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聊幾句,今年的語言類節目,並不可笑,哪怕有喜劇大咖撐場,但也能尬到讓人忍不住摳出三室兩廳。
不過如果此作品不是春晚作品的話,就能在在節奏、內容、表演方式上等各方面來個大改動,像《還不還》這個意味深長的作品一定會更出彩的。
雖然,這個作品沒能讓人笑出一聲來,但這小品跟以往開心麻花的作品一樣,主題新穎,又十分接地氣,最關鍵的是極具代表性且足夠諷刺:
曾幾何時,欠錢的成了大爺,借錢的卻成了孫子。
借錢的時候說的天花亂墜,要錢的時候,一開口就成了仇家,這是時代的進步,還是人性的倒退呢?
這個小品也讓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個短影片。
短影片中,作者發了個牢騷說,幾年前自家親戚借了5000塊錢,到現在也沒還,問他啥時候能還。
影片發出來後沒幾天,親戚氣鼓鼓來還錢,還說了一些難聽的話。
雖然作者沒有出面,但我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煎熬和無奈。
作為一個看客,個人覺得在親戚有困難的時候,自己盡力去幫了一把,這是仁義,應該值得感激。
後來,不管是急用還是什麼別的原因,自己要回自己的錢也是天經地義的,不應該以“要回錢就恩斷義絕”為威脅來被道德綁架。
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沒有義務拿自己的錢去討好任何人。
而且每個人掏出錢自己的錢幫助別人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得從自己牙縫裡擠出來這些錢,並以降低自己生活質量為前提而做出的犧牲。
因此,借錢的人應該感恩,並儘快還錢,而不應該以“我弱我有理”或者“我沒錢”等無理藉口去傷害別人對你的信任、愛與幫助。
如果當所有人的心被傷透了,哪裡有情義可言。沒有了情誼,人生的意義何在?
因此,從這個立意深度和背後要表達的思想上來說,《還不還》真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