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之間的婚姻,很容易變成一團亂麻。
明星,更是如此。
看網球的,大概知道阿加西那事。
1995年11月他還是世界第一。那會兒他開始和波姬小絲約會。後來在自傳裡,他寫過一個事。
那時波姬小絲剛搬去洛杉磯,打算開始電視劇事業,拍了一集《老友記》,演個心理有問題的姑娘。
阿加西看到她給Joey舔手那個情節,就生起氣來,走了。
當然要吵架咯:
阿加西認為波姬小絲為了混進電視劇圈樣子太難看,波姬小絲認為阿加西完全不支援她的事業。
之後阿加西開始苦惱:是跟波姬分手(?)還是跟她求婚(??)結果是求婚。
1997年4月他倆結婚。阿加西斷斷續續缺席各色比賽。1997年11月,阿加西掉到世界第141位。
1998年初他打算去參加澳網時,波姬小絲並不開心,認為阿加西不該再嘗試重歸網球事業了——即便他那年還不到28歲。他倆都認為,對方該遷就自己的事業才對。
1999年他倆離婚。
同一年年尾,阿加西以世界排名第一結束。
棒球史上最有名的球員之一迪馬吉奧——海明威《老人與海》裡還不停誇他來著——娶過夢露。
婚姻延續了九個月。
婚姻結束後,倆人姿態都不算難看,雖然也有各色報紙互相掐。
站夢露的輿論都說,迪馬吉奧據說有很強的控制慾,而且和夢露的生活格格不入。迪馬吉奧則有過一個極有意思的說法:
他跟夢露結婚,不是跟一個人結婚,而是跟一個體制(institution)結婚。
據說迪馬吉奧跟夢露這麼求婚:反正這會兒你的工作室無法正常執行,我也要出差去談一筆棒球生意,我們幹嘛不考慮結婚呢?可以在旅行中度蜜月呀!
——工作室、出差、順便結婚。哎。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
——這些牆就這麼有趣。一開始你討厭它們,然後你習慣它們,時間流逝,你依賴它們。這就叫做體制化。
——出自《肖申克的救贖》。
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去……
哦抱歉串臺詞了。
的確。
兩個人結婚,歸根結底,是兩個人的事。
一旦涉及到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人與事,那就約等於“跟一個體制結婚”。
看著很牢靠很有經濟基礎,但牽牽連連一大堆。
要扼殺一段感情,讓兩個戀人變成生意合作伙伴,是最好的方式了。
名人之間結婚,基本也都是跟對方這個體制結婚。所以到最後,聚散都不由自己。畢竟一舉手一投足,真在一起假在一起,都事關利益。
連要分手,都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因為牽涉利益多了,分合又不是兩個人的事。
大概對名人而言,婚姻也是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吧。
所以咯,作為普通人,大概一開始就該像清楚:
如果不太在意個人的感情,更想追求利益合作,那跟一個體制結婚,挺好的。
彼此知根知底,也牢靠,也能謀利益求發展,彼此容忍度也比較高——畢竟是當生意夥伴看待的——感情淡了也能假裝做好朋友。
許多老派婚姻就這樣,湊湊合合在一起了,兩邊門當戶對,合作無間。時間久了,不在一起玩也能過。
問就是沒啥感情了,當親人了,當夥伴了。
但利益糾連,難以分割,湊合過唄,還能離咋地。
如果確實希望有段好好的感情,那就儘量輕裝簡從,別讓其他東西太乾涉到感情裡。
日子可能開始辛苦點,但也自在很多。
畢竟背景牽連再多,最後在一起過日子,甘苦自知的,依然是那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