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錫是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家,曾任廈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等職。1973年,盧嘉錫在國際上最早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網兜模型,之後又提出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合物“自兜”合成中的“元件組裝”設想等問題,為我國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等研究躋身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盧氏圖表”嶄露頭角
盧嘉錫大學畢業後,一直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1937年3月,他考取第五屆中英庚款博士學位,公費到英國倫敦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臨出國時,負責中英庚款公費的董事長問盧嘉錫:“你將來學成之後有什麼想法?”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回國,從事教育和科學研究——報效祖國!”
盧嘉錫在倫敦大學師從薩格登教授,研究方向是放射化學研究。他在實際研究工作中首次成功製造出高度濃縮放射性的鹵素化合物。由於成績優異,他僅兩年便取得倫敦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
1939年8月,盧嘉錫赴美加州理工學院師從後來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鮑林教授。在加州理工學院,盧嘉錫承擔了多項研究課題,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論文,有的成了該學術領域的經典文獻。他設計的“等傾向魏森堡照相的LP因子倒數圖”,為國際X射線結晶學界所廣泛採用,並被收入《國際晶體數學用表》,以他的姓氏命名為“盧氏圖表”。盧嘉錫此時已在國際科學界嶄露頭角。
1944年,美國戰略形式邏輯研究機構破例為這位傑出的中國青年科學家敞開大門,聘任他為美國國防委員會第十三局馬里蘭研究室研究員,從事美國戰時軍事科學研究。美國當時力勸他參加原子彈有關研究,他都執意婉辭,因為他心中有數:一旦進入這個領域,便不會輕易讓他回國。
盧嘉錫身在美國而心繫抗戰中的祖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他就毅然辭去國外的一切聘任,捨棄優越的待遇和科研條件,急切地搭乘舊金山駛往中國的第一艘允許搭客的客貨兩用輪,冒著隨時可能觸到大戰期間佈下的水雷的危險,滿懷科學救國的熱望,於1945年12月回到祖國。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應當把孔子大弟子曾參“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第一“省”——“為人謀而不忠乎”改為“為國家謀而不忠乎”。這表露出他熾熱的報國情懷。
既當“科學官”又當科學家
1981年5月,盧嘉錫當選為中科院院長。他是任這一職務的第一位自然科學家。作為熾熱的愛國者,他的宏願之一是,要在世界高科技前沿多插上幾面鮮豔的五星紅旗。
鄧小平提出“要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後,盧嘉錫積極組織領導科技攻關,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他既當“科學官”又當科學家,經常總結科研成果帶到世界上交流,他形象地把這個過程稱為種桃——摘桃——賣桃。他不僅種出第一流的桃子到世界各地“賣桃”,還不斷把各國著名科學家請到中國的“桃園”來參觀,提高了我國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
1988年,盧嘉錫當選農工民主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他明白這是人民的信任和重託。他把“曾子曰”變成“盧子曰”,為自己定了新的“三省”:為四化大局謀而不忠乎?與國內同行交流學術而乏創新乎?將掖後進不落實乎?他對自己提出三方面要求:作為高階領導人奉行“謀忠”,作為科學家追求“創新”,作為教育家志在“掖後”。
1991年,盧嘉錫代表農工民主黨在全國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上第一個發言。那時,“科技興農”“科技興省”的提法已有所見,而作為全國性的“科技興國”的戰略還沒有提出來。盧嘉錫大聲疾呼:“我們必須確立‘科技興國’的發展戰略,並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國策,長期堅持下去。”同時他強調必須確立“興國先育才的戰略”,“興國大計教育為本”。翌年春,他再次作大會發言,兩次強調科技興國和興國大計教育為本。無怪乎,當他聽到中央正式宣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時,會那樣興高采烈激動不已。
科教興國為盧嘉錫的科學實踐開闢了一條新途徑,他著力組織農工民主黨內外的科教專家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就區域性、專業性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行諮詢和論證,致力於科教支邊、科教扶貧。在1997年卸任農工黨主席之前,耄耋之年的盧嘉錫幾乎每年都進行大型科技諮詢,北上南下,東奔西走,年年不輟,樂此不疲。在他看來,這是他實現“科教興國”宏願的大好時光。
常常以“教書匠”自詡
盧嘉錫曾誠懇地說:我們跟人民不能距離太遠。正是因為不願脫離人民、深具人民意識和平等觀念,他備受人們尊重。他一點“官氣”也沒有,填寫履歷表時,他總是先寫教授、研究員,然後才填“官”職。他說,教授、研究員是他的“終身職務”,而官銜只不過了“臨時戶籍”罷了。他總是叮囑他工作部門的幹部,不要對他用“官”稱,如果實在不好意思直呼其名,那就稱“盧老”好了。
他還常常以“教書匠”自詡、以“教書匠”自豪。年逾古稀後,每逢開會,當人們勸他坐下來用擴音器,他總是說:我是教書匠出身,習慣站著講,嗓門練大了。他常說:“一個老師如果不能培養出幾個超過自己的學生,那就算不了好教師。”他辛勤栽培的桃李已經滿布天下,有不少是成績卓著的科學家、教育家,例如後來被譽為“走在世界前列的蛋白質結晶學家”朱沅、中科院院士田昭武、張乾二。
盧嘉錫性格豁達開朗、幽默風趣,往往人未到,就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和洪亮的笑談。他的“諧趣思維”特別發達,經常巧喻聯翩,妙語如珠。他把自己的胃比作鍋爐,把扶貧工作的諮詢組比作脫貧致富的催化劑。他說中國知識分子“價廉物美,經久耐用”。他說中西部地區要因地制宜地貫徹好知識分子政策,否則不但孔雀東南飛,連麻雀也會東南飛。
盧嘉錫從不訓斥人,當家長不訓斥子女,當老師不訓斥學生,當領導不訓斥下級。相反,當下屬或學生完成一項本該做的事時,他都要道聲謝謝。在大家心中,他猶如自己父兄,有事都願意找他傾訴或求教,因為他總是盡力幫助排憂解難。
(摘編自《工會資訊》2020年第4期 餘敬斌 馮曉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