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不少人已經回家開始了團圓的氛圍了,當然回家也並不全是美好,那些讓人頭大的問題也再度被提起,比如“靈魂三問”:結婚了嗎?有物件了嗎?啥時候要孩子呀?
熱心長輩安排的相親,可以讓你“無縫銜接”。
能與催婚並駕齊驅的,貌似只有生活習慣問題了,比如:幾點了還不起床!飯不好好吃就知道吃零食!一天到晚淨吃些垃圾食品!
與“反向催婚”一樣,咱也可以用“反向養生科普”來贏得春節時的家庭地位,今天咱就來抓一抓那些長輩們最容易出現的飲食誤區。
長輩們最容易被揪住的一句話,非“趁熱吃”莫屬,放眼全國各地,這句話都相當普遍。
但實際上,這一習慣是很不好的,甚至有很高的致癌風險。吃比較燙的食物(尤其是超過65度的食物)很容易造成食管黏膜損傷,反覆吃燙食會造成反覆損傷,使黏膜造成炎症,久而久之甚至導致食管癌的發生。
不管是喝水、喝湯、涮火鍋還是炒菜、炸貨,儘量讓溫度降低到40度左右(溫熱的感覺)再吃喝。
還有句從小聽到大的話是“營養都在湯裡”,尤其是一些吃飯必有湯的地區。
雞湯、肉湯、魚湯等,經過燉煮熬製,味道鮮美,能刺激食慾,這是因為燉煮能把肉裡的油脂、嘌呤物質、肌酐、含氮物質等風味物質溶到湯裡。對於一些老人來說,這樣的湯反而是有健康風險的。
喝湯沒啥錯,但“營養都在湯裡”卻是不對的,肉類最重要的營養是優質蛋白,這些蛋白質始終在肉食本身上,相比喝湯,吃肉更加重要。
這裡要特別說一點,就是喝骨頭湯補鈣。
骨頭確實含鈣高,但並不容易溶於水,即使長時間燉煮,也很難進入湯裡,骨頭湯那濃濃的白色,不是鈣質豐富,而是滿滿的脂肪。
想要補鈣,可以選擇牛奶,既能補充優質蛋白又能補充豐富鈣質,男女老少各個年齡都很適合。
過年了,總少不了來兩口酒,不少長輩會說“少喝一點兒有益健康”,那這樣的說法對嗎?
對於所說的適量飲酒對心腦血管有益,專家表示適量飲酒只對部分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但同時會加大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
另外,更重要的是少量飲酒的“益處”只體現在部分心血管疾病中,而在肝臟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生殖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中,無論飲多少量的酒都是有害的。
而且,酒精是明確的1類致癌物,無論啤酒、白酒、黃酒、紅酒還是養生酒,都是不建議的。
要說家長們不重視健康吧,在一些問題上卻又格外講究。
既然說到了喝,咱來說說隔夜水的話題。很多人會說隔夜水(隔夜茶)、千滾水致癌,不能喝,事實上並非如此。
水中是含有硝酸鹽,在反覆燒開或者放置的過程中,確實會產生一些亞硝酸,但實際上即使反覆燒開20次的開水,亞硝酸鹽仍遠低於國家生活飲用水的亞硝酸鹽含量標準。
真正危險的,還是之前說過的比較燙的水。
過年了,家裡一般都少不了各種水果,比如最近火爆的砂糖橘,但很多人說空腹不能吃水果,甚至把蘋果、橘子、香蕉等最日常的水果都包括了進去。
但真相是空腹能吃水果。水果中的鞣酸可能會刺激腸胃造成傷害,但空腹的胃並沒有這麼脆弱,只要沒有胃酸過多等問題,水果也是熟了的正經水果,就不用擔心。
雖然現在生活方便了,但過年時節家家戶戶仍會多屯一些食物,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另一個問題:食物壞掉了。
很多長輩看來,如果食物壞了一部分,那把壞掉的去掉剩下的仍然可以吃,但這樣做卻是很有風險的。
食物一旦發黴,沒有長黴的地方也會有看不見的黴菌存在。黴菌還可能產生毒素,在食物裡擴散,無法用眼睛看出範圍有多大,即使加熱也不一定能去除。
生命安全最重要,食物發黴就扔了吧。
不管是哪種飲食習慣,其實都是長輩們對於自己和我們健康的關心,但由於認知的限制,有的習慣並不正確。
我們也不真的是要與他們“明爭暗鬥”,只是想一起開心地過個團圓年,並在以後有更多的團圓年。
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啦,預祝虎年快樂,闔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