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哲學家說過,把希望寄託給未來,那是人類對於往後餘生的期望。
有一位企業家感慨,身處於時代的潮流中,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會影響未來的結果。
其實,“未來”就像是一個天使,更像是一個惡魔。天使在於,未來,絕對會比現在更便捷。而惡魔在於,未來的好,更多是有錢人的好,而不是普通人的好。
相信人們就會疑惑,科技在不斷髮展,時代在不斷進步,為什麼有錢人會更好,普通人卻還是隻能原地踏步呢?
我們要明白一個定律,那就是“馬太效應”。隨著時代的發展,有錢人更加有錢,無錢人更加無奈,這是一種常態。
未來一段時間,不管你多有本事,都需要面臨以下8個“趨勢”。
世道篇
01
精英越來越多,精英越來越不值錢。
這是一個精英氾濫的時代。或許,以往的“精英”還是一個帶有稱讚意義的詞彙。而在現如今,“精英”這個詞,就有點普通了。
試想,當滿街都是大學生、碩士生以及博士時,那所謂的精英又有何競爭力可言呢?
隨著人均學歷的逐漸提升,隨著學歷的愈發不值錢,隨著內卷的加劇,其實精英早已成為了芸芸大眾。那麼,普通人就只能愈發活得卑微了
02
馬太效應,或許會愈發嚴重。
不可否認的是,有錢人能夠更有錢,而無錢人,就只能愈發狼狽了。因為資源只有那麼多,而且大部分都在有錢人手上。這個時候,“二八定律”就凸顯出來了。
就拿員工和老闆來說,員工的工資不會有太多的變化,而老闆卻能越賺越多。這,就是馬太效應在職場的體現。
況且,惡性化的職場競爭在加劇,普通人或許連好的工作都找不到。如此,人們就只能另謀出路了。
03
倖存者偏差,會影響你的判斷能力。
在社會經濟學中,有這麼一個理論,名為“倖存者偏差”。其本意就是,我們往往從倖存者口中得知到小眾的資訊,而很少知道失敗者的真相。
就拿賺錢這件事來說,如今很多人都認為月入百萬是網際網路的常態,認為自己也能做到月入百萬。這,就是倖存者偏差對我們造成的誤解。
要知道,我們所接受到的成功學資訊,都是有錢炫富的人傳遞給我們的。這些資訊,終究代表了少數人,而不能代表絕大多數人。
職場篇
04
年齡歧視,會愈發嚴重。
有一位當HR的朋友跟我說過一番話:“中年人想要在企業中待下去,完全不可能。輸入新鮮的血液,攆走40歲後的中年人,才是當下及未來的狀況。”
這番話,或許有些現實,也有些刺耳。只不過,它卻說明了一個道理,中年職場歧視,永遠都存在,而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消失。
內卷沒有那麼嚴重時,職場的年齡歧視沒有那麼大。而內卷嚴重到了一定的程度時,那中年人的職場危機,只會愈發提前,35歲被人辭退,也是常態。
05
取代你的,有可能不是“人”。
科技愈發進步,人工智慧也在不斷地發展。當然,人工智慧可以為社會創造出一些新的崗位。同時,它也會讓大多數崗位消失。
不可否認的是,消失的崗位,終究比新出現的崗位要多。這就是科技發展的現狀。也許,我們未來所要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僅是人,還有可能是機器人。
而操控人工智慧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如此,普通人又該如何是好呢?這,值得我們好好地思考。
06
副業以及創業,將成為一種潮流。
身邊有很多40歲以上的中年人,以及一些在家帶娃的寶媽,都選擇了幹副業或者創業。在他們看來,成為個體職業者,也是一種謀生的方式。
有些人開了小店,有些人開了工作室,有些人開了網店,有些人做了電商,有些人幫別人接單......一切,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未來,其實會出現一種趨勢,那就是企業職員規模少量化,以及個體規模多數化。要知道,科技的發展,會導致企業員工減少。這一點,我們看看大企業高管數量的逐漸減少就知道了。
個人篇
07
養老,將成為下一個難題。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相信養老的矛盾會愈發突出。而這些養老的矛盾,終究會來到每一個年輕人、中年人以及老年人的身邊。
當年輕人連自己都養不活時,那他們還需要養活父母;當中年人連自己都感覺到無可奈何時,他們既需要為了父母養老,還需要考慮自己的晚年生活。
別認為養兒防老能夠完全奏效。在不久後的未來,養兒防老的效果會越來越弱,取而代之的,則是普通人的孤獨終老。
08
輕鬆,成為了奢望;平安,成為了重點。
在未來,如果你做不到快樂,那我祝你平安。
毫無疑問,要想輕鬆,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快節奏以及巨大的生活壓力,依舊讓我們身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當中。
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你的錢,只會越來越不值錢;你的工資,只會保持原地踏步;萬物,只會一直增長。
因此,那我們不妨保重自己,好好地保養好身體。或許,擁有健康,才能擁有幸福的資本。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