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接著說 22款途觀L 330TSI兩驅自動越享版
使用體驗方面
駕駛體驗
皮質方向盤手感一般偏硬。只能帶個套還自帶方向盤加熱功能說實話沒有還不行。有的話方向盤還得戴套挺矛盾的。
主駕駛位調節角度,方向盤調節配合起來總能找到一種專屬你自己老司機的理想位置。但扶手箱可調高度有限,建議加個增高裝飾能更舒服些。
開起來順手很主要,不需要用太多的時間去適應這臺車+加上各種輔助的配置很容易就習慣了這臺車。這是件個特別友好的事。
視野絕對沒問題,視野好的話也算是一種安全配置,但最大的安全配置就是你自己。盲區小,A柱寬度不錯,B柱稍微有點寬。
轉向輕盈,方向盤指哪打哪,變道清晰,剎車腳感偏軟(這得根據每人的剎車習慣),適應過後特別得心應腳。
懸架我個人覺得稍微偏硬了一點。路感清晰可能跟配的輪胎有很大的關係配的是韓泰的輪胎這點得吐槽一下。
底盤紮實可靠有質感,這些東西對於老百姓在日常中使用感受影響沒有那麼大,咱就知道得不得勁就行。
跑高速,風噪、胎躁是SUV通病。我從來不介意風噪跟胎噪大家也不要過於糾結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在跑高速時總得聽點什麼吧。
跟車方面也比較輕鬆,配合幾次360全景影像咱就知道跟車距離了。當你慢慢馴化了這臺車之後這些輔助的東西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存在的意義了。駕駛位。
乘坐體驗
安全帶卡扣位置偏低系安全帶時有點費勁。我加了一個安全帶卡扣延長卡扣方便實用。
副駕電控調節怎麼的都能找到一個舒適的角度和坐姿,可完全躺平。
後排座椅角度可手動調節可調節角度表現一般。
座椅長度合適有點偏硬仿皮質。冬冷夏熱都得帶個套,但是吧還有前排加熱功能。填充物充實沒有塌陷感覺。
上下車有點高,可以加個電動腳踏板。
空間表現
官方軸距2791mm,但我建議以看軸距的長短來判斷空間大小的行為都是耍流氓。還是要多坐多對比多感受。我身高180cm,整體空間表現足夠足夠了無論長度還是寬度再中型SUV裡不是最好的但作為家庭用車完全沒問題。在後排有兒童座椅的情況下依舊完全不影響後排再坐兩個人的乘車體驗就是後排中間隆起比較高。
後備箱空也很實用,裡面堆放著孩子若干的東西。加上電尾門還是很方便的。有個小槽點,後備箱兩側有鏤空的地方,蓋上後備箱墊的話擋住鏤空的地方了,有點小塌陷。
有個小知識,後備箱板可以上下調節,但需要不同的後備箱墊,買的時候需要想好的使用場景再進行購買。
儲物空間
我數了數常用的大概有11個,前排8個,後排3個也是比較常規的,沒啥特點也沒啥劣勢。咱也不用放瓶水啥的了。有多少東西啊天天非得放車裡。
不常用的,說白了可以藏私房錢的地方也很多,哈哈。大家自行尋找吧。
扶手箱內,我加了個小儲物格,這個挺實用,大家可以借鑑一下。
手套箱內,有溫度調節功能,硬說它實用就實用吧。
個人感受,儲物空間不用太多,也不需要太大,只要拿東西順手就行。不用太在意儲物空間的大小。
總結一下駕駛/乘坐體驗/空間表現/儲物空間
家用車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使用習慣為主要考慮的點。很普通很實用這不就是一臺家用車應該有的樣子麼。不需要樂趣、不需要激進就是普普通通的踏實就夠了。
內飾方面
依舊比不上國產車,毫無特點,塑膠多,皮子少,不是評判一個車好壞的要求。簡單幹淨好打理就行對於一臺家用車不要有過分的要求。全景大天窗,這氛圍燈確實有點尷尬的存在。
內飾其實是我們關注的比較重要的點,但這臺車表現的平平無奇,所以排在這靠後的位置介紹。不需要出彩,但絕對簡約不失姿態就可以了。塑膠偏多,塑膠多個人理解不太影響“這車值不值錢,值錢的是你自己,而不是你開的什麼車”。
現在可能大環境的影響,實體按鍵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觸控式的了,不是特別喜歡,觸控反饋的手感沒有實體按鍵來得實在。雖然看著未來感強一些但也是個指紋收集器。
中控大屏沒啥可說的了,對於大眾自己本身來說,這中控大屏的尺寸足夠大了,但對比整個市場來看,小之又小了,現在各式各樣的、百花齊放的大屏樣式太多了.話又說回來,沒啥實際用途,車本身就是一個代步或者提高幸福指數的東西,現在弄的可好,車裡的東西快趕上家裡的客廳了一應俱全的。
音響,8個喇叭而已。能聽到聲音就行了,說白了這個價位的家用車即便給你用什麼高階音響也是該品牌最低端的產品,沒有什麼意義。我這款還不是品牌音響。
有仿碳纖維的飾條跟整體內飾不太搭配,整體都是簡約的,還帶點運動的裝飾有點畫蛇添足。
總結一下內飾方面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這“餘”也餘的不多了。唯一的特點可能就是擦車的時候比較方面,內飾整體現在不拖泥帶水也沒有那麼多“小心思”的設計在裡面直來直去沒有一點花裡胡哨的東西,這內飾表現依舊很大眾。對於大眾本身來說,這次改款不管是哪種車型的改款內飾變化都很大,但依舊需努力的追趕上這個時代的審美。本身定位家用城市型SUV,以我的角度看有些過於保守。
外觀方面
R-LINE版本除了一些舒適性配置外,就是外觀上的整體升級,要說好看確實比其他版本好看,或者說整體看著更協調了而已,再說的好聽點就是“顯貴”。大燈功能整合很到位,雖然說沒有前霧燈,但是有個特殊天氣下燈光設定。
後流水轉向燈這個我也看不到,再說很多車型上都有,沒啥可值得介紹的。全LED算是這個價位的標配了。車頂有個行李支架,希望有朝一日能真正的用上,而不是在冬天掃雪時有些礙事。
外後視鏡有個小技巧,尤其適用東北的車主,冬季下雪鎖車後可以不讓外後視鏡自動翻轉。教你們怎麼設定。
車輛——設定——後視鏡——上鎖是外後視鏡內折,把這個對號關掉就可以。
外觀這個東西很感性,沒法具體說好看不好看,因人而異,只要符合大部分的審美就行,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說白了,以現在的發展速度,別說5年了,3年後你再看看這車型,要麼成為經典要麼成為過去。,為啥外觀方面我放的更往後,因為實在太大眾了。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大眾,一眼再望上去,哦,原來是途觀L啊。
動力
動力這塊,大眾在這個價位算是挺靠後的,不是很突出,也不是很拉垮畢竟2.0T,再熟悉不過的EA888+7速溼式雙離合。
發動機,我這款是低功版2.0T,三代EA888,國人再熟悉不過了,動力對於日常駕駛D檔的情況下行駛、超車太夠用了。可以直接說都有點效能過剩了。高速提速度完全沒壓力,不是那種爆發式的沒壓力而是在你不知不覺中發現,毫不費力。S檔時,對於這臺車明顯感覺油門響應更加激進,有推背感,但不爽。有加速感,但不愣。有感覺,但很快就消失。
動力真就是夠用就好,一年能碰上幾次滿載滿員的狀態,大部分人用車都是上下班,接送個孩子,週末一家人出去玩,時不常的跑個高速而已。安全是最重要的。我想買這車的人,也不會太過於太在意動力。
改裝潛力
在符合法規的情況下,這車除了改色、內飾改裝一下,真沒啥值得改裝的地方。我也只能說說自己的想法。
改色的話,顏色還不太好選,由於外觀的限制,顏色太跳的吧有點奇怪。顏色太成熟的吧這車外觀還有點運動。所以想好,想不好就直接車衣或者不動。我想改色,改成全車特別淡的藍+鍍鉻條全換成黑色,但還沒想好,我在東北這個配色,一到冬天視覺上看得老冷了。
內飾的話,根基自己喜好吧,但我肯定是不會動了,因為著實沒啥必要,到時候整的不倫不類的。
顆粒捕捉器
我想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我也很關心,買車到現在已經堵3次了,但逐步的在吸收、學習、掌握怎麼避免和通常的辦法。開始時,我也很鬧心這個事,後來一想,我鬧心有啥用。
非要糾結這事的小夥伴,就一個選擇,就是不買。買完就要正視面對這個問題。等有機會,我詳細給大家說說,我對於顆粒捕捉器的一路歷程,絕對都是滿滿的大幹貨。這個事,我在懂車帝上寫過的文章累計閱讀量已經快85萬了。絕對夠用。
最後做個總結吧。
好了說了這麼說了也差不多了,畢竟也沒收錢,該說不該說的,能說不能說的,好的壞的,你們從來沒聽過的我都說了。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沒說到位的可以留言。
今兒從8個方面完完整整的說了這臺車,一臺20多萬的家用SUV來自大眾。
人無完人,車無完車。世界上就找不到一臺能讓每個人都滿意的車,我們每個人在最終決定買車前都會對比很多很多,為什麼後來決定買了某款車,我想大部分的考量都是因為最能接受這臺車的缺點吧。只有能接受缺點了,滿眼才會都是優點。
對於這臺車,不能說優缺點明顯,至少優點一定是大於缺點的,這就足夠了。還記得我說這臺車的順序麼?這就是這臺車,關注這臺車要關注的順序。實用價值要比品牌價值大,品牌只是能給人一個保障,但自己用的還得自己去多感受,多試駕,多體驗。
記住,這不是測評,就是真實只關心用車感受。有什麼沒說到的,大家想看的,記得留言。
下一篇,途觀L顆粒捕捉器的事,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謝謝。
在這裡不僅僅有車,還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