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諦林 稽核/子揚 校正/知秋
2021年社群團購領域被嚴格監管,阿里巴巴、美團等一眾網際網路巨頭被約談、罰款後,生鮮類電商行業也受到了不少衝擊。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不少昔日生鮮電商行業龍頭頻頻傳出負面訊息,例如美菜網、叮咚買菜、錢大媽等等。
錢大媽集體關店
科創板日報1月20日訊息,錢大媽被曝集中關停北京門店,對於網傳訊息,錢大媽官方公開回應並承認。
要知道,錢大媽在華南地區已經成功驗證了社群生鮮這一商業模式,所以才敢於北上開店。
但令人遺憾的是,錢大媽在華南地區的近2000家門店以及整體盈利的喜訊,依然沒能影響到華北市場。
在疫情反覆的當下,錢大媽不得不及時止損,暫時退出北京市場。
退出北京市場是錢大媽的權宜之計,雖然錢大媽沒有出現資金鍊方面的嚴重問題,但由攻轉守的戰略變化,卻可以表現出當下錢大媽對下一步的猶豫和迷茫。
相比之下,叮咚買菜的境況就要艱難許多,該公司已經走到了大規模裁員這一步。
叮咚買菜大規模裁員
1月中旬前後,有認證為叮咚買菜的員工在網路上爆料稱,叮咚買菜已經開始大裁員。
雖然上萬人的裁員規模有些誇張的成分,但在筆者看來,叮咚買菜如今的日子不好過,畢竟目前為止,該公司燒光了融資後一直沒能實現盈利。
受此影響,當初巔峰時期60億美元的市場估值,已經縮水到10億美元左右。
眾所周知,在2021年6月份上市前後,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模式曾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該公司更成為了前置倉模式下的黑馬。
可誰都沒有想到,還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位昔日的“超新星”已然沒落。
根據公開資料可知,在2019、2020以及2021前三季度,叮咚買菜合計虧損超103億元。
為了在持續的虧損下儘可能保留有生力量,叮咚買菜裁員是必然,不僅僅是裁員,叮咚買菜還有可能在記下來的時間內收縮戰線,關閉部分倉庫或者線下門店。
除了叮咚買菜、錢大媽、美菜網之外,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平臺也無一例外地走上下坡路。
生鮮電商為何節節敗退?
那麼,為何當初風靡一時、熱度居高不下的生鮮電商,如今會節節敗退呢?
在筆者看來,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能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無論是錢大媽的社群生鮮還是叮咚買菜的前置倉,都存在一定的發展缺陷。
誠然,錢大媽在華南地區實驗成功,但華南和華北地區環境不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存在差異性。
所以,錢大媽必然不可能在照搬華南地區商業模式的情況下,同樣在華北實現盈利。
再例如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模式,這樣的模式的確會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生鮮,但前置倉屬於重資產,企業在規模化建倉上就需要支出巨大的成本。
或許不少消費者認為,前置倉模式下,企業實現銷售規模化後盈利狀況會有所好轉。可前置倉不同於其他模式,規模化效應只會為企業帶來更大的供應鏈壓力。
而且,前置倉的運轉效率較難提升,一二三線城市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叮咚買菜等採取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平臺,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到十全十美,所以持續虧損是必然。
當然,任何一個新興行業都不會在短期內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而且每一個商業模式都並非一本萬利。
不僅僅是生鮮電商領域,社群團購領域同樣如此,連阿里巴巴、美團、滴滴等行業巨頭都還在燒錢發展,更何況是沒有什麼背景的中小企業。
另外,模式上的問題並非生鮮電商節節敗退的唯一因素,除此之外,隨著更多行業新秀以及行業巨頭的湧入,市場競爭的加劇也是導致越來越多生鮮電商平臺出現問題的重要因素。
而當更多的風投機構押注後,生鮮電商賽道便逐漸開始“內卷”,為了獲得足夠的資金加持,一眾生鮮電商企業就會想方設法突出自己。
寫在最後
且不提企業們會採取何種手段,在尚未實現盈利的情況下的內卷,本身就會加劇企業的虧損。
綜合來看,生鮮電商領域跟受到監管的社群團購產業一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