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我“懷疑探索者”在頭條問答的解答,現在搬運到這裡。轉載請隨意。
提問者說:如果說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那麼傳說中的仙人是不是真實存在的,或者說曾經存在過,那麼地球現在為什麼沒有傳說中的仙人了?還是地球被封印了?還是地球處於銀河系邊緣,修仙的資源不夠,好比地球像現在的偏遠農村,只有你獨人一戶,仙人們都去城裡了,那裡資源多,修仙者也多,久而久之,地球上發生了那麼多事情從而丟失了傳承?歡迎大家討論。
科學是盡頭是神學,這句話起源於清時佛祖的舊話。當年,清時佛祖出生的時候,因為喝多了牛欄山,於是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吐蓮花,曰:當科學家辛辛苦苦爬到山頂的時候,發現佛學大師在峰頂等候多時了。時佛祖蓮花座側,有堪吉布、神空,懷瑾,勁松四大菩薩尊者合十道:善。剎那間,風雷激盪,天地變色,天際出現一行金光閃閃的大字,每個金色大字都有四丈見寬,合起來就是:科學的盡頭是佛學。這一幕,恰好給人上傳了幼酷,就此在大陸的網路上傳播開來,這便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最初源頭。
那麼,傳說中的仙人存在嗎?按照網路上的說法,應該是存在的。比如,網路上說,仙人之所以沒有看見,是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看不見的維度空間,比如香格里拉。這些是老掉牙的說法了。現在神經病學界的公開觀點是,仙人不是不存在,而是存在過。為什麼找不到仙人呢,因為仙人們都被地球上的凡人害死了。地球上的凡人有何大神通可以害死我們偉大的仙人?還真有辦法。
轉基因就是害死仙人的毒藥。
地球上的凡人就是用轉基因食品陰險的毒殺了仙人,害得玄門斷了香火。
轉基因食品不是安全的嗎?怎麼可能毒害我們的仙人呢?
當然可以。
君不見,網路上的反轉基因大神言之鑿鑿的多次說,很多人吃了蛇就變成了蛇人,還有人吃了豬肉,結果被轉了基因,長出了豬尾巴。
這可怎麼了得?!
所以,只要我們稍微改變一個轉基因,多轉一個基因,比如,把秀逗的毒基因轉進去,讓仙人們吃一吃,仙人們就會智商變成秀逗,一身修為就算是廢了。
仙人們修煉需要靈氣靈果,靈果的伴侶是劇毒農藥。如果用劇毒農藥去栽培仙家的蔬果,仙人們吃了可以幾萬個晚上不睡覺,精神抖擻特別好。轉基因技術一出來,劇毒農藥就不使用了,那些種出來的蔬果對仙人來說就是劇毒之物。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過去,仙人們天天吃用劇毒農藥栽培的蔬果,就如同吸海洛因一樣,一天不吃就難受,要是有一天不吃了,就如同毒癮發作,體內就會產生一種抗體,加速仙人體質的老化。久而久之,在轉基因食品的毒害下,仙人們個個體內都是濁氣,無法修煉了。
這就是我們找不到仙人的真相。
提問者還說:“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對嗎?
我再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一句話,神學是完全錯誤的,100%錯誤的。科學的盡頭不可能是錯誤。說物理的盡頭是神學,等於說物理就是錯誤,這從邏輯上就是謬誤。
可以這樣說:神學是錯誤,哲學是幻想,數學是工具,物理是實事求是。
首先,物理的盡頭是數學嗎?不是。很多人認為物理學很艱澀,而物理學運用了大量高深的數學公式,似乎物理學就是數學撐起來的,以至於想當然的以為物理學的盡頭就是數學。數學當然很重要,從某些意義上說,數學和物理學一樣重要,但數學不能直接和物理學劃等號。物理學需要一個數學的模型,甚至物理學直接就是建立在數學基礎之上,任何一個物理現象都有數學模型的解釋,可以說,數學發展到哪裡,物理就發展到哪裡,但物理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實證。完美的物理,需要完美的數學,但完美的數學,不一定就是完美的物理。任何一個物理理論,都需要可以驗證的方法,如果僅僅是完美的數學,那隻能是物理上的形而上學。比如,圈量子理論就是很優美的數學,但因為缺乏證據,所以一直得不到主體承認。數學再優美,也永遠替代不了物理學。如果我們要給物理學和數學做一個關係比喻,物理學就是一座大學,數學就是大學的學位,學位再厲害,也需要用學生去讀。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嗎?其實,學術界早就有了定論,哲學的發展的巔峰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數學與哲學沒有直接關係。任何一個數學家都不會認為哲學對解答一個數學難題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哲學不但不能指導數學,而且也不能指導科學。即使是科學哲學,也不能指導科學。說哲學可以指導數學,或者說哲學指導科學,那是思想還停留在牛頓時代之前。牛頓出生的時候,相當於中國的明朝,說哲學如何指導數學或者科學的人,其思想水平僅僅在中國明朝以前。
那麼,哲學的盡頭是神學嗎?當然不對了。如果說,神學的盡頭是哲學,那還有著幾分道理。神學的核心是信仰,神學拒絕證據。而哲學的核心是一切皆有可能,因為哲學本身是不需要證據證明自己觀點的。哲學比神學高階一點,但依然是很不不可靠的。而神學與不可靠的哲學相比,可以說,一萬倍的不可靠。哲學與神學比較,就是不靠譜與完全不靠譜的關係。
總而言之,神學是錯誤,哲學是幻想,數學是工具,物理是實事求是。
最後:
針對大陸地區網路流傳的“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佛學)”,筆者專門諮詢了英國科學哲學學會,其正式的覆函曰: “……這個是一種非常讓人驚訝的假設,可以坦率的說,這種(觀點)是偽命題。……如果人們願意接受知識界的真知灼見,那麼自然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所有的證據和事實都指向哲學被科學化。” |
附錄:
我的朋友江波曾經在我的建議下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叫做《科學的盡頭是哲學,真的是這樣嗎?》。文章如下:
科學是什麼?
讓我們從對科學的基本認識開始說。
科學是什麼?科學是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經驗積累和成果總結。經驗積累指的是科學知識的獲取方法,成果總結則是既成的科學體系。既然是經驗積累,自然存在一個揚棄的過程,不斷淘汰一些經過檢驗偏離事實的東西,增加新的條件下,新的經驗總結,從而自我生長,不斷壯大,逐漸向宇宙的終極真理靠近。如果把科學看作一個人,阿瑟.克拉克用來總結自己一生的那句名言套用在科學身上再恰當不過:他從未長大,但從未停止成長(Henever grew up, but he never stop growing)。至少到目前,這句概括還是對的。
科學和終極真理
科學是否會給人類帶來終極真理?終極真理這個短語的內涵太豐富,為了避免把人生觀牽扯進來,我們換個詞,“客觀真相”。
科學認識和客觀真相就像兩條漸進線,可以無限接近,但是終究不會重合。因為人類身在宇宙之中,這個先天的限制決定了認知所能達到的上限。用一個比喻來說,生活在玻璃缸裡的魚類有一個和人類不同的世界,根據玻璃缸的條件,魚類們會得出許多物理定律。我們從玻璃缸外進行觀察,會知道魚們總結出來的物理世界並不是客觀真相,然而魚們身在缸中,它們無法知道還有一種不同的世界。當然,這些聰明的魚類可以從數學上,從模型上推論各種物理世界的可能(比如我們的數學家,尤其是拓撲學家,就貢獻了許多各種宇宙空間模型),然而所有這些模型,在魚類的世界裡不可被驗證,也就無法被判斷為科學認識,而只能停留在假說,假想的層面上。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到過這樣一個隱喻:一個被綁起來背朝火堆的人,只能看見影子在山洞壁上的移動,他會從影子的移動中總結出規律,而且認為那就是世界的真相。對於人類而言,並不知道綁著我們的究竟會是什麼,可能是幾百年前沒有望遠鏡,也可能是一次毀滅性的災難抹掉了所有生物演化的痕跡,甚至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團星際塵埃中,除了太陽看不見別的星星……人類所能接觸瞭解的事實受到各種各樣的侷限,距離客觀真相也必然有距離……歷史不斷告訴我們,在客觀真相這個論題上保持足夠的謙卑和警惕,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
宇宙真相究竟如何,科學並沒有給出完整的結論。也許我們的宇宙真的可以被完全認知,只不過,無法完全認知的可能,總是要大上許多。
非終極真理的科學對人類意義何在?
科學有很大的可能性不能展示宇宙的終極奧秘,然而,這不能否認科學認知的積極意義。科學認知,即便它不是客觀真相,甚至距離客觀真相還很遙遠,它卻是有限時空內的真理。在有限的時空內,不精確的科學認知也可以帶來足夠有效的反饋。
著名的例子比如牛頓力學。和相對論相比,牛頓力學距離宇宙真相要遠得多,然而對人類社會,牛頓力學卻是一種足夠有效的近似,我們應用它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反饋,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在某些前沿領域,比如極小尺寸的半導體器件內電子如何運動,極度扭曲的空間形態下物質的運動,牛頓力學完全失去了正確性,因此變得完全無用,但我們仍舊把牛頓力學稱為科學,為什麼?就是因為它仍舊能夠給我們提供足夠有效的反饋,從而被保留在人類的認知工具箱裡。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科學認知這個巨大的工具箱裡留下的東西其實只有一個共同點:它們能給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提供有效資訊。除此以外,沒有任何限定條件。
非終極真理的科學對於人類的意義也在於此。它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有效工具。當然,說到改造,那就要和技術結合在一起。這是另一個話題,此處無涉。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嗎?
科學和哲學之間,究竟什麼關係?
如果把哲學的範疇定義為囊括一切形而上,那就是把所有的抽象概念都划進去了,科學無疑會有大量抽象概念,也就包含了哲學的成分。科學中的具體事實,比如花兒為什麼這麼紅,陽光為什麼是七彩的,這些都不在哲學關心的範疇內。所以科學和哲學,乍一看,似乎是彼此有交集的關係。但如果像某些人說的:“科學的盡頭是哲學”,這就太抬高哲學了。
哲學是個框,框裡裝了很多東西,形形色色的宗教,都是它的壓艙貨。望文生義,科學的盡頭是哲學,未免會讓許多宗教人士得意,從而心安理得地自居於科學之上,坐穩絕對真理的交椅。科學是人類對物質世界(自然,客觀世界)經驗積累的總和,當我們這麼定義科學的時候,科學已經具有內在的哲學指導思想——經驗實證主義。
經驗,是人類所接觸觀察到的事實總和。人會基於這些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形成結論。實證,則是這些結論,必須回到物質世界中去,檢驗成敗。成則結論保留,敗則拋棄。無論成敗,都進入下一輪觀察或者分析判斷。
只有能夠存在於如上這個迴圈中的事物,才被承認。這或許是經驗實證主義的簡單定義。
經驗實證主義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它非常樸素,樸素到和生物體的生存機制十足類似。一個生物體存於世上,就需要從外部世界獲取資訊,然後加工資訊,最後達成行動。行動結果好,則生物生存,行動結果壞,則生物損傷,甚至毀滅。或許可以說,經驗實證主義,是我們對生存本能的一種系統化,理論化。其實無論是否把它上升為理論,它就在那裡。離開它,生物不能生存,一個種族也是不能生存的。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哪怕極端篤信任何宗教,也無法將經驗實證從社會生活中完全抹除。完全不需要經驗實證的世界,只能是一個魔法世界,在地球上不曾存在過,將來也不會存在。
回到科學和哲學的關係這個問題,我想用一個比喻來說明:
設想人類的精神世界是一個班級,各種流派的思想是班級裡的學生,科學是一個學生的名字,班裡還有佛教,基督教,薩滿教等等。
哲學是老師嗎?
不!
這個班沒有老師,哲學也不是任何一個學生——哲學是花名單,所有學生的名字都印在花名單上。(哲學這個詞,外延太廣,內涵太少,只能成為花名單了)
科學的盡頭還是科學,如果說有任何哲學在指導著科學,那也是科學自身所內含的哲學精神,而不是什麼別的神秘哲學。
科學和宗教之簡單比較
現在經常提到的一個詞,是科學精神。究竟什麼才是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有二個基點,第一懷疑,第二實證。
懷疑是科學發展的必要條件,它的本質是反權威。匍匐於權威之下的人,或許可以成為科學家(因為我們定義科學家,是一種職業屬性,和個人的精神氣質無關),但是不會擁有科學精神,也就無法充分理解科學對於人類世界的意義所在。
“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說的就是反權威。
反權威並不意味著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德高望重,思慮深遠的科學巨匠,而是說,無論科學巨匠還是無名小卒,在科學麵前,所面對的檢驗條件是一樣的,並不因為科學巨匠的名聲和威望而對檢驗原則有差別。這一點是科學不斷實現自我更新的根本所在。
當然,懷疑是要有條件的,懷疑一切,就走到了一個極端,變成不可知主義,那也不是科學精神所在。所以科學精神還需要實證來進行約束,用大白話說,說話要有根據。
理解了科學精神的本質,就可以看出,科學和宗教,在精神氣質上是水火不容的。科學要疑,宗教則要信。科學反權威,宗教則是崇拜權威。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少數大科學家信宗教的奇怪現象?這就和人類社會的複雜結構有關了。
人依附於社會,受到社會的種種約束。(人類的社會組織形態從廣義上說,仍舊是屬於科學問題,只不過,對於身在其中的人類,受到種種約束,很可能無法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假想來了一群外星人,它們想要研究人類的組織結構,就會以科學方法來作研究。許多社會學家前去觀察一些遺留的原始社會,就是用科學的眼光來打量這個小型人類社會。對於社會中絕大多數的人而言,要打量自身所在的社會,問題無法這麼簡單純粹。)
宗教不僅僅是一種思想,它也是一種社會組織形態。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人云亦云是天性,所以宗教的流行,總是以人群為區分,天然地劃出地域來。
地球上有數百上千的宗教,卻只有一種科學。社會組織形態可以出於偶然而千變萬化,科學要以客觀事實為準繩,除非逃逸出我們的宇宙,否則只能是唯一的。
那麼,科學和宗教在一個人身上可以並行不悖嗎?當然可以。只不過,這種並行不悖,是一種妥協,並不是說科學和宗教真的相容。
中國專制主義統治下計程車大夫階層,以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進,以道家清靜無為順應自然為退。儒道之間,一個積極,一個消極,精神氣質完全不同,中國計程車大夫把這兩者都吸收進來,化為己用,因時因地,採用什麼態度,取決於士大夫身處的位置。科學和宗教並存於一人身上的情形,大約類此。如果有此等觀察目標,應有如此發現:什麼場合遵守科學原則,什麼場合採用宗教原則,在此人身上是涇渭分明的。
所以,科學和宗教的融合,只是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容納了兩者而已,並不是兩者之間發生了混淆。
科學和宗教最厲害的衝突,莫過於科學對於宗教所宣揚的基本事實的否定。宗教對此的策略,要麼是跟隨,不斷地重新修正基本事實,使其跟上科學發現的腳步;或者是關起門來,將科學拒之門外,建設一個封閉王國。
宗教這種精神文明現象,有著深刻的生物學原因,是由人自身的生物性特點決定的。所以並不是說科學否定了許多宗教所宣揚的東西,就能立即否定宗教。宗教的生命力根植在人類的生物性之中。
有人說,中國人什麼都信,也就是什麼都不信。其實什麼都信這件事,已經說明了,這是一種精神需要。即便什麼都不信,也會去試一試,或者附和他人。身陷傳銷組織中,即便一開始對傳銷有著清醒的認識,長時間洗腦之後,也會成為忠誠的傳銷一員。被脅迫的肉票,會自覺自願服從綁匪,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些事例,無非說明的是人的生物學特點決定了,精神上的盲從只要稍加觸發,就可以發生。
科學能夠解構宗教,卻無法在社會層面上消除宗教的影響,並不是科學本身不夠犀利,最重要的原因,乃是人本身的選擇性接受。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在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中,只要宗教不採取封閉措施來控制信眾人群,隨著科學教育的普及,和各種精神產品的不斷產生,宗教終究會退縮到可有可無的境地。
小 結
我們的時代,可以被稱為科學時代。倡導科學,是順應時代的潮流。倡導科學,知識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卻是理解什麼是科學,從而在精神面貌上,塑造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人。
在進行科學教育的過程中,這種稀缺的品質會潛移默化:實事求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這恐怕才是科學教育對社會最大的意義。
我的朋友袁嵐峰也對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專門寫了一篇《“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文章如下: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很常見,被許多人用來產生一種雲山霧罩的感覺(這是它的主要作用),但實際上是錯誤的。
首先,神學是完全錯誤的,這一點是大多數科學家的共識,沒有爭議。
物理和數學的關係
然後,來看物理和數學的關係。
物理和數學,它們有個本質性的區別:物理是經驗性的真理體系,可以被實驗推翻;數學是先驗的真理體系,不可能被實驗推翻。
數學最明顯的本質,就是它是一種先驗的真理體系,不是經驗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門類,正確性是由實驗來判定的,公認多年的“真理”被進一步的實驗證偽是經常發生的事,如牛頓力學被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否定。數學卻跟實驗沒有關係,你不可能透過數一數,看1個蘋果加1個蘋果是不是等於2個蘋果,來判斷1+1是否等於2。
如果你真的數出1個蘋果加1個蘋果等於3個蘋果,人們的結論只會是你數錯了,而不是1+1等於3。如果你說1個原子核加另一個原子核會合併成1個原子核,那並不是1+1等於1,而是這裡發生了核反應,不同於數學意義上的加法。這是因為當我們做邏輯推理時,必須有一些在邏輯上位於經驗事實之前的、可靠性確定無疑的概念和命題作為基礎,數學就屬於這樣的基礎。那為什麼教兒童算術的時候,會給他們看1個蘋果加1個蘋果等於2個蘋果、1個桔子加1個桔子等於2個桔子?回答是,那不是證明,只是演示,演示的目的是讓兒童頭腦中產生數的概念。當他們認識到數的概念後,很快就會理解這個概念是獨立於蘋果、桔子這些具體事物的,無論談的是蘋果、桔子這樣實際存在的事物還是神仙、妖怪這樣虛構的事物,1+1等於2都同樣成立。用莊子的話,這叫做“得魚忘筌”。這是心理學、教育學的問題,而不是數學、邏輯學的問題。
哲學和科學的關係
最後,來看哲學和科學的關係。
可以用一張圖來表示知識的結構:兩個同心圓,內圈內部表示科學,兩圈之間表示哲學,外圈之外表示未知領域,這兩個圈有些模糊,而且不斷向外擴大。不斷有些哲學問題上升為科學問題,而隨著知識範圍的擴大又不斷產生新的科學和哲學問題。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哲學問題可以上升為科學問題,科學問題能不能上升為哲學問題呢?
回答是:不能。
一個問題成為了科學問題,就意味著已經變得比較清楚了,它的答案一般都認為是客觀的了,那它就再不會成為比較模糊、答案難以客觀評判的哲學問題了。不過由這個問題可能會引發出新的哲學問題。
許多人說的“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一般是把科學已經解釋得很清楚的問題,再用所謂哲學的語言複述(很可能還是歪曲)一遍。這是無聊的偽哲學。很不幸,歷史上這種偽哲學出現得太多了,以致讓人們以為哲學家就是用誰也聽不懂的話說著誰都明白的事的耍嘴皮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