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生物學大咖施一公的得意門生,一名名副其實的清華高材生、學霸,也是科技領域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關於她的稱號有很多:“超級女神”“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青年女科學家”等。
她叫萬蕊雪,一個走在校園裡同其他學生沒什麼兩樣的“生物學博士”。
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紀就為大家講述這位“科學界的女神”萬蕊雪的故事。
吾心歸處是吾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2018年1月,萬蕊雪憑藉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方面的研究成果,當選為由《科學》雜誌和科學生命圖書館,聯合頒佈的年度青年科學家獎,中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獲勝者,並且,她是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完全本土培養的科學家。
年紀輕輕的她就已經攀登上了生物領域的最高峰,究竟背後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才讓她有了今天的成就呢?
立志攻克糖尿病
其實萬蕊雪對於生物科學這門學科的選擇背後有一個暖心的小故事。
在萬蕊雪小時候,最疼愛她的姥姥一直受糖尿病的困擾,有一次竟突發疾病在家中暈倒。
年幼的萬蕊雪被嚇得手足無措,這次意外讓萬蕊雪看到了糖尿病的可怕之處,也在她小小的心靈中埋下了一個將來要學醫攻克這一疾病的種子。
有了這個念頭,她總是會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留意、多觀察。
上了初中後,學科的安排更是讓她有了系統學習生物的機會,紛繁複雜的細胞反應一下子就激起了萬蕊雪的學習興趣。
她非但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鑽研得越來越深,她經常利用課外時間跑到書店、圖書館閱讀生物方面的書籍。
此時對於她來說,對於生物知識的渴望已經超越了愛好,變成了她畢生追求的事業。
高考結束後,萬蕊雪並沒有如願以償地進入到自己夢寐以求的醫學院,而是陰差陽錯地考入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專業。
但是她可惜之餘也並沒有放棄對醫學的追求,在穩固好專業課的同時,利用閒暇的時間大量閱讀醫學方面的書籍,為將來繼續選擇走醫學方面的路鋪墊好基礎。
躊躇不安
到了大四,即將面臨畢業的時候,她也來到了人生道路選擇的岔路口,是留在本校繼續讀研還是追尋自己的夢想攻克醫學?
她沒有猶豫,在她內心深處,生物學科一直像一面旗幟在指引著她的方向。
她放棄了大學畢業後與同學們出去狂歡的機會,而是在家裡冷靜地思索接下來她要走的路,每一步又該如何走。
好友深知她心底的夢想,建議她道:為何不去施一公老師那裡繼續深造呢?
施一公,是生物科學領域最負盛名的研究者,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曾取得過不小的成就。
萬蕊雪聽了朋友的建議,有些猶豫,施一公老師是生物學界的名人,能得到他的教誨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可是現在的自己真的能得到施一公老師的認可嗎?
在親戚朋友的鼓勵支援下,萬蕊雪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施一公老師發了一封郵件,然而一個星期過去了,這封郵件卻遲遲得不到回覆,萬蕊雪有些沮喪,這件事情八成是泡湯了。
突然有一天,萬蕊雪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裡的人正是施一公,施一公老師親切地告訴萬蕊雪:“歡迎你到我們實驗室來”。
師承施一公
萬蕊雪的心狂跳不止,她苦苦堅守的希望終於要撥開雲霧見日升了!她帶著夢想與期望來到清華大學研究所,成了施一公的學生。
到了研究所,萬蕊雪被快節奏的研究效率所震撼,施一公老師的實驗室可謂是國內頂尖的水平,他的學生必然都是這個領域內的翹楚。
平常在學校內還擁有“一席之地”的萬蕊雪,到了這裡,就像是白天鵝中的一隻醜小鴨,還沒等到她適應好新環境,每天就要投入到忙碌的研究工作中。
跟別的人比起來,她的工作效率總是落後很多,這樣她感受到了無比大的壓力,並開始陷入自我懷疑。
但是萬蕊雪的字典裡從來就沒有放棄這兩個字,她柔弱的外表下卻藏著一顆堅韌的心。
雖然壓力很大,但是看到實驗室裡師兄師姐們忙碌的身影,瞬間讓她倍受鼓舞,這才是一個研究者應該有的樣子。
與其自怨自艾,自我懷疑不如找到辦法,突破瓶頸。
廢寢忘食地搞科研
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幾乎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從黎明時分一直到滿天星辰,24個小時中,她在實驗室的時間幾乎能達到14個小時。
每工作三個小時,只給自己五分鐘的休息時間,轉而又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實驗中去。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日復一日的努力讓她正式地成為了研究團隊的一員,也可以和師兄師姐們一樣研究專業的課題。
她在清華園的第二年,隨著新舊事物的更替,國際上生物學領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萬蕊雪也在導師施一公的指導下,對剪接體結構與分子機理開始有了更為深入的研究。
這個研究專案對於當時來說,是個極具挑戰的“難題”。
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做成功的事情,萬蕊雪開始在原地兜圈子,一時間也找不到突破的辦法,這讓她焦急起來。
但此時帶著她的課題組組長要出國深造,這個課題的重擔一下子就落到了萬蕊雪和另一位組員身上。
瞬間,一種無形的壓力讓這個還沒有完全入門的小女孩感受到了任務的艱鉅。
為了趕上研究進度,她每天往返於實驗室與圖書館之間,有時還會到30公里外的生命科學研究所,向那裡的技術人員討教經驗,來彌補自己實驗過程中的不足。
那段時間,萬蕊雪一門心思都投入在試驗中,甚至連做夢都夢見自己成功了。在她看來,倘若不是真的熱愛,也不會支撐她走到現在。
終於取得成果
付出終有回報,經歷過反覆失敗後又不斷推翻再來,萬蕊雪提取出了可以用來提取剪接體的單細胞克隆酵母。
這無疑是這個研究上的重大突破,這讓萬蕊雪在內的整個團隊都興奮不已。
有了這個發現,讓接下來的萬蕊雪更是充滿幹勁,她主動承擔起晚上10點到凌晨8點的研究任務,為樣本拍攝了大量清晰的照片,給接下來的精細研究做好了鋪墊。
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摸索,終於讓她迎來了勝利。
2015年,她們將研究成果在《科學》上發表,一時間引起了生物界的巨大轟動,一直以來存在的“難題”被一群年輕的孩子所攻克,許多學者紛紛發來了祝賀。
在短暫的慶祝後,萬蕊雪又投入到了後續的研究當中。
研究對她來說就像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中途的短暫休息都會讓自己錯失奪冠的機會,只有一直向前,才能衝向勝利的終點。
接下來的研究中,萬蕊雪勢如破竹,一舉拿下好幾個大獎與頭銜稱號:2016年入選全國未來女科學計劃;2019年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她的名字出現在各大科學、生物、精英類的期刊雜誌上,“年少有為”、“女科學家”成了她的代名詞。
但是她始終沒有被外界所打擾,不會因為這些成績就變得“飄飄然”起來,反而更加腳踏實地。
“不忘初心”一直是她秉持的信念,她沒有忘記當初是為何出發,她一直想為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
萬蕊雪的研究方向也是醫學上的疑難雜症,比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在她的研究範圍內。
只有搞懂了細胞內生命現象的本質,發現其中的規律,才能找到致勝攻克的法寶,這是萬蕊雪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她期待有一天能真正成功的事情。
鮮花掌聲對於她來說,只是一瞬。
唯有汗水和努力才能讓理想之花綻放,科研這條路沒有捷徑可走,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雖然有時夢想和現實之間會有很長的距離,但只要沉下心來,終有一天,懸崖上的種子也會發芽。
現在的萬蕊雪對於自己的事業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劃,她也等來了科學研究的黃金期,她將要繼續前行,不斷向更高更廣的新領域發起挑戰。
希望今後的青年都能如萬蕊雪這般,就像螢火,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做一個閃閃發光的人。
你們認可萬蕊雪這種做法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留下你們的看法與見解。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為我關注點贊並轉發,你們的每一次鼓勵都將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動力。
End
流河旱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