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腫瘤治療中的5年生存率嗎?不少患者以為是得了腫瘤後只能存活5年,其實不然。那什麼是5年生存率?
簡而言之,它是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療後,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醫學上為了統計腫瘤患者的存活率,比較各種治療方法之優劣,以大部分患者預後比較明確的情況作為統計指標。5年對腫瘤患者來說的確是個考驗,但如果患者能跨過5年就可被稱為“臨床治癒”了。
為何臨床上會選擇5年,而不是其他年限呢?
臨床上通常用“5年生存率”來評估腫瘤治療的長期療效有其一定的科學性,主要是由於大多數腫瘤經過綜合治療後,部分患者會出現復發轉移、耐藥,甚至死亡。對於可透過根治性手術切除的腫瘤,約80%的復發或轉移事件發生在根治性手術後3年內,另有約10%左右發生在根治術後5年內,所以,如5年內不復發,複發率會大幅下降至一個安全水平(但不代表完全沒有復發風險)。因此,常用5年生存率來評估腫瘤治療的療效,也便於不同國家地區之間比較治療效果的差異。
越早期發現的腫瘤,根治性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越高。例如甲狀腺乳頭狀癌,屬於生長緩慢的“懶癌”,早期發現治療後,5年生存率接近99%,10年生存率高達94%;又如結直腸癌,I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是90%左右,II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約70%,III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約50%。而對於晚期腫瘤,部分惡性程度高、治療效果差的腫瘤,可能5年生存率為0,對於這部分患者的療效評估,經常採用的指標是中位生存期。例如晚期肺癌在單純化療年代的中位生存期僅1年左右,意思是隻有50%的患者能活過1年時間,5年生存率也不到5%。但隨著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也提高了3-4倍,達到20%左右。5年生存率越高,意味著治療水平越高,治療效果越好。
確診後的5年內,疾病是如何發展的?
確診腫瘤後,不同的分期,治療手段和後續疾病的發展不同。對於最早期(I期)的腫瘤,例如肺癌或腸癌,大多是無明顯症狀,而且往往是體檢發現的,這種情況下手術是首選治療手段,I期的肺癌和胃腸道腫瘤,均不需要後續化療,術後定期複查。對於II-III期的腫瘤,在確診後,有些可以直接手術,術後行藥物輔助治療,有些需要先進行手術前的藥物治療或者放療,待腫瘤縮小後再行手術,術後再行鞏固治療。
不論是哪種情況,同樣需要在5年之內,定期複查,防止復發,即使出現復發轉移也能早發現早治療。而對於初診即為晚期不可手術的腫瘤,有部分患者是可以透過藥物轉化治療,達到可手術的標準,同樣有機會達到根治,例如腸癌肝轉移,目前5年生存率達到30%-40%。另有一些患者則進入到藥物長期的維持控制中,在兼顧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控制腫瘤的發展,延長生存時間。
新民網出於傳遞健康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