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草莽皇帝朱元璋統領義軍先後擊潰了元廷宰相和軍閥陳友諒的進攻,從而獲得了霸權,這其中除了朱元璋的深謀遠慮之外,他身邊還有很多忠良志士為他出謀劃策,其中的代表之一便是胡惟庸。
在最初的團隊中,文臣有劉伯溫和李善長,武將有徐達、湯和,他們屬於第一陣營的人物,而胡惟庸則是緊跟他們之後,最初他為了得到賞識,認李善長為恩公,李善長則向朱元璋極力推薦了胡惟庸,但是朱元璋看到了胡惟庸身上的戾氣,儘管胡惟庸才識過人,朱元璋也遲遲沒有重用胡惟庸,就算當上了皇帝,胡惟庸也沒有得到爵位,甚至連官職都沒有。
但胡惟庸看得比誰都透徹,朱皇帝沒有重用自己是因為時機未到,但朱元璋卻一直認為胡惟庸雖有才華,但喜歡獨斷,甚至揣測自己的心思,對胡惟庸又愛又恨,怎奈朝廷缺少幹練之才,最終朱元璋還是啟用了胡惟庸,而且一步登天,直接被安排到了中書省,協助丞相李善長處理中書省的要務。
最初的胡惟庸確實很討朱元璋的喜愛,他辦事非常利落,敢作敢為,很多棘手的案件都可以擺平,直到另外一個人的出現,這種平衡才被打破。為了限制權力越來越大的李善長,朱元璋在中書省又安插了一個名叫楊憲的能臣,這個人是劉伯溫的學生,在治理揚州期間政績斐然,被朱元璋賞識,他的出現讓胡惟庸非常不自在,於是胡惟庸開始了扳倒楊憲的計劃,從此刻開始,胡惟庸的目的就不再那麼單純了。
胡惟庸其實也是一個可憐人,處處被李善長當槍使,很多得罪人的事情都由胡惟庸去做了,胡惟庸暗中調查楊憲,甚至自己親自去了一趟揚州,居然真讓他發現了端倪,但他深知一點證據不能徹底除掉楊憲,後來他又從很多重臣那裡拿到了致命的把柄,給楊憲安排了一個欺君的大罪,結果被五馬分屍了。
除掉楊憲之後,劉伯溫在中書省的勢力開始減弱,李善長和胡惟庸這對師生把持權力空前的中書省,而這時李善長已經嗅到了危險,雖然他是中書省的最高領導,但是他慢慢將權力交給了胡惟庸,自己平日只是下棋喝茶,不再過問政務。
和平給剛剛建立的大明王朝帶來了新的隱患,那些將領們開始無所事事,竟然做起了欺壓百姓,走私軍火的事情,而這些根本就瞞不過中書省的眼睛,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好胡惟庸,胡惟庸也開始慢慢膨脹起來。
這時候的朱元璋早已經過了中年,他也需要為自己的子孫,為大明的後繼主君考慮了,自己健在尚可壓制軍權在握的將軍和大臣們,但自己百年之後,後繼之君能壓制他們嗎,李善長在被處斬的時候說過這樣的話:“我如果是朱元璋,也不會留著我李善長和囂張的勳貴。”可見,朱元璋殺功臣是一種必然,而且這些勳貴們也確實做得太過火了。
只有自己在被高高捧起來的時候才會露出更多的馬腳,朱元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退李善長,讓胡惟庸當丞相總領朝政,而自己外出遊玩,把朝廷交給胡惟庸一個人,這下胡惟庸再也沒有制約了,開始大刀闊斧整頓朝野,短短一月便把堆積的奏摺全部批完,風頭遠遠蓋過了朱元璋。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捧胡惟庸,把他當成老師,當成義父和大哥,一時間風光無限,一些將領們也開始給胡惟庸談吐心聲,甚至想要發動兵變,取代朱元璋,這些胡惟庸也心動了,但時機未到只能忍耐,恩公李善長也得知了此事,大罵胡惟庸痴人說夢,但卻未將此事告知朱元璋,為此後埋下了禍根,胡惟庸怎麼也不會料到,自己和勳貴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錦衣衛的監視下,朱元璋知道每一件事,因為胡惟庸僅僅是一個除掉勳貴們的工具罷了。
後來,胡惟庸落井下石,重臣劉伯溫鬱郁而死,朱元璋認為時機已到,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派重兵包圍了都城,拿下了胡惟庸,又以胡惟庸為起點,抓了不下千人,而其中有很多都是朱元璋的親信,他們都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將領們,例如大將軍藍玉,而這正好符合朱元璋的願望,但也有很多無辜人牽扯其中,大學士宋濂、前任宰相李善長也牽扯其中,宋濂最終被罷職為民,李善長被處斬,因為胡惟庸案,超過上萬人被誅殺,但這一慘案為大明的穩定貢獻了一絲力量。
有人說朱元璋斬的都是該殺之人,在民間百姓非常擁戴朱元璋,在中國的歷史上,胡惟庸算得上能臣,但他也非常愚蠢,如果他能早知道自己在朱元璋眼中的地位,或許能有一個不錯的下場。