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近些年,“低溫養生”受到不少人的追捧,更有人嘗試在冬天游泳、洗冷水澡等。但“低溫養生”並不是簡單地降低人體溫度。究竟什麼是低溫養生?哪些方式才是合適的低溫養生?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付雲鵬/攝
什麼是低溫養生?
據瞭解,低溫養生,主要是指以降低細胞代謝速度,進而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注重的是自然環境下的低溫對人體的調節。“低溫養生”應該是人在寒冷的季節或身處陰冷環境時,如何保全自身健康。而透過冷水澡、冬泳、穿得少等來人為地降低體溫,有時不僅無法達到長壽的目的,反而會損害健康。
在中醫看來,想要健康長壽應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季養生原則。專家認為,與中醫主張的悠閒與恬淡生活相比,現代都市人群因精神壓力過大、熬夜以及過食肥甘厚味等諸多原因,使其體質大都以內熱為多,尤以陰虛內熱者更為常見。
這樣做才是正確的“低溫養生”
低溫烹調
低溫能減少高溫烹飪時致癌物出現的機率,又能最大限度儲存食物中的養分,低溫烹飪應以細火烹煮為佳,注意適當低溫烹調。
少食偏熱食物
麻辣燙、火鍋等現代人愛吃的食物會給身體“火上澆油”,涼性食物有助身體氣息平衡,去除燥熱。也不要吃太燙的食物,中醫認為,與人體溫度接近的食物更養生。
吃飯八分飽
進食越多,產生的熱量也越多,容易使體溫升高。研究顯示,少食可使動物體溫下降,使其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
用微涼的水洗臉
抗寒運動應從小開始適應,普通人可每天用微涼的水洗臉、浴鼻,這樣可增加機體的耐寒能力,提高呼吸道抵禦疾病的能力。
冷水浴
一些身體強壯的人,可適當選擇冷水浴來進行低溫養生。專家指出,人在進行冷水浴的過程中,周身血管都可受到一縮一張的鍛鍊,長期堅持,可增強血管的彈性和韌性,是一種很好的“血管體操”
不要熬夜
人的體溫並非恆定不變,晚間9點至11點開始下降,凌晨1點至3點降到低谷,清晨8時左右開始緩慢上升,晚餐後達到頂峰。因此,必須杜絕熬夜,儘量做到晚上9點上床睡覺,且保證睡眠在7小時以上。
室溫不要過高
在室溫方面,最好不要超過24℃,18-22℃最為適宜。剛開始進行低溫養生的人,以室內穿應季服裝而不感覺冷較佳,防止身體難以適應,增加感冒機率。
寧靜放鬆
人若低調處事,精神放鬆,均利於降低細胞的代謝速度,降低體溫,從而利於延長人的壽命。而緊張的情緒會增加細胞的代謝速度,升高體溫,從而縮短人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