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之前,13軍駐紮在四川省重慶、南充、江津、內江等地,是成都軍區的頭號主力軍。在調防四川之前,13軍隸屬昆明軍區,一直駐紮在雲南南部,於1968年10月奉軍委命令接替54軍防務,揮師入川。
13軍自從1950年進入雲南,駐紮滇南長達18年,地理民情各方面情況熟悉,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60年代經歷兩次中緬邊境勘界警衛作戰和叢林大練兵的鍛鍊,有戰鬥力的優勢;越軍頭號主力步兵師308師,以及351工炮師第4團均由其親手訓練和裝備,部隊具備“師傅打徒弟,教訓龜兒子”心態,有軍心士氣的優勢。
因此,軍委1978年12月8日命令調遣13軍南下,歸昆明軍區指揮,加強雲南方向對越作戰的力量。
昆明軍區賦予13軍的作戰任務是:從河口至壩灑地段強渡紅河,在第14軍的協同下,首先殲滅越軍345師和谷柳、保勝、谷珊地區之敵。爾後,轉用兵力,協同友鄰殲滅越軍316A師。軍區還以50軍149師,11軍32師95團,高炮65師,炮兵4師18團、5團、49團、213團,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舟橋86團、雲南省軍區邊防13團等部(分)隊,以及翻譯、民工共31200餘人配屬13軍。
這樣一來,13軍作戰總兵力達到了71988人(其中幹部8966人、戰士57602人、翻譯和民工5420人),有坦克56輛、裝甲運輸車10輛、82毫米以上各種火炮1010門、37毫米以上各種高炮204門、各種車輛3952臺、軍馬1427匹、民馬650匹。
以閻守慶軍長為首的軍前指決心:採取迂迴包圍,穿插分割的手段,以38師114團和39師116團擔任迂迴穿插任務,分別進至奔西愛和朗格姆地區搶佔要點,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在實行戰役包圍的同時,集中軍主力向谷珊、朗仁、朗票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分割圍殲越軍345師,並以一部分兵力分別攻殲谷柳、壩灑地區之敵。之後,再轉入殲敵316A師。
1979年2月16日21時至17日7時,13軍12000餘人成功偷渡紅河,一舉突破越軍紅河防線,創造了大部隊偷渡江河的典型範例。38師(欠114團)殲滅壩灑地區之敵,戰後被中央軍委譽為自衛還擊作戰的第一個殲滅戰。
37師攻克谷柳、保勝,39師攻佔嶽山和谷珊西山。戰至21日,13軍將越軍縱深防禦體系摧毀,全殲了越軍黃連山省隊192團,重創了345師121團、190炮團,共殲敵2000餘人,兵鋒直指越南西北重鎮柑塘。以楊得志司令員為首的昆明軍區前指為此專門發出前作75號電,通報表揚13軍,電文在列舉了13軍的種種突出事蹟後,號召全軍區所有參戰部隊“要向13軍學習看齊”。
這一通報是對13軍的最大肯定,被該部視作殊榮,因為整個1979年對越作戰中,除了13軍,沒有其他部隊獲得過軍區前指號召向該部學習看齊的表彰。
22日,39師攻佔代乃地區,控制要點,堅決阻擊了越軍316A師的東援行動,殲敵900餘名,有力地保障了軍主力殲滅柑塘地區之敵。23日7時,37師、38師以鉗形攻勢並肩向柑塘實施突擊,至25日15時,佔領了該地。越軍345師師長梅榮蘭率領殘部逃過外波河。
戰役第二階段,昆明軍區預備隊50軍149師歸13軍指揮,並加強32師95團等部隊,擔負攻佔沙巴,消滅越軍316A師的任務。149師克服重重困難,於3月5日完成任務。可惜的是3月2日晚正面攻擊部隊和穿插部隊均無進展,致使316A師一部透過黃連山埡口西逃。
13軍在紅河右岸的攻勢凌厲,進展快,戰果大,突入敵縱深40公里,殲敵8075人,其中俘虜459人,為1979年參戰各軍俘敵最高紀錄。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集體和個人分別佔11%和9%。時任軍長閻守慶,政委喬學亭。
據詳細統計:13軍突入越南境內達40公里,連續攻克谷柳、保勝、壩灑、柑瑭、沙巴等越南西北重要城鎮,在第14軍等友鄰部隊的密切協同下,給越軍第345師殲滅性打擊,重創越軍第316A師。
共計殲敵5個團(第345師121團 第190炮兵團,第316A師第148、174團,黃連山省隊第192團),8個營(第345師118團3營,師火箭炮營,第187炮兵團1個營,老街市隊第6營,壩灑獨立第2營,沙巴獨立營,萊州省隊獨立營,公安978營),1個獨立連(文振第2連),2個縣隊(壩灑縣隊,沙巴縣隊),3個公安屯(楠密、諜蘭、壩灑)共8075人。
其中斃敵6175人,傷敵1441人,俘敵459人;繳獲各種槍支2343,各種火炮158,冰雹2式火箭發射架4,火箭244,以及大批彈藥和軍用物資;摧毀各種工事2705個,橋樑14座,重要建築物94座,屯兵營38座,各種機械144部。
作戰中,13軍有209名幹部(含配屬部隊83名)、2639名戰士(含配屬部隊906名)光榮負傷;84名幹部(含配屬部隊39名)、942名戰士(含配屬部隊394名)光榮犧牲。
中央軍委授予13軍5個單位和7名個人以榮譽稱號。步兵第115團1營為“英雄營”,步兵第110團3連為“勇猛頑強英雄連”,步兵第112團4連為“猛虎連”,步兵第116團6連為“能攻善守英雄連”,步兵第117團2連為“守如泰山英雄連”。
步兵第109團5連副連長劉保健,步兵第111團9連班長吳勇(烈士),步兵第112團4連戰士李啟(烈士),步兵第116團2連副連長山達,步兵第116團2營機槍連排長阿爾子日,步兵第117團2連戰士徐澤貴為“戰鬥英雄”,步兵第117團特務連班長李水波(烈士)為“楊根思式的戰鬥英雄”。
此外,被昆明軍區授予榮譽稱號的有8個單位和9名個人,被成都軍區授予榮譽稱號的有5個單位和2名個人。全軍共有198個單位和個人榮立了一等功,1101個單位和個人榮立了二等功。
戰後,13軍在經過作戰考驗和鍛鍊的幹部戰士中,提升、調動了2327名幹部的職務,提拔了1646名士兵充實幹部隊伍。併為26所軍隊院校和四川省軍區、西藏軍區以及成都軍區後勤部輸送了2811名戰鬥骨幹。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