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部隊(全稱: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別名:石井部隊、加茂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最高統治者下令組建的細菌戰秘密部隊,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最滅絕人性的細菌戰研究中心,也是日本侵略軍細菌戰製劑工廠的代號。
中文名
731部隊
對外稱呼
加茂部隊、石井絕密機關
罪證遺址
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大街
工作內容
細菌戰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
部隊目標
侵略中國 發動細菌戰
其假借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淨化之名,實則使用活體中國人、朝鮮人、聯軍戰俘進行生物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效果實驗。
2020年6月,日本學者公佈一份二戰後政府公文,稱首次證實日軍731部隊曾生產細菌。2021年7月,731部隊舊址保護成果展在哈爾濱開幕,舊址考古發掘過程中的大量細節,首次被展示出來,揭露了日軍從事細菌戰研究,以及人體實驗的犯罪史實。
侵華日軍細菌部隊的公開身份是某方面軍或師團的防疫給水部隊。在日本野戰部隊的系統中,每一個方面軍均設有防疫給水部本部,每一個師團設有防疫給水部,另外,每個防疫給水本部還設有支部。從防疫給水部的規定條文來看,師團防疫給水部的任務主要有四項:一是防疫,二是給水,三是地區衛生狀態調查,四是機器修理。方面軍防疫給水部本部的任務除了上述任務之外,它還承擔防疫與給水相關問題的調查與研究、為部隊提供標準痘苗血清、防疫與給水的訓練等。但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日軍為了適應長期作戰,彌補兵力不足的需要,試圖在必要時透過發動細菌戰來打敗中國軍隊。因此,日軍防疫給水部隊特別是方面軍防疫給水部本部的職能在事實上發生了轉化,它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為了防疫與治療,研製細菌和承擔對敵佔區實施細菌作戰的任務成為其主要功能。因此,掛在這些部隊門口的某某防疫給水部名稱,只是一塊掩人耳目的招牌而已。
在侵華戰爭期間,侵華日軍在中國的主力部隊除關東軍外,還有1938年2月在南京設立的華中派遣軍(原為1937年11月成立的華中方面軍,後撤併為中國派遣軍),1940年2月在第21軍基礎上設立華南方面軍。隨著各個方面軍的建立,各方面軍的防疫給水部隊也相繼成立,關東軍防疫部早在1936年8月就已成立;1938年2月,華北防疫給水部本部即北支甲字1855細菌部隊在北平成立;1939年4月18日,華中防疫給水部本部即“榮字第1644部隊”在南京中央陸軍醫院成立。對外公開叫“中支那防疫給水部”,實為南京日軍細菌試驗基地,是由日本細菌戰犯石井四郎在1939年4月帶領731部隊的部分人員、裝置來南京建立的。
細菌戰劑廠:隱蔽偽裝,戒備森嚴,居民誤認為是製藥廠
在二戰期間,日軍成立多支細菌戰部隊,其中最晚成立的一支,是1942年在新加坡成立的“岡字九四二〇部隊”,1942年,日軍曾在我國雲南實施過兩次大規模的細菌戰,導致20萬人死亡,參與作戰的細菌戰部隊,就包括九四二〇部隊。今天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舉行舉辦的《侵華日軍細菌戰史料檔案專題展》中,首次對外公佈了這支部隊的成員名單。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向記者介紹,這份名簿是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茨城分館被發現,經過整理研究,在今天首次對外公開,名簿共登記了468人的個人資訊,記錄了包括所有成員的姓名,出生日期、原籍、職務、原部隊資訊,親屬資訊等內容,其中七三一部隊、一八五五部隊、一六四四部隊等細菌部隊成員佔226人,名簿中共有將官1人,校官13人,技師8人,這些人組成了九四二〇部隊核心管理層,由於此前縮減檔案文獻極少,使得對九四二〇部隊的基本形態及戰時行為的研究缺乏核心資料,此次名簿的發現,對於研究這九四二〇部隊,以及日本細菌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