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在1943年4月18日被美軍的戰鬥機擊斃,而美軍之所以能找到山本五十六,就是因為一份電報,其內容原文如下:
GF長官定於4月18日前往視察巴萊爾島,肖特蘭島,布因基島,早上六點鐘乘坐中型轟炸機,由六架戰鬥機護航,從臘包爾起飛,八點鐘到巴萊爾,然後轉程獵潛艇於八點四十分到達肖特蘭,十四點再程中型轟炸機,離開布因基地,十五點四十分返回臘鮑爾,若遇天氣不佳,本視察往後順延一天。
當尼米茲見到這份電報時,他就注意到了GF這個代號,GF代表日本聯合艦隊的最高長官,而日本聯合艦隊的是最高長官就是山本五十六。
破譯電報的經過
這份電報的內容非常的詳細,詳細到連山本五十六幾點幾分到達哪個島嶼,又是乘坐什麼飛機什麼潛艇,都說得一清二楚,這就讓尼米茲不得不懷疑這份電報的真實性。
說也奇怪,日軍本來可以派出一架飛機,將山本五十六的行蹤送到每一個島嶼,這樣可以讓山本五十六的行蹤更加的隱秘,可是這一個想法被山本五十六身邊的通訊員給拒絕了。
他說,他們用的是15天前剛啟用的第四代最新密碼,美軍根本不可能破譯。
這份最新的密碼就是“暗號書D卷”,被美軍稱之為“JN25B”,是1944年4月1日剛剛啟用,是極難破譯的五位亂碼,距離山本五十六的座機被擊落,僅僅過去了17天。
“暗號書D卷”的主密碼是由45000個五位數的數碼組構成,還配有50000組也是五位數的亂編數碼組,這種密碼很亂,一度讓美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對它束手無策。
直到1942年1月20號黃昏,日本海軍1號124潛艇被美軍驅逐艦發現,最終,這艘124大型潛艇被擊沉在50米深的海底。
隨後,美軍派出潛水員在這艘潛艇中找到一個保險櫃,裡面有一張很薄的書本,而書本的紙張上有一層薄薄的鉛,美軍斷定這是一本密碼本。
這本密碼本雖然是之前的版本,日本海軍也一直在對密碼本進行升級,可是不管他如何升級,都是在原先的基礎上升級的。
比如,AH代表珍珠港,AF代表中途島,AG代表馬紹爾群島,這樣的代名詞一直就沒變過。
而且,日本海軍並不知道美軍已經從124潛艇裡得到了密碼本。
所以,羅特福用這本舊的JN25密碼本,再透過對最近日本海軍的電報的推斷與核實,最後再加上幾個熟知日本文字和語法的日本人,僅僅用了6個小時就把這份日軍引以為傲的電報給破譯了。
這幾個日本人的出現,就不得不提到珍珠港事件,在日本策劃轟炸了美軍珍珠港後,本來在美國生活的日本人,遭到了美軍的抓捕和統一看管,而有些日本人為了投誠,就加入了破解日軍密碼的工作。
山本五十六為何決定去視察巴萊爾島
隨著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上的失利,在整個南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和美國海軍的實力相差較遠,山本五十六為了扳回局面,決定發動一次反擊戰,代號“伊號作戰”。
日本海軍出動67架艦載轟炸機,157架零式戰鬥機,從臘包爾向瓜島飛去,而在瓜島駐紮的美軍的戰鬥機也在第一時間緊急升空,對日本轟炸機進行攔截。
戰鬥一觸即發,日軍戰鬥機大多都被擊落,然而,還是有幾架轟炸機突破了美軍戰鬥機的攔截,轟炸了停在圖拉吉的艦船,可是僅僅靠幾架轟炸機,是無法對艦船造成實質性的損傷,可以說,此次以日軍完敗而告終。
然而,負責這次行動的日軍,在回去之後,卻並沒有把真實情況告訴山本五十六,他為了不讓山本五十六失望,撒謊了。
他說,整個瓜島只有10架戰鬥機起飛攔截,而他們的轟炸機成功對美軍艦船進行了轟炸,已將大部分艦船炸沉。
山本五十六居然就真的相信了,因此,他做出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決定,就是前往肖特蘭島進行視察。
山本五十六在1943年4月14日做出了這個決定,他身邊人正要拿著這個檔案,讓人開著飛機送往三個島嶼,可就在這時,山本五十六身邊負責發電報的人卻提議以發電報的形式送出去。
此人認為,密碼在4月1日剛剛啟用,美國人根本不可能破譯,山本五十六又信了。當天晚上黃昏時分,各個島嶼也都收到了同一份電報,就是文章開頭的那份電報。
可是讓山本五十六做夢都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六個小時,這份電報就被破譯出來,完整地送到了尼米茲的辦公桌上。
尼米茲拿起電報看了看,他點燃一根菸還沒有抽完,他就認定這份電報上的內容是真的,隨後決定在山本五十六的第一站,巴萊爾島距離美軍佔領的瓜島非常的近,兩點一線,可以從中對山本五十六的座機進行攔截。
然而,尼米茲還是比較擔心對山本五十六護航的六架零式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作為日本在二戰初期就投入使用的戰鬥機,僅僅只有300架,而其中250架被投入到了日本海軍,這種零式戰鬥機在二戰初期要優越於其他種類的戰鬥機。
當時有這麼一種說法,凡是起飛迎戰零式戰鬥機的,十有八九都是有來無回。
尼米茲當然知道這件事,而到了二戰後期,美軍已經研發出了效能比之零式戰鬥機更為優越的戰鬥機,就是這種戰鬥機在攔截了山本五十六之後,一戰成名。
它也是被後人稱之為“雙身惡魔”的P-38閃電式戰鬥機。
P-38戰鬥機是一款雙引擎戰鬥機,它的最大航程可達到3600千米,而最大航速可以達到732千米每小時。
巧合的是,當時在瓜島就有P-38戰鬥機。
P-38戰鬥機一戰成名
在1943年4月15日,尼米茲通知了威廉.哈爾西,哈爾西在得到尼米茲的指示後,也在第一時間通知了馬克.米切爾,要求其想盡一切辦法,將山本五十六擊斃。
米切爾找到P-38戰鬥機的約翰一起商討計劃,因為戰鬥機無法長時間的在空中滯留,而把握時間就很重要,早到一分鐘和晚到一分鐘,都有可能錯過山本五十六的座機。
隨後,幾人發現,山本五十六會在八點達到巴萊爾島,那麼在七點35分,山本五十六必然會經過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海域。
而負責出擊的共有18架P-38戰鬥機,蘭菲爾和另外五人被分到攻擊組,負責在低空飛行。
而米歇爾率領的12架P-38戰鬥機負責在高空掩護,引走負責護航的六架零式戰鬥機。
一旦六架零式戰鬥機被引開,低空飛行的六架P-38戰鬥機可迅速拉起,集中火力擊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機。
為了保證這次任務的完成,每一架P-38戰鬥機都更換了大容量油箱。
1943年4月18日早上六點,山本五十六乘坐一架轟炸機在臘包兒起飛,左右兩側是六架零式戰鬥機。
於此同時,在卡西利海灣以北50公里的地方,16架P-38戰鬥機在經過了兩個小時的飛行,越過布干維爾島的海岸線,穿過從從密林,來到了預計截擊的地點。
而此時的時間正是七點三十四分,距離預計的時間還差1分鐘。
飛行員焦急地等待著,突然,一個飛行員打破了沉寂,“左前方發現敵機”。
眾人向左前方看去,一共有八架飛機,兩架轟炸機和六架戰鬥機,米歇爾鬆了一口氣,山本五十六果然是一個很守時的人,這比預計攔截的時間,僅僅差了一分鐘。
米歇爾立即下令,所有戰鬥機向東南飛去,並迅速爬上6000米的高空,而六架零式戰鬥機在發現P-38戰鬥機的一瞬間,便追了上去。
而在低空飛行的蘭菲爾抓住時機,第一時間拉昇飛機,對著兩架轟炸機瘋狂掃射。
據當時參與這次行動的飛行員回憶,蘭菲爾在追擊一架轟炸機時,在他的後面出現了一架零式戰鬥機,他趕忙掉頭去對付那架零式戰鬥機。
而巴伯是蘭菲爾的僚機,他並沒有第一時間跟在蘭菲爾後面,而是抓住機會,對著那架轟炸機瘋狂掃射,直到自己的飛機差點撞到轟炸機,他才趕忙拉起。
因為不知道山本五十六會乘坐哪架轟炸機,所以這兩架轟炸機全部被擊落。
其中一架轟炸機墜落向大海,而另一架載有山本五十六的轟炸機,右側引擎被擊中,失去了動力,冒著濃濃的黑煙向前滑翔,很快就撞向密林深處,發生劇烈的爆炸。
目擊者回憶
當地有一個土著人,他是這樣說的,“我看到一隻灰色的大鳥從天上飛過,然後掉到地上,發出巨大的響聲。”
而當地有一個負責修路的日本人,名叫濱砂盈榮,他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一塊被大火燒焦的林間空地,灰燼中有一架飛機的殘骸,飛機外殼已經千瘡百孔,在飛機首部約10米左右,那是山本五十六,他仍保持著坐姿。”
美軍當時並沒有公佈,說這是一場有預謀的行動,因為擔心日本知道他們已經破譯了電報,所以這件事直到20年後才被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