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衣櫥,還滿意嗎?”“滿意!我自己整理真是很頭痛,現在看著擺放有序的物品,生活幸福感都提升了。”日前,記者跟隨整理收納師陸瑞燕來到一名客戶家裡,看到了整理收納師服務客戶的過程,也聽到了客戶對其工作的肯定。
自去年以來,整理收納師被列為新職業,這個曾經“小眾”的行業逐漸走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這一行。很多人覺得,整理收納師這個職業就是整理整理櫃子、疊疊衣服這些事情。其實不然,在陸瑞燕看來,整理收納師是集診斷、整理、指導於一體的新職業,收納看似簡單,卻蘊藏著許多看不見的“幕後功夫”。
陸瑞燕之前是一名養老培訓講師,由於身處家政行業,2019年,她接觸到了整理收納師這個職業,加之自己平時也喜歡收納,於是,開啟了新的職業生涯。
“上門收納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清空,把所有物品歸放在一個位置,請客戶‘斷舍離’。”陸瑞燕介紹,之後再根據物品的使用頻率、客戶的生活習慣等進行分類,由分類來決定物品的擺放位置,最後就是按部就班進行整理。
收納的過程也需要很多小技巧。“毛衣、羽絨服、褲子等都有不同的收納處理方式,但也要結合客戶的需求來整理。”陸瑞燕說,“掛衣服時深色的和淺色的要分開,長的和短的也要按照順序來放,要達到看上去整齊劃一的效果。”
陸瑞燕介紹,一般都是客戶覺得家裡東西太多,空間不夠用了,才請整理收納師來整理,這就要求整理收納師有空間規劃意識。“看看有多少物品,有多大的空間,怎麼擺放心裡要有數,否則是做不好收納的。”她說,每次結束工作後,整理收納師會給客戶一張空間圖紙,方便客戶瞭解物品的擺放位置,說到底,整理收納師要處理好人、空間、物品三者之間的關係。
“每名客戶的家都不一樣,我們完成工作後呈現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但都是滿滿的成就感。”陸瑞燕說,這也是她喜歡整理收納師這個職業的原因之一。
“很多時候,客戶請我們上門都是抱著懷疑和試試看的心態,開始時的態度並不友好,但當看到我們的勞動成果後,就對我們逐漸熱情起來。”陸瑞燕說,這樣的情況非常多。
一次,有一名客戶請陸瑞燕上門服務。一進門,她發現客戶家50多平方米的房子內,只剩下一條過道,每個房間都擺滿了物品,連地上也擺滿了大米、牛奶等,這名客戶說,實在是沒有空間放東西了,希望她幫忙整理一下。“我看了後,決定先整理廚房,我說我能騰出兩個櫥櫃的空間,客戶當時是不相信的。”陸瑞燕說,“等我真的收拾出了兩個櫥櫃後,客戶豎起大拇指說我是個‘魔法師’,把她的心情都變好了。”
“我們工作時也會不斷觀察,觀察客戶的說話和行為方式,還有他們家裡的物品,這樣就能對客戶有個大概的瞭解。”陸瑞燕介紹,這樣有助於更好地幫助客戶,我們也會邀請對收納比較感興趣的客戶自己參與到工作中,教給他們一些收納小技巧,傳遞簡單生活的理念。
“我曾在一名客戶家裡幫她整理出了同一款式不同顏色的7件衣服,而且這些衣服都沒有拆封。”陸瑞燕說,“我會特別留意這樣的客戶,大機率上,他們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感受到理解和溫暖,這樣有什麼問題他們就會來找我,我就可以順勢做一些引導了。”
看似只是做了一次整理收納工作,但其實陸瑞燕更關注的是,透過這一次的整理收納,帶給客人更加合理的空間規劃意識和更加良好的生活方式。
如今,陸瑞燕還成立了工作室,準備在這一新興行業深耕下去,培養更多想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才。“我相信整理收納師在未來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行業。”陸瑞燕說。
■記者 王紅霞 文/攝
■文字編輯 張友明 許萍
■欄目責編 李翔 ■欄目主編 周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