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的團長和政委,到底哪個大?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對軍事知識毫不瞭解。對軍事非常熟悉的朋友都清楚,團長和政委是完全級的,都是正團級軍官,同為全團人員的首長,也是全團的最高領導,共同負責全團的工作。
包括團長、團政委在內的部隊的軍政主官,其職權大小,根本無從比起,因為二者級別一樣高,權力也是一樣大,但分工不同,就是所負責的事情不同。從級別上來看,團長和團政委都是正團級軍官,軍銜都是上校。前兩天在某平臺上看到一個軍盲,探討這個問題說,居然說團長和團政委,有的是正團級,有的是副師級,還說兩個人的軍銜,有的是上校,有的是大校。
這樣的可笑荒唐的言論,簡直讓人笑掉大牙,貽笑大方。我軍部隊的團長和團政委,其級別一定是正團級,不可能是副師級。至於軍銜,則過去還有中校,現在已經沒有了。正團級軍官標配就是上校,至於所謂的大校,更不可能,試問哪個正團級軍官,能佩戴大校肩章?
紅軍時期,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軍餘部,在撤往井岡山途中,施行了有名的三灣改編,確立了“支部就建在了連隊”的原則,也確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也是有了共產黨的強有力領導,人民軍隊才會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透過浴血奮戰,取得了最終勝利,建立了共和國。
三灣改編以後,我軍的政工制度正式確立,此後政工制度逐漸在我軍部隊中完善,連級單位設立指導員,營級單位設立教導員,團和團以上單位設立政委,而指導員、教導員和政委,這些是政治首長,他們和對應的軍事首長,如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和軍長等是完全平級的,權力也一樣大,共同對部隊的事情負總責。
就像連長和指導員、營長和教導員、團長和團政委、師長和師政委、軍長和軍政委,都是完全平級、權力相當的軍政主官,在軍隊系統,軍政主官的權力一樣大,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不存在連長和指導員、營長和教導員、團長和團政委誰大誰小的問題。
很明顯看得出來,我軍各單位,同時擁有兩個首長,一個軍事首長,一個政治首長,都是所在單位的最高領導,這就是我軍的雙首長制。
部隊的軍政主官,到底怎麼分工呢?這個問題軍隊是有明確規定的:
軍事主官負責軍事作戰事務,包括作戰指揮、軍事訓練、後勤保障、裝備維護等等工作,凡是和軍事有關的事情,都是由軍事主官來決定的。
政治主官主要負責思想政治工作,包括部隊的政治教育,學習培訓,思想建設、組織活動、人事任免等。凡是和政治有關的事情,都是由政治主官來決定的。
實際上,現在的軍事主官與政委的工作分工、責任明確、權力制約等制度,已經經過了三次修改。分別在紅軍時期、八路軍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修改過。在人民軍隊早期,政委的權力更大,比軍事主官要大得多。
軍事主官負責軍事指揮,工作重心偏向於作戰和訓練,例如怎麼訓好兵,怎麼打好仗,怎麼打贏仗。而政治主官負責政治工作,偏向于思想建設、人事任命。當然了,部隊中誰要想入黨或者提幹,則要看政委的意見了。
在工作上,軍事主官和政治主官是搭檔關係,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援。如紅軍時期我軍三大主力裡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和總政委陳昌浩就是老搭檔,無論是鄂豫皖蘇區還是川陝根據地,徐向前和陳昌浩配合非常好,在和國民黨軍隊作戰過程中,取得勝利,並把紅四方面軍發展成為紅軍三大主力,二人功不可沒。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以後,中央以紅四方面軍為基礎組建了西路軍,徐向前和陳昌浩仍然是搭檔,率領西路軍進行了悲壯的西征之旅。儘管後來陳昌浩因為西路軍事件,逐漸走下坡路,並消失在政治舞臺上,但他作為政治主官,為紅四方面軍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諸多貢獻。而軍事主官徐向前,則作為紅四方面軍的代表,建國後成為了開國元帥。
解放戰爭時期,第二野戰軍的司令員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也是搭檔關係,而且他們搭檔的時間長,早在抗戰時期,劉伯承任八路軍129師師長時,師政委就是鄧小平。兩個人作為軍政首長,搭檔了非常久。這對組合無疑是我黨我軍歷史上最傑出的組合,在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隨後的三大戰役中的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劉鄧兩人指揮所部,會同陳毅、粟裕和譚震林領導的部隊,席捲東南半壁江山,將蔣介石和國民黨趕到了臺灣。
由此可見,在我軍的歷史上,軍事主官和政治主官作為搭檔,如果配合得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我軍擁有非常完善的政工制度,這也是我軍區別於其他軍的核心所在。我軍的政工幹部,除了和軍事首長搭檔的指導員、教導員和政委,還有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副主任等。這些政工幹部在部隊中發揮中非常重要的作用。
革命戰爭年代,政工幹部的主要工作有兩個:一是徵兵,二是掃盲。
我軍部隊在紅軍時期,主要依靠政工幹部發動群眾,只有能夠宣傳革命理念,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才能讓部隊發展壯大。打仗終歸是要靠人來打的,所以做好部隊的思想工作是很重要的。做好思想工作才能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加入到隊伍中,同時讓士兵知道,他們是為何而戰,這就是政工幹部的職責之一。
由於民國時期普通老百姓文盲居多,政工幹部都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的,這樣才能夠給群眾講清楚革命的道理,因此掃盲工作也就成了政工幹部的工作之一。要知道在兵荒馬亂的民國,不識字的文盲遍佈中國,稍微能認識幾個字,就算知識分子了,非常受人尊敬。無論是紅軍還是八路軍,亦或者是新四軍,要想在我軍擔任政工幹部,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他們有了文化素養,才能給士兵掃盲,讓士兵更快成長,適應部隊需求和發展。
在平時的工作中,軍事主官和政治主官都是相互配合著來工作,不會去考慮權力大小這方面的事情。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部隊帶好和管好,既要保證部隊的戰鬥力,也有保證部隊的純潔性。軍事上要過硬,政治上要合格。這是對部隊的核心要求,如何達到這個要求,只能是依靠兩位軍政主官的合作來完成。
可以明確的是,以團級部隊來說,軍事作戰方面是以團長為主,政治範疇工作以政委為主。那麼,當團長和政委,就部隊的工作意見不統一時,該如何處理呢?此時,團黨委班子成員說了算,也即團黨委有最終決定權。當然,團長和政委都是團黨委班子成員,應該也會包括副團長、副政委、團參謀長等團部主要軍政幹部。
在《亮劍》中,團長李雲龍甚至說打仗的事情,他說了算,而生活上的事情,則是團政委說了算,這些是大謬。部隊管生活的是後勤部長,而不是政委。在獨立團,團長和李雲龍和政委趙剛的權力是完全相當的。在重要事情上,如果趙剛不同意李雲龍的做法,那麼李雲龍不能擅自做主,必須由團黨委開會討論決定。
如果情況緊急,團黨委來不及開會討論,那麼如果是涉及軍事上的事情,軍事主官一錘定音;若是涉及政治上的事情,政治主官說了算。事後向上級報備即可。
隨著部隊師改旅的進行,師和團都被撤銷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旅。我軍部隊基本上不存在團級部隊了,過去非常耳熟的團長和團政委,基本上已經絕跡了,此時仍然討論團長和團政委的大小,明顯有些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