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文英
1月28日晚間,藍思科技釋出2021年度業績預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穩定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為20.1億元-24.0億元,上年同期盈利為48.96億元。
公告顯示,公司在金屬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智慧終端整機組裝業務,以及光伏新能源業務等中長期發展戰略部署方面持續取得進展,戰略合作客戶群體、市場佔有率、新技術研發等方面也取得了新收穫。公告指出,限電對公司訂單的生產交付、經營排程造成一定影響,公司將採取6大舉措提振業績。
藍思科技表示,限電對公司訂單的生產交付、經營排程造成一定影響。下半年,本來是訂單交付的旺季,湖南各園區、泰州園區、東莞園區因限電導致部分工廠被迫臨時停產,既定生產、交付節奏被擾亂;員工流失,造成良率波動、成本上升,無法按照原計劃及時完成生產、交付任務。這不僅影響了訂單的生產交付的效率,同時也推升了人力、運營成本。
而新冠疫情的持續,導致公司的運營成本進一步增加。一方面,疫情和全球雙碳政策導致工業品原材料供應短缺、價格大幅上漲,使得公司採購成本上升,對盈利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導致晶片、半導體供需矛盾逐漸加劇,使得公司部分客戶出貨不及預期。受疫情影響,下半年以越南園區為典型的境外業務持續受到影響,物流受阻、供應鏈疫情防控等因素影響了訂單的生產和交付。
此外,研發費用大幅增加也對經營業績有一定影響。藍思科技下游客戶對新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需求旺盛,公司與手錶、VR、AR等智慧穿戴類新產品,中控屏、B柱、新型汽車玻璃等汽車類新產品。因而,智慧手機中框等各類金屬合金產品相關的研發專案、研發支出大幅增加。
2021年,儘管公司面臨疫情反覆、用電受限、供應鏈缺芯等新的困難和挑戰,但藍思科技管理層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積極組織應對,生產經營總體保持穩定。面對2022年的新形勢,公司將採取幾大舉措提振業績。
首先,基於年內疫情趨於緩和,以及供應鏈瓶頸改善預期,抓住終端市場需求復甦的有利時機,深入挖掘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三大賽道新機遇,增加新的戰略合作客戶,擴大市場份額,推動已開發的各類新產品、新技術轉向量產,最佳化公司產品結構,園區整合,爭取大幅提高智慧終端整機組裝業務量。
其次,全面最佳化、改進經營管理模式,梳理最佳化組織架構,加強優秀人才引進,深化精益生產和智慧製造。以泰州園區為例,要求按照母公司的統一部署和考核目標,促進生產經營平穩、均衡,從2022年度開始凸顯成效。
第三,各園區進一步加強訂單、生產、人力資源動態管理,大幅提高直招員工比例,加強對勞務中介的規範管理。黃花園區作為募投專案的實施主體,在已有投資規劃和專案進度的基礎上,適時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和新變化做進一步最佳化,確保及時滿足客戶新產品量產需求,實現投資回報。全面落實公司ESG政策,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充分利用現執行的基本電費、峰谷分時政策,合理最佳化工藝及生產安排,確保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編輯 張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