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源資本創始合夥人 劉芹
作者 | 邱處機
來源 | 邱處機
(ID:qiuchuji_1993)
和好朋友雷軍、何小鵬一樣,原本過著安逸生活的劉芹,也有著人生頓悟的時刻。
1993年,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後的劉芹回到家鄉武漢工作。他跟隨父親的腳步,進入武鋼成為了一名建設和維護自動化生產系統的工程師。
用劉芹的話來說,當時的武鋼就相當於今天的BAT,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單位。
而劉芹也確實在武鋼安安穩穩呆了5年,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打破了這個平靜。
劉芹當時參與了整個機房的搶險工作。在一個暗無天日的電纜溝,他像老鼠一樣奮戰了一個多月。
那種瀰漫著燒焦有毒氣體的記憶,深深地刺痛著劉芹的神經,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規劃。最後,劉芹決定喚醒自己,出去看看不同的世界。
於是,他才有了後來入讀中歐商學院MBA,加入晨興創投,發起晨興資本(現改名為五源資本)的經歷。
劉芹熱愛風險投資這份職業。2001年,當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大部分人都離開晨興創投時,劉芹依然拿著“可憐”的薪水,默默堅持。
在投資風格方面,劉芹出手謹慎,堪稱創投圈的狙擊手,一直致力於尋找正確的“非共識”。在他看來,只有非共識,才能帶來非對稱的收益。
劉芹還經常提到想像力。他認為優秀的創業者都是稀缺的具有想象力的異類,作為一名有“野心”的投資人,他願意為此買單,並陪伴創業者共同成長。
而支撐這種投資理念的,或許正是劉芹內心深處的信念與執著:“當別人眼中瘋狂的你,開始被相信。”
過去二十多年,在劉芹的帶領下,五源資本在不同時期分別投出了搜狐、攜程、歡聚時代(YY)、UC、拉卡拉、迅雷、小米、金山辦公、虎牙、小鵬汽車、地平線機器人、快手、商湯科技、愛回收、keep、微醫、小豬短租、脈脈等知名企業。
其中投資小米,更是劉芹封神的一戰。僅此一役,他就為當時的晨興資本賺取了百億美金的賬面回報。
今天,處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位牛人關於創業、投資和人生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
天道不一定酬勤
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現在網際網路富豪榜的幾個老一代成功創業者,幾乎都在1970年左右出生。
像李彥宏是1968年11月出生,雷軍1969年12月出生,周鴻禕1970年10月份出生,丁磊1971年10月出生,馬化騰1971年10月出生。稍微不一樣的馬雲,是1964年10月出生。
我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說說我們中歐商學院98級的畢業生。
我回中歐的時候,聽到這樣一個笑話。很多同學和老師說,你們98級的畢業生,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基因。
你看你們班上做風險投資的特別多,比如五源資本的劉芹和石建明,比如紅杉資本的計越,鼎暉創投的陳文江,還有在中國文化創業基金的陳杭。比我們再高一級的97級,也有幾位。
為什麼都是97或者98級的呢?是我們的基因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對此,我想和大家分享最重要的一點是:其實有時候,光有勤奮是不行的,機遇很重要。
為什麼PC網際網路的創業者在1969年、1970年、1971年這幾個年齡群最多,是因為剛好網際網路熱潮,發生在他們參加工作2年到3年的時候。
你太早畢業的話,像雷軍是軟體的這一代,他已經被“金山軟體”給纏住了。你太晚出生的話,還在大學裡面,根本沒有機會去思考創業的機遇。
而我1998年從中歐畢業,緊接著1999年網際網路浪潮爆出。所以不是因為我多麼聰明,不是因為我多麼勤奮,是機遇佔更重要的因素。
但是機遇不是運氣,機遇是你對創業環境趨勢的深度思考。換句話說,深度思考要比你的勤奮更重要!
不過絕大部分的機遇只是被動地被利用起來,只有少部分創業者是主動地去判斷和捕捉機會。
那要如何鍛鍊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呢?
首先,你需要激發自己內心的意願,明白深度思考是自己的事,保持主動學習的習慣。
其次,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你需要甄別接觸的資訊有無價值。無價值的可以不看,重點是看有價值的。
真正聰明的人都是肯下苦功夫的。曾國藩讀書的原則就是一本不讀完,決不讀下一本。真正的好書不能求快,快即是慢,快即是無,理解最重要。
李小龍也曾經說過,不怕一個人會100種功夫,只怕一個人把一個招式練100遍。
另外,我們還要學會關注細節。
《笑傲江湖》第二季有個表演者叫沈小龍,他把打噴嚏分解開來演,我覺得很好玩。
有時候我們對問題認識不深,一定程度上是對細節不掌握,僅僅瞭解個籠統的概念不往深裡追求。你追得越深,認識就越深刻。事事不求細節,很難想象他能優秀到哪兒去。
我們當年投資UC瀏覽器時,很多人不太理解。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發現中國網民不怎麼用拼音,不知道怎麼用鍵盤,甚至不知道怎麼用搜索引擎的細節,才會選擇以網址導航作為突破口的UC。
最後,寫東西是整理思路最好的方法。
你把所思所想寫出來與他人分享,才能變成自己的。寫東西是深度思考的過程,它會把儲存在大腦中不同區域的零散知識點調取出來,組合成有深度的思想體系。
二
你跟什麼人交往
決定了你的優秀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想大家都知道。
但實際上,“三人行,必有我師”裡面最關鍵的是:你跟誰在一起往前走。
因為在早期投資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跟創業者說,我們多看看你的團隊,你團隊的執行力,團隊的搭配。
那到底怎麼來判斷一個團隊呢?
有很多人都在問我,我曾經和一些朋友談過:“我看你娶什麼樣的老婆,我看你找什麼樣的女朋友。”
其實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你跟什麼人交往,決定了你的優秀程度。
什麼樣的人是你創業的合作伙伴,決定了你的創業團隊質量。“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要學會跟身邊的人,去學習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那我是如何判斷與何人在一起的呢?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是否在創造真正的長期價值。
現在有很多年輕的創業者,你們都非常有創造力,但是怎麼能夠把你們的創造力放在一個更搶眼的位置。
我的建議是做產品,而不要做生意。
不要只做流量的轉換收入,而不做核心使用者價值,好的公司都是能夠創造真正的長期價值。
很多人說,小米手機就是一個會炒作的公司,會做營銷的公司。但有幾個人真正理解,小米是這麼具有極客精神的公司?
它把市場上所有資源,想辦法提供給使用者,最好的價值,最好的價效比,最好的體驗。它創造的粉絲,和它的產品密不可分。
所以守正出奇,是創業裡面很重要的一個點。
三
最好的管理是沒有管理
小公司要儘量做減法
我有時候跟很多創業公司CEO在聊,他們就說今年的商業目標有好幾個。
我說:“如果只允許你幹一件事,你會選擇哪一件事?”他說:“沒有那麼想過。”
沒有那麼想過,這其實就是最大的問題。
相比大公司,小公司破局一定要做減法,專注是小公司抵抗大公司最有效的方法。
小公司的戰略就是要把自己做成一根釘子,面越窄,越容易穿透,事情越少,就越容易成功。
所以創業公司CEO最重要的職責,不是純粹身先士卒地去做業務,而是讓公司的業務透過儘快試錯穩定下來。這樣才能讓所有員工執行的心血,形成複利效應。
沒有透過快速試錯,找到自己的方向,這是很多創業公司失敗的核心原因。
另外,一個創業公司剛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對的。
因為從管理學上看,一個人的有效溝通是不能超過6個人的,超過這個數字,溝通效率會變得非常低下。
所以我覺得小公司,不光要在戰略方向、路徑上做減法,組織上也要做減法。
那組織上如何做減法呢?我給大家四點建議。
第一, 找儘可能少的人。
如果一個小公司連自己的戰略都沒驗證清楚,就開始用一個大公司的視角做人才培養,這會浪費很多管理精力。
所以小公司要找儘可能少的人,能僱一個人,絕對不能僱兩個人。
第二,找戰略對口的人。
創業公司首先要聚焦業務,想清楚自己的戰略是什麼。
確定了戰略之後,要去尋找戰略對口的人才。跟戰略對口的人共事,做事效率才高。
第三,找能力最強的人。
很多創業者跟我說,說服一個有能力的人為自己工作特別難,所以他們就偷懶去找一些信任的人,其實這是對執行力的稀釋。
有一次雷軍很鬱悶地跟我說,為了說服一個人來公司工作,他花了一個星期,最終還是沒搞定。
我就開玩笑講,不能因為你叫雷軍,創業就能偷懶的。其實我的意思是說,哪怕有成功經歷的人創業,說服一個有能力的人來為他工作,也不容易。
但儘管很難,你也一定要儘量找能力最強的人。你看劉備的手下,諸葛亮、張飛、關羽都比他強,這就是做減法的思維。
最後一點,找能夠自我驅動的人。
我覺得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小公司一定要找能自我驅動的人。
你為什麼要管他呢?如果他自己上杆子要幹這件事,你唯一干的事情就是梳理業務。
小公司跟大公司比,優勢就是快。管理對小公司太奢侈了,中大型公司才搞管理。所以,小公司的團隊一定要找能自我驅動的人才。
四
小公司要做
“眼高手低”的事情
除了做減法,我們認為小公司,一定要做"眼高手低"的事情。
什麼叫“眼高”?就是公司做戰略,一定要看到20年之後。
那什麼叫“手低”?就是要設定六個月內能實現的目標。
好公司首先都是對未來有暢想,之後倒推回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步一步走到那裡。
關於這個遠期目標和近期規劃的關係,我推薦大家去讀一讀我們的《黨史》和《軍史》,那是最好的創業案例。
你們想一想,這樣一群人早早就建立了要創造新社會的願景。但是做的事情呢?都是建立根據地、打游擊、萬里長征,這種看起來很接地氣的事情。
雖然每一步離這個願景都好像很遠,但是都有關聯,沒有偏離。這樣堅持地做下去,就會有複利效應的體現。
我記得我們當時投完小米沒多久,就去找雷軍聊天。
那個時候小米剛起步,手機還沒開始做。雷軍就和我們說,現在中國大概有一億多部的手機銷量,小米這樣的公司如果想在行業裡面做到領袖地位,應該把目標設在多少?
因為當時諾基亞差不多能有6000萬部的銷量,按我自己的理解,超過20%的市場份額就有機會成為市場裡面的大玩家,如果能做到40%以上,就有所謂的支配市場的能力。
我們就問雷軍的目標是多少?他說,6000萬部是我們起始的目標量。
坦率來說,我當時懷疑他是不是在吹牛。
在我心目中,可能第一年賣到100萬部就很好了。不過我覺得雷軍當時在說這個話的時候,不是在開玩笑,他在認真思考。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到底什麼叫目標?
目標其實不代表今年一定要做到。但是如果真的把這個目標定下來,後面所有的產品、運營、營銷、供應鏈管理的規劃,都是圍繞這個目標在運轉的。
後來,小米在三年左右,就做到了6000萬的銷量。這個速度和那個時候雷軍自己定的出發點,是有很大關係的。
當你真的想做一個市場,首先必須心懷遠大。創始人不敢想的話,就會禁錮了公司的戰略思維。
其實作為投資人,我特別喜歡找那種非常霸氣的創業者。
當他真的有這種出發點的時候,哪怕這個公司特別小,都會有不一樣的力量在裡面。
五
只有非共識
才會帶來非對稱的收益
商業,是一場嚴肅而活潑的遊戲。
這場遊戲的參與者,是各種各樣的人。創業者,也是各種各樣的人。
所以我們認為,投資最重要的,就是投人、投人、投人。而且像我們這樣比較早期的投資,更是投人。
但是,知道要投誰之前,更重要的是先知道,我們肯定不投誰。
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上的人,總體是鐘形曲線,正態分佈的。大部分人,都在3-sigma以內,而我們則不投3-sigma以內的人。
換句話說,99.73%的創業者,我們都不會投資,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新意了。99.73%,相當於1000個人中,可能只有2、3個人我們會考慮。
我們經常問創業者,你有什麼非共識?就是你有什麼想法,是大家覺得有點奇怪的,甚至是大膽的、瘋狂的、荒謬的。
因為只有瘋狂的背後,才可能是巨大的創新。
如果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共識,那肯定早就有人做過了。你能想到的,別人也早就想到了,說不定比你想得還好。
而非共識、邊緣性的想法,才有可能去衝擊現有的秩序。
五源資本在北京的會議室,都是用探險家的名字來命名。因為他們不被理解,而正是這種不被理解,拓寬了人類的邊界,突破了人類想象力的極限。
我們希望這個時代的創業者,就是一群瘋狂的探險家。這種瘋狂,其實就是一種非共識。而只有非共識,才會帶來非對稱的收益。
我們經常會說一句話,當別人眼中瘋狂的你,開始被相信。
你有非共識的話,我們願意識別和投資你的非共識。
六
真正好的專案
符合邏輯,滿足人性
做投資,還有兩件底層的事情:邏輯和人性。
你的創業專案,是不是符合基本的商業邏輯。你的創業想法,有沒有洞察和滿足人性的需求。
做我們這樣比較早期的投資,由於巨大的資訊不對稱,無法完全依賴定量分析,而更多的是依賴定性分析做出投資決定。
所以,很多人會對我們有好奇,也許還會有一些誤讀:比如投資決策完全就是玄學和藝術。或者說,投資有個公式,套進去就能做出一個決定。
其實都不是。
我們做投資,不是夜觀天象,掐指一算,就知道坐在對面的創業者好不好。也沒有一套特別成熟的SOP(標準化操作流程),只要做到了這個,就一定能得到那個。
五源資本的投資方法,有點類似一個企業家的創業決策。
優秀的創業者和企業家,一定是個願景家,是一個預言家。他的戰略視野,對行業趨勢判斷的敏感度,都是建立願景的根本。而這些思考,是需要邏輯的。
然後,還要對人性有深刻理解,對人有判斷。如果對人沒有思考,創業也很難成功。
我們當初為什麼會投資快手呢?
首先是我們對移動網際網路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判斷。
我們2011年投資小米後得出一個結論:手機是PC,但PC不是手機。
手機除了擁有PC的功能以外,還具有三個很重要的,但PC沒有的功能:位置定位,通訊錄,攝像。
這讓我們得到了一個當時的非共識:手機未來一定會成為人們最重要的智慧電子裝置,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潮即將到來。因此,我們投了包括快手在內的一系列移動網際網路app。
其次是快手滿足了許多人性的需求。
人性,永遠都是愛恨情仇。
過去,大家可能看兩個小時的電影,才能瞭解一個故事,體會人性的複雜。可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大家變得沒有耐心,時間也被切割成更小的碎片。
這時,1分鐘的短影片,恰好能滿足大家快餐式的情感消費。
除此之外,快手還滿足了另一個方面的人性,可能還是更重要的人性。那就是把內容生產的權力和個人表達的慾望,還給了普通人。
在過去,大家認為內容產業是高大上的,是很多明星,是昂貴的裝置,是精美的攝像,是PGC(專業生產內容)。
這一套流程發展成了自己的閉環,形成自己的產業,讓我們以為內容就應該是這樣的。
但是因為快手,因為短影片,更多普通人有了機會開啟自己,表達自己。
這就是人性,而且是更底層、更寬廣的人性。
七
每個創業者
都要找到自己的非對稱優勢
邏輯和人性,是判斷投資專案的基礎。除此之外,你還要看一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這個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你的“非對稱優勢”,就是什麼事情,只有你才能乾的。
為什麼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我們會投資小鵬汽車,就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非對稱優勢。
新能源汽車這個品類,更加具體來說,應該是“智慧電動汽車”。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智慧電動汽車,你是更看重“智慧”?還是“電動”?還是“汽車”呢?
顯然,應該不是“汽車”,否則,你應該去投資BBA(賓士、寶馬、奧迪);那應該是“電動”嗎?也不是,如果是“電動”,你應該去投資做電池的公司,做能源的公司。
在我們看來,核心應該是“智慧”。
智慧電動汽車,難的也是“智慧”的部分。這不僅是一個汽車產業,更是一個科技產業。
所以,2017年我決定投資小鵬汽車時,就知道這其實是一個自動駕駛的賽道,是人工智慧的賽道。
因此,在這個賽道上,懂汽車不夠,懂電池也不夠,最重要的可能是要懂智慧。
而何小鵬是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產品經理,他懂技術,也會做產品。
小鵬的第一款樣車雖然很粗糙,但是當時的G3,已經能夠躲避前方的障礙物,也能夠自己停下來,已經有了自動駕駛的功能。
這就是他們的非對稱優勢。
另外,當下科技創新的時代對創業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希望找到像何小鵬這樣稀缺的“雙核”創業者。
他們不但要有非常強的技術能力、對技術趨勢的判斷和技術佈道者素養,同時也要有非常強的商業化能力和協作能力,就像當年的愛迪生和現在的馬斯克一樣。
一個雙核的人才,他關注的事情都是跨界的,這種跨界其實非常難,但把這兩種稀缺特質結合起來,將展現無限的可能。
八
提高投資成功率
錨定創業者,連投3把
即使有時候你能找到一些稀缺優秀的創業者,投資失敗也是件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從本質上講,創業是量子的、隨機的、不確定的,所以失敗,也是大機率的。
而投資是從宏觀看微觀,我們可以透過提高試驗的次數,提高成功率。
所以我們對創業者犯錯、甚至失敗,有著高度的免疫能力,甚至我們還會耐心等待創業者經歷錯誤和失敗。
因為我們堅定地相信,只要一個創業者有反思能力,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希望自己be great,而不是be good,那錯誤就是他們的財富,也是他們快速成長的推動力。
一般而言,一個優秀創業者如果第一次創業失敗,那第二次成功的機率是這次的10倍;如果第二次還失敗了,第三次成功機率則是第二次的10倍。
每一次失敗,都會讓他的能力模型更加強大,我們願意陪伴這樣的創業者失敗和成長。
但是,一個創業者能有幾次“失敗再來”的機會呢?
在我們這邊是2次,也就是我們最多會對一個創業者連投3次。
你想想,3次也差不多了。一次創業週期如果失敗了,大概是3年。3次的話,10年就過去了。一個人創業的黃金時間,可能也就那麼10年。
所以如果我們連投3次都不成功,那就只能“燒燒香,看看祖墳”,乖乖認賬吧。
九
領導力就是兩件事
“斷物”和“識人”
我一直覺得,每一個公司成長最大的瓶頸不是別人,而是領導人。
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猛將如雲,為什麼還會兵敗長坂坡呢?
因為劉備是賦能型的領導,他執行能力很強,能發揮手下人的長處,但是他戰略不行,因此失敗。
所以執行力和戰略一定要結合起來,而領導力正是戰略與執行的原動力。
那什麼是領導力呢?簡單來說,就是兩件事:斷物和識人。“斷物”代表戰略思考,“識人”代表執行能力。
1、首先說說斷物。
因為一個公司的戰略來自於領導對事物的判斷,所以作為領導,最重要的事是“斷物”。
就“斷物”而言,下面這兩種能力很重要。
第一種能力就是洞察力。
洞察力的意思是,你要能夠看清時代的趨勢,對未來事情的必然性有一個自己的信仰。
像沃爾瑪、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它的核心競爭要素是低價。
但對於像小米這樣的公司來講,它是一個複雜性很高的業務,它就需要有很全面的能力:必須得有硬體的經驗,供應鏈的能力,營銷的人才,還得有網際網路的基因等等。
再比如,京東的核心戰略就是做B2C,它的稀缺價值是保證商品的質量以及配送體驗。
第二種能力就是“決斷力”。
當公司業務不順,面臨非常看不清的情況時,創始人要勇於做決斷。
我每次做投資的時候,有一百個理由告訴我這個投資肯定會輸掉,但是有另外一百個理由告訴我,這個投資一定會大贏。那到底投還是不投呢?
這時候我一定要做出決斷。
做決定的時候,我經常跟自己說,我又不是非常牛逼的人,我為什麼就不能投資失敗呢?
創業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投資失敗也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把自己放下之後,我就放鬆很多了。
2、其次說說識人。
戰略確定下來後,肯定要有人來執行。而創始人在識人的時候,一定要扮演兩種角色:
一個角色是“傳教士”,另一個角色是“殺手”。
首先,領導人要扮演的角色是“傳教士”。
在中國,你會發現那些能做大事的領袖都是具有傳教士能力的,他們有很強的價值觀輸出能力,能夠團結一批人在他們身邊,為那份事業不懈奮鬥。
在義大利的時候,我對宗教比較好奇,就去翻基督教的歷史。我發現羅馬帝國當年其實是打壓基督教的,但是基督教後來卻變成了國教。
宗教到底是怎麼興起的呢?其實宗教跟創業公司一樣,也有很多起伏轉折,都是一群有強大願景的人在背後推動它發展。
傳教士有一種非常強的願景和感召力,告訴你這就是未來的必然。
當然10個裡面,其實9個都可能是錯的。但你不能說他是虛偽的,他是真心對未來有自己的願景,只是他不幸失敗了。
再反過來思考,創業失敗的可能性很大,一個創業者如果沒有這樣的信仰,一個團隊如果對自己做的事情沒有信心,其實是很難成功的。
其次,領導人要扮演的角色是“殺手”。
殺手是什麼?殺手就是以身作則。
因為創業公司什麼都稀缺,所以需要“殺手”不斷地去補短板。
一個完美的創業者,不但要有願景,懂得管理,而且還能以身作則,帶兵打仗。
十
聰明人往往幹不成大事
不是能力,而是態度問題
創業公司董事會上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是:戰略問題被執行化,執行問題被戰略化。
戰略問題被執行化的意思是,明明是老大的戰略想得不清楚,還抱怨說團隊的執行力太差了。
執行問題被戰略化的意思是,明明是公司的執行力不行,卻以為是公司戰略出現了問題。
有時候,很多聰明人之所以沒有做成大事,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創業也是這樣,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
一個好的董事會,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認認真真、誠誠實實地面對問題。
如果是戰略問題,我們就認認真真地討論戰略。如果是執行問題,我們就換人,不要把兩個問題混合起來。
雷軍一直說,創業不是人乾的,是阿貓阿狗乾的。他其實是想講,創始人的工作真的不是一個人乾的活:
- 又要有戰略高度的思考,又要彎下腰來幹活;
- 又要分錢,又要吃苦;
- 又要融資,又要說服別人,別人不喜歡還不能生氣。
你沒法任性,因為你一旦任性就要被市場懲罰。所以我覺得創始人真的不是人乾的,而是特殊材料構成的。
在我看來,創業其實就是一個修煉自己的過程,你每天都要讓自己不停地得到提升。
如何提升呢?我給大家最重要的一個忠告,就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客觀。
當你客觀,你就會開啟內心。當你開啟內心,你就有機會接收不一樣的觀點。當你接收到不一樣的觀點,你就能充分發揮你的歸納和演繹。
如果你不客觀,你就接收不到外在的資訊。如果你接收不到外在的資訊,再聰明也無法進化。
所以,創始人一定要有不偏不倚的態度和自我認知。
(全文完)
【邱處機簡介】
福建龍巖人,本科畢業於國內一所商學院,後在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就職,現從事創業投資相關工作。公眾號專注於撰寫商業牛人的成長經歷和認知升級,讓我們一起向他們學習,不斷成長,不斷進化。
參考資料:
1、《專訪劉芹:投資人,就是最冷靜的腦,和最瘋狂的心》,劉潤,劉潤
2、《五源資本劉芹:我遇到過很多聰明的人,但他們都幹不成大事》,劉芹,投資人說
3、《五源資本劉芹講起了兩個故事》,劉芹,投資界
4、《劉芹:小公司要做“眼高手低”的事情》,劉芹,礪石商業評論
5、《劉芹:當別人眼中瘋狂的你,開始被相信》,劉芹,五源資本
6、《小米投資人劉芹:深度思考比勤奮工作更重要》,劉芹,一刻演講
7、《想象力即未來》,劉芹、石建明,五源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