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犧牲了不少志願軍戰士,其中第三兵團60軍180師減員嚴重,損失極大,全師1.1萬餘人開赴朝鮮戰場,經歷了第五次戰役後,僅剩不到4000人,戰損7000餘人。
180師一萬一千餘人,一場戰役下來傷亡七千餘人,高達三分之二,這是十分大的損失。180師之所以會損失這麼大,除了與自身執行的阻擊任務有關外,更與上級指揮員的錯誤指揮分不開聯絡。
首先,志願軍司令部下達的命令有待磋商;其次,三兵團也存在明顯不合時宜的錯誤指揮,180師的直接上級60軍在給下級下達的命令中,也存在不小的失誤;最後,180師師長鄭其貴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180師慘遭重大失利。
鄭其貴受到批評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180師慘遭敵人包圍,鄭其貴僥倖突圍成功。在總結大會上,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嚴厲批評了鄭其貴,說了一些十分不好聽的話。除了彭德懷外,其他高階將領緊跟著批鄭其貴。
鄭其貴非常難受,在大會上一言不發,只能埋頭痛哭。事後,由於180師的建制被打散了,鄭其貴離開了師長崗位。彭德懷對180師的失利經過詳細瞭解後,從輕處罰了鄭其貴,不僅沒有送他去軍事法庭,而且還保留了180師的番號,僅將鄭其貴調離了軍事指揮崗位,在行政待遇方面降了級。
實際上,180師的失利鄭其貴責任並不是很大,他也是在不折不扣地執行上級的命令。當然,作為一個師的軍事主官,鄭其貴應當有隨機應變,避免部隊發生危險的能力,而不是機械執行上級命令。
180師之所以會被敵人包圍,志願軍司令部的撤退命令存在缺陷,導致了該師左右兩翼的友軍提前撤走了。三兵團司令部在志願軍司令部的影響下,也向下級下達了錯誤的後撤命令,打亂了原計劃。
60軍韋傑手中原本有3個師,可第五次戰役時,他手中僅僅可以調動180師,其餘兩個師被臨時抽調走了。當韋傑得知180師有危險,面臨全軍覆沒的時候,他是有心無力,做不了什麼事。
第五次戰役時,鄭其貴剛剛從政治主官改為軍事主官,思想覺悟很高,對上級的命令會不折不扣地執行,不過分強調自己的困難。當時,180師彈盡糧絕,鄭其貴正在有序後撤,60軍韋傑轉接三兵團的命令,要求180師繼續執行阻擊任務。
180師接到命令後,大部分中層以上的指揮員認為部隊已經缺糧少彈了,為了避免傷亡,應該迅速有序北撤,不執行上級的阻擊命令。師長鄭其貴覺得既然是上級命令,應該無條件執行,他力排眾議,命令部隊停止後撤,迅速搶佔陣地佈防,錯過了最佳北撤的時機。
鄭其貴唯一被一些人揪著不放的一點或許是在鷹峰突圍失敗後,在建制已經打亂的情況下,磨蹭了一段時間,下達了讓部隊分散突圍的決定。有意思的是,配屬給180師作戰的38軍炮兵連能夠完整突圍成功,有人覺得鄭其貴指揮存在巨大失誤,導致180師損失如此嚴重。
鄭其貴的結局如何?
鄭其貴1914年出生於安徽金寨縣,出身貧寒,15歲就加入了家鄉的赤衛隊,後被編入了紅軍作戰序列。鄭其貴從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做起,先後在紅四方面軍擔任班長、排長、連長、師部參謀等職務。
鄭其貴與政治工作結緣,與一次重傷經歷有關。鄂豫皖蘇區紅軍在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鄭其貴受了重傷,被送到了醫院休養。傷愈後,鄭其貴沒有立即回到一線作戰部隊,而是在醫院工作了一段時間,擔任紅4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組織科長、政治處主任、紅9軍醫院政治部主任等職。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鄭其貴都參與其中,既當過軍事主官,也做過政治主官,說他沒有當過軍事主官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鄭其貴被任命為180師師長,該師戰鬥力平平,並非60軍的主力師。
第五次戰役,180師損失很大,鄭其貴被撤了職,降為三兵團管理處副處長(副師級),他的上司韋傑同樣受到處分,後來在南京軍事學院當高階函授系主任。
相比鄭其貴,韋傑的情況還算好,他沒多久被原諒起用,1955年全軍大授銜時,被授予中將,與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平級。鄭其貴的情況較差,1955年僅獲得上校軍銜,沒有撈到將銜。
從朝鮮回國後,鄭其貴擔任了吉林省軍區白城軍分割槽副司令員一職,幾年後升任為白城軍分割槽司令員。1970年,鄭其貴離職休養。晚年,鄭其貴休養期間,組織考慮到他在土地革命時期的資歷高,在待遇方面給予了適當的優待,享受副軍職待遇。
1990年1月26日,鄭其貴在合肥病逝,享年77歲。值得一提的是,鄭其貴逝世後,相關媒體報道他逝世的訊息是五個月之後的事情,這說明這則訊息發出,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批准和請示,耗費了不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