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關於周建屏烈士的故事。
雲南人周建屏是舊軍隊出身的人民軍隊將領。周建屏早年和朱德一樣都曾在雲南講武堂學習,後來畢業後他參加了辛亥革命中的雲南起義,參加了推翻封建王朝統治的革命。後來他又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的革命鬥爭。當年舊時代的軍閥混戰和國家凋敝的現狀,失望的周建屏一度解甲歸田。
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周建屏在周恩來的推薦下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後來他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後部隊南下潮汕地區,周建屏和隊伍失散,直到1927年冬天,他才輾轉回到上海找到了黨組織。
土地革命時期,周建屏是紅十軍和紅十一軍的軍長。昔日和他搭檔的政委是後來的開國大將肖勁光,參謀長則是開國大將粟裕。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周建屏率領一個師留在南方繼續堅持遊擊鬥爭。1935年,他在一次戰鬥中負重傷,後來他被送到上海治療,直到1936年底傷愈後才回到部隊。
不過,周建屏沒有留在南方,而是輾轉到了陝北。1937年夏天,北方的紅軍整編為八路軍後,周建屏擔任了115師343旅的副旅長。當年八路軍最早一批的旅級幹部裡,1955年大都獲得上將軍銜。
115師的一批精幹幹部在1937年下半年進入河北,聶榮臻擔任了晉察冀軍區的司令員。在最初的四個軍分割槽中,周建屏擔任了四分割槽的司令員。他和政委劉道生沿著正太路在河北和山西的井陘、獲鹿、正定等縣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遊擊武裝,短時間內,地區武裝部隊擴大到了四個團。
在周建屏的帶領下,四分割槽的形勢一日千里,在他的帶領下,平山不少人參加革命,這裡後來還成了中共中央的駐地。1938年時,四分割槽的駐地從洪子店搬到了小覺鎮。
周建屏革命生涯中曾經七次負傷,因為長期頻繁的鬥爭和艱苦的工作環境讓他的槍傷後遺症和脊髓炎越來越嚴重。但是條件艱苦,四分割槽只有一個衛生員,而且整個分割槽缺醫少藥。聶榮臻知道後,特意讓衛生部長葉青山前往敵佔區為他買藥治療。周建屏卻勸軍區領導不要掛念他,他的疾病並不重要。
周建屏不無感慨地說,我一生中參加過打倒三個皇帝的革命,直到加入中國共產黨才走上了革命道路。我雖然不能看到全國解放,但是一定相信中國革命會勝利。1938年6月,周建屏烈士因病去世,享年46歲。
他犧牲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曾專門成立了建屏縣。在小覺鎮還有一座烈士紀念塔。後來,烈士忠骨被葬於位於石家莊的華北軍區歷史陵園內。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釋出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