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1.文化江西的歷史脈絡

2.傳播江西聲音的方式與技巧

3.朱子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4.茶文化與“一帶一路”

5.江西文化“五個十”

6.讓書香飄滿贛鄱大地

7.贛鄱文化耀華夏

8.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

9.美術事業為江西文化添光增彩

10.文化軟實力與中國夢

01

文化江西的歷史脈絡

江西是歷史人文淵源之地,文章節義之邦,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雄州霧列、俊採星馳”之美譽。從古至今,這片古老而富饒的土地,孕育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湧現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物,留下了豐富而珍貴的人文資源,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尤其在宋明時期,全盛的江西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代表。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文化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文明之河,它從遠古浩蕩而來,向未來奔瀉而去。歷史越是古老悠久,文化便越是深邃悠長。只有對江西文化歷史進行梳理,才能連線起江西文化這串絢麗的珍珠項鍊。江西曆史文化大體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

從萬年到豫章:江西文化載體的形成

  文化根基於地域,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任何文化的發生與生存都必須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王勃在其名篇《滕王閣序》中稱讚江西“人傑地靈”,而“地靈”正是產生“人傑”的重要環境。

  在江西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早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考古資料顯示,江西最早的原始文化是安義和新餘兩地發現的距今約四五萬年的平原型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從那時起,江西開始有了人類活動,江西的歷史也由此開端。而最能代表江西先民發展歷程,反映江西先民生存文化的,當屬萬年的吊桶環和仙人洞遺址。這一考古發現被評為全球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並被聯合國授予世界農業遺產。在這裡發現了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把世界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推移至1.2萬年-1.4萬年前。而在這裡發現的陶片,經過測定,距今已有2萬多年。萬年縣的吊桶環和仙人洞遺址的地層堆積就像一本史書,記錄了江西的先民在農業文明和手工業文明的兩個“世界第一”。

  相對於黃河流域而言,江西的土著居民長時間處在原始氏族社會階段,進入文明時代的步伐相對遲緩。直到商周時期,中原文化才與江西本土文化深度融合,而其中的代表,就是樟樹吳城遺址、新幹大洋洲商墓遺址、瑞昌銅嶺遺址等。這一時期的江西文化已經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文化的烙印,這也表明江西地區再也不是遠離中原王朝的“蠻荒”“化外”之地。

  位於樟樹市吳城鄉的吳城文化遺址,距今約3000年、面積61萬平方米,城內有居住區、祭祀區、製陶區、鑄銅區,城外有墓葬區,至今尚存的3米-15米高、2800多米長的土築城牆,是目前南方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商周文化遺址。

  1989年發現的新幹縣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珍貴文物竟達1478件,其中國寶級文物5件。文物中以青銅器最為引人注目,其數量之多、造型之奇、紋飾之美、鑄工之精,為全國所罕見,被專家稱為“江南青銅王國”。大洋洲商代大墓的發掘,一舉改寫了商周時期被稱為蠻夷之地的江南歷史,充分證明遠在三千多年前贛江——鄱陽湖流域就有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

  位於瑞昌市夏畈鄉銅嶺的礦冶遺址,規模龐大,採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開採技術、選礦技術和冶煉技術,是目前中國發現時代最早的礦冶遺址,開採的年代從商代中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時期,儲存之完整,內涵之豐富,極為罕見。瑞昌礦冶遺址的發現,不僅將我國採銅歷史向前推進了300多年,還揭示了我國青銅文化的獨立起源,為中國青銅文化圈的概念和商周時期銅料的來源提供了新的佐證。

  說到江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少不了“吳頭楚尾”之稱。祝穆《方輿勝覽》說:“豫章之地為楚尾吳頭。”從這一稱呼上可知,江西處在東吳越和西荊楚兩大文化的過渡地帶,無論是東邊日出還是西邊雨,都會從中受到影響,更何況同源共本,本是同根生,晴也好雨也罷,兼收幷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比較開放的包容性、驚人的同一性和獨具智慧的開創性,使得那時候的江西文化更顯地域特色。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而江西地域文化形成的標誌性事件,就是豫章郡的設定。西漢初年,朝廷設立豫章郡,下轄南昌、廬陵、彭澤等18縣,其所管轄的範圍,大抵上就是現在的江西省。以後雖有小的調整,但大的格局一直未變。由於豫章郡的設定,江西被正式納入中央政權的統一控制之下,一方面,接受中央文化的薰陶,使這一區域依附而非背離中央,保證了區域文化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又依託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習俗, 併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將周圍尚未納入進來的地區吸附過來,從而慢慢形成今天江西的政區格局和文化習俗。

從邊緣到中心:江西文化的高峰

  客觀地說,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並不突出,除陶淵明這座文化孤峰之外幾乎舉不出其他有分量的文化名人。但到了北宋中後期,江西文化迅速崛起,並完全取代了中原作為文化中心的位置。正如梁啟超所說:“我國裡頭四川和江西,向來是產生大文學家的所在。”從宋至明,江西文學如日中天,進入光輝燦爛的鼎盛時期,六百餘年內,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英才薈萃,名家輩出,如群星璀璨,光耀中華,其壯觀景象,至今仍令人景仰和驚歎不已。綜觀宋明文壇,在作家數量上,江西籍的最多;從作家隊伍素質上看,江西作家中既不乏眾體皆備、聲名顯赫的大家巨擘,也不乏獨擅一體、技壓群芳的名家高手;從宋明文學的歷程看,由首開風氣到蔚為大觀,由中興再起到傲然殿後,皆有江西作家之卓著勳績;從宋明文學詩歌、詞章、散文、戲曲四個主要領域看,江西作家都大有可書之筆。

  江西在宋明時代對中國文化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江西文化名流巨擘的優秀成果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江西現代文化的豐富源泉。江西繁榮發達的古代文化,至少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一是文章節義之鄉,二是理學的心臟地帶,三是詩人與詞客的沃土,四是禪宗的腹地,五為道教的重鎮,六為經濟與治術之地。

  為什麼江西文化在宋明時期能夠獨領風騷,創造最高成就?主要是得益於經濟中心南移和政治中心的東移。自南北朝開始,江南地區有了較快的發展。隋唐以後,包括江西在內的整個南方地區經濟更是有了長足的進步,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中原地區先後發生“五胡亂華”“安史之亂”、宋金戰爭等三次大的長時期戰亂,北方居民的大規模舉族南遷,給江西帶來了眾多的勞動力和先進的中原文化。到兩宋時期,中國的首都先後遷到河南開封和浙江杭州等地,而明朝建都在南京,明成祖後,依然實行兩都制。江西則成為全國經濟文化發展的領先地區,其人口之眾、物產之豐,均名列前茅。

  江西文化的繁榮也與交通的發展息息相關。當時由南海入中原的通道,即由大餘梅嶺而直下贛江水道的所謂使節之路,這一交通大動脈貫通後,觸發了贛江流域的地氣、人氣和文氣。江西得以用更快速度在更大的範圍內與全國交流,眾多的達官顯要和文化名流頻繁地進出江西,而江西學子們也紛紛走出江西,遊學遊宦,對促進江西文化發展和江西文人成長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從全盛到低谷:江西文化的衰退

  進入清代以後,江西文化在全國的地位急速衰退。整個清代,江西只有3位狀元,不僅大大低於江蘇和浙江,甚至落後於邊遠的廣西。衰退的趨勢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那時,江西是全國少有的“三無省”:無學部委員,無重點大學,無博士學位授予點。

  是什麼原因促使江西文化從巔峰墜落到低谷呢?究其根源,主要是人口遷移、經濟開發、交通暢達、文化傳遞、戰爭破壞、社會安定等。這幾個因素又是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

  興也經濟,衰也經濟。江西經濟在全國地位的低落,是文化衰退的根本原因。經濟衰退又與交通轉移有關。從中唐到清前期,運河——長江——贛江——珠江一直是國內主要的南北通道,對於促進江西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到清中期,由於海運的興起,贛江水運地位下降。尤其是京漢、粵漢鐵路修通後,南北通道改走河北、河南和兩湖,江西成了陸運和海運的盲區。雖然後來有浙贛線,也只是在贛北穿境而過。到了20世紀80年代,全國除了不通火車的拉薩以外,省會城市都有到北京的直通火車車次,唯有南昌進京需要轉車。由於交通格局的變化,不僅造成物資運輸困難,從外部滲入的新思潮、新風尚也繞過江西。致使江西在觀念的更新上,不僅落後於沿海,也落後於中原和南北交通線上的湖南、湖北、安徽等地。

  江西文化的衰退,直接的原因還是戰爭的破壞。非常不幸,在中國近代工業興起前夕,江西正處在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太平軍與湘軍兩軍反覆交戰10餘年,江西成為主要戰場之一。在這場戰爭中崛起的湘軍“戰功未必在疆場”,但“實實受害惟南昌”。戰爭剛過,恰逢近代工業在中國興起,形同廢墟的江西城鄉,別說喜迎工商新時代的來臨,就是恢復傳統時代的農耕基礎也需時日。江西商人賴以生存的主要商品如茶葉、紙張、木材等的生產則因戰火而受到嚴重破壞,景德鎮的瓷業也一度陷於停產。

  當然,江西文化的衰退,也與自身的弱點有關。江西文化長期處在傳統文化的中心區域,“文章節義”為江西人的傳統美德,但這種“美德”主要是受到正統儒家思想的薰染,它有利於農業社會的鞏固,卻不利於商品社會的形成。這一文化特性使得江西文化排斥近代文化,成為近代江西社會發展的限制因素。

從蟄伏到潮頭:江西紅色文化的興起

  江西文化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基本事實,就是江西籍文化精英的主要活動地域大多並不在江西。如,唐宋八大家中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經江西培養考中科舉後,即長期在外活動,死後都未歸葬江西,而一些外省籍的傑出人才往往在江西創造奇蹟。進入20世紀,在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江西再一次挺立潮頭,開創了中國紅色文化的新紀元,成為了中國革命、人民軍隊、共和國、工人運動等四大搖籃。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紅色文化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波瀾壯闊的歷史賦予了安源、南昌、井岡山、瑞金等地一個個紅色經典稱號,不僅成為中國革命史恢宏“交響樂”中的動人“音符”,也造就了獨具魅力的紅色文化品牌。紅色文化是江西近現代以來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

  20世紀以來,江西領紅色文化之先,紅色基因浸透在江西人的血液和江西的山水之中。全省從南至北,從東到西,一個個人名,一串串的足跡,記錄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多個第一或者之最,見證著中國共產黨成長的光輝歷程。江西也湧現出了方誌敏等一批傑出的革命家,江西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據史料統計,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萬多人,佔全國的六分之一。江西也是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

  紅色文化作為植根於中華民族沃土的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理想、愛國情懷、價值觀念和道德訴求的集中體現,不僅體現在當時當地,更重要的是可以影響到遙遠的未來。江西紅色文化品牌的興起,不僅可以傳播歷史正能量,而且可以增強江西人民的自豪感,還能讓外界更好地瞭解江西,從而有力地提升江西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江西的文化軟實力。江西紅色文化以其資源的豐富性、內容的原創性、分佈的廣泛性和歷史見證價值,正成為江西重要的文化品牌。

02

傳播江西聲音的方式與技巧

做好新聞釋出工作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於提升黨和政府公信力,對於講好江西故事、傳播好江西聲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何做到新聞釋出工作有為有位

偉大的時代,傳遞美妙的聲音,傳播感人的故事。我們需要從戰略和全域性高度,來謀劃和推進新聞釋出工作。

合唱“好聲音”。傳播江西好聲音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大合唱”“協奏曲”,需要落細落小落實,需要創新方式方法,增強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

做好政策解讀,唱響“引領之音”。現在之所以有的政策執行效果不好,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缺乏及時權威的政策解讀,致使黨和政府的“好聲音”傳遞不出去。這提醒我們,在出臺重大方針政策、啟動重大專案、開展重大活動時,應對相關資訊釋出和政策解讀工作同步部署,讓公眾更好地知曉、理解、支援和監督黨和政府工作。

圍繞中心工作,唱響“發展之音”。要自覺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突出特色亮點,抓住有利時機,主動設定議題,利用新媒體新平臺,向國內外介紹江西的發展變化,宣傳江西的發展成果,唱響江西發展升級“最強音”。

宣傳先進典型,唱響“示範之音”。近年來,我省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人物,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成為“綠色崛起”的動力之源。作為新聞釋出工作者,有責任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唱響先進典型的“示範之音”。

齊講“好故事”。講故事,是對外傳播的最佳方式。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以確鑿的事實說服人,以良好的形象打動人,以真摯的情感感染人,以信服的道理影響人。

要提高講故事的能力。新聞發言人面對媒體,要更多地用生動的事實、典型的案例、翔實的資料說話,把想表達的觀點寓於鮮活的故事之中,娓娓道來、可親可信。比如,講到反腐倡廉,就可以從湯顯祖的《邯鄲記》說起,主人公盧生貪慾過重的故事對於從政做人都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要突出講故事的重點。江西的故事千千萬,要著重講好“擔當實幹、興贛富民”的改革發展故事,講好“江西風景獨好”的山水旅遊故事,講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歷史文化故事,講好“最美江西人”的故事,講好江西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故事。重點講什麼,要針對受眾的興趣和關注點來選擇。比如,向西方國家推介江西,就可以從“CHINA”一詞來源於江西景德鎮瓷器來切入,向外省推介江西,可以從“走江湖”的故事講起。這些都是講好江西故事的豐富素材。

要學會設定議題。故事怎麼講,議題要多想。新聞發言人要透過有效的議題設定來引導輿論走向,不斷“喂料”,讓媒體有素材可寫、有東西可報。

同把“時度效”。無論是正面釋出、權威解讀,還是突發事件應對、熱點敏感問題引導,都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

把握好“時”。一旦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必須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釋出,確保先聲奪人、首發定調。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機,就極有可能出現“真理還在穿鞋,謠言已跑遍世界”的被動局面。

把握好“度”。既不能把大事講小,也不能把小事講大。既不能講得過多,因為言多有失;也不能講得過少,否則眾怒難平。關鍵要在追求時效的前提下講已經知道的事實。

把握好“效”。釋出的終極目的是要求得最佳效果。如果不掌握輿論傳播規律,很多時候就會好心辦壞事。要特別注重研判輿情,回應關切。

熱點“不失語”。新聞發言人最大的悲哀是不發言。但一些地方還習慣“捂”“瞞”“堵”“刪”,仍有失語失聲的現象。

要把新聞釋出和事件處置同步安排。突發事件發生後,要把新聞釋出、輿論引導作為事件處置的重要任務之一,與事件處置同步進行,及時準確釋出權威訊息。長江“東方之星”客輪翻沉事件的新聞釋出,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要加大熱點問題的新聞釋出力度。加強輿情蒐集研判,密切關注重大政策出臺、重要活動舉辦、熱點問題出現、敏感時間節點的輿論動向,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要針對經濟形勢、脫貧攻堅、環境治理、民生保障、反腐倡廉等方面熱點難點問題,加強釋出、增進了解、化解疑慮。要建立專家解讀政策機制,學會借用專家權威進行政策解讀。

要提升新聞釋出的領導層級。越是受到關注的熱點事件,參與釋出的領導層級要越高。制定多層級領導幹部新聞釋出制度,規定什麼情況下由什麼層級的領導來發布,防止相關領導“不發聲”“躲記者”,而一味把宣傳部門推上前臺。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陳競超 攝

如何做好突發事件新聞釋出工作

新聞發言人能力水平如何,重大突發事件是最佳的“賽馬場”;新聞釋出工作做得怎麼樣,重大突發事件是最好的“試金石”。大家常說,新聞發言人難當、新聞釋出工作難做,難就難在如何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但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可循,掌握了規律、竅門,就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速度:第一時間,生死時速。傳統媒體時代,講“黃金24小時”;網際網路時代,講“黃金4小時”“黃金兩小時”;微博微信自媒體時代,講“黃金45分鐘”“黃金半小時”,越來越快、越快越好。發聲越早,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裡;發聲越晚,“小道訊息滿天飛”,流言四起,事件處置、輿論引導就會陷入被動。因此,一旦發生重大突發事件,要提前制定好新聞釋出工作預案,什麼時間節點發布什麼內容,事先都要設計好,確保第一時間向媒體“簡明扼要地介紹經過核實的有關情況”,絕不能左等右等,喪失輿論引導的最佳時機。當然,在“搶速度”的時候,也不要喋喋不休地糾纏於詳細過程,更不可對未經確認的具體細節進行猜測性解釋。

態度:直面坦誠,主動發聲。一旦發生重大突發事件,特別是公共安全事故,媒體和公眾除了關注事故真相外,最看重的就是官方的態度,而新聞發言人代表的就是官方的態度。必須明白兩個道理:一是死者大於生者,群眾大於領導;二是該切割就得切割,該表態就得表態,絕不能含糊其辭、偏袒護短。這個時候,需要的是擔當胸懷、將心比心,有失誤就要承認失誤,該道歉就得道歉,該扛的責任就要義無反顧地扛起來。唯有真情相待,直面坦誠,才能贏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援。

事實:速報事實,慎說原因。傳統思維有三個誤區。誤區一: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應該先查明情況並妥善處理之後,再向媒體和公眾釋出,以免造成社會恐慌;誤區二:情況還沒有完全弄清楚,沒法向媒體交待,所以要先“壓一壓”;誤區三:穩定壓倒一切,在所謂的大局觀、政績觀影響下,不能讓單一事件給自己“抹黑”。然而,事實一再證明,如果有關部門“沉默是金”“諱莫如深”,資訊不能及時公開,公眾和媒體將從其他渠道挖掘被扭曲的資訊,造成對相關部門的不信任,以致很難開展善後處置工作。所以,必須摒棄傳統思維,扔掉“捂蓋子”的幻想。著名的“塔西陀效應”套用到新聞釋出工作就是,當地方政府或部門對負面事件保持沉默時,公眾就會作最壞的聯想:“不說等於有鬼,沉默等於預設。”最終結果必定是:“你不披露,就會被揭露;你不說話,就會被綁架;你不傷筋,就會要動骨。”面對突發事件時,要“速報事實,慎說原因”。就是說,要向媒體和公眾釋出已經掌握的核心事實,至於原因,則應慎之又慎,切不可信口開河,以免引發輿情的“次生災害”。因為,每一個重大突發事件之後,原因都是多方面的,需要經過深入調查,而調查一定是需要時間的。一旦草率定性,很可能陷自身於被動。

速報事實,一是要有“搶”的意識。首發權至關重要,時間越快越好,最好控制在半小時以內。搶先發布,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裡,否則,主動權“旁落”,就會被謠言所支配。

二是要有“核”的程式。“謹慎確定,反覆推敲。”釋出的一定是要經過核實了的事實,一定要經得起檢驗和推敲,絕不能“道聽途說”。

三是要有“快”的機制。要在建立事件處置機構的同時,建立臨時新聞中心,由現場總指揮直接授權,防止因層層彙報,貽誤最佳釋出時機。

四是要有“好”的人選。現在,很多地方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後,一些地方和部門領導往往“躲”在幕後,而被迫推上前臺的同志又因不熟悉情況,無法圓滿完成任務。應由宣傳部門搭建平臺,由官方指派最熟悉情況而又有一定領導身份的同志“親自發布”,這樣才有可能取得“解渴”“解圍”“解困”的引導效果。

亮點:尋求突破,化危為機。“危機”既是危險,又是機遇,辯證統一。如何“化危為機”,實現輿論引導的“由負轉正”,就在於合情合理、不留痕跡地挖掘負面事件中的“正面亮點”。宜春“奪刀少年”這個正面典型的推出,就屬於這一類。本來,客運班車上發生刑事案件,並非好事。但兩個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柳豔兵、易政勇挺身而出,制服歹徒。找到了這樣一個“亮點”,新聞報道再持續跟進,最終面向全國推出了一個“感動中國”的先進典型。如果實在找不到“正面亮點”,就要快刀斬亂麻。“青島大蝦”事件、“哈爾濱天價魚”事件一再告誡我們,發生負面事件不可怕,怕就怕處理不當,引發輿論轟炸。

技巧:沉著應對,化解尷尬。有人說得好,“只有沒有能力的領導,才會祈求一個風平浪靜的媒體環境。”新聞發言人要有隨時應答各種“刁鑽問題”的心理準備和答問技巧。周恩來總理是新聞釋出的偶像級人物,有一次,一位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道:“請問總理閣下,您堂堂中國總理為什麼還要用美國的派克鋼筆呢?”周總理淡淡一笑回答道:“談起這支派克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個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他是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這支派克鋼筆。”

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沉著應對,化解尷尬,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紮實的業務本領。

學會“三個謹防”。謹防官話套話,多“說人話”;謹防敏感字眼,客觀陳述事實;謹防倉促上陣,不打無準備之仗。

學會屈尊策略。切忌高高在上、盛氣凌人,要放下架子,放低身段,坦率誠實,敢於以“瑕”示人、以“錯”示人,不刻意迴避矛盾、粉飾缺點。

學會隱喻策略。寓理於事,將自己的傾向、立場和主張蘊含在具體事象之中,善用事實“說話”。

學會他說策略。借用專家學者、第三方、“意見領袖”等權威人士之口,說自己想說的“話”,就能大大增強輿論引導的公信力。

學會搶先策略。搶佔先機,先聲奪人,首發定調,掌握主動,進而影響輿論走勢。

學會感化策略。帶著感情“說話”,以情感人,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會把握細節。反覆推敲核心事實;提前預測記者提問;精心準備臨場回答;永遠不說無可奉告。

學會使用橋樑用語。巧妙地從記者設計的問題中跳出來,並轉移到介紹自己希望釋出的核心事實上來。比如,遇到挑釁或與事實不符的提問,我們可以這樣回答:“不,情況並不是你說的那樣(表態),請允許我解釋一下(橋樑語)……(核心資訊)”。

新聞發言人意味著形象、意味著風險、意味著責任,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要講政治。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確保新聞釋出工作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向、同步同頻。

要懂業務。說的每一句話、答的每一個問,都要經得起推敲和檢驗。既要精準把握政策,又要懂得新聞業務,還要尊重媒體、善待記者。

要知情況。熟悉綜合情況,拓展知識寬度,掌握現場情況,避免出現“書到用少方恨少,問到急處無話說”的窘境。

要會說話。真誠坦率,理性平和,簡明樸實,讓人願聽、想聽、愛聽,記得住、傳得開。

要敢擔當。履職盡責,掌握主動,無私無畏。當然,新聞發言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要完善相關制度,搭好釋出平臺,為新聞發言人做好工作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有力保障。

03

朱子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婺源,是我下鄉調研去過較多的地方,對於婺源,我是百看不厭,每次調研都有新的收穫、新的驚喜。“中國最美鄉村”的迷人氣質是日新月異的,她的青山綠水、粉牆黛瓦,小橋流水、雕樑畫棟總是與時代同步,散發著迷人的芳香。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婺源

2018年是朱子誕辰888週年,全世界研究朱子理學的專家學者、朱子後裔都格外關注。作為朱子故里,婺源發揚“主人翁”精神,傾力弘揚朱子文化,這既是書鄉婺源的行動自覺,也是朱子故里的文化自信。金秋時節,我再次來到婺源,參加婺源紀念朱子誕辰888週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聆聽朱子的聲音、探尋朱子的足跡,對一代大儒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如果說,青山環繞、綠水盪漾,梯田花海、漫山紅葉是“美麗鄉村”無可替代的“顏值”;那麼,“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則是融入“夢裡老家”血液裡的“基因”,是婺源厚重底蘊、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

婺源是朱子故里,其祖先世居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朱熹先生多次強調他是婺源人。朱子理學崇儒重道,是婺源人恪守不變的傳統。數百年來,朱子理學思想在婺源世代相傳,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化景觀,湧現出了諸多理學名家,奠定了婺源豐厚的人文色彩。自宋至清,全縣考取進士552人,仕宦文人學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進入《四庫全書》,7位名人入選《辭海》,書鄉婺源文星璀璨、輝耀中華。

“歷數唐堯千載下,如公僅有兩三人。”南宋淳熙五年(1269年),宋度宗詔賜婺源為“文公闕里”,和“孔子闕里”並列,由此婺源被譽為“江南曲阜”,確立了北有孔子、南有朱子,泰山和武夷山雙峰並列的格局。這是書鄉婺源的至高榮耀,是婺源獨一無二的文化品牌。2018年9月21日晚,在以硯臺為舞臺、青山為背景、月亮為點綴的夢裡老家露天劇場,一場《闕里金秋》大型演出閃亮登場。鄉賢篇、鄉風篇、鄉樂篇等精彩表演,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將朱子與婺源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全球首家朱子學資料庫上線、《朱熹書法全集》面世、徽劇大戲《朱子還鄉》釋出……一道道豐富的“文化大餐”無不展現出婺源人對復興闕里榮光的孜孜追求。

這個金秋,對於婺源而言,不單是農業的豐收,更是文化的豐產,城鄉處處再次掀起了“朱子熱”:不用說家家曬朱子家訓、處處辦朱子講堂、人人吟朱子詩詞;也不用說朱子中學揭牌、朱子文化講座……單是走一趟“朱子研學之路”,就讓人夢迴千年,不知今夕何夕。

相對於觀看演出,享受“視覺盛宴”,我更願追隨朱子的腳步,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感受“心靈體驗”。

婺源的朱子遺蹟,主要以老縣城為中心,文公廟、虹井、廉泉、熹園、朱子一世祖墓、文公山等文化景觀,為婺源千年古城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賣點”。虹井位於朱家故宅,雖然青石井沿被打水繩索摩擦得“體無完膚”,但是朱熹先生父親朱松題寫的井銘“道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依舊儲存完好。朱子曾兩次回婺源,他走過的文公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美景。

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朱熹先生第一次回婺源,一到婺源就尋訪祭祀祖墓。當看到一世祖茶院公的墳墓破舊不堪時,朱熹先生心疼不已,並修葺了祖墓。在表弟程洵的陪同下,朱熹先生漫遊到婺源縣城東門舊城牆腳下,見泉水清冽,甘醇可口,遂揮筆在池邊題寫了“廉泉”二字。其時,已中進士兩年即將步入仕途的朱熹,以“廉泉讓水”的歷史典故,來表達自己清廉謹慎的心志。第一次返鄉,朱熹先生還在同鄉好友施伯州的陪同下,遊覽了婺源北部的靈巖洞。當逛到瓊芝洞時,朱熹先生詩性大發,在石壁上銘刻下迷戀故土的胸臆。時至今日,雖然部分內容已毀,但“吳徽朱熹”依然清晰可見。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婺源靈巖洞

闊別故鄉26年後,朱熹先生於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再次回婺源省親掃墓。第二次回婺源,朱熹先生踏上九老芙蓉尖(後稱文公山)掃墓,在四世祖朱惟甫妻程氏豆蔻娘墓地周圍,依八卦方位種植了24棵杉樹,寓“二十四孝”之意。朱熹受婺源縣令張漢邀請為縣學師生講學,為縣學藏書閣題寫《徽州婺源縣學藏書閣記》,還將自己所著的書籍贈送縣學。期間,朱熹先生與同鄉交往甚歡,併為同鄉題贈不少匾額、詩句,留下了千古佳話。

“行萬里路閱婺裡山水,讀千年書沐朱子遺風。”這次,我有幸在婺源慕名拜謁文公廟、參觀虹井、遊覽廉泉、品味熹園,到朱子祖墓緬懷,踏上文公山瞻仰……足之所至,情之所生。踏上“朱子研學之路”,與一代大儒親密接觸,一種文化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聆聽朱子文化,“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朱子的學術體系“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特別是,他合刊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稱為《四書章句集註》。元代以後,《四書章句集註》成為科舉考試教科書,確立了朱子在中國教育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在即將邁入21世紀時,全世界很多人總結過去1000年裡最重要的歷史和文化代表人物,提到了五個人,其中就有朱熹。朱熹之於婺源,為徽州古邑名人文化、理學文化、廉政文化、書院文化、文章節義文化等寫下了無與倫比的一筆,為後人弘揚生態文明、引領研學旅遊等方面開創了一片天地。

20世紀80年代後期,著名歷史學家蔡尚思提出“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朱熹從十幾歲起就居住在武夷山下。在蔡尚思看來,泰山與武夷山就是中國古文化的兩大高峰和主要標誌;在中國文化史和教育學上影響最大的,前推孔子,後推朱子。如果說,整個中國文化史上有兩個集大成的人物,那麼第一個是孔子,第二個就是朱子。

婺源,因朱子而驕傲;江西,因朱子而自豪。令人欣慰的是,婺源人並沒有因朱子而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而是奮發進取,努力保護綠水青山,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將朱子故鄉打造成為海外遊子的夢裡老家,中國最美鄉村。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基礎。離開了文化,“中國最美鄉村”就失去了支撐;有了朱子文化,“中國最美鄉村”更加生動傳神,為“江西風景獨好”點睛。我們紀念朱子誕辰888週年,就要在重溫朱子其人其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傳承弘揚朱子文化,將朱子“存天理、道問學、尊經典、貴持敬、重官道、明家訓”等優秀思想發揚光大。

進入新時代,為更好滿足群眾對朱子文化的需求,就要搭建好一批載體,讓人們去感受“生活化”的朱子,讓朱子文化可看可讀、可親可敬,讓朱子文化浸潤人心、陶冶情操。當前,婺源緊鑼密鼓開展朱子文化品牌建設系列活動:實施朱子文化“六進”(進機關、進學校、進社群、進鄉村、進景區、進企業)工程;啟動朱子家訓、朱子祭祀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把朱子經典詩詞譜寫成適合各階層特別是兒童傳唱的歌曲;推進徽劇大戲《朱子還鄉》排演工作;鼓勵創作以朱子文化為背景,以朱子事蹟為題材的文學、電視、電影作品等,進一步擦亮“朱子故里”“文公闕里”品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了聆聽朱子、銘記朱子、感恩朱子,婺源實施了“一街、一園、一景、一院、一所、一刊”等朱子文化傳播工程,城鄉隨處可見朱子雕像,以朱子命名的學校、道路、橋樑等,處處盡吹朱子文化新風。在朱子故里,一口古井、一處殘垣、一座石橋都有一個故事、一段傳說、一頁文章,朱子文化就像空氣一樣融入百姓生活,它與徽文化和諧共生、融為一體,不奇崛、不突兀,潤物無聲、謙遜低調。

在發展全域旅遊過程中,朱子文化大有文章可做。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化與旅遊相生共興、相輔相成。中外許多地方旅遊發展的經驗表明,旅遊與文化融合程度越高,旅遊產品就越精粹,旅遊吸引力就越強,旅遊經濟就越發達。依託“朱子故里”“文公闕里”品牌,婺源可以做好“朱子文化+旅遊”文章。以舉辦紀念朱子誕辰888週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為契機,透過“提煉一句主題口號、打造一臺演藝節目、出版一套文化叢書、推出一條文化線路”等,塑造朱子文化旅遊品牌,將極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朱子文化特質展現出來,做好“媒體的嘴、名人的筆、網路的傳播、百姓的口碑”等宣傳推介文章,使之在消費群體中形成“第一印象”,進而成為遊客出行的“第一選擇”。

當下,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斷增長,文化日益成為支配旅遊活動的精神支柱和旅遊經濟的重要引領。以文化為內容、以旅遊為平臺的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婺源走好“朱子文化+旅遊”之路,定能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文旅融合成功經驗,為建設“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貢獻更大力量。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行走婺源,但見“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但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的《朱子家訓》朗朗誦讀聲,讓我們解讀到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婺源方案”。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夢裡老家

“美麗鄉村繡新景,夢裡老家織藍圖。”新時代,勤勞智慧的婺源人民以2967平方公里的土地為紙,以傳承千年的朱子文化為筆,定能書寫朱子故里錦繡華章,繪就文公闕里美麗畫卷。

04

茶文化與“一帶一路”

2000年前張騫出使西域,600年前鄭和下西洋,透過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等產品輸往沿途各國,帶去了中華古國的文明和友好,贏得了各國人民的讚譽。當前,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為茶產業發展、茶文化傳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江西作為重點產茶區和“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要順時應勢,加強茶文化研究與交流,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

一、江西茶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貢獻

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江西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江西的陶瓷和茶葉從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世界正是從江西的陶瓷和茶葉認識中國。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井岡茶山

1.江西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貨源地

江西的瓷器、茶葉、中藥、絲綢、夏布等商品,蜚聲中外,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商品。吉州窯生產的兔毫盞、鷓鴣斑、玳瑁斑,自唐末至宋代都是茶人至愛,透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至日本、高麗等國;南豐白舍窯、景德鎮窯生產的民用瓷由海上絲綢之路行銷世界各地;河口出產的“河紅”茶深為英國、荷蘭人所喜愛,被奉為至尊名茶,譽為“茶中皇后”。

2.江西是海上絲綢之路和萬里茶路的重要樞紐

早在唐代,江西浮樑縣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茶葉交易集散市場,敦煌出土的《茶酒論》中有“浮樑歙州,萬國來求”的記載,說明當時浮樑茶已透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明清時期,江西鉛山縣河口鎮作為福建、浙江、江西、安徽茶葉的集散中心和重要的外銷茶加工中心,享有“萬里茶路第一鎮”的美譽;九江作為與福州、漢口並列的近代中國三大茶市之一,是“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茶行數百家,僅1862年透過九江關輸出的茶葉就達19萬擔,佔全國茶葉出口總量的12%。

3.江西曆史上是溝通南北的交通要道

自唐代中葉到清前期,運河—長江—贛江—珠江這一水路一直是國內溝通南北的大動脈,在這條通道上,江西獨佔其四分之一,處在南北交通大動脈的中樞,成為內陸通向海外的著名“黃金水道”。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中貿易的大量貨物,特別是全國各地的名茶,正是從這裡源源不斷走向世界各地。

二、加強茶文化研究與交流

江西茶文化界在宮廷茶文化、佛教茶文化、道教茶文化、貢茶文化以及文人雅士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碩果。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這一復興中華茶文化、提振茶產業的重大歷史機遇,讓茶和茶文化成為江西聯結“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橋樑和紐帶。

1.深入研究各國茶文化歷史。中國茶葉的發現和傳播,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潤滑劑,不僅影響了中華文明的歷史程序,也影響了世界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甚至世界格局。如英國東印度公司為轉變購買茶葉等商品帶來的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引發了中英鴉片戰爭。英國授權東印度公司壟斷北美茶葉等商品貿易,引發了“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英國曆史學家約翰•戴維斯認為“‘茶’對過去一百年英國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革命性的重大意義”。無獨有偶,2006年英國BBC網站對“英國的國家象徵”進行票選,“茶”以35.03%的得票率在12個選項中高居榜首。由此可見,茶與茶文化是“一帶一路”上許多國家的文化象徵。因此,深入開展茶文化歷史的學術研究,講好茶和茶文化的故事,研究茶葉如何影響中國,研究茶文化如何成功地影響世界,可以不斷提升茶文化乃至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親和力和感召力,對於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2.增進與各國茶文化交流。茶與茶文化是古今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商貿物資和文化力量之一。當茶葉傳播到不同地區之後,與當地社會文化相結合,豐富了不同國家地區人們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發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態,如韓國的茶禮,日本的茶道,英國的下午茶文化等。一方面要深入細緻研究發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茶葉、茶文化的商業與文化交流歷史,瞭解各國自身的茶文化的發展與內涵,研究各飲茶國家自身獨特發展的茶文化藝術;另一方面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茶文化交流,透過聯合舉辦主題研討會、文化推介會、進行重大學術專案合作研究等形式,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的宗教、文化、民族等方面交流與融合,這對於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政治互信,增進文化認同,加強心理溝通具有重要意義。

3.提升中華茶文化引領力。茶兼有物質性與文化性兩大特性,既是享譽世界的文明象徵,又是東方生命倫理和生態哲學的集中體現,還是中國一個能見度很高的國際話語體系。中國茶之花色、形狀、香氣、湯色、口味、器用審美等,反映與展示了中國茶文化的特質,融合了儒釋道文化的哲學思想,凝聚了中華民族“以和為貴”、“誠信、友善、和諧”的優秀文化精髓,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凝聚力,是與“一帶一路”國家互相交流與理解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切入點。而我國茶葉品種眾多、特性各異的特徵,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茶道茶藝,正可以在追求個性與獨特體驗的後工業化時代中,彰顯獨特風采,在當今世界茶葉工業化標準為主導的秩序中,助力中國茶業、茶文化取得話語權,大力提升中國茶葉、茶文化的整體國際知名度和文化引領力,喚醒“一帶一路”沿途的歷史記憶,從而增強中國茶葉、茶文化在國際茶葉貿易、國際文化交往中的話語權和定義權。

三、不斷提升江西茶業品牌實力

浙江依託杭州西湖獨一無二的人文品牌,把龍井茶打造成了“中國綠茶第一品牌”、著名的國際茶葉品牌和高含金量的“浙江名片”。茶都安溪依託鐵觀音品牌優勢推出了休閒度假、古蹟旅遊、茶都觀光和鐵觀音發源地探幽等四條黃金旅遊線路,聚集了很高的人氣,打造了著名的茶文化旅遊品牌。江西茶產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贏得先機。

1.打造江西名茶品牌。江西茶葉,自唐以來,久負盛名,素有“唐載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中外馳名”、“茶蓋中華,價甲天下”之美譽。但江西茶葉品牌多而雜,目前全省仍有茶葉品牌700多個,有的一個縣就有50多個牌子,沒有一個能與龍井、碧螺春、鐵觀音、大紅袍、金駿眉等齊名的茶葉品牌,缺乏市場核心競爭力。為改變全省茶業“小、雜、弱”的現狀,打造出在全國乃至世界叫得響的茶葉品牌,省政府每年出資1個億,集中宣傳廬山雲霧茶、狗牯腦茶、婺源綠茶、浮樑茶、寧紅茶(即“四綠一紅”)品牌,推出江西的茶葉品牌“國家隊”。這五個品牌在歷史上都名噪一時,狗牯腦兩獲世界金獎;婺源綠茶在宋代即被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廬山雲霧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浮樑茶有“茶中茅臺”之美譽;寧紅茶被俄國皇太子點贊“茶蓋中華”。我們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對品牌文化內涵的挖掘,不斷注入品牌的歷史文化底蘊,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傾力打造品牌優勢、增強品牌實力、激發品牌活力、提升品牌形象,從而讓茶葉成為江西面向“一帶一路”的一張閃亮名片。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四綠一紅”

2.打造茶文化旅遊品牌。江西茶文化的優勢在於歷史悠久、茶俗獨特,茶文化旅遊要在鄉村茶俗、民族風情、鄉土文化等方面做好文章,提煉鮮明的茶文化旅遊體驗主題,樹立文化品牌,構建多元化茶文化旅遊格局。精心打造茶文化旅遊品牌,推出“茶文化美食”、“茶藝茶道表演”、“茶文化體驗”、“文化專題遊”等茶旅一體化的旅遊產品;要與江西紅色搖籃、綠色家園、古色厚土有機結合起來,精心設計茶旅遊線路,以茶產業聯動旅遊業,以旅遊業帶動茶產業,將江西打造成茶文化特色鮮明的國際旅遊目的地。

3.打造茶產品品牌。由於歷史原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消費習俗和市場需求趨勢與我國有很大的不同。英國人下午茶喜愛現煮的紅茶,並放糖和冷牛奶;美國茶文化受“速度”、“效率”的文化基因影響,常喝烏龍、綠茶等罐裝冷飲茶;法國的飲茶文化從皇室貴族普及至民間,愛飲綠茶、紅茶、花茶;俄羅斯人喜愛喝加方糖與檸檬片的紅茶;泰國、北非因氣候炎熱,非常盛行冰紅茶、薄荷茶;印度、斯里蘭卡愛喝紅茶和加香料的調味茶等。我們一方面要適應各地消費者的口味、文化特色和茶飲習慣,推出各種原料茶、袋泡茶、茶飲料,以及添加了香料、花瓣、香辛料的拼配紅茶,不斷豐富茶產品的種類;另一方面要藉助茶文化交流,推動我省名優茶、精品茶器具走出去,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消費者對這些價值高、文化含量高的茶產品產生文化認同,從而不斷提升茶產品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

四、促進茶產業提質增效

目前,“一帶一路”涵蓋全球44億人口,該區域又是全球最重要的茶葉生產和消費地區,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紅利。因此,我國各重點產茶省市正在搶抓機遇,積極部署,迎接新一輪開放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到來。江西一定要認真研究當前國際茶市場需求,積極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1.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茶園。據國際茶葉委員會統計,世界茶葉出口總量182.5萬噸,中國出口量為30.1萬噸,僅佔世界出口量的16.5%。茶葉出口總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西方發達國家設定了重重的綠色貿易壁壘。而我省在生態有機茶園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如婺源縣目前有5.6萬畝茶園透過歐盟有機茶園認證,連續10多年突破歐盟貿易壁壘,銷往美國、英國、德國、韓國等20多個國家,佔據歐盟市場50%以上的份額。我們要充分發揮江西生態環境良好、土壤氣候適宜等優勢,按照“生態化、良種化、規範化”的要求,制定有機茶園建設標準,出臺扶持政策,助推進全省有機茶業快速發展、轉型升級,不斷擴大我省有機茶在世界所佔市場份額。

2.大力發展茶葉深加工業。茶葉深加工是延長茶產業鏈,促進茶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目前,浙江、福建等省的茶葉企業紛紛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如世界最大的紅茶供應商——印度塔塔茶葉有限公司和全球最大的綠茶供應商浙江省茶葉集團有限公司在安吉建成了我國規模最大、產品檔次最高、生產技術最先進的茶葉深加工專案,形成2000噸茶葉萃取物的產能,消耗幹茶原料3萬噸。這是高技術含量的茶葉深加工產品在國內首次大規模生產,速溶茶、茶多酚、兒茶素、茶濃縮物等產品目前已經開始出口歐美、日本等產地。我省企業應把開發茶葉精深加工產品作為茶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提高附加值,爭取形成紅茶、花茶初級加工,袋泡茶、茶飲料提升產品檔次加工,速溶茶、茶多酚深加工等多種加工形式共存的格局。

3.大力發展茶葉銷售平臺。近年來,全球茶葉產量保持高速增長;中國茶葉各項生產指標也達歷史最高點,保持了20年的增產增收記錄。茶葉產量的持續走高加劇了全球供過於求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江西茶企應抓住產業轉型升級及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大好時機,放寬眼界,立足國內市場,瞄準國際市場,完善營銷體系,構建多元營銷渠道。要實施贛茶走出去戰略,組織茶企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參加展銷會,展示、推介、宣傳企業和產品,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要重點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銷市場和一般市場、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的不同消費需求,深度合作,建立深度加工和特色營銷網點,在合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擴大中國茶的市場份額。要積極實施“網際網路+”,藉助國家支援發展農業電商的機遇,在國內外電商主流平臺營銷茶產品,不斷拓展出口貿易途徑,形成線上線下互動格局。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2018江西茶葉博覽會

當前,積極融入國家建設“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共同推動東西方茶文化交流和茶產業合作,已成為各主要產茶省市的共識。江西一定要把握歷史機遇,促進中華茶文化傳承,推動茶產業走出去,加快茶產業發展升級,為萬里茶路再現新輝煌做出貢獻。

05

江西文化“五個十”

(相關資料截至2017年5月)

(一)江西十大贛菜

1. 鄱湖胖魚頭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2. 四星望月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3. 藜蒿炒臘肉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4. 廬山石雞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5. 餘干辣椒炒肉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6. 萍鄉煙燻肉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7. 蓮花血鴨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8. 老表土雞湯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9. 永和豆腐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10.井岡煙筍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二)江西十大古村

1. 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2. 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3. 青原區文陂鄉渼陂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4. 吉水縣金灘鎮燕坊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5. 高安市新街鎮賈家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6. 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7. 浮樑縣江村鄉嚴臺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8. 贛縣白鷺鄉白鷺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9. 宜豐縣天寶鄉天寶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10.青原區富田鎮陂下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三)江西十大5A級景區

1. 廬山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2. 井岡山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3. 三清山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4. 龍虎山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5. 婺源江灣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6. 景德鎮古窯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7. 瑞金共和國搖籃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8. 宜春明月山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9. 大覺山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10. 龜峰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四)江西十大旅遊風情小鎮

1. 上饒婺源縣篁嶺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2. 宜春明月山溫湯鎮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3. 景德鎮浮樑瑤裡鎮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4. 鷹潭貴溪樟坪畲族鄉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5. 南昌安義縣石鼻鎮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6. 撫州黎川日峰鎮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7. 吉安井岡山茨坪鎮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8. 上饒玉山七里街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9. 贛州龍南虔心小鎮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10.九江武寧上湯鎮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五)江西十佳建築

1.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2. 撫州湯顯祖大劇院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3. 江西藝術中心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4. 吉安文化藝術中心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5. 萍鄉安源影視城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6. 贛州市城展館·博物館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7.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8. 九江市中醫院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9. 江西高技術產業發展中心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10.上饒市三清映月雕塑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06

讓書香飄滿贛鄱大地

全民閱讀是繼“閱讀危機”成為全球性的文化現象後,世界各國先後推廣的提升全民閱讀能力與水平的閱讀運動。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建設閱讀社會”的目標,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呼籲各成員國的學校、圖書館、出版社,舉辦各種活動以喚起世人重拾閱讀的興趣。1997年美國政府掀起“閱讀挑戰行動”,2006年葡萄牙推出“國家閱讀計劃”,2012年俄羅斯制定《民族閱讀大綱》。2018年中國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由此可見,全民閱讀活動正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和推廣。

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關鍵要重視解決“三個問題”。

一、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讀物

1.正確認識優秀讀物。人類幾千年的文字文明史中,曾經出現過的書籍稱得上是恆河沙數,但真正的優秀讀物,可謂是鳳毛麟角。這其中的名著和經典,作為各民族文字表達的典範之作,其影響潛移默化地沉澱在個人的行為舉止中,成為一個人思想中最深沉的基質,塑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註釋著時代的精神風尚。這些理所當然是優秀讀物,並一直為讀者所推崇。當然,優秀讀物不僅侷限於名著和經典,還有很多暢銷書等,不僅僅是紙質書,還包括數字作品。這其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是,離不開共同特點,就是都要有思想內涵,體現正確的價值觀,傳承先進文化,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於開拓視野、增長知識、提高素質、陶冶情操。

2.以優秀讀物促進全民閱讀。全民閱讀活動能否取得實效,全社會閱讀風氣能否形成並持續發展,最根本的前提條件是有沒有能吸引人們去閱讀的優秀文化產品。高質量、高文化價值的讀物,人們自然會競相購買、一睹為快,“洛陽紙貴”就是講的這個道理。一方面,全民閱讀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優秀文化產品的生產,另一方面,優秀讀物才是帶動全民閱讀的根本條件。全民閱讀活動對閱讀產品的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聞出版部門要增強主動性、自覺性、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沒有好的讀物,全民閱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閱讀優秀讀物的目的。優秀讀物的意義在於它提供的資訊,更加接近“知識”,而非一般意義上的資訊,更不是所謂大眾追逐的娛樂。透過閱讀優秀讀物接受知識的過程,通常正是對人們思維方式和對世界把握方式的訓練,是思想的形成過程。這種不可替代的思維訓練才可能幫助人們思考和形成大智慧。這也是推廣全民閱讀活動的目的所在。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四大名著

二、推動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融合

1.充分認識傳統閱讀的重要性。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可以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可以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傳統閱讀與人才成長息息相關。人才成長的途徑,通常被概括為三句話:第一,讀萬卷書;第二,行萬里路;第三,交四方友。這三句話是根據我們幾千年歷史總結出來的經驗,統一在閱讀之中,缺一不可。“讀萬卷書”,就是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閱讀,把讀書看作是“立身”之本。“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閱讀本身已經具有了某種文化傳承的意義。“行萬里路”,就是透過實踐獲取知識,檢驗閱讀成果,補充我們閱讀中的不足。這也是一個人在閱讀與實踐中不斷提高的過程。很多人都是在行萬里路的過程中,找到了真實而直觀的知識點,校正了前人書籍中的不足,寫出了新文章,供他人閱讀學習。“交四方友”,實際上是閱讀的延續。結交飽讀詩書的朋友,“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人的知識也來源於閱讀和實踐,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相互借鑑、相互交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人類文明薪火相傳,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閱讀:閱讀前人的文明成果,使文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切文化作品得以代代相傳、連綿不絕,由此構成社會發展和文化創新的現實基礎。

2.數字閱讀正在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現在每天約有數十億資訊單元的資訊量向世界傳送,並以每年20%-30%的遞增率發展。數字閱讀正憑藉難以估量的速度迅速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它不僅創造了新的閱讀方式,改變著傳統的閱讀習慣,同時,也深刻影響著圖書的創作、編輯、出版等一系列環節。在此背景下,代表傳統閱讀方式的紙質書籍正受到巨大沖擊。同時,日常習慣的數字閱讀大多止步於提供資訊,以淺閱讀和快閱讀居多,而較少涉及層次更高的知識、思想和理論,缺乏深層次思考。

3.全面應對“閱讀危機”。“閱讀危機”主要表現在國民閱讀率的降低、文學閱讀比率下降、人均購買書刊數量和閱讀時間減少。“閱讀危機”,其實是一種“功利危機”。這種“功利性”,除了指讀書的“工具性”增強之外,還有一個極端表現,就是閱讀的“消費主義”,視覺的衝擊讓我們的思考產生了惰性,不願再花費精力去理解語句的內在邏輯和深層意蘊,而只在乎它能不能給自己帶來快感。在移動網際網路改變我們閱讀行為,並直接引發“閱讀危機”的時代,我們不應迴避這一挑戰,更應尋找數字閱讀時代新技術給閱讀帶來的機會。數字閱讀挑戰著傳統的閱讀消費模式,但又催生著新的閱讀消費文化。我們一定要把握這個時代的閱讀新變革,善於從閱讀變異的萌芽中找到產業發展的可能機會。多元化的手段,多介質的傳媒,一切都為閱讀推廣提供了過去難以實現的可能性,為化解“閱讀危機“提供了更多途徑。部落格、微博、微信,各種專業非專業網路,加上傳統媒體,立體化推廣閱讀應該成為我們的基本準則。讓閱讀資訊最為準確、有效地傳遞到讀者目標,這是我們推廣全民閱讀的出發點。

科技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自然也改變了閱讀方式。當我們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時,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發現,陶醉於經典閱讀的時代已然離我們遠去,那些沉澱著歷史文化精華的書籍,正在經受閱讀方式改變帶來的落寞和疏冷。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實用式閱讀,這些移動互聯時代閱讀方式的改變向傳統閱讀發出了挑戰,也催生著閱讀變革。但無論形式怎麼改變,形態怎麼多樣,閱讀的內在價值卻並未受到顛覆。儘管閱讀本身面臨著衝擊和挑戰,但很難想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遺忘了閱讀或者淘汰了閱讀,這個民族思維會如何呆滯,思考會怎樣萎縮。

總之,真正的閱讀應當是線性的、連續的,帶著生命的體溫,它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對文化傳承、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實表明,傳統閱讀仍然擁有廣泛的讀者,它所提供的閱讀舒適性仍是獨一無二的。而大多數讀者也依然對傳統閱讀有著強烈的適應性和習慣性。不可否認,數字閱讀必將成為一種重要的、常見的閱讀方式,但是,它的碎片化、娛樂化特徵不能滿足讀者深度閱讀的需求。所以,數字閱讀與傳統閱讀之間不應當是非此即彼、你存我亡的關係。作為普通讀者,應當充分認識並利用兩者各自的優點為閱讀服務,提升閱讀的效率和質量,滿足不同的閱讀需求。

三、提升全民閱讀活力

1.做好中長期工作規劃。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研究制定未來五到十年全民閱讀活動的工作規劃,明確基本內容、主要措施、目標任務、實施步驟等,增強工作的計劃性、科學性、有效性。既要把全民閱讀作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和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抓手,又要把全民閱讀與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緊密結合起來,尤其要與實現“中國夢”教育緊密相連。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三清山全民誦讀《可愛的中國》

2.轉變閱讀觀念。猶太人在哲學、金融、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猶太人是最善於閱讀的民族。猶太人對書的崇敬近乎宗教。每個人生下來就要在塗了一層蜂蜜的聖經上舔一下封面,讓孩子知道書是甜的。而中華民族素有開卷有益、崇尚讀書的優良傳統。歷史上,“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借光”、“程門立雪”等刻苦讀書的感人故事不勝列舉,都是激勵我們用功讀書的典範。將中外讀書情形做一番比較,不免讓人感慨:有時我們過於強調“苦學”而忽略了“樂學”,過於強調“正襟危坐”而忽略了“隨性閱讀”,過於強調讀書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它的“功能性”。這就使得閱讀難以融入到我們的血液中,難以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過於濃烈的功利色彩亦極有可能將知識庸俗化,將讀書引入歧途。推廣全民閱讀,就是要轉變過去僵硬死板的閱讀觀念,帶著快樂去閱讀,培養閱讀習慣、閱讀樂趣、閱讀風尚,讓心靈俯就於經典,讓人的靈魂與書的靈魂對話,積累底蘊、提振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領悟時代使命。要帶著問題去閱讀,指導實踐,解疑答惑。要帶著記憶去閱讀,透過科學的比較分析,進而領會不同時期的閱讀成果,掌握閱讀精髓。

3.要養成閱讀習慣。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直接向別人學習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但是透過閱讀間接向別人學習則是趨於無窮的。因此,閱讀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種伴隨深入思考的文化活動,閱讀習慣並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養成,需要有意識的培育才能實現。要在全社會營造“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社會氛圍,使全民閱讀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熱愛讀書的習慣蔚然成風。要進一步整合促進全民閱讀活動的社會動員機制,廣泛開展讀書徵文比賽、優秀圖書推薦、作品朗讀會、圖書捐贈等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使全民閱讀工作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卓有成效。要分層次為廣大公眾提供閱讀指導。嬰幼兒是奠定閱讀習慣的基礎階段。要真正從娃娃抓起,像關心孩子身體成長一樣關心孩子的精神發育,多讓孩子接觸圖書,多陪孩子朗讀圖書,形成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

江西自古被稱為文章節義之邦,會讀書是江西人的精神標識。過去很多大戶人家的門楣上都寫著:“耕讀為本”、“詩書持家”。從孔子弟子澹臺滅明遊學南昌,結草為堂,授徒講學,此後江西書院蓬勃興起,讀書蔚然成風。洪邁在《容齋隨筆》中的記載:饒州“為父兄者,以其子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為辱”。明代吉州“序塾相望,弦誦相聞”,“人無貴賤,無不讀書”,以至“三尺童子,稍知文章”。江西悠久的讀書之風,眾多才子燦若繁星,造就了陶淵明、歐陽修、朱熹、湯顯祖、胡先驌、陳寅恪等一大批讀書榜樣,留下了一大批經典名著,如解縉編纂的《永樂大典》、宋應星所作的《天工開物》等。這些優良傳統,為我們今天的閱讀留下了寶貴財富。

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閱讀是有味道的,而且味道各不相同,我們該去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味,讓那淡淡的香甜流進我們的口角,流進我們的心田。讓我們行動起來,推廣全民閱讀活動,復興江西閱讀在全國領先位置,讓書香飄滿贛鄱大地,讓閱讀築就中國夢!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書香贛鄱”滕王閣誦讀會

07

贛鄱文化耀華夏

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不僅名家大師輩出,而且其稻作文化、書院文化、陶瓷文化、宗教文化、藥業文化、礦冶文化、建築文化、茶葉文化、風水文化等,都富有鮮明特色。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作出了重大貢獻,產生了深遠影響。

教育興盛,人才輩出。“江右書院甲天下”,江西是古代書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東佳書院和高安桂巖書院是中國設立最早的書院之一。宋代白鹿洞書院名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華林書院延四方講席,鵝湖書院首創學術自由爭辯之風,白鷺洲書院以人才輩出、延續辦學800年而著稱。江西的書院無論是數量、質量,還是規模、影響,均列全國前茅,約1000餘所,迄今儲存較完整的仍有85所。學校的興盛推動科舉的發達。自唐至清,江西考中進士1.05萬人,佔全國10.67%,其中狀元48人。宋代多有一門數進士的情形,如王安石、曾鞏、劉恕、孔文仲等一門三進士;洪邁一門四進士;婺源潘珏及子孫“一門九進士”;樂安流坑董氏家族一門同科五進士,時號“五桂”。明代常常是一科包攬一甲(狀元、榜眼、探花),或是佔據前十名的大多數。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一甲進士和永樂二年(1404)甲申科前七名進士均為吉安人,連續二科的三鼎甲均被吉安一府奪得,在中國科舉史上空前絕後。自唐至清,江西人任宰相28位、副宰相62位,二十四史立傳者500餘人。明代有“朝士半江西”的說法,從解縉、胡廣、楊士奇到費宏、夏言、趙汝愚、嚴嵩,出任宰輔者達18人。

文章節義,相映生輝。江西素稱“文章節義之邦”。“文章”指多著名文人,擁有開創文體及流派的文學大家和齊整的文學家陣容;“節義”指多剛正義烈之士。以詩而言,陶淵明開創田園詩派;黃庭堅創立江西詩派;楊萬里創造誠齋詩體;王安石創半山體;“元詩四大家”,江西虞集、範梈、揭傒斯佔其三。以詞而言,《全宋詞》收錄江西詞家174人,佔全書作者12%;“宋詞四大開祖”,晏殊、晏幾道父子居其二,晏殊更有“北宋倚聲家初祖”之譽;姜夔創立格律詞派,或稱騷雅詞派,與辛棄疾豪放派齊名。辛棄疾南渡,客居上饒二十餘載,80%的詞創作於此。以文而言,唐宋八大家江西有三家,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劉攽、劉恕協助司馬光撰修《資治通鑑》,任副主編;魏禧為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以節義論,南宋洪皓出使金國,被拘十五年,不忘故土,被稱“宋之蘇武”。宋末元初,江萬里全家投“止水”拒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以身殉國;謝枋得一門忠烈,毀家紓難,諡號“文節”。明清之際八大山人朱耷、易堂九子、髻山七隱、程山七子等隱居避世。唐宋時期德安“義門陳”創造了3900餘口、歷15代、330餘年聚族而居,同飲共食,和諧共處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觀,成為全國義聚楷模。文章與節義並重是江西士人遵循的人生信條和追求目標。

藝術殿堂,獨領風騷。江西素有“瓷國明珠”之譽,古窯址、古陶瓷遍及全省。景德鎮瓷藝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蜚聲四海,享有千年瓷都之譽。特別是為元、明、清三代專門燒製宮廷用瓷的御窯,與長城、故宮一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明初形成的“弋陽腔”是南戲高腔戲曲的源頭,對京劇、川劇等40多種地方戲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明代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尤其是《牡丹亭》代表中國古典戲劇的最高水平,湯翁也由此與英國的莎士比亞合稱為“並世雙星”。清代蔣士銓稱乾隆間第一曲家。江西是歷史上著名產茶區,因盛產茶葉在清中期逐漸形成的採茶戲,鄉土氣息濃郁。民歌種類豐富,有號子、漁歌、山歌、小調、燈歌等,以興國山歌最為著名。音樂英才輩出,從神話傳說中居住在南昌近郊洪崖丹井的音樂創始人、黃帝音樂大臣伶倫,到唐代永新縣的大唐歌妃許合子,多獨領風騷。宋以後,江西更成為全國音樂發展中心,姜夔、周德清、燕公楠、朱權、魏良輔等的音樂理論被音樂界視為“聖典”。江永所著《古韻標準》定古韻為十三部,為音韻學作出重要貢獻。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中國國音之鼻祖”,成為當代推廣普通話的基礎。舞蹈有“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之稱的儺舞,南豐、萍鄉、萬載、婺源儺舞尤為突出。繪畫藝術多以開宗立派為己任,南唐董源、巨然首創宗畫派。宋代揚無咎墨梅在繪畫史上影響深遠,開中國文人畫之先河。明末清初朱耷為世界級繪畫大師,“燃起了全世界中國藝術的聖火”。書法以黃庭堅為最,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儒釋道學,源遠流長。春秋時期,孔子弟子澹臺滅明進入江西,儒學隨之傳入。宋明時期,婺源朱熹上承程頤、程顥而集理學之大成,創造出完整的朱子理學體系,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影響最大的思想家。金溪陸九淵是中國哲學史上有突出貢獻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成為理學另一支派--陸王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術體系的形成和主要功業都發生在江西。由此可見,理學發源於江西,定型於江西,中國儒家思想的哲學化、體系化在江西最後完成。這是中國思想史上極有影響的大事,對中華民族性格、思維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江西是中國佛教文化的一大中心,歷史上有“求官到長安,求佛到江西”的說法。佛教淨土宗始於晉代廬山東林寺高僧慧遠。對唐代以後佛教影響很大的南禪,主要根據地在江西。禪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於江西。“走江湖”的“江”實指江西。不到江西,不能得禪宗之要。唐代“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馬祖道一和百丈懷海推進了佛教中國化程序,解決了佛教發展史上的硬體和軟體問題。道教則有漢代張道陵、張盛在鷹潭龍虎山開創天師道,為傳統道教主要支派。葛玄在樟樹閣皂山創道教靈寶派,靈寶派閣皂山、天師派龍虎山、上清派茅山並稱為江南道教三大名山。晉代許遜(許真君)是淨明道祖師、治水專家,百姓建萬壽宮祭祀。現萬壽宮遍佈全國及東南亞,曾是江右商幫的主要落腳點,幾乎成了江西象徵。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科學技術,光耀華夏。從青銅器時代到現在,江西對銅的生產和使用,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瑞昌市銅嶺銅礦礦冶遺址是中國發現的礦冶遺址中年代最早、儲存最完整的大型銅礦遺址。新幹大洋洲出土的青銅器表明,商周時期江西就有堪與中原媲美的青銅文明。北宋德興張潛著《浸銅要略》,其後膽水浸銅技術大規模用於生產,成為冶金史和化學史上的一大發明。江西是世界農業發源地之一,萬年縣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發現的距今1.2萬年前的栽培水稻植矽石,成為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栽培稻遺存,表明江西人最早實現了水稻從野生到種植的轉變,為人類解決吃飯問題進行了成功探索。元代廣豐縣尹王禎著《王禎農書》37卷,為我國古代“五大農書”之一,並收入《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樟樹的藥材生產最遠可追溯到三國時期的葛玄煉丹。至明成化年間,逐漸成為全國藥材貿易集散地,現已是名副其實的南國“藥都”。海昏侯墓的驚天面世表明江西古代墓葬文化的發達。明代宋應星著《天工開物》,成為中國科學史的巨匠。從漢代開始,江西就是內地重要的造船基地,參與建造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龍泉(今遂川)郭氏父女創龍泉碼,為傳統木材貿易作出重大貢獻。明朝中葉,鉛山成為江南手工業造紙中心。清代建昌(今永修)雷氏世代為皇家建築設計師,“樣式雷”發明了“燙樣”,建造了圓明園、頤和園及眾多的宮殿、皇陵,名揚中外。婺源齊彥槐為著名天文學家。明代鄱陽瓦屑壩百萬大移民,“江西填湖廣”,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江西曆史上亦多術數名家,贛派風水奠基人楊筠松、賴布衣、廖均卿等,均是中國風水術大師,他們居住的興國縣三僚村被稱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反映了贛人為學的多樣性。

江西自古多有勇於創新、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人傑,江西之學確有開拓創新、務實求真之傳統,這是江西曆史文化中一筆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08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

陶瓷是中國人的重大發明,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明對世界的巨大貢獻。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製造技術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制造出了精美的陶瓷。中國、陶瓷的英文都是“china”,就是因當年陶瓷銷往海外,很多外國人不知道這種東西叫什麼,只知道來自昌南(景德鎮古代叫昌南鎮),於是將這種器物叫做“china”。china成了瓷器的英文名字,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China就成了中國的英文名稱。

景德鎮是聞名世界的千年瓷都,素以“匯天下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而著稱。郭沫若詩曰:“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以瓷業主撐一城,歷千年而不衰,引舉世之矚目,迄今仍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陶瓷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無與倫比的文化象徵性與影響力。

一、景德鎮陶瓷的發展歷史

景德鎮生產陶瓷歷史悠久。肇始於漢唐,崛起於宋元,鼎盛於明清,綿延至當代。

1.初露鋒芒——漢到五代

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業距今已有1700年曆史。史料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此時的瓷器“自身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同俗粗用”,不遠銷。

唐代時,景德鎮的瓷器已在國內有較大的影響。據志書記載“唐武德中,鎮名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且貢於朝,於是昌南鎮瓷名天下。”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五代白瓷和青瓷

五代時的景德鎮已具有相當的規模。主要產品有青瓷和白瓷,它們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早期較為成熟的瓷器。

2.強勢崛起——宋元時期

北宋時期,真宗趙恆命昌南鎮燒造御器,器底書“景德年制”款,因瓷器質地優良,皇帝賜名昌南鎮為景德鎮,沿用至今。宋室南遷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歷史轉折點,大量文人雅士、能工巧匠隨之移居江南,景德鎮由此融匯吸納天下名窯之良工絕技,博採異地乃至異國文化之精華,兼收幷蓄,銳意創新,與時俱進,強勢崛起,超越了“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逐步獲得在全國制瓷業的優勢地位。

宋代以前景德鎮都是以白瓷為主,沒有什麼裝飾圖案和繪畫。在宋代,景德鎮瓷器以輕巧、典雅、秀麗的影青瓷而著稱於世。這種瓷器,胎質細膩、緻密、潔白,釉層較厚,釉色瑩潤青翠,青中閃白,白中透青,近似玻璃透明狀,為元、明、清景德鎮瓷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元代釉裡紅瓷

元代是景德鎮陶瓷的創新時期。景德鎮成功燒造了青花瓷,開闢了由素瓷轉向彩瓷的新時代。景德鎮的制瓷工藝發生劃時代的進步。由單一的瓷石到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瓷器的燒成溫度,減少了瓷器的變形率,增強了瓷器的硬度,提高了白度和透明度。朝廷在景德鎮設立了專門燒造官府用瓷的全國唯一的瓷業行政管理機構——“浮樑瓷局”,專門對景德鎮制瓷業實行管理,成為延續了632年的中國皇家瓷廠的開端,為景德鎮成為全國瓷業中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3.步入巔峰——明清時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在景德鎮設御器廠,專門燒造宮廷、皇家用瓷,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改稱為御窯廠,景德鎮繼續成為明清兩朝皇家瓷廠所在地。御窯廠一枝獨秀,成為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官辦瓷廠。

明代,景德鎮真正成為“天下窯器之所聚”之地。除了繼承前代技術並加以發揚光大的重要燒造方面外,景德鎮明代還消化和吸收了各大日益沒落的著名窯場的優秀技藝並廣採博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不拘一格,燒造出許多新的品種、新的裝飾,真正是“開創了一代未有之奇”,造就了明代景德鎮在全國制瓷業的中心地位。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青花瓷

清代前期的景德鎮陶瓷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無論是產品造型、裝飾技法還是裝飾題材、裝飾風格,都達到了“參古之世,運以新意,傭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的極度繁榮境界,制瓷技術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景德鎮瓷業在康雍乾時期達到巔峰。從乾隆中期開始,景德鎮瓷業開始走下坡路,到晚清日趨衰落,道光以後至新中國成立前,景德鎮瓷業一直處於蕭條狀態。

4.瓷脈相傳——現當代時期

民國時期“珠山八友”,其主要代表人物為王大凡、王琦、汪野亭、何許人、鄧碧珊、劉雨岑、畢伯濤、程意亭等,以傳統書畫用筆技法,將詩、書、畫、印融入陶瓷粉彩瓷畫中,並改革粉彩工藝,出現落地新粉彩併成為當時陳設瓷的主流,勝極一時。新中國成立後,在原有的小作坊基礎上重新組建成立了建國、人民、新華、宇宙、東風、藝術、光明、紅星、紅旗、為民等大型瓷廠,人們習慣性地稱之為“十大瓷廠”。陶瓷產業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從過去皇家用瓷和工藝瓷生產,已發展成為日用瓷、工藝美術瓷、建築瓷、衛生瓷、工業用瓷、電子陶瓷、特種陶瓷和高技術陶瓷等多門類的瓷業生產。改革開放以後,陶瓷生產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發明和創造了色釉彩、綜合彩、現代陶藝、現代青花、釉中彩等不少新彩類、新形式、新技法以及新工藝、新材料,傳統陶瓷藝術煥發青春。當代中國優秀的陶瓷藝術家大多都來到景德鎮,他們為陶瓷藝術和陶瓷工藝貢獻了畢竟生的精力。目前在世的陶瓷大師有王錫良(代表作:《黃山四千仞》粉彩瓷板畫)、張松茂 (代表作:粉彩《三顧茅廬》瓷板)、劉遠長(代表作:福壽富貴)等。

二、景德鎮陶瓷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景德鎮是世界瓷都。站在世界範圍看,景德鎮千年的制瓷歷史、最高的制瓷水平、陶瓷產業的興旺和陶瓷人才的匯聚,讓她成為一座當之無愧的“世界瓷都”。

制瓷歷史悠久。“景德鎮千年窯火旺”,鑄就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蘊,鑄就了千年瓷都的歷史地位。景德鎮有冶陶史2000年,官窯史1000多年,御窯史600多年。景德鎮是世界“高嶺石”“高嶺土”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從此兩個地質術語名揚天下。

世界瓷藝高峰。景德鎮代表了所處時代制瓷技術與工藝的最高水平,成就了世界陶瓷技藝的高峰。歷史上主要陶瓷生產國和現在陶瓷大國都曾經借鑑和學習過她的制瓷工藝。自唐五代景德鎮青瓷、白瓷達到相當水準後,一些伊斯蘭國家首先開始模仿景德鎮瓷器;其後東亞的朝鮮和日本,西亞、歐洲均走上學習景德鎮制瓷技藝的漫漫長路。她生產的瓷器成為世人追捧的器物,歷史上遠銷世界120多個國家,幾乎走遍了世界每一個角落,據不完全估算,景德鎮行銷外洋的瓷器總數當在3億件以上。如今,御窯廠不同時期生產的精美瓷器,被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成為無價之寶。

陶瓷產業立市。景德鎮以陶瓷立市、以陶瓷興市、以陶瓷榮市,是唯一一個因陶瓷而繁榮千年的城市。據史載,宋代以來,景德鎮即“村村窯火,戶戶陶埏”,整個的昌江兩岸都是陶窯作坊,整個昌江裡都是運送瓷器或制瓷原料的舟船。她是一座全城生產瓷器的城市,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工業化的城市之一。

瓷業人才之都。古今中外,無數的制瓷人到景德鎮來學習制瓷技藝,尋找自己的夢想,陶瓷文化瀰漫在這座老城的每個角落,構成了瓷都獨特、珍貴而完整的文化遺產體系。世界主要產瓷國的人們,都有到景德鎮來學習制瓷技藝的經歷。至今還有“景漂”的現象,有三萬多“景漂”,其中有1200多名外國人,他們在景德鎮尋找自己的夢想,實現了自己的生命價值。

2.景德鎮陶瓷是中國符號。她已經成為世界認識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文化符號。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中國實力的象徵。16世紀以前以中國為主導的海上陶瓷之路,打通了太平洋—印度洋航線,建立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南亞和東北亞貿易區。16世紀以後以歐洲列強為主導的海上陶瓷之路,打通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全球航線,建立了完整的世界貿易圈。海上陶瓷之路是中國走上了世界經濟強國之路,景德鎮瓷器則充當了人類貿易史上第一件全球化商品的角色。亨利·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直至1820年,中國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仍大於30%,超過了西歐、東歐和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

絲綢之路最主要的見證。絲綢、茶葉、瓷器,是中國透過絲綢之路向域外輸出的三大主要商品。但是絲綢和茶葉都被消耗掉了,只有瓷器因為其材質的堅硬而大量儲存下來,成為絲綢之路最主要的物證,是絲綢之路上的活化石。

中華文化傳播的載體。透過“海上陶瓷之路”,中國瓷器連帶著附於其上的文化,被“搬運”到世界各地,中國瓷器所到之地,就是中國文化傳播影響所到之地。這些中國外銷瓷,清晰地勾畫出中國文化影響力的世界版圖,哪裡出現了中國瓷器,哪裡中國文化就已然抵達。瓷器不僅以其物理屬性的堅硬而獲得了時間上的長久存在,更重要的是“中國瓷對世界史研究的最大價值,在於它反映了一項規模最為龐大的文化轉型活動。”中國瓷器,其在“文化轉型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超越了絲棉紡織品、茶葉、香料,而成為了核心角色。中國瓷器的輸入改變了世界許多地方的生活方式、衛生習慣和文化禮儀。中國瓷器結束了東南亞、西亞國家用植物葉子作飲食用具的時代,豐富和提升了他們的飲食文化,使東南亞、西亞國家的飲食文化走向文明。中國瓷器進入歐洲之前,歐洲人的飲食文化和餐桌禮儀還是相對“簡陋”的。當地普通人用粗陶或木製器皿作食器,上流社會往往採用金屬器皿。當中國瓷器傳入歐洲之後,歐洲紛紛改用中國瓷器,形成了全新的飲食方式,產生了“飲食革命”。

3.景德鎮陶瓷是藝術瑰寶。千餘年來,景德鎮制瓷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在歲月的演進中,景德鎮瓷器歷久彌新,閃爍出誘人的光芒。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四大名瓷

“白色的金子”。中國瓷器在唐代就外銷到了紅海、埃及,對當地的釉陶產生了影響。多數歐洲人要到16世紀末才知道中國瓷器。他們非常驚訝瓷器竟會比水晶還要美麗。中國瓷器那種不滲透性、潔白光滑、非常實用的美,以及相對於水晶器和銀器的低廉價格,使它一現身歐洲,就贏得當地人民深深的喜愛。

尊貴的象徵。在歐洲,景德鎮瓷器,成為皇宮的珍品,成為上流社會珍愛的奇物,成為人們身份尊卑的象徵。尤其在英國瑪麗二世女王的影響下,17-18世紀的英國社會,從上到下都捲入中國瓷器熱:貴族在家裡建造瓷屋,皇室在宮廷建造瓷宮。此風席捲整個歐羅巴,在一些歐洲宮廷裡面,紛紛造出所謂的“瓷屋”,擺設很多精美的中國瓷器(尤其是景德鎮瓷器),在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他們的皇宮也都如此。1670年,法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修建了一座瓷宮,重金收購景德鎮生產的青花和五彩瓷;1717年,德國薩克森公國國王奧古斯都二世與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達成以600名御林軍與對方交換127件中國瓷器的交易;1740-1786年在位的德國普魯士王國腓特烈二世,在其無憂宮內陳列著以景德鎮青花瓷為代表的各種中國瓷器。

09

美術事業為江西文化添光增彩

一、美術事業要為實現“中國夢”凝心聚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經濟、科技和軍事等強大硬實力的支撐,更需要文化、思想和價值觀等潤物無聲的軟實力的積澱。國家富強要有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人民幸福必須具備文化精神生活的幸福。文化軟實力不僅是中國夢內在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沒有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也不可能真正實現。作為文化重要構成的美術事業,必須切實擔當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文化責任。

中國夢的提出,給了美術界一個很好的命題,其本身就是一種形象性和藝術性的審美工程,可以展示無限的空間和想象力。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全體江西人的夢。廣大美術工作者要充分運用多種美術形式,生動、藝術地詮釋中國夢,努力創作出具有中國精神、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美術精品,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一是準確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引導、扶持廣大美術工作者創作更多具有現實題材的美術作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民潑墨揮毫,為時代描繪畫卷,譜寫江西美術事業新篇章。二是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積極推動美術的傳承與創新,在發揚中國歷史文化和傳承江右文化的優秀精華,在吸收國內外最新成果的過程中彰顯江西特色。

二、美術事業要為“公共服務”美麗綻放

美術館是政府舉辦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我們不僅要讓美術館成為藝術家的殿堂,還要吸引廣大群眾走進文化設施,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為進一步推動全國美術館的資源共享,更好地發揮美術館服務社會的功能,近年來,我國美術館免費開放工作全面推進,使國有美術收藏的社會效益得以充分實現,搭建起了美術館與大眾、藝術家與大眾、藝術作品與大眾、美術館與社會的無障礙平臺。美術館的免費開放,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文化民生的高度重視,是一項順應民心、合乎民意的文化惠民工程,應該說以國家財政支援來推動實現博物館、美術館的免費開放,這是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未能完全實現的一項文化惠民的重大舉措。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我省美術館免費開放實施較早,截止目前,已有9家市級美術館、27家縣級美術館實行免費開放。省美術館也相繼舉辦了一系列展出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但我省美術館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在館藏資源、精品數量、學術研究、公共服務等方面還存在不足。今後,要切實轉變觀念,採取有效措施,使新建美術場館功能得以全方位實現。一是合理規劃美術館硬體建設。近年來我省美術館建設速度比較快,但與其他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相比,特別是市縣,美術館建設還相對落後,區域分佈也不平衡。全省各級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要持續加強對美術館的建設投入,要合理規劃、準確定位,認真研究、充分考慮美術館的功能要求,多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以免造成低水平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二是充分發揮美術館為公眾服務的功能作用。要強化美術館的收藏職能、展示職能、學術研究職能,努力在提升展覽策劃水平和設計藝術水平上下功夫,透過高質量的作品展示陳列,真正使我國和我省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國內外的優秀書畫藝術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要倡導開門辦館,提升服務質量,充分發揮美術場館在引領先進文化、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

三、美術事業要為“興贛富民”激發動力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八大山人作品

江西曆史悠久、底蘊厚重,綠水青山、生態一流,紅色文化、領跑全國,為發展美術事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歷史上江西美術取得過顯著的成就,八大山人、傅抱石、黃秋園等都是美術大家,還有世界領先的景德鎮陶瓷藝術。江西的美術工作要充分利用這些獨特的資源,生動描繪贛鄱兒女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的偉大實踐,為實現“江西夢”的提供強大精神動力。一是加強能力建設。要加強面向全省美術人才,特別是加強對青年藝術家的資助和扶持,充分調動和保護好廣大美術創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提升畫院創作研究能力,鼓勵和支援畫院不斷深化內部機制改革,充分發揮畫院在美術創作、研究方面的示範作用,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美術創作研究活動,認真總結《千里贛鄱錦繡圖》那樣宣傳江西巨幅精品的經驗,促進各級畫院推出更多的優秀美術作品。要推動江西美術理論研究的健康發展,不斷擴大優秀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普及力度,增強文藝評論的權威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表揚肯定的同時,也要敢於批評,引導美術創作,實現美術事業可持續發展。二是要加強美術教育和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切實落實幼兒教育和基礎教育美術師資,決不能因美術不是高考內容而忽視美術課程,使每個學生都懂美術,初步掌握花鳥、山水、人物畫的基本技能,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努力支援辦好黎川、萬安、上猶農民畫村,不斷提高農民畫的藝術水平,提升人民群眾的欣賞和審美能力。三是加強平臺建設。要舉辦多種形式的展覽活動,推介我省文化強省建設的成果和美術工作的成就,建立高階美術交流品牌,推動江西美術對外交流,提升江西美術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擴大江西知名度,促進江西文化和美術事業的全面繁榮。

10

文化軟實力與中國夢

黨的十九大明確將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一項重要任務。實現中國夢,不僅需要經濟、科技和軍事等強大硬實力的支撐,更需要文化、思想和價值觀等潤物無聲的軟實力的積澱。國家富強要有文化產業的貢獻,人民幸福必須具備精神生活的幸福。中國文化軟實力凝結了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和建設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新思想新觀念新風尚,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核心價值觀念、道德倫理思想、精神文化內涵等方面,為中國夢源源不斷地提供著理論支撐和思想動力。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才能真正實現。

文化軟實力“形軟實硬”“柔軟勝剛”。當前,要切實抓好文化生命力、文化凝聚力、文化競爭力、文化創造力、文化傳播力建設,用文化軟實力的如椽巨筆書寫好中國夢的偉大篇章,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

永葆文化生命力

夯實中國夢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在歷史的變遷中,許多東西都灰飛煙滅,唯有文化以物質或非物質的形態流傳下來,成為永恆的印跡。中華文化生生不息、歷久彌新,深深烙印著中華民族賡續五千多年的生命力,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基因和精神標識。縱觀中華文明發展史,為什麼每當外敵入侵和自然災害發生時能夠眾志成城?為什麼分裂割據總是走向統一?為什麼歷經貧弱最終卻走向強盛?這都可以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找到答案。實現中國夢所需要的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特質,所需要的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拼搏精神,所強調的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相聯的擔當,所主張的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的理念,等等,都是中華文化基因的重要元素。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這種突出優勢,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價值體系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海昏侯墓出土馬蹄金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方面,中華文化在與國外各種先進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進中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和發展;另一方面,又由於西方文化意識的衝擊,一些人在文化激流中徘徊不定,放棄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堅守,需要我們反思。要保持國家穩定和發展,必須加強對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全面認識,深入挖掘和科學梳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時代精神相融合;必須培養開放包容的民族心態,自信地吸納融匯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成果及其發展經驗,不斷賦予中華文化強大生機與活力;必須不斷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能力,推進中華文化內容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創新,保持中華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增強文化凝聚力

熔鑄中國夢的價值核心

文化凝聚力來自於人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追求。一個社會有多種多樣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現象,但是必須有占主導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作為引領整個社會思想文化前進的方向和基礎,這就是全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也是全社會的文化凝聚力所在。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今中國,每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鬥中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使人們超越民族、血緣、語言、地域等方面的區別,跨越階層、行業、職業、利益等方面的差異,熔鑄起實現中國夢須臾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的主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今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必然選擇,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只有用核心價值體系凝聚人心,中國夢才能真正實現。我們要堅持主旋律與多樣化的統一,既包容各種思想觀點的存在,又要讓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成為時代最強音。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論證必要性,更要注重如何落到實處。要從團結、動員全社會力量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高度來謀劃和推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治國理政的方略中,落實到經濟發展實踐和社會治理中,融入到國民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中,用以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必須堅持發展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從每一件小事抓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必須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不斷鞏固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輿論,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強大合力。

提高文化競爭力

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不僅能夠發揮巨大的精神作用,而且能夠透過與經濟的融合,打造豐富多彩的產品,創造巨大財富,在物質層面提供強大支撐。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的聯絡正日趨密切,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利器,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各國已把發展的目光轉向了文化產業,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文化產業更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佔GDP的比重平均在10%以上。特別是美國,大規模輸出自己的文化產品,在世界文化消費市場上處處充斥著“好萊塢”“迪士尼”“CNN”等。相比較而言,我國的文化實力和競爭力還存在著明顯差距,這與我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相適應。

提高文化競爭力,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著力解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基點,積極轉變文化行政部門職能,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推動形成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體制機制。要推動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鼓勵和引導非公有資本按照“非禁即入”原則,以獨資、合資、合作、參股、特許經營等多種形式公平進入文化產業領域,促進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源對接。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提高文化競爭力,要積極引導產業方向,推動文化產業與科技、旅遊、體育、物流、節慶、會展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文化產業內涵,延伸文化產業鏈條,提高文化產業附加值。要積極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大力培育發展動漫遊戲、網路文化、數字出版、創意設計等新興文化業態,加快出版發行、印刷複製、電影電視、文化演藝等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要著力培育龍頭企業,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培育核心競爭能力強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提升產業集中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切實使文化產業做大總量、做優質量。

激發文化創造力

讓文化精品像泉水一樣噴湧

與其他物質生產相比,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是創新和創造。在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過程中,正是文化的創造力推動了文化自身的超越與突破。當前,中國社會正處於重要轉型時期,人的現代化素質的建構、和諧社會的建構以及世界文化強國的建構,都離不開文化創造力的現實生成。可以說,文化創造力的不斷增強必將增強中國文化國力和國家軟實力,對於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終實現,具有重大意義。

激發文化創造力,要始終著眼於文化產品的特殊性,強調出新出奇、求變求活,讓人們有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產生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體現在文化產品和文藝作品上,就是要創造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人民群眾歡迎,能夠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無愧於民族歷史、無愧於偉大時代的精品力作。同時,要積極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產品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文化創造力不能透過大工業生產模式批次產生,而是要透過激發文化主體的創造潛能來實現。我們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透過推動文化創新,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調動廣大人民群眾推進文化創新的積極性,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流湧,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要進一步最佳化環境,大力挖掘蘊藏在人民群眾內部的文化創造熱情。尤其是要為文化領軍人才發揮個人智慧、展示個人獨特才能提供廣闊舞臺,提供良好的創作條件,把他們的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釋放和激發出來,切實形成一個使各方面創新人才和優秀文化產品大量湧現的制度環境、文化環境和教育環境。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道教文化

提升文化傳播力,

擴大中國夢的世界影響

在全球不同地域文化不斷交流、對話、博弈的背景下,一個國家的價值理念、發展道路、國民素質、國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國際上有影響力,能不能贏得更多的國際認同,能不能佔領世界文化高地,文化傳播力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關鍵作用。歷史上,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制度文明和藝術文化等曾經對周邊國家乃至全世界產生過強大影響力。我們的儒釋道思想和文字在東南亞形成了漢文化圈,我們的瓷器、絲綢和四大發明,對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國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承載和肩負著更大的國際期待和國際責任,我們更有能力、有底氣,透過提高國際傳播力來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傳播當代中國的正面形象,世界也需要在新的歷史高度上重新瞭解中國。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牡丹亭·遊園驚夢

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要不斷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高中國文化產品的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覆蓋率,擴大文化領域的對外開放,跨越時空、跨越國度,吸收外來成果,縮小文化貿易逆差。僅有200多年曆史的美國,文化資源匱乏,但它吸納並整合各國文化的精華,經過美國式的加工改造,變身為充斥著美國價值理念的好萊塢影視作品,建立了一個“美妙而虛幻的美國世界”。提升中華文化的傳播力,要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事實證明,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更廣泛地流傳,誰就能更有力地影響世界。提升中華文化的傳播力,要發揮多種力量的積極性,透過多種途徑和手段,以國際認同的話語體系傳播我們的聲音,提高中華文化的傳播廣度和深度。為此,我們必須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透過“孔子學院”,推廣漢語教育,舉辦中國“文化年”、“文化節”、各種國際文化學術論壇等活動,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想和旗幟,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融合到文化產品之中,透過優秀圖書、戲劇、歌舞和影視作品、新聞資訊等不同文化表現形式,推動反映當代中國的文化標誌、文化符號和文化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增強國際輿論引導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讓更多的文化產品透過商業渠道走出國門,擴大國際文化市場佔有率,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來源:江西風景獨好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8-16

相關文章

朱虹 龍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非凡少年 情繫鄉里

朱虹 龍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非凡少年 情繫鄉里
編者按: 王安石是中國古代史上三位著名改革家之一,也是江西文化名人的傑出代表.2021年恰逢王安石誕辰1000週年,特刊發系列文章摘要,並將匯聚成書,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紀念王安石豐功偉績,弘揚王安 ...

義和團首領朱紅燈的發跡史(二)
朱紅燈的神拳會,繼承了白蓮教雜拜各家鬼神的傳統,使用畫符.唸咒.請神等法術,練成"神拳"後,即可"降神附體,刀槍不入",且能使對方槍炮失靈. 降神儀式開始前,練 ...

十八歲公開,二十歲訂婚,二十二歲結婚,周峻緯會是下個任嘉倫嗎

十八歲公開,二十歲訂婚,二十二歲結婚,周峻緯會是下個任嘉倫嗎
在娛樂圈,大部分明星戀愛都會選擇不公開,因為會影響事業,但有一位明星卻非常特殊,他十八歲公開戀情,二十歲訂婚,二十五日歲結婚,看到英年早婚的周峻緯後,很多網友都認為他會成為下個任嘉倫,你怎麼看呢? ( ...

朱虹 張雷:陶淵明與《桃花源記》

朱虹 張雷:陶淵明與《桃花源記》
陶淵明(365年-427年),又名潛,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淵明生活在公元四世紀到五世紀間,即東晉末年至南朝初期,他是中國偉大的詩人.文學家和思想家,<桃花源記>是其最偉大的作品. 桃花源是陶 ...

世界上最聰明的十類狗狗(二)

世界上最聰明的十類狗狗(二)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世界上有幾百種狗,他們深受全世界人民的讚賞和喜愛,承擔狩獵.救援.探索.導盲.看護服務.伴侶和警衛安全工作. 1994年,加拿大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科倫,為 ...

江西的十道大菜,其他地方很難模仿

江西的十道大菜,其他地方很難模仿
江西是個非常美麗的省份,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多山多水,風景秀麗,文物昌盛,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鄱陽湖.滕王閣等等,都令人神往,小編也只是去了上述地方的一半.江西菜不算大菜系 ,但是很講究配色, ...

覽大觀園,觀奢靡風,解甘苦味——觀紅樓品古今之十八

覽大觀園,觀奢靡風,解甘苦味——觀紅樓品古今之十八
筆名光影,本名程光瑩,山東省單縣人,中學高階教師,單縣第二中學語文教師,單縣作家協會會員,單縣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 覽大觀園,觀奢靡風,解甘苦味 --觀紅樓品古今之十八 文/光影 大觀園好氣派! ...

《中國夏布》作者、川農大教授張強:千年夏布是一份民族記憶、文化符號|封面專訪

《中國夏布》作者、川農大教授張強:千年夏布是一份民族記憶、文化符號|封面專訪
2021年8月,四川農業大學張強教授利用業餘時間歷時6年拍攝.考證並撰寫的圖文攝影集<中國夏布>,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該書以其研究型攝影和對夏布全面而專業記錄.思考,引發業內人士高度肯定 ...

江西全力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紅色旅遊.生態旅遊.康養旅遊-- 到2025年全省旅遊接待達10億人次 建設成國家文化和旅遊產業重要基地 近日,江西印發<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

圳下之戰,朱毛紅軍陷入絕境,李文林:歡迎來到灰色根據地

圳下之戰,朱毛紅軍陷入絕境,李文林:歡迎來到灰色根據地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餘部登上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餘部會合,共同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拉開了共產黨人獨立建立紅色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大幕. 朱毛 ...

地府有十殿閻君,為何民間只知閻羅王?其他9王,連名字都叫不出

地府有十殿閻君,為何民間只知閻羅王?其他9王,連名字都叫不出
地府有十殿閻君,為何民間只知閻羅王?其他9王,連名字都叫不出 古人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有求來到一人無. 獨身一人來到海外,拜別菩提老祖回到花果山之後,美猴王孫悟空認為自己學到長生不老之術,便高枕無憂. ...

用四十年讀一座城

用四十年讀一座城
<舊時燕:文學之都的傳奇> 程章燦 著 南京大學出版社 明·陸壽柏繪 <金陵四十景圖> 烏衣晚照 圖片選自<舊時燕:文學之都的傳奇> [著書者說] 唐朝詩人劉禹錫寫 ...

盛大開幕!環球影城、迪士尼……數十文旅“大咖”齊聚副中心共商大計

盛大開幕!環球影城、迪士尼……數十文旅“大咖”齊聚副中心共商大計
今天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畔北京國際財富中心,再迎一場盛會,2021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產業峰會暨全球主題娛樂行業領袖高峰論壇(以下簡稱高峰論壇)拉開帷幕. 高峰論壇以"創新•合作•共贏& ...

把中醫藥文化做成“國潮”,動畫片《中醫藥的故事》亮相博覽會
用傳統文化玩轉現代科技,山東美猴的傳統文化動漫陣容更大了 9月16日下午,首次獨立參展亮相文旅博覽會的山東美猴動漫展廳內門庭若市.<##_FORMAT_LT_##論語##_FORMAT_GT_# ...

他是血戰長津湖的英雄將領,也是招商局的第十八任掌門

他是血戰長津湖的英雄將領,也是招商局的第十八任掌門
電影<長津湖>這幾天在朋友圈刷屏.電影以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為背景.這場發生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歷時28天,被公認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會戰之一的熱血寒戰,讓 ...

文化名家孟廣祿領銜,龍華區上演傳統經典劇目

文化名家孟廣祿領銜,龍華區上演傳統經典劇目
10月11日.12日晚,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名家孟廣祿專場演出在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影劇院上演.舞臺上,演員們念唱作打,京韻鏗鏘:舞臺下,觀眾們座無虛席,喝彩連連,兩場傳統經典和現代經典京劇劇目讓龍華區居民享 ...

1997年,江西悍匪萬光旭,一人對戰37名軍警2小時,後被當場射殺

1997年,江西悍匪萬光旭,一人對戰37名軍警2小時,後被當場射殺
江西悍匪萬光旭,自幼展現出頂尖的運動特長,在"體校"那個從不缺天才的地方,被稱之為射擊隊的運動天才,可見其天賦之高. 然而這樣一名神槍手,卻走上了犯罪道路. 1997年8月15日凌 ...

《BLEACH死神》破面十刃大解析(上篇),哪個是你心目中的最強

《BLEACH死神》破面十刃大解析(上篇),哪個是你心目中的最強
<死神>裡十刃為透過"崩玉"轉生而成的破面中選拔出來具有優越殺戮能力的佼佼者(只有No.1和No.4是自行破面),擁有災難性的破壞力量. 基本上十刃的大虛等級多半為&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