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水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水喝多了、站久了、熬夜、哭泣等都可能出現水腫。其實水腫反映出的是體內代謝迴圈狀況,大部分水腫只是暫時現象,過不了多久,身體自己就會恢復。
但奇怪的是,有的人明明生活作息良好、飲食健康,也沒有什麼大的疾病,卻比其他人更容易水腫,且難以恢復;即使消下去了,很快又會復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中醫表示:3大“問題體質”的人會更容易發生水腫,建議大家有針對性消除水腫。
中醫認為水腫是人體津液失調所致,而長期溼氣化痰、痰淤溼滯是不斷加重水腫的重要原因。溼氣過重還會帶來營養不良、腹脘脹痛、嘔吐腹瀉、積食不化、口粘不渴、舌苔厚膩等症。
痰淤溼滯體質人群,可用三味薏米羹來幫助緩解水腫症狀。取炒薏米、山藥、蓮子各30克,洗淨後用文火熬成粥,有化痰祛溼、清熱利水的效用。
肝藏血,腎藏精,肝腎是同源的,肝腎陰虛的人常有腹部水腫、精神不濟、困頓乏力、眼睛乾澀、舌質紫暗、失眠健忘等情況。由於肝腎陰虛會使得體內陽氣失調,肝陽上亢還容易增加腦中風的機率。
此類人群可以取生黃芪、黃精、白芍、夏枯草、橘紅、草河車、小薊、澤蘭、抽葫蘆、茯苓,用水燒煮製成黃芪桂枝五物湯,幫助緩解不適。
肝有疏洩的作用,可以推動人體氣機的執行,氣順則有利於代謝水分、排出溼氣。長期肝鬱不暢會讓氣機凝滯、痰溼不化、血瘀生成,不但容易導致水腫,還可能引起肝臟疾病。
此類人群可以採用生黃芪、黨參、丹參、澤蘭、澤瀉、生白朮、莪術、炙麻黃、桂枝和酒大黃這一利水消腫方。
其中,麻黃和桂枝能清熱解表、幫助出汗;澤蘭、澤瀉能利水;黃芪、黨參能益氣健脾;丹參、莪術能活血利水。但具體用法用量還需要諮詢醫師。
需要注意的是,身體出現水腫,也可能是疾病表現。尤其是長期在固定部位出現、用手指按壓後有明顯凹陷的水腫,多與心、肝、腎臟等疾病有關!比如:
◎雙下肢水腫,同時伴有心悸氣短、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等症狀,很可能是心衰導致的;
◎足踝部出現水腫,逐漸向上蔓延,並伴有黃疸、蜘蛛痣、門脈高壓體徵等症狀,要警惕肝硬化等肝臟疾病;
◎眼瞼、面部等處出現水腫,甚至是全身性水腫,可能是腎臟有問題;
◎鎖骨上方水腫,或是腋下淋巴密集區域、腹股溝等處水腫,可能是淋巴性水腫,要警惕腫瘤風險。
痰淤溼滯、肝腎陰虛、氣滯肝鬱體質的人群,會更容易發生水腫,需要對症調養。但若是水腫長期在固定部位出現,用手指按壓後有明顯凹陷,很可能與心、肝、腎臟等疾病有關,一定要及時就醫。
今日互動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調理水腫的小妙招?歡迎和我們分享。
(我是大醫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