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艾國潮】分享“守正創新”的新艾灸:引入熱科技,以體溫健康管理為核心,助力大家復甦低體溫,溫通寒溼淤,讓艾復能健康!
“病入膏肓”這個成語無疑大大提升了膏肓穴的知名度。其實膏肓真的是舉足輕重的救命穴,更是治病防病的養生大穴之一,孫思邈曾經說它“百病無所不療”,足見其功效之廣泛,在艾灸領域的獨特地位。
膏肓穴在背部,中間有脊柱,兩側有肩胛骨,多數情況下,肩胛骨覆蓋在膏肓穴之上,不好取穴,不宜針刺,施灸則頗有講究和技巧,並不易獲得正確施灸的效果,從藥王孫思邈對膏肓取穴方法的敘述,也能感受到其取穴相當複雜。由於膏肓穴的正確定位和取穴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歷史上出現了唯一一本以系統論述和繪製膏肓腧穴內容為主的艾灸著作---《灸膏肓俞穴法》,其中記載的取穴方法多達13種之多,不僅彙集了前人之大成,而且也融入了自己多年的臨床第一手體驗和經驗。
《灸膏肓腧穴法》 為宋代莊焯所著。此書中詳細記載了1127年(南宋建炎一年),莊綽患瘧疾,腹脹,身體沉重,腳痿弱,要依靠柺杖才能站起,然久治不效。陳了翁為其灸膏肓腧穴,用灸三百壯,在灸療的次日,各種身體的不適,得到緩解,後來再灸百壯膏肓灸,基本上就達到治癒,即他所言“以至康寧”,同時他的親朋好友在看到他用膏肓灸後,症狀若失,也跟著用膏肓灸治療疾病,結果原有疾病都得到了根除。這些多人同時應用膏肓灸後,臨床都得到治癒,使莊焯更確信孫思邈說的,如果能認真取穴,找到準確的膏肓穴施灸,確實是“無疾不愈”。
因此莊焯查考前代各家醫籍有關膏肓的論述,膏肓選穴的引文,以孫思邈的千金方為基礎,同時參考重點彙集了唐宋時期孫思邈、王惟一、石藏用、葉元善、潘琪以及僧仲等至少六位醫家取膏肓腧穴的十餘種方法,採用第一篇孫氏《千金方》,次篇《明堂銅人灸經》,然後列舉各個醫家的取穴體位和方法,圍繞膏肓穴集眾人之大成,編著成《灸膏肓腧穴法》一書。莊氏圖文並茂,並附以本人親歷體驗和臨床觀察的系統見解,理論與實踐兼顧,實用性較強。
此書為我國最早的專門研究膏肓腧穴的著作。本書為單穴艾灸迄今第一書,而莊氏為單穴灸法研究第一人。
《灸膏肓腧穴法》一書,是莊焯在自身應用膏肓灸後療效顯著的基礎上,又重點採集了6位醫家不同的取膏肓穴的方法,一一附圖列述,其目的是因為:膏肓穴的正確定位,是膏肓灸能否取的療效的重要前提指標,歷來人們知道有膏肓之疾,也知道有膏肓穴主治膏肓疾的功效,但能否正確取穴,也就是能否匠心獨運,準確分離兩肩胛骨而後定位到膏肓穴,這是灸膏肓並得以取效的關鍵所在。莊焯在《灸膏肓腧穴法》就是試圖透過各個醫家的取膏肓穴的驗案,詳細記載膏肓穴,可因不同人的身材、身體狀況,採取不同的姿勢,靈便地確定好膏肓穴的方法,給與後世借鑑。
莊氏於《灸膏肓腧穴法》書中列舉的取膏肓法,可以因人身高胖瘦、身體狀態、男女性別等因素,選擇各種合適的體位以準確灸療膏肓穴,對膏肓穴位取穴方式,詳細參照各種患者的可能情況,提供各式合適的取穴法,這也是第一本詳細論述單穴膏肓穴取穴操作的專書並附圖。
《灸膏肓腧穴法》又名《膏肓腧穴灸法》一卷,全書共十篇,分別是量同身寸法第一、正坐伸臂法第二、取椎骨定穴高下法第三、定穴相去遠近法第四、鉤股按穴取平法第五、參驗求穴法第六、坐點坐灸法第七、石用之取穴別法第八、葉潘等取穴別法第九,灸訖補養法第十,並附跋一篇。莊氏在“跋”中稱讚真人(孫思邈)研究膏肓穴“濟眾之仁,益廣於天下”。
膏肓穴是主治各種虛勞、上實下虛及慢疾患的要穴。當久病不愈,身體呈現羸弱消瘦狀態時,最適宜取膏肓穴施灸,可以起到扶陽固衛、濟陰安營、通調三焦,調和全身氣血的作用,從而能促使身體較快恢復強壯。常常可以效如桴鼓。
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中說“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
這裡孫思邈所謂的“百病無所不療”是個形容量詞,可以理解為治療疾病很多,而不是說什麼病都能治。具體應用還需要四診合參,辨病辯證辨人後正確施灸。也說明膏肓穴在虛勞慢病諸疾的治療上,應用比較非常廣泛。現代常用於治療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多種寒溼淤堵常見慢病、以及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等。常灸此穴有強身保健、疏浚經絡,平衡陰陽,防病治病的顯著作用。
現代對膏肓穴的取穴,主要是根據現代人體解剖學和古代對膏肓穴確定的部位描述及身體姿態等記載相結合而精準定位。取穴時務必使兩肩胛骨充分分開,先確定督脈的循行路線。膏肓穴在督脈旁3寸,第4胸椎脊突下方,屬足太陽膀胱經,應用時可根據患者情況適當配穴。
取穴時,還可雙手交叉緊抱雙肩,肘關節貼近胸前,使兩肩胛骨充分張開。施灸者從大椎穴開始往下摸,在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內側緣骨縫處按壓,覺得胸肋間困痛,傳至手臂,即是膏肓穴。或者採用俯臥姿勢,膏肓穴位於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或左右四指寬)處,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即是膏肓穴。找到膏肓穴後,用貼紙貼上做好記號,然後對著圈灸。鑑於膏肓穴取穴的技巧和難度,強烈建議需要進行膏肓灸時最好到醫院針灸科由資深的針灸醫師完成,以策療效和安全。
綜上所述,可見《灸膏肓腧穴法》是艾灸學歷史上不可磨滅的重要名著,對於膏肓學、膏肓灸的記載傳承功不可沒。其緣起闡發主要在於孫思邈集古人之大成,親力親為,長期實踐總結,漸次發明了膏肓灸法。
膏肓灸法“奠基於秦、漢《內經》的基礎理論指導;繼承於魏晉發展出的化膿灸;崛起於唐孫思邈《千金方》中指稱“膏肓無所不治”;盛極於宋代的廣泛臨床應用;至南宋莊綽以《灸膏肓腧穴法》集宋以前膏肓灸之大成,涵蓋揣穴方法、灸療壯數、灸後補養等內容,撰成專著,開創了單穴成書的先河,也標誌了“膏肓灸”的日臻成熟。後普及得益於明、清各個醫家及醫著的闡發。膏肓灸這種清晰而無斷代的系統化根脈源流,傳承闡發脈絡,細如髮絲的匠心獨運,充分展現了其巨大的臨床價值和生命力,足見其守正創新的必要性和深遠意義。相信隨著未來艾灸的進一步發展,膏肓灸法仍然不斷完善,在臨床發揮獨特價值。
讓艾復能健康!
祝福大家春節快樂,闔家幸福!#艾灸#
*瑩瑩原創首發!請大家批評指正,也請【點贊】、【關注】、【私信】。所有評論諮詢必回覆!*本文中圖片來自網路,所有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