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療法是指生津增液、補血、滋填精髓的治療方法。
在以往醫論中,從內科雜病、溫熱病方面闡述較多,然而,許多面板病的發生、發展,與陰虛、血虧、精乏有關。
《證治準繩·瘍醫》中有:“瘡瘍之作,皆由膏梁厚味、醇酒、炙煿,房勞過度,七情鬱火,陰虛陽輳,精虛氣節,命門火衰,不能生土,榮衛虛弱,外邪所襲,氣血受損而為患”。
《瘍科心得集》亦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邪必湊之”。
《外科證治全書》在論述“白疕”時,不僅描述典型的臨床證候,而且指明發病原因與治療大法:“多患於血虛體瘦之人,生血潤膚飲主之;用豬脂搽之”。
綜觀上述文獻說明,陰、血、精、液的虛損確為許多面板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因此,滋陰法乃是治療面板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則。現結合不同種類面板病,分別施予滋陰十法。
01
滋陰宣解法
六淫外邪侵犯人體,皮毛首當其衝,特別是風、暑、燥、火皆為陽邪,更易傷津耗液。
吳鞠通說:“熱之所過,其陰必傷”。
凡是素體陰虛,陽邪客於肌腠,尚未波及營血階段,均可投之本法。
主症:突然發生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遍佈全身,或如地圖,或如點滴,偶見眼瞼或口唇宣浮腫脹;
自覺灼熱刺癢,發熱,輕微咳嗽,咽乾喉痛,口乾喜飲,脈浮數,重按無力,舌質紅苔少,或光苔,或苔花剝。
常見病:急性蕁麻疹、急性點滴狀銀屑病、中毒性紅斑、酒性紅斑、風疹、傳染性紅斑、顏面丹毒等。
代表方劑:銀翹散去豆豉,加丹皮、生地、大青葉,倍玄參方加減。
藥用:銀花、連翹、桔梗,荊芥、防風、炒牛蒡子、大青葉、生地、玄參、丹皮、綠豆衣、赤芍、甘草。
02
滋陰清氣法
《溫病條辨》有曰:“熱之熾甚,津液立見消亡,則非白虎不可”。
可見,凡邪熱客於氣分,並有向營血波及傾向的氣血兩燔階段,可用本法施治。
主症:周身或某一部位發生大片瀰漫性紅斑,手壓則紅暈呈暫時性消退,或在紅斑上迅即出現針帽大小的丘疹、丘皰疹和血皰等;
伴有壯熱,煩渴,食少,全身乏力,小便短小,大便秘結;脈洪大有力,舌質紅微絳,苔黃微幹。
常見病:麻疹樣與猩紅熱樣藥疹、夏季皮炎、光毒皮炎、植物-日光皮炎、離心性環狀紅斑,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期),紅皮病(初期)等。
代表方劑:化斑湯加減。
藥用:生石膏、寒水石、知母、生地、麥冬、沙參(西洋參)、紫草、紅花、凌霄花、炒槐花、山藥。
偏於毒熱損心加犀角(現均重用水牛角代替);偏於毒熱損肝加羚羊角。
03
滋陰涼血法
《血證論》曰:“血由火生,補血而不清火,則火終亢而不能生血,故滋血必用清火諸藥。”
凡邪熱波及血分,致使血熱沸騰,逼迫血溢於膚之症,惟以甘寒滋其陰,火伏則血寧。
主症:四肢常能成批出現大小不一的紅斑、針帽狀紫癜;或者對稱性發生丘疹、風團、水皰、血皰等皮損,嚴重時還會累及粘膜;
兼有輕重不等的發熱,關節痛,周身睏倦乏力,或見咯血、咳血,便血、衄血等;脈細數,舌質紅絳苔少。
常見病:猩紅熱紅斑、漆性皮炎,變應性亞敗血症紅斑、多形紅斑、過敏性紫癜等。
代表方劑:涼血地黃湯加減。
藥用:生地、黃連、炒山梔、玄參、黃芩、甘草、炒丹皮、赤小豆、白薇、炒白芍、寒水石。
04
滋陰除溼法
溼邪有內內、外因之不同,然其內溼之生,皆由元氣虛弱,故此法適用於陰虛生溼階段,是因“壯水補陰,則真水執行而邪溼必無所容”之故。
主症:面板上除常見的多形性皮疹外,還能見到浸淫流水,遍佈全身,甚則遷延日久難愈;或者經常反覆,使之面板肥厚,狀如苔蘚;
自覺劇癢不適,伴有低熱,煩渴,手足心熱,小便短少,午後上述諸症有明顯加重的趨向,脈濡細數,舌質紅苔少或無苔。
常見病:溼疹、遺傳過敏性皮炎、陰囊溼疹等。
代表方劑:滋陰除溼湯加減。
藥用:生地、炒白芍、當歸、玉竹、炒丹皮、茯苓、澤瀉、赤小豆、沙參、黃柏、石斛、澤蘭等。
05
滋陰潤膚法
燥邪傷人,變化多端。
“燥於外,則面板皴揭;燥於內,則精血枯涸;燥於上,則咽鼻乾燥;燥於下,則便溺閉結”。
故凡是陽實陰虛,精血衰耗所致的面板病咸宜適用。
主症:面板乾燥多屑,甚則粗糙,皸裂;毛髮枯槁焦黃,失去潤澤;眼口鼻以及外陰等自然孔竅乾澀;自覺瘙癢,入夜尤重。
兼有咽乾唇燥,心煩易怒,小便短黃,脈弦細數,舌質紅少津或有裂紋,苔少或無苔。
常見病:老年性瘙癢病、毛髮紅糠疹、魚鱗病、乾燥綜合徵等。
代表方劑:滋燥養榮湯加減。
藥用:熟地、生地、炒白芍、當歸、甘草等。
燥在外加天冬、麥冬、沙參、玉竹、五味子;燥在內加枸杞、首烏、山藥、蓯蓉、鹿角膠;燥在上加玄參、麥冬、花粉;燥在下加桃仁、郁李仁、火麻仁等。
此外,人乳、牛乳、梨汁、蔗汁等甘柔濡潤之品,時時服用,更有利於生津潤燥,促使機體的康復。
06
滋陰通絡法
滋陰通絡法,又稱甘寒通絡法。
人之體質有陰、有陽、有平。然其素為陰虛之體,覆被六淫外邪所襲,或從熱化,或過服辛熱之藥,皆能損傷陰氣。
陰氣少,陽氣多,病氣勝,陽乘陰,故經絡痞塞而化生內熱,治宜滋陰通絡。
主症:在皮裡膜外常能捫及大小不等的結節或腫塊,色澤淡紅或暗紅,或者膚色鮮紅,有的痛不能忍,手難接近,得涼痛減,遇熱痛增,嚴重時痛如刀割;有的痠痛相兼。
若日久不解,蘊化毒熱,毒蝕蛀肉而成潰瘍、壞死。伴有低熱、五心煩熱、口乾喜飲,周身乏力,夜寐欠安。脈細數或沉澀,舌質紅暗或挾瘀點,苔薄黃或少苔。
常見病:紅斑性肢痛症、面板變應性血管炎、硬紅斑、結節性多動脈炎等。
代表方劑:涼血五根湯加減。
藥用:茜草根、瓜蔞根、板藍根、白茅根、生地、絲瓜絡、海桐皮、忍冬藤、白薇、玄參、川牛膝、炒丹皮等。
07
滋陰降火法
火之為病,其害甚大,其變迅速,其勢甚顯,其氣甚暴。然實火為病者,十不過三四;虛火為患者,十嘗有六。
因而,滋陰降火是應用廣泛的重要法則之一。
主症:口唇、外陰等處反覆發生糜爛或潰瘍;兼有雙目發赤或乾澀、口苦、心煩失眠,聲音嘶啞,自覺燥癢不適,脈細數,舌質紅苔花剝或少苔。
常見病:白塞氏綜合徵、複發性口瘡、粘膜扁平苔蘚;皮肌炎(亞急性期)、亞急性系統紅斑狼瘡等。
代表方劑:滋陰降火湯加減。
藥用:生地、熟地、當歸、炒白芍、天冬、麥冬、炒白朮、知母、黃柏、生甘草、玄參、炒丹皮等。
08
滋陰平肝法
肝主藏血。血燥則肝急,肝血不足,腎氣不榮,筋失濡養,膚表則疣贅叢生。
主症:在顏面、手背和足蹠等處,發生形如針帽至黃豆大,乃至櫻桃大的斑丘疹,或扁平丘疹,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如聚黍樣粗糙,撥之絲狀物,狀如蓮蓬;
或在肛門四周發現多少不一、狀如菜花樣的疣贅,色澤灰白烏晦;或在顏面出現暗褐色角質增生,伴有面部烘熱,面板燥癢,心煩易怒,咽燥口乾,脈弦數,舌質紅苔黃微幹。
常見病:扁平疣、尋常疣、老年角化病、尖銳溼疣、血管角化瘤等。
代表方劑:鏟疣軟堅湯加減。
藥用:生龍牡、代赭石、生苡仁、玄參、茯苓、當歸、赤白芍、柴胡、焦山梔、生地、首烏、炒白朮等。
09
滋陰熄風法
邪熱久羈不解,累及肝腎,灼傷癸水,致使真陰欲竭,虛風內旋,出現邪少虛多的證候。急予填補真陰且靜虛風的方藥。
主症:壯熱不退,面赤,雙目上視或斜視;煩躁不安,筋惕肉瞤,或手足蠕動與抽搐,交替出現,進而神疲無力,表情淡漠,昏睡不醒,時有欲脫之兆。
脈虛弱,舌質紅絳少苔或無苔。
常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腦病期)、大皰性表皮鬆解萎縮壞死型藥疹、白塞氏綜合徵(精神症狀)、天皰瘡(後期)等。
代表方劑:大定風珠加減。
藥用:生白芍、阿膠、生龜板、生地、五味子、生牡蠣、麥冬、羚羊角、茯神、高麗參、炒丹皮、鱉甲、鉤藤。
10
滋陰補腎法
凡腎陰不足,精不化血,以致腎之外華的毛髮,缺乏營養來源,因此,從毛髮的生長榮枯,可以窺測腎氣的盛衰。
主症:中老年人頭髮花白,焦枯而不潤澤,頭部或眉部可見進行性斑塊狀毛髮脫落,或有灰白色細小鱗屑,猶如麩皮,日久頭髮也逐漸稀疏脫落。
伴有頭昏眼花,失眠健忘,腰膝痠軟,神疲乏力。脈細弱,舌質紅苔少。
常見病:虛性斑禿、白髮、皮脂缺乏症,乾性皮脂溢位等。
代表方劑:七寶美髯丹加減。
藥用:首烏、茯苓、懷牛膝、當歸、枸杞、菟絲子、生地、山茱萸、女貞子、旱蓮草、桑椹子等。
討 論
滋陰法創於仲景,揚于丹溪,發揮於天士。
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一書中,提出與面板病關係密切的基本原則:“九竅不和,都屬胃病,陽土喜柔,偏惡剛燥”。
在面板病的滋陰諸法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脾胃之陰。
如病在陽明的斑;在太陰的丘疹、水皰、滲出、糜爛;在少陰的發枯、膚燥等無不與脾胃之陰的生化有關。
因此,只要胃能柔潤,脾能升降,中州健運,在外能御六淫之邪的侵襲;在內有利於臟腑功能的協調。更何況土生金,金生水,腎氣自足,氣血中和,機體自能康復。
滋陰法在面板科的臨床運用,往往是寓寄於汗、下、和、清、補五法之中,從而達到既治本又顧標,標本兼治的目的。
但滋陰藥品以甘寒、鹹寒居多,性偏滋膩,故凡是木火體質,病程較長,以及各種陰、精、血、液匱乏等所致的面板病,均可應用。
然溼熱之證,則非所宜,否則有戀滯病邪,膠著難解之咎。
滋陰並不排除扶陽,要善於處理陰陽相引的關係。
一般而論,新發的,病位在表、在陽或半表半里的面板病,陰藥與陽藥之比為6:4,選用辛味氣薄的陽藥為宜,如防風、荊芥、藿香、佩蘭、羌活、炒牛蒡子等。
久病的,病位在裡,在陰的面板病,陰藥與陽藥之比為7:3,選用辛熱味純的陽藥為佳,如制附片、肉桂、仙茅、仙靈脾等。
如果不懂得陰陽相抱,陰陽生化之理,言滋陰,只知用一派甘寒、鹹寒柔潤之品;言扶陽,單純用大量辛熱剛燥之品,其結果必然是“陽遇陽,則為焦枯;陰遇陰,則為寂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