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人們對北極的關注也與日俱增。那些已經成功瓜分了“北方蛋糕”的國家期望未來會獲得可觀的紅利,如那裡豐富的礦藏。但要做到這一點,遙遠的北方還有很大的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一個主要挑戰是非常困難的地形,它實際上阻止了傳統交通工具進入北極,因為在北極那樣的條件下修路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是這樣。隨著氣候變暖,永久凍土雖然正在逐漸消退,但承載能力較弱的土壤仍然存在,一到春季就會變成惱人的泥漿。
而且建造任何公路或鐵路,都會對北極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成本也會高得令人望而卻步。有趣的是,俄羅斯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曾是試圖建造大規模的磁懸浮列車網路。他們的邏輯很簡單——在永久凍土中,埋設磁懸浮單軌比刨掉一半的苔原來鋪設傳統鐵軌路基要容易得多,損害也會小很多。此外,懸浮在鐵軌之上的列車也不會對支座施加太大壓力。
俄羅斯的經驗從何而來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在北極交通運輸和建設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二戰結束後沒幾年,維塔利•格拉切夫領導下的著名設計局(SKB)就在莫斯科成立了。他們主要設計各種越野車輛,其中包括能在北極地區行駛的。但汽車最初並不是直接為北極地區製造的,因為在前蘇聯廣袤的國土上,被積雪覆蓋的土地幾乎到處都是。許多地方很長時間裡都沒有像樣的公路。這就是為什麼從50年代開始,SKB的工程師們一直在研製各種具有超寬車輪的車輛,這樣它們可以將表面壓強降到最小,使車輛不會完全陷進雪泥中。另一方面,它增加了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大提高了越野能力。
然而,格拉切夫的團隊製造的型號,除了ZIL-135火箭運輸車和ZIL-49061“藍鳥”太空救援車之外,沒有一個型號能實現大規模生產。其實,最大的攔阻並非來自技術層面的。當時這個國家的領導人還對開發北極地區持保留態度。畢竟,在聯盟的其他地方還有很多未開發的疆土。而設計局的最大采購方,軍隊則對履帶式車輛和空中運輸情有獨鍾。但格拉切夫設計局對北極輪式車輛的研究還是積累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材料,成為未來發展的基礎。
美國的雪地巡洋艦
而在海外,其他國家對北極汽車的研究也不甘落後。其實,他們的發展比蘇聯開始得更早。如美國在1939年就研製了著名的雪地巡洋艦,雖然那是為南極考察而預備的。
最早,美國探險者-理查德·伯德(Richard Byrd)打算用福特公司的民用載重卡車改裝的半履帶車輛對南極進行考察。但這個重達34噸的巨型車輛的主要缺點是自主性較低,無法從南極站出發開到較遠的地方。1935年以後,美國極地探險者們制定了“北方”自主汽車的要求,“雪地巡洋艦”就是由此發展起來的。這輛車裝有四個沉重的氣動裝置,可以搭載考察隊員環遊整個南極洲。
“雪地巡洋艦”的成員共有五人,裡面有一個起居室室,一個可居住五人的臥室,一個帶有水槽和四個爐子的廚房,一個有焊接裝置的工作間,一個攝影實驗室,以及一個裝置和食品倉庫。為了獲得更大的自主能力,這輛車還在車頂上帶著一架飛機,以及一個可以裝95000升柴油的油箱。根據計算,“雪地巡洋艦”上的燃料和給養,可以使極地探險者們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生活長達一年之久。
這個16米長龐然大物的亮點是電力傳動裝置——每個輪子都由一個電動馬達驅動,而這個電動馬達又由兩臺柴油發動機驅動。在平坦的路面上,這款車的最高時速可達48公里/小時。根據設計,其x懸掛裝置可以被當作滑雪板,“雪地巡洋艦”靠在上面來跨越很深的障礙,如冰原上的裂隙。所以,它的車身被設計得很長。這是一個直接的比例關係——汽車的長度越長,就能克服更寬的裂隙。
然而,理論聯絡實際是非常重要的。當第一次在南極上行駛時,這輛車靠自己的動力行駛了不到150公里(儘管是反向行駛),就在被稱為“小美國”的考察站附近陷入了積雪中。但沒有人打算把這艘沉重的陸地巡洋艦給搬出南極大陸,於是“雪地巡洋艦”被留在原地,成了極地探險者另一個偏遠基地。在它溫暖艙室內(柴油機運轉良好),他們還成功地進行了幾次實驗。這輛車最後一次出現是在1958年,現在你只能從照片上來了解它的獨特發展歷程。
蘇聯人的哈爾科夫怪獸
美國人之後,就到了蘇聯人。他們於1955年的橫貫南極探險期間,試圖乘坐ChTZ拖拉機和ZIL-157卡車穿越南極洲,但這些機器表現實在不好。
較高的壓強和發動機功率不足使這些車輛每次的行駛距離都不超過450公里。於是,蘇聯人看上了原本用來牽引火炮的AT-T拖拉機,它成了蘇聯在南極考察的基礎。1957年,蘇聯人根據使用經驗,在AT-T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新車被命名為“Product-401A”。它的車體有防止散熱的絕緣層,發動機也換成了更大馬力的,履頻寬度則增加到75釐米。
但是,蘇聯人第一輛真正適合征服雪原沙漠的車輛是“哈爾科夫怪獸”(Kharkivchanka)履帶式運輸車,其工廠名稱為“404C產品”。它首次出現在1958年,也是建立在前面提到的AT-T拖拉機基礎之上。為了更大的承載能力,它的底盤被延長,並增加了負重輪,而履帶更是被加寬到1米。“Kharkivchanka”(“Product - 404C”)可以在曠野的雪地上牽引一輛重達70噸的拖車。
更重要的是,這輛鋼鐵怪獸還會游泳!它的車體是密封的,能在水中以4公里/小時的速度前進。這樣它真的是無所不往了。極地探險家們駕著它,不僅能夠長期“自主”生活和進行研究,而且還很暖和。這是因為製造廠在車體內部不僅鋪上了八層尼龍羊毛的隔熱材料,還為抵擋零下60度的寒冷,為“404C產品”的生活區安裝了一臺12缸520馬力坦克用的E16MA 1柴油發動機來提供暖氣。但俄國人粗糙的工藝導致裝在車體內部的發動機時常向車內排放廢氣。儘管如此,第一代“哈爾科夫怪獸”也已經工作了40多年。
然而,美蘇爭鬥的故事沒有完結。他們在北極或南極冰原上展開的較量將繼續在美俄之間進行。更多更大更猛的鋼鐵怪獸也將被製造出來以搶佔兩極豐富的資源和地緣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