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當時剛滿47歲的李大姐還是一家企業的工人。2014年夏天,她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之前,被家附近的縣醫院確診為「肺炎」,治療了幾個月後不但炎症沒得到控制,症狀還越來越嚴重,不得已家人把她送到大醫院檢查,誰料一查就查出是「肺癌晚期」,李大姐全家人都嚇懵了,她本人也曾一度以為自己活不過幾個月。
從「肺炎」到「肺癌晚期」,兩種可能讓患者命運截然不同的診斷結果……導致李大姐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到底是什麼?
「肺炎」、「肺癌晚期」,兩種可能讓患者的命運截然不同的診斷結果。慶幸的是,李大姐的誤診漏診很快得到了糾正,儘管沒有手術機會,但經過藥物治療她現在還活著。可我們不禁想問,導致李大姐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到底是什麼?是哪些症狀太容易混淆嗎?還是哪個檢測環節出錯亦或者是漏掉了?一直治療這位患者的該科室主任楊拴盈教授給我們講述了患者診治的全過程:
原來,2014年3月初,李大姐因「胸悶、氣短」為主要症狀在當地縣醫院住院治療。而當時李大姐的症狀已經持續了5個月時間。並且在後3個月,常常沒有任何明顯誘因,她就會發生胸悶、氣短,並且活動後感覺更加顯著,還伴有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粘痰等症狀。在這期間,她還出現間斷髮熱,體溫最高38℃。
剛開始出現不適症狀時,李大姐的想法和大多數人一樣,以為自己要麼是感冒了,要麼是感染了其他病毒,於是她自行購買了「羅紅黴素」服用,但沒有效果,她才來到當地縣醫院住院檢查和治療。胸部正位片檢查提示「雙下肺炎症」,醫院給她開了「頭孢曲松」抗炎治療。
第一次治療後李大姐很快便體溫恢復正常,症狀也有所減輕,於是她未複查胸片就辦理了出院。然而,3個月不到的時間,李大姐又出現活動後胸悶、氣短,間斷咳嗽等症狀,並且開始咳黃色粘痰。這次的發病她沒有發熱,體溫正常,也沒有咯血等其他症狀。她再次到當地縣醫院,行胸部CT檢查,提示「左肺下葉高密度影」,當地醫院再次診斷為「肺炎」,給予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療,症狀稍有減輕。
因複查她的胸部CT時,縣醫院的醫生髮現她的病變並無吸收,曾建議她到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但李大姐根本沒有重視,而是又自行辦理了出院。就在她出院後沒過幾天,病情又發生反覆,胸悶、氣短的症狀加重,咳嗽、咳痰變化不大。她又到當地縣醫院再次行胸部CT,檢查提示「左下肺實變影」。這次的檢查以後,李大姐又在家「硬扛」了1個星期,最終來到我院呼吸科門診,以「肺炎」收住院治療。最終診斷為:肺惡性腫瘤(雙肺,腺癌,四期,即最後一期),伴雙側肺內轉移。
從發病最初到最終確診,她的症狀始終是「胸悶、氣短」……「肺炎型肺癌」的患者症狀容易誤判,病理才是「金標準」
楊教授告訴我們,從患者最終確診距離她最初出現症狀,已經長達8個月左右時間。這8個月,她的症狀從「胸悶、氣短,咳白色粘痰、發熱等」,到「胸悶、氣短加重,咳黃色粘痰等」,症狀上除了進展性的加重,主要症狀依然還是「胸悶、氣短」為主。這樣的症狀,實際上的確容易讓人誤判為「肺炎」,但通常抗炎治療吸收效果不佳就應該想到取病理活檢。
而李大姐取活檢的過程並不順利,剛入院時我們曾建議過左肺下葉經皮肺穿刺活檢,但患者及其家屬堅決拒絕。後抗炎治療始終沒有看到好的效果,且愈發嚴重時,患者及其家屬才決定行PET-CT。結合PET-CT的結果,我們將目標鎖定為肺腺癌,這時家屬很震驚,才意識到她「真的不是炎症」,最終同意取病理活檢。很快,病理結果證實為肺腺癌,並且是貼壁生長型的肺腺癌。幸運的是沒有全身其他臟器轉移,而且基因突變檢測提示EGFR 19del,意思就是可以吃口服靶向藥進行治療,稍遺憾的是患者此時已經雙肺瀰漫性病變,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
確診後,李大姐開始口服靶向藥吉非替尼,3個月後複查胸部 CT,病變完全消失,達到CR標準,即完全緩解的標準。此後一直口服吉非替尼,每3-6個月來我院複診1次,時至今日8年過去了,患者仍然在服用靶向藥,中途未曾換過其他藥物,病情也沒有出現復發,仍然在動態隨訪觀察中。
楊教授告訴我們,李大姐的這個故事能給我們的最重要一個警示點就是,千萬不要小看「胸悶、氣短」這兩種看似不太兇險危急的「症狀」。如果出現「胸悶、氣短、咳嗽、咳痰、發熱」等一系列症狀,無論輕重緩急,都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而這種像極了「肺炎」的「肺炎型肺癌」,常見的症狀就是「胸悶、氣短」,並且這兩個症狀不會因抗炎治療而得到徹底緩解,往往可能會不斷進展加重。如果此時患者合併有其他的肺部感染,則可能會迅速加劇病情。儘早獲得病理結果是幫助診斷的最好手段,患者及其家屬應當打消顧慮,不要抱一種僥倖心理,逃避有創檢查。如果患者的自身條件符合取病理活檢標準,評估透過,應當積極配合。
失去手術根治機會但服用靶向藥有效的「帶瘤生存」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像李大姐這樣的雖然失去手術機會,但服用靶向藥效果良好的「帶瘤生存」患者在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楊教授告訴我們:一、在沒有發現疾病進展(原發病灶復發或肺內及肺外出現新的病灶)的時候,一定要堅持服用靶向藥。一般來講,靶向藥最終幾乎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耐藥,對於初治的患者,第一代及第二代EGFR靶向藥常常在一年左右就會出現疾病進展,第三代EGFR靶向藥通常在2年左右發生耐藥。用藥時間越長,耐藥的可能性會越大;二、嚴格定期複查和隨訪,注意原來的症狀有無復發,有無頭痛、噁心、嘔吐、骨痛、消瘦、乏力等,按要求做胸部CT、頭顱MR及全身骨掃描等;三、由於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靶向藥難以入腦,所以,容易出現腦轉移,一定要特別警惕,若經濟條件允許,可以換為第三代EGFR靶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