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一場大決戰,雙方投入的兵力總和加起來超過了140萬人,如果算上支援雙方的民工和群眾的話,投入到這場戰爭中的總人數超過千萬人。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這場大決戰面前,後勤部門做出的努力同樣不可忽視。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1948年9月,濟南戰役剛結束,中央軍委和華東野戰軍負責人又在醞釀淮海戰役。1948年9月28日,中央軍委,毛主席致電華東局饒漱石,粟裕,譚震林的電報中說:“這一戰役必比濟南戰役規模要打,比睢杞戰役的規模也可能要打。因此,你們必須有相當時間使攻濟兵團獲得休整補充,並對全軍作戰所需包括後勤工作在內有充分之準備,方能開始行動。”
1948年10月14日,按照軍委的要求,華東局籌建了華東支前委員會,由傅秋濤擔任華東支前委員會主任,傅秋濤上任後,立刻制定了《淮海戰役支前工作計劃》,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支前工作就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為了儘可能地瞭解前線部隊的情況,華東局和華野將後勤保障分成兩個部分,華東支前委員會主任傅秋濤掌控全域性,負責籌劃,徵集和調運物資,組織民工和車輛,船隻向前方運輸,直接把物資送到前方兵站。華野後勤部部長劉瑞龍跟隨華野指揮部行動,負責掌握部隊的情況和需求,對送到前線的糧食彈藥和物資進行接收和調配。
除了華東支前委員會外,中原局也成立了豫皖蘇後勤司令部,各地區成立了支前支隊,縣裡面成立了支前大隊,區裡面成立了支前中隊,村成立了支前小隊。為了轉運傷員,每30裡設一小站,60裡設一大站,每個縱隊配備隨軍擔架500副,每副擔架配民工5人,還有7500副以供急需,各縣都在交通要道上設立民站,供運輸糧食物資的民工休息。
淮海戰役期間,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河北五省的老百姓全部動員起來,很多老百姓和支前民工喊出了“解放軍打到哪裡,我們就支援到哪裡”,“傾家蕩產也要支援淮海戰役”,“全力以赴,支援前線”等口號。
戰後統計,整個戰役期間,各大解放區共出動民工543萬人,其中隨軍常備民工22萬人,二線轉運民工130萬人,後方臨時民工391萬人,民工的總人數是參戰官兵的九倍。戰役期間,還徵集了20萬副擔架,大小車輛88萬輛(獨輪車為主),挑子35.5萬副,船隻8500艘,汽車257輛。
民工不僅負責支前任務,還負責維護後方社會治安,抓捕國民黨特務和一些散兵遊勇。國民黨軍所到之處,各地老百姓都堅決執行堅壁清野的政策,不給國民黨軍留下一點糧食,一塊木板。
忙碌的後方
淮海戰役期間,前方打得如火如荼,後方也沒有閒著。雖然在戰爭之前,華東局,中原局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戰爭的節奏還是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華東野戰軍在徐州以東同時進行圍殲黃百韜兵團和阻擊邱清泉,李彌兵團的作戰,中野也前來參戰,戰鬥空前慘烈,對彈藥和糧食的需求量繼續增加。
1948年11月18日,饒漱石在濟南緊急召開幹部會議,號召華東黨政軍緊急動員起來,向前線運送糧食彈藥。11月20日,華東局再次發出緊急指示,要求後方機關所有的卡車,汽車都要服從後勤司令部的調遣,負責運輸彈藥和其他軍事補給。
為了補充前線部隊,華東局抽調大量後方基幹團和縣大隊,區小隊等武裝,補充主力部隊,保證前線作戰部隊的建制完整。解放軍攻克徐州後,華東局立刻組織數萬民工,以徐州為中心,對津浦路南到宿縣,北至兗州,隴海路徐州至新安鎮,共約620華里的鐵路進行搶修,保障鐵路運輸。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開始後,華野,中野對彈藥和糧食需求量更大了,12月4日,粟裕給華東局發報,要求華東軍區緊急調運30萬迫擊炮彈,5萬發山炮彈,30萬公斤炸藥,和兩個基數的七九步槍(中正式步槍)子彈,運到徐州大湖車站附近。
當時華東局在大連建有一座大型兵工廠,這座兵工廠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連建新公司,淮海戰役期間,大連建新公司的炮彈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山東的一個小港口,這些港口附近的民工又將炮彈運輸到前線。
淮海戰役期間,中野所需彈藥主要靠華北軍區供應,後方前送的彈藥主要囤積在鄭州,靠人力、畜力轉運難解燃眉之急,經過後方民工沒日沒夜的搶修,終於將鄭州至商丘段鐵路搶修完畢,華北軍區將大量TNT炸藥和手榴彈送到了靠近前線的商丘,保障了作戰部隊的急需。
軍委還直接出面,從各地向淮海戰役前線調來了數百萬發子彈,30萬斤炸藥和15萬枚手榴彈。淮海戰役結束後,劉伯承司令員赴中央開會時曾途經邯鄲,對南線辦事處負責人周文龍說:“這次後方對前方支援太大、太及時了!最後解決黃維兵團時,幾乎是彈盡糧竭,靠白刃格鬥了,幸虧你們及時將TNT炸藥和手榴彈運到,使得黃維兵團不能突圍,全部被殲滅。”
粟裕:建議給每人半斤豬肉,5包香菸
1948年12月17日,黃維兵團被全殲,杜聿明集團被華野團團圍住,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戰役勝利結束,我軍開始進入休整階段。這次,前線的將士才稍微緩口氣,但是後勤部門依然忙碌給不停。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結束後,粟裕,陳士榘,鍾期光,張震等華野將領認為前線部隊連續作戰,日夜不停,經常吃不到油鹽,應該好好慰勞一下,於是建議華東局組織慰問。此事被軍委知道後,周副主席親自致電華東局:凡我華東,中原參戰部隊,一律慰勞以香菸5包,豬肉一斤,凡不吸菸者,以其他等價物品代替。
當時中野和華野的部隊已經增加到了80多萬人,每人一斤豬肉,五包香菸,就是80萬斤豬肉,400萬包香菸,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當時香菸好弄,華東局自己就有捲菸廠,但是豬肉卻不好弄。
為了籌措80萬斤豬肉,華東局一面組織幹部統一收購老百姓的豬肉,一面到集市上以四斤麥子換一斤豬肉。那些天從城鎮到鄉村,到處都在屠宰生豬,收購豬肉,很多群眾寧願自己不吃豬肉,也要把豬肉貢獻出來給前線的將士。80萬斤豬肉僅僅用了十餘天就籌措完畢,運輸到了前線戰壕裡,讓戰士們過了一個好年。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此時黃口、大吳集、王桃園、前顧廣等前方兵站還餘600多萬斤糧食,彈藥和其它各種物資也有大量剩餘,這些物資大都被儲存起來,用於之後的渡江戰役。
和解放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民黨軍方面的後勤系統完全陷入了癱瘓,原國民革命軍第18軍軍長楊伯濤後來回憶:被俘後,我被從戰場上押到中野後方的臨渙集,幾十裡的行程,彷彿是兩個世界,解放軍一側車水馬龍,行人如織,鋪面上有賣饅頭,花生,菸酒的,還有一輛輛大車拉著剛屠宰好的生豬駛過,而我以前帶著部隊經過這些地方時,連一撮豬毛都沒有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