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團長。分享一篇國內外程式設計師區別對比的好文,原文作者是知乎的一位匿名使用者。個人感覺絕大部分內容寫的還是挺中肯的,沒有故意貶低或者抬高哪一邊。
原文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793332/answer/2216734220
下面是正文。
我是在美國工作過兩年,回國經歷了逆文化衝擊,現在勉強算是適應了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的節奏。隨便聊聊,沒有崇洋媚外的意圖,只是剛好最近被剝削得很不爽,趁機吐槽一下。
1.年齡
美國公司:
- 同事裡 20 多到 70 多歲的都有,眾數是三四十的中年人,大部分工作目標都是為了早日退休,攢夠錢就隨時辦退休 party。也有些純粹因為熱愛工作、熱愛寫程式碼選擇不退休的。
- 我們組的核心成員之一,是位 72 歲的老頭,他每天 4 點多起床到公司寫一會兒程式碼,等天全亮就戴上頭盔去騎山地車鍛鍊,9 點多回公司繼續工作。對這老頭印象深刻,是因為他邏輯清晰、思路銳利,他是 code review 小組的成員,經常在郵件裡破口大罵其他人寫的程式碼寫得有多爛,被投訴,只好在郵件裡道歉,過幾天繼續罵,在我工作的兩年裡一直迴圈。
- 我的另一位資深同事,是位 68 歲的架構師,熱愛工作,每天都樂呵呵的,對我這種新畢業生也很友好,有人問他什麼時候退休,他回答說他死的那天。
我國公司:
- 回國之後我現在工作的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在 30 歲以下。年紀大的都去哪裡了呢?極少數在管理層。
2. 加班
美國公司:
- 從沒加過班,晚上發版除外(會預設第二天調休)。
- 經常正開著會,時間到了 5 點半,產品打斷領導說到點了他要回去餵狗(他是一個 50 歲的不婚族,養了一院子狗),然後就散會下班了。
- 加班需要申請,有次我申請工作日晚上加班,沒批准只好回家了。因為加班費會比較高,需要從專案預算走,領導控制預算不給批。
- 偶爾週末去辦公室取東西,幾層停車場只有兩三輛車。
我國公司:
- 996 是常事了。
- 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司之前有個清華本科+美國碩士的小夥子,每天 7 點半準時下班,結果試用期被辭退了,原因是工作態度不積極,據說後來還和公司打了官司,不知輸贏。
3. 程式碼質量
美國公司:
- 專案在前期花的時間是最多的,比如說需求分析、架構討論、技術討論。
- 寫程式碼會考慮得比較長遠,比較有時間去考慮開發原則、維護成本,領導也會樂意去安排版本來解決技術債務。
我國公司:
- 國內網際網路節奏會要快得多,講究小步快跑,就幾天的開發時間,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線再說,剛開始我都驚呆了。
4.工作氛圍
美國公司:
- 老美的公司確實比較尊重員工,在員工關懷上做得比較好。我可以感受到,和領導職位不同,但是我們人格是平等的,彼此尊重。
- 記得有一次發版前幾天,組裡程式設計師說他壓力太大,領導給他假期讓他放鬆調整,版本被延遲上線。
- 美國有 family first 的文化。有個老印同事,家裡老人身體不好,公司同意他回印度工作照顧家人,遠端跨國工作。經常有同事因為要看孩子比賽請假。領導自己也會偶爾週五請假,因為要去和女兒一起參加學校的公益活動。
- 對差異性接受度也比較高。同事有變性人、殘疾人,大家相處得都很好。
我國公司:
- 絕大部分領導高高在上(我遇到的),官威很大。請個假,和求他借錢似的,組長還提醒我讓我請假原因不要寫“旅遊”不然可能會不給批假。
- 記得有個需求,大家都認為不合理沒必要,我去找領導溝通,剛提了一句還沒展開,領導直接甩臉色“你是領導還是我是領導”。
- 有個同事因為耿直,和領導不和,被各種排擠冷暴力,逼他自己辭職拒給賠償金。
- 開個線上事故覆盤會,做 root cause 分析,就像要把人釘在恥辱柱一樣,我不理解這對解決問題有什麼幫助。
5.工作之外
美國公司:
- 很注重對健康的投資。至少 1/3 同事有每天早上去健身房的習慣。公司很多球場,晚上下班能看到很多同事在樓下踢足球、打排球。健身不只是為了鍛鍊,還是很多同事的愛好。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程式設計師,可能都是隱藏的運動高手,多年馬拉松選手、山地車騎手遍地都是,還有不少極限運動愛好者。
- 喜歡看牙醫。喜歡看各種體育比賽。喜歡旅遊,基本上每年至少一次家庭旅遊,遊輪是熱門專案。
- 一部分同事熱衷慈善回饋社會,小到捐血捐錢做公益,大到組織慈善拍賣會。
- 據我觀察都沒啥夜生活,下了班就開車直接回家兩點一線,偶爾聚餐也是和同事朋友。可能是我自己的感覺,人和人之間的連結比較淡薄,所以華人碼農也會經常吐槽空虛無聊。
- 已婚同事的其他時間和我國的一樣,花在養孩子和投資上。
我國公司:
- 辦公室的好多同事,不敢看體檢報告。都是 20 多歲的年輕人,檢查出來啥的都有,膽囊炎、結石、痛風。。。前幾天還有一個要好的同事請假去做痔瘡手術的(捂臉),據他說是因為久坐,加班經常吃小龍蝦。
- 相比之下離職率高太多了,每個月都有幾個認識的同事離職,跳槽的、轉行的、回老家躺平的。
- 除了領導們,幾乎每個人看起來都很焦慮,都想著退路,想著搞點什麼副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