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當下的年輕人來說,“生肖”的概念可能正在逐漸變得模糊——在如今,你也許只能在臨近年關的時候,在逐漸變濃的年味裡,在電視上、在春聯中,在網路遊戲的新春活動裡看到和聽到這些被寫在日曆裡的動物們。
比如,在即將過去的牛年裡,在網際網路語境中,我們提到“牛”的機率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相比之下,2021年裡受到最多關注的動物除了杭州動物園跑出去的金錢豹以外,也許就是早已滅絕的史前巨獸猛獁象了。
猛獁與馬格納斯
猛獁是象科動物的一個已滅絕的屬,存在於冰河時期。猛獁屬的族群早更新世時分佈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其學名Mammuthus來源於俄語古字“mammut”,意思是“地下潛伏的事物”——所有猛獁在被發現時,都已死亡並半埋於土中。
對於人類的藝術創作來說,史前生物自然是絕佳的幻想素材——在過去,藝術家們用從純粹意義上來說不可再生的猛獁象牙雕刻出了許多精妙絕倫的藝術品;而在如今,在小說、影視作品和電子遊戲中,“猛獁”的身影即便不能說是隨處可見,也可以說是到處都是了。
猛獁也被當年意氣風發的暴雪做進了《魔獸爭霸3》的地圖編輯器,其模型被RPG作者使用成為了一名《DOTA》英雄——半人猛獁族群的勇士“馬格納斯”,又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市面上知名度最高的競技遊戲《Dota 2》中的一員。馬格納斯在無數個版本的迭代中經歷了並不算大的改動,因為其一錘定音的無視魔免大招“兩級反轉”一直以來都在大賽中受到職業選手的青睞。
在TI10版本中,阿哈利姆魔晶技能“長角拋物”讓馬格納斯如虎添翼——它可以幫助猛獁對面前的目標直接強先手而不需要依賴大招或是面向。另一方面,這個技能將敵方英雄甩到背後的動作抬手動畫十分僵硬,一旦放空很容易將自己置於險境。因此,在最初,玩家們將長角拋物釋放失誤稱為“顛勺”。
讓猛獁成為熱梗的起因,就是冠軍隊伍Team Spirit的三號位選手Collapse操刀的馬格納斯在2021年10月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辦的Dota 2國際邀請賽(TI10)上透過長角拋物和巨角衝撞完成的、充滿視覺衝擊力的表演。
事實上,這場表演從TS敗者組對陣雙冠王OG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面對版本熱門的小小體系、局面極度劣勢的情況下,Collapse將高地下面的神裝小小一路拱回了泉水(當然,隊友禍亂之源的配合也十分關鍵),完成了一次在遭遇戰無法完成的擊殺;隨後又無數次地精準開團,幾乎憑藉一己之力逆轉了比賽的結果。
而在敗者組決賽中,他們使用同樣的組合面對Secret的小小體系,再一次復刻了面對OG時的畫面。在萬眾矚目的TI決賽中,Collapse在五盤中的三盤拿到了馬格納斯,最終在決勝局中再一次用猛獁戰勝了狼人小小,擊碎了對冠軍盾勢在必得的PSG.LGD。而在這場讓中國觀眾大失所望的決賽之後,“為什麼不Ban猛獁”成為了許多玩家的PTSD;而LGD官博和粉絲賽前開香檳的言行也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反噬——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和許多觀眾印象中不同,事實上馬格納斯並不是Collapse的首選英雄——這位新科冠軍三號位在這屆賽事中顯然更偏愛瑪爾斯和潮汐獵人。而馬格納斯成為賽後人們車軲轆最多的英雄,也許並不是因為他在決賽中玩了三盤,而是猛獁這種“開團於千里之外”的遊戲風格和遊戲內容帶來的絕佳觀賞性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冷靜下來之後回頭看,其實LGD要贏下比賽並不是一句“Ban猛獁”就能解決的問題。賽後,LGD四號位XinQ試圖向網友解釋陣容的選擇,但當時群情激奮的觀眾顯然無法對這種解釋滿意——大量有關假賽的推論和“結論”瞬間就填滿了評論區,XinQ在“舌戰群儒”之後不久就刪除了這條微博。
無論如何,無數以“猛獁”和“顛勺”為載體的梗圖和段子幾乎在一夜之間被瘋狂地生產出來,最終產生了破圈的影響力。
猛獁,還是猛獁
和很多傳播甚廣的梗一樣,猛獁和顛勺在無數次的口耳相傳與二次創作中已經漸漸偏離了本來的含義——比如,就像剛剛提到的,“顛勺”原本指代動作的“失誤”,在賽後的討論中已經成為了動作本身——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的討論中,人們熱衷於在各種地方找猛獁(然後PTSD),然後把所有“向上拋舉”的動作稱為“顛勺”。
在遊戲裡找猛獁這事兒還是挺容易的。你看,在緊接著TI10之後開放的古戰場裡,GBF玩家就要面對那個難纏的“土黃龍”猛獁;
隨後《地平線:西部禁區》宣傳圖發出,橫亙在Aloy面前的正是猛獁;
《寶可夢大集結》中的象牙豬不論從外觀還是技能都與馬格納斯有些相似,自然也能引起《Dota 2》觀眾的PTSD……
和人們熱衷於在TI8真視界放出後在各種很牽強的地方刷“煙火Fy煙火”一樣,“猛獁”成為了TI10之後最新最in最爛的熱詞,出現在每一個與這種動物相關的地方。
很難說這種失利後的狂歡究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在時間流逝中變得重複無趣的段子又是不是汙染了不相關遊戲的討論環境。
網際網路熱梗總是如洶湧的潮水一樣來了又去,似乎遠遠快於馬格納斯巨角衝撞的速度。三個月後的今天,我們已經很少能在日常討論中看到“猛獁”或是“顛勺”了;但這種史前動物以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成為了一段時間獨一無二的討論焦點,以致於我們梳理過去一年關於《Dota 2》、甚至關於電子遊戲的回憶的時候,馬上就想到了它。
後日談
在TI10之後,除了猛獁狂潮之外還發生了什麼呢?我在之前的文章《清算與償還:TI10假賽疑雲》中詳細描述了中國隊伍這次在TI失利所引發的、轟轟烈烈的“假賽風波”;而隨著時間流逝、人們漸漸冷靜下來之後,這種言論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
雖然被前妻和網路駭客曝出“帶隊期間玩菠菜”,LGD教練Xiao8依然被俱樂部保了下來;LGD成立了一個所謂“監察小組”,承諾今後會對這種問題嚴格監管。LGD全隊“原班人馬再戰一年”,在新賽季的比賽中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
另外一邊,當年被認為“德不配位”的黑馬Team Spirit在TI結束之後依然在獨聯體賽區保持強大的統治力,並沒有和網友認為的那樣在奪冠後陷入頹勢;三號位Collapse依然是隊伍中最強大的選手,在TI後的比賽中,他拿出了更多高熟練度的英雄,某種程度上粉碎了“Ban猛獁就拉閘”的質疑。
那麼猛獁呢?在後續版本更新中,魔晶技能“長角拋物”被削弱,目標可以在被顛勺的過程中開出免疫技能——這項改動成為了新賽季猛獁優先順序變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許,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在職業賽場上看到如此令人窒息的猛獁表演了。
當我們談論猛獁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這就是關於猛獁的全部故事。
回過頭來看,當人們在談論猛獁的時候,就已經不同程度地參與到了電子競技本身。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論是“五放加里奧”還是“為什麼不Ban猛獁”,都是玩家在電子競技賽事全民化過程中產生的、對於教練員和職業選手的質疑。
這種質疑是特殊的——和傳統體育相比,玩家在觀看競技體育賽事時會有更強的代入感。大多數人都沒有在正規場地上踢過一場90分鐘的足球(也很少有機會這樣做),但只要你想,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馬上開啟電腦開啟一局《DOTA》——而你在這大約半小時中接觸的遊戲內容和職業選手並沒有什麼兩樣。
英雄和裝備的資料並不會因為水平的提升而變高,評判強與弱、合理與否的尺度對於大家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至少看起來是這樣)。電子競技的低門檻讓任何一位玩家都擁有了評判的資格,或者說,評判的底氣。
這就是猛獁梗風行一時的本質。很難說這種低門檻帶來的高討論度對於電子競技本身是好是壞——一方面,中文社群在賽後近乎瘋狂的假賽推論和選手清算對於社群環境來說顯然是災難性的;但另一方面,高討論度帶來的流量和關注對於電子競技商業化和正規化程序來說是有正面意義的(雖然V社在這方面並不打算有什麼動作)。
你看,《Dota 2》入選了亞運會電子競技大項,而前兩天剛剛結束的、被稱作是亞運彩排的IWO幾乎成為了史上最正規的《Dota 2》比賽——領獎臺和手語翻譯讓觀眾第一次感受到了“正規的競技體育”該有的樣子。
結語
很久以前,科學家們就在試圖透過從毛髮中提取的DNA“復活”猛獁象——他們編碼了這種史前生物的基因,試圖透過製作融合細胞在現代生物體內孕育出真正的猛獁。在過去的十餘年裡,我們看到各國科學家都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目前似乎並沒有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但是在十月的布加勒斯特,猛獁在電子世界中“復活”,進入到人們的視野裡。到了今天,即使熱潮已經過去,這種來著冰河時代的哺乳動物依然成為了某種精神圖騰,屹立在網際網路速朽又永恆的記憶當中。
在玩家們的語境中,猛獁儼然成為了牛年的另一個生肖。
我想,未來我依然會觀看一年一度的TI比賽。每每到了那個時候,我一定回想起Collapse那個橫衝直撞的馬格納斯;而每當我在《Dota 2》中選到猛獁的時候,我總會記得這個在疫情之下依然精彩紛呈的、被不斷“顛勺”的牛年。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