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晶陶
你知道嗎,手機號可能有“前生”,或許還會給新主人帶來不小的困擾。
這是因為老使用者停用或棄用手機號後,運營商收回並空置一段時間,會再次投放市場給新使用者選購。但一些使用者在使用這樣的“二手號碼”時,發現手機號已經繫結各種App,造成無法註冊新賬號,或是要花時間精力重新繫結到自己的賬號上。
這讓不少使用者產生了合理的質疑:我花一樣價錢買的手機號,為什麼用起來這麼麻煩?
其他二手商品在售賣時,銷售者應事先告知使用狀況,儘量清理使用痕跡,絕不能當作全新品出售。運營商“二次放號”之前,也有義務告訴使用者號碼曾被使用,並主動承擔起責任,儘可能清理掉號碼的“前生”,而不是兩手一攤,完全推給使用者自己解決。
好在目前,已有運營商聯合部分網際網路企業,推出網際網路註冊清理服務,可以清理手機號在這些企業的註冊資訊。希望這項服務成熟、完善之後,可以儘快推廣到全國。
隨著科技發展、社會變遷,不少東西已經突破原有功能,有了新的屬性,因此,服務、觀念、規則等要跟上。像手機號,早已不只用於通訊,更是一個驗證使用者身份的重要工具。運營商“二次放號”前的空置就無法滿足新使用者的需求,在服務上應主動作為。原號主也應在停用號碼前解綁App,既予人方便,也是保障自己的資訊保安。
還有手機本身也承擔了更多角色,如果開通了移動支付,相當於一個儲存了大量錢款的錢包。家長把手機借給孩子用的時候,不要忘了這一點。
更不要說,以前認為只是一堆資料的遊戲裝備、遊戲賬號,已經具備交易價值。而虛擬世界的邊界還在不斷擴充套件。隨著“元宇宙”概念的風行,虛擬世界中的人物角色是否具有人格權等問題,也受到熱烈討論。法律法規需新的產品、服務、功能,讓人們的生活更便捷,也附加了更多責任,需要相關者勇於承擔,善於更新。
來源: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