但其實有些被視為沒用的軟硬體功能意外的有趣,如果大家身旁有主機(特別是老主機),不妨回過頭去多研究研究,相信你會收穫一種別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