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總理病逝。
此後,西花廳裡海棠花依舊年年盛開,“周總理”這3個字在中國人民心裡的份量,也從未改變。
總理逝世15年後,即1991年1月份,他曾經的助理熊向暉發表了一篇題為《周總理的魅力》的文章,對外披露了一件鮮為人知的往事。
此文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後,引起巨大的反響。很多讀者看到後,都感嘆:
原來,周總理當時那麼難!
原來,新中國外交,曾走得那麼難!
如今,2022年已至,強大的新中國早已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但有些事、有些人,應該被我們記住。這是本期,魂說在新年伊始寫此文的初衷。
一切,由尼克松訪華開始說起。
一:尼克松要來!
1960年後,中蘇關係降至冰點,蘇聯人威脅稱:要對我國實施“外科手術般的核打擊”。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人,思考新的國際戰略。
1970年夏天,毛主席把記者埃德加·斯諾,請到了北京天安門的城樓上。斯諾先生是《紅星照耀中國》的創作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
數月後,毛主席和斯諾的照片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
在中美關係還沒“破冰”,“打倒美帝”的橫幅還張貼在全國各地的情況下,這無疑透露著一種強烈的訊號。而斯諾先生,也敏銳地捕捉到這種訊號。很快,他就在《時代》週刊上刊文,談及中國人民的友好。
中美關係,在此後迅速升溫。
而在1971年,發生在日本乒乓球世錦賽上的一件“大事”,則達到了以“小球推動大球”的意外效果。
1971年3月,中國乒乓球代表團赴日參加世錦賽,其中有一位國手就是咱們熟悉的:乒乓名宿莊則棟。
出發前,代表團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都是年輕小姑娘、小夥子,能見到周總理,一個個都激動得不得了,紛紛表示:我們定不負眾望,定拿金牌回國!
周總理笑了笑,送了他們8個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當時,莊則棟和隊友們對這話並不是特別理解,但都記在了心裡。
到了日本後的一天,莊則棟和隊友們坐著日本的運動員專車,準備從運動員旅館前往賽場。
突然,一個打扮“很怪”的隊友走上車來。此人典型的美國人打扮,披著長頭髮,全身的美式服裝,他叫科恩。
一上車,科恩自己也嚇了一跳。原來,本想上美國隊專車的他,上錯了車。科恩慌了,車上的中國選手當然也懵了,都面面相覷。這時候,“大膽”的莊則棟卻很友好地主動說話,跟科恩交談起來。這一路上,兩位乒乓名將談了很多。
為了表達中國人民的友好,莊則棟還送了科恩一張杭州織錦,當作禮物。科恩欣然接受,並在下車後向記者大方展示了這件禮物。
第二天,科恩和莊則棟從同一輛車上下來走向賽場的新聞,就在世界範圍內傳得沸沸揚揚。傳媒都在猜測:中美關係,或即將迎來一個新的開始。
他們猜得沒錯!此後,美國乒乓球隊提出訪華,這件可被稱為歷史事件的體壇新聞,就是後來我們說的:小球推動大球。
在中美在各領域都有所接觸後,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安排下,尼克松訪華的日子,被最終定了下來:1972年2月21日。
二:周總理第一次發火
尼克松要來,對中美關係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人都明白。因此,準備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在此期間,周總理親自負責領導和部署接待的各種具體事項。
1991年,熊向暉披露的往事,就發生在尼克松來華前的準備工作裡。
當時,周總理定下的接待總方針為:
不冷不熱,不亢不卑,待之以禮,不強加於人。
這就要求所有接待工作,在友好的前提下,必須尊求一個原則:凡事,不能觸犯中國主權!
1972年1月3日,美國派出了他們的安全助理黑格先生,帶著一個先遣小組來中國。這個先遣小組一共有18人,主要負責和中方商討尼克松及其政府官員,在中國的吃、住、行等事。
這黑格曾是北約盟軍司令,軍人出身,說話風格既霸道又直率。整個先遣隊,受其風格影響,行事作風也都比較強硬。一來到中國,先遣隊就提出了諸多特別要求,我方本著友好原則,在小事上基本都比較配合。
但有些事,能答應;有些事,則不能。
當時,先遣隊裡負責新聞報道的白宮發言人齊格勒,就提了一個要求:“尼克松訪華,必須進行一次實況直播!”為了說明情況,齊格勒還特別強調一點:在他們美國,幾乎家家都有電視!
齊格勒說這話時,帶著自信和自豪。這一點,我方代表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在電視技術領域,已屬世界最發達的國家行列。
早在1960年,美國87%的家庭就已經有了電視機。到了1965年,這一數字達到了93%,而且彩色電視已經成為了主流 。到了1972年,正如齊格勒所言,他們已經幾乎家家都有電視。美國是這樣,歐洲多個發達國家也是這樣。
而當時的中國呢?
我國擁有第一臺黑白電視,是在1958年。當時是由天津無線電廠試製出來的,品牌叫:北京牌。
此後,因為生產力有限,很多普通老百姓根本見都沒見過電視。作為一個80後,筆者還記得當時我家到80年代末才買上第一臺黑白電視,彩色電視則是到90年代初才買。
除了電視機本身,更讓人無奈的是電視臺數量的差距。美國早在1960年,就已經擁有440個高畫質電視臺,以及75個超高畫質電視臺。而當時我國在這方面的差距,真的不止一點點。
在這樣的差距之下,美國人提出要搞實況直播,我國實在是沒辦法實現。甚至,不少人還認為這是美國人故意在打咱們的臉。
於是,針對這項內容的談判,我國一位發言人當即表示:我們絕對不能向美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為尼克松進行電視宣傳。
這位發言人的話,很快傳到了周總理耳朵裡。周總理聽完大怒,呵斥道:“豈有此理!”總理反問: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億萬人民,透過電視看到尼克松訪華,這是在為尼克松作宣傳,還是為新中國作宣傳?
不得不說,周總理在處理外交問題上,總是極其理智的。事實上,答應美國人做一次實況直播,對宣傳新中國的意義遠大於宣傳尼克松本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讓全世界人民知道新中國的存在和友好,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這件事美國人出於他們的利益要做,中國出於我們自己的利益,也必須做!
於是,周總理特意指派自己的得力助手熊向暉,召集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共同與美國人討論電視直播的具體落地。
為何這麼大的事,周總理會交給熊向暉來處理?原因:此人不簡單。
但凡對軍史和紅色隱蔽戰線稍有了解的朋友,應該對“龍潭三傑”的“後三傑”並不陌生。
熊向暉是“後三傑”之首,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曾在胡宗南身邊潛伏多年,送出過“閃擊延安”、“西安軍事會議”等重大情報。毛主席曾這樣評價熊向暉:他一個人,能頂幾個師。
多年來,熊向暉一直在周總理的直接領導下,執行潛伏任務。1949年,當週總理把他帶進中南海時,原國軍將領張治中、邵力子等人,還頗為不解地問他:“這不是熊老弟嗎?你也起義了?”周總理聽完哈哈大笑,公開了熊向暉的身份:“他可不是起義,他是歸隊!”
新中國成立後,熊向暉受到了周總理的重用,出現在外交舞臺上。此次與美國人討論尼克松訪華前的細節問題,周總理派他處理,足可見對他的信任。
那麼,這件事,熊向暉完成得怎麼樣呢?
三:周總理罕見怒批熊向暉
帶著周總理的期望,熊向暉開始和齊格勒,進行具體事項的討論。
當時,齊格勒代表美方提出一項建議:美國政府已經準備好了衛星終端站,只要中方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一些地面接收工程,就可以了。至於具體費用,也全部由美方承擔。
熊向暉一聽,當時就覺得:這是件好事。美國人這麼大方,既出錢、又出力,咱們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考慮到不能讓美國一方承擔太多,熊向暉也表示:修建地面工程的費用,就不用美國人給了,咱們中國自己付就行了。到時候,如果咱們不懂怎麼建,還希望美國能給出技術協助。
熊向暉原以為,自己這樣的安排應該算是考慮的比較周全了。於是,他便把這件事一五一十地彙報給了周總理。
誰知周總理瞭解詳情後,居然大怒,並罕見批評了熊向暉。周總理告訴熊向暉:”這不是花多少錢的問題!這是涉及我國主權的問題。” 一向辦事謹慎的熊向暉,何曾見過周總理發這樣的火,所以這件事他才至死都記得。
是的,處於2022年的今天,我們當然明白什麼叫全球直播中的主權問題。但在從未有過任何一次電視直播經驗的1972年的中國,這個問題除了周總理,又有幾人能想得到?
如果衛星終端是美國人出的,地面裝置也是美國人建的,世界各國會如何看待這件事。中國作為一個與美國平等的主權國之地位,又體現在哪裡?外交無小事,就全在這些細節裡。
經周總理這樣一說,熊向暉恍然大悟。
接下來,周總理讓熊向暉帶給齊格勒的3句話,更是讓熊向暉佩服不已:
第一、請齊格勒負責為中國政府租用衛星終端站;
第二、在租用期間,衛星終端站的所有權屬於中國政府,美國代表團需向中國申請使用。
第三、租用費和使用費要合理。
不知大家是否明白這3句話的高明之處?
前兩點,就是保證衛星終端站的歸屬問題。我們沒有這個技術,我們認!所以我們出錢,找你們租。
咱們租了後,你們美國人(當然也包括其它國家及組織)如果要用來向你們的民眾直播,那你們就向中國政府打一個“使用申請”。中方批准你們使用後,你們方可使用。
最後一點,就是談錢。周總理讓熊向暉去打聽兩件事:其一,國際社會上,租別人的衛星終端站大概要多少錢?其二,美國人使用時,按一般標準,咱們又該收他們多少使用費。在錢的問題上,總理提出:我們不做“冤大頭”。
對世界盃及奧運會全球轉播史有了解的朋友,或許會對周總理的這處安排有更深的理解。總理處理問題的超前性、周全性,令人歎服。
當熊向暉把周總理的這3句話,全部轉告給齊格勒後,他服氣了!
曾參加過多次外事談判的齊格勒很驚訝,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最後才緩緩地憋出一句:“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談判對手!請你們放心,租用費一定會很合理。”
事後,齊格勒回憶起這次與中方的“交手”後,他收起了早前說“我們美國,幾乎家家都有電視”時的驕傲,他非常真誠地表示:“我很佩服你們的精明,我更佩服你們處處注意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
齊格勒把這件事的細節,彙報給了尼克松總統。彙報時,他坦率地承認:“現在我完全同意基辛格博士的看法,周恩來是世界上罕見的、令人衷心敬佩的、偉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而後,熊向暉打聽清楚租用價格後,中方與美國簽訂了租用合同,租金約60萬美金,租期共8天。而尼克松代表團交給我方的使用費,總計約50多萬美元。算下來,咱們在金錢上,絕對是沒有吃虧的。
那麼,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嗎?遠遠沒有!
為了完成電視報道,我國在首都機場附近建了一個“聯合制片和播送中心”,一個70多人的工作組迅速成立。一群渴望學到新技術、渴望助中國電視騰飛的年輕人,如飢似渴地學習著。後來,他們中的很多人,成為了新中國電視事業的奠基者和開拓者。
多年後,當我們再來看周總理當時這麼做的高明之處,會發現:
其一,他的明智安排讓中國電視工作者,第一次有機會了解世界先進的衛星電視報道技術;
其二,引發了中國人對自主研發的深層次考慮;
其三,打開了中國電視界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長期業務往來。
中國電視發展的無數個第一次,從那時誕生。
四:尾聲
1972年2月21日上午,美國“空軍一號”降落。
飛機停穩後,尼克松走出艙門時,臨時安排了一個警衛把守艙口。早前,他已經再三告知其他隨行人員:在他與夫人下機後,與周總理完成握手之前,其他人不要緊隨其後。
尼克松之所以要這麼做,是為了糾正1954年美國人在日內瓦會議上的一個重大錯誤。在那次會議上,美國國務卿曾下令:不許和周恩來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握手。
為了彌補這次過錯,尼克松一下飛機,便快步上前,主動與周總理握手。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被儲存至今:
照片中,尼克松對周總理的態度,一目瞭然。在離開機場時,周總理對尼克松說:“你的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交往了!”
此後,尼克松在華期間的很多細節,都體現著周總理的良苦用心。比如,尼克松此次帶了一件精美、貴重的天鵝形狀的瓷器,作為禮物送給毛主席。
而毛主席,也頗為真誠地送了對方4兩茶葉,作為答謝。但尼克松不懂這茶葉的價值,覺得中方不夠大氣,當時臉色就不太好看了。這件事,也是周總理幽默地化解的。周總理笑著告訴尼克松:“主席這是送了你半壁江山啊!”
原來,當時毛主席送的茶葉是來自武夷山的名茶,一年只收獲8兩左右。如果這樣算來,那主席送出的那4兩,正是周總理說的“半壁江山”。
尼克松聽完這樣的解釋,臉色立馬就變了,對這茶葉是相當珍惜。而像這樣的事,在周總理身上發生得太多了。
1972年尼克松訪華,到現在已是整整50年了。50年後的今天,談及這件往事,有多少人跟筆者一樣,想對總理說兩句話:
今日之中國,咱們再也不用向美國人租用衛星終端站了!我們的老百姓也能看上電視,我們曾向全球直播過奧運會。
今日之中國,咱們的飛機再也不用在閱兵時飛兩遍了。在1949年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當時我們的飛機不夠,周總理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
謹以此文,紀念週總理,及那些年所有新中國外交人。在那樣艱難的歲月裡,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