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到來,很多家庭將臘肉、臘腸當成年貨送人,也有一些人會自制臘肉、臘腸。這臘肉在以前物質較匱乏的年代,人們在年前將豬肉製成臘肉或臘腸,便於儲存較長時間並慢慢食用。
雖然現在經濟發展不再缺肉吃,但人們還是保留著這個傳統方式,肉類在加工成臘肉時會產生獨特的風味,吃起來讓人慾罷不能。但有部分網友說這臘肉吃多了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臘肉會致癌,是謠言還是科學?
臘肉吃了容易致癌,這是謠言還是科學呢?一般來說,臘肉和臘腸是以豬的五花肉或腿肉為主要原料,加上鹽、醬油、香料等調味品,再用風乾、煙燻等方式進行加工的肉製品。
制好的臘肉切片色澤發亮、透明,吃起來肥而不膩、肉香醇厚。
臘肉在製作時需要透過食鹽來防腐調味,勢必會新增過量的鹽醃製,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每人每天攝入不超過6克鹽,攝入的鹽過多容易增加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機率。
熏製臘肉時產生的有害物為多環芳烴類和焦油,加上高溫將臘肉中的油脂逼出滴到炭火上時也會產生濃煙,多環芳烴類含有的苯並芘,具有致癌性、致畸性以及生殖毒性。
部分商家為了讓臘肉色澤變得鮮豔有光澤,還會往臘肉中新增亞硝酸鹽,亞硝酸鹽一旦攝入過量(成年人攝入0.2-0.5克)會讓血紅蛋白運輸氧氣的能力下降,造成人體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的症狀。
而且亞硝酸鹽還有可能在酸性條件下生成亞硝酸,與人體蛋白質產生作用生成強致癌的亞硝胺類,不僅對人體致癌,還會容易讓孕婦的胎兒產生畸形。
早在2015年,屬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臘肉、臘腸、火腿腸等加工肉製品列為1類致癌物。所以臘肉致癌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撐,並不是謠言。
不過人體有正常的代謝能力,進食少量的臘肉對身體的影響不會很大。
在冰箱裡存放了一年的臘肉,還能繼續吃嗎?
臘肉在製作時新增的鹽會起到防腐脫水的作用,一般常溫保質期在3個月左右,如果用合適的儲存方式可以達到2~3年。
但具體根據外部的環境來變化,如果可以放置在低溫、乾燥的環境中儲存,放了1年還可以繼續食用,但是在食用時要觀看外觀是否發生變化,切開後是否有異味等情況判斷。
在儲存臘腸時可以使用真空包裝的方式,存放在冷凍區,另外常溫放置的臘味建議在3個月內吃完。
長期吃臘肉,會給身體帶去哪些影響?
長期吃臘肉會對身體產生一定影響,因為臘肉屬於高鹽加工食品,攝入的鹽過多容易增加高血壓、中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且臘肉本身含有的油脂過多,在熏製過程中煤焦油、多環芳香烴等有害物質附著在臘肉上面,對我們的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產生損害。那我們應該如何吃臘肉才更健康呢?
到底怎麼吃臘肉,才更健康?
雖然臘肉會致癌,但也需要達到一定的量,建議成年人食用臘肉每次不超過150克,每月不超過3次,而且食用臘肉需要注意這4點,減少致癌的風險:
1.購買注意事項
購買臘肉時需要看一下包裝上的含鹽量,以及是否有食品生產許可標誌,生產日期或保質期是否合規,挑選肌肉鮮紅或暗紅色,乾爽結實無異味的臘肉,沒有及時食用的臘肉放到冰箱儲存。
2.食用前注意事項
在食用時,可以用清水先清洗或水煮,減少臘肉的含鹽量,烹飪時不再新增鹽等調味料。
3.與水果搭配更健康
可搭配水果蔬菜一起吃,臘腸中含有高鹽高脂,如果能與蔬菜一起吃,可以稀釋掉部分亞硝酸鹽,比如西藍花中含有的豐富維生素,與其共同食用可以減少對腸胃的損害。
4.注意食用人群
控制好每次食用的量,成年食用臘肉每次不超過150克,且兒童、孕婦、肥胖患者建議少吃或不吃,對於有腸胃病、腎臟疾病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壓病等人群不建議食用。
臘肉雖好吃,但大家也要控制好每次的食用量,不要貪吃,且注意食用事項,不要長期食用,這樣在享用美味的臘肉同時也不至於損害身體健康。#守護銀齡世界##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吃臘肉會致癌?做到這4點可健康食用》.人民網.2021-02-20
[2]《過年吃臘肉,風味大不同》.人民網.2019-02-01
[3]《食用臘肉香腸需注意哪些問題?》.人民網.2021-12-29
[4]《吃臘肉會致癌?掌握這幾步,吃得更安心!》.中國質量新聞網.2021-12-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