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1月20日,綠城服務召開投資者電話會議。
管理層於會議中透露,公司2021財年核心利潤將同比增長約20%,未能達到2021財年盈利目標,低於中期報告管理層預期的25%-30%增長。
隨後,野村釋出報告將綠城服務目標價由12.5港元下調至10.8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野村認為,綠城服務管理層目標似乎過於樂觀,2021業績不及預期表明了公司管理層執行力較弱,併購程序停滯不前。
年初,物管行業業績一片飄紅,各家企業都藉機公佈了接下來的發展目標,如世茂服務3年5倍收入增長、新城悅3年3倍利潤增長、濱江服務3年3倍總營收增長。
綠城服務也乘著這股東風向市場公告了自己的雄心,前任主席李海榮對投資者表示:“五年內實現整體營業收入增長5倍,2021年新拓展面積要增長50%以上,就是1.5億平方米以上。”
根據野村測算,綠城若要實現五年目標,必須在2022至2025年期間平均每年增加約1.7億平方米在管面積,以及超過1億平方米在管資產規模。這個規模遠高於2021年記錄的增加1.25億平方米在管面積,預計2021年增加約5000萬平方米在管資產規模。
這並不是野村第一次對綠城服務提出質疑。
2021年8月份,綠城服務公佈中期報告後便遭到了各家券商的評判,下調相關業績預期,而野村彼時將目標價由16港元調低至12.5港元。
中報顯示,綠城服務上半年實現收入55.96億元,增長27.2%。縱向對比來看,5年5倍目標需增長近40%;橫向對比同行,摩根大通指出行業平均完成率達到55%。
上半年,綠城服務核心盈利升22%,因第三方合同招標減慢、增值服務擴張的不明確因素及毛利率有下行趨勢,野村下調其2021年及2022年預測盈利3%及10%,預期綠城服務2020年至2023年收入年複合增長31%及核心盈利增長30%。
隨著綠城服務披露全年業績,野村再次下調2021/22財年盈利預測8%-11%,新的盈測意味著綠城服務2020-2023財年收入及核心盈利CAGR均為24%。
然而根據申萬宏源的報告指出,主流18家物企2020-2023年業績CAGR平均達40%,綠城服務表現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一直以來,綠城服務都是一家極其特殊的物業公司,與綠城中國之間互相依賴又相互制約的股權關係,也是前者在發展路上的不確定性因素。
作為綠城前任宋衛平、壽柏年的個人資產,繼承了高階產品服務定位同時,毛利率卻一直處於行業低位。
由於對資產要求較高,綠城服務可選優質標的也比較少。
在年初投資者會上,圍繞綠城服務的目標是否過於躍進便已經引起了爭論,關於新拓展面積1.5億平方米以上的目標,有投資者擔心綠城服務管理半徑是否能夠跟得上拓展節奏。
彼時,管理層很自信的談到:“我們去年完成了9600萬方來自於第三方市場的專案,這個團隊已經很成熟了。”
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綠城服務在管面積為2.73億平方米,增長20.7%;儲備面積3.02億平方米,較2020年同期2.52億平方米增長19.8%;合約面積為5.7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0.2%,合約在管比約為2.11。
然而,綠城服務在2021年收併購節奏放慢,上半年並無任何一單收購,下半年也僅僅是進行了小型低權益收購。
若要完成目標,必須仰仗收併購。
綠城服務2021年顯然沒有這樣做,但藉機完成了一次新老交替,CEO吳志華與主席李海榮組合雙雙淡出。
2021年6月21日,綠城服務執行董事吳志華提出辭呈,辭去公司行政總裁及首席財務官職務,內部提拔營運長金科麗接任其職位。
作為近幾年綠城服務對外發聲的主要人物,吳志華淡出核心管理層在當時就被認為是一次權力洗牌。
2021年末,董事會主席李海榮請辭,副主席楊掌法接任。
楊掌法+金科麗組合將會是綠城服務的未來,雖然2018年開始李海榮就慢慢淡出各個協會的職位,但是2021年業績放慢也被認為是一次很重要的推手,需要有人對此負責。
對於未來,不管是在中期釋出會還是近期投資者會議上,綠城服務依然堅持5年5倍的增長目標。
“我們根據專案貨值轉化和新賽道業務孵化週期,對增速‘兩低三高’的鋪排調低了公司在2021及2025年這兩年的增速,中間三年重點發力。”管理層談到。
無論是因為管理層更替導致的業績放緩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綠城服務新高管層在2022年應會面臨更大的業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